無雜染也。三乘說法,雜於煩惱染,不得清淨。唯佛以一乘法,化導群生。所謂純一無雜也。有生滅梵音,無生梵音,能淨界內六凡五濁。無量無作二梵音,能淨界外三乘五濁。宿王佛者,月為星宿中王,故曰宿王。所謂萬點星光,不如孤月。喻佛乃眾生之王,超乎九界也。香上佛者,此佛為聖中之聖。證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之香,為香中之香,最上無比也。香光佛者,如來身光,皆出妙香。又戒香清淨,即發慧光,喻智斷二德也。大燄肩佛者,以權實二智之燄,荷負眾生也。雜色寶華嚴身佛者,以萬行因華,嚴一乘果德,如寶華燦爛之色也。娑羅樹王佛者,梵語娑羅,此云堅固。此樹歲寒不凋,斧斤不損,有堅固義。喻佛證法身之本,惑不能損,境不能動也。亦云最勝,為九界中最殊勝故。不被物轉,三界獨尊,喻樹王也。寶華德佛者,天上寶華,具四種德,(一)寶華無凋落,喻佛常德。(二)寶華悅人意,喻佛樂德。(三)寶華發妙香,喻佛我德。(四)寶華瑩潔之體,喻佛淨德。富有萬德,道尊九界,故喻寶華。見一切義佛者,五眼圓明,世出世間諸法之義,佛無不見。所謂真諦義,俗諦義,中諦義。如悉達太子名一切義成是也。如須彌山佛者,須彌為眾山之王,極高極勝。喻如佛德超絕廣大,聖中之聖。須彌四寶所成,喻佛四德。須彌居大海而不動,喻佛居薩婆若海而不動。須彌為人天所居,喻佛為凡聖所歸也。上來諸佛德號,皆具四教六即義例知。
疏中三(初)略明上界
《解》此界非非想天之上,復有上界,風輪,金輪,及三界等,重重無盡也。
娑婆世界,非非想天之上,復有世界。其中安立層次,均與現世界同。如近今所發明天文學,測知此地球之外,尚有甚多行星和地球。但科學之推想,是比量境。安得及我佛現量智所知之現量境可同日而語哉。
二問答破疑二。(初)偏讚西方疑。
《解》問,諸方必有淨土,何偏讚西方。答,此亦非善問。假使讚阿佛國,汝又疑偏東方。展轉戲論。
疑者,謂十方既有諸佛,必有淨土。何以獨讚西方。答中初句斥非正問,假使下釋意。此問與壇經意相倣。六祖云,東方人造惡,念佛求生西方。西方人造惡,念佛求生何國。又云愚人願東願西。意謂東方琉璃世界,及娑婆兜率內院,俱是淨土,何不可生。而獨讚西方偏生極樂耶。蓮池大師釋此有四意,(一)為門庭不同。六祖所說,是以理奪事。若人心清淨,無土不淨,不必獨願西方。若以事奪理,則佛事門中,不捨一法,安得無淨土。又晉宋而下,競以禪觀太高。直指單傳之意,幾於晦塞。至梁代達磨東渡,初來提倡,祖胤相承,惟欲大明禪道。示人舉心即錯,動念即乖。生佛雙泯心境俱寂,從空門入道。而淨土法門,正教人起心念佛,趣向佛果,以佛國為所緣境,從有門入道。門庭施設,方便不同。為抑淨揚禪,故斥西方。(二)似毀實讚。六祖東西之說,祇勸人實心為善,空願無益。未曾說無西方。如人以中國淆亂,欲往英美。倘英美淆亂、復往何國。不求自救,依人何益。故六祖之說,唯在鼓勵眾生,急須自修自悟,便可即穢邦而成淨土,轉娑婆而為極樂,非撥棄西方也。(三)不為初機。六祖自云,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設示之初機,投於非器,便落狂魔。淨土法門,乃三根普被。猶仗願力往生,不可與禪觀相例也。(四)記錄有誤。壇經又云,去此十萬八千里。是誤以五天竺國為極樂。天竺震旦,同為娑婆穢土,何須分別願東願西。然極樂世界,自去此十萬億剎之遙。則十萬八千,恐是學者記錄之誤也。又智者大師云,求生兜率,一日聞道見佛。勢欲相似。若細比較,大有優劣。且論二種,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彌勒上生經云,行眾三昧,深入正定,方始得生。更無方便接引之義。不如阿彌陀佛,以本願力光明力。但有念佛眾生,無不攝取。又釋迦世尊說,彌陀九品度生。方便接引,殷勤勸發,生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