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億劫,(見悲華經)皆是方便示現之跡門。
(四)觀音菩薩的道場
觀音菩薩,悲心救苦,不捨眾生,何止在極樂世界,現菩薩身,助佛教化,亦於十方佛前,以菩薩身,大作佛事。釋尊當日在印度示現成佛時,觀世音菩薩,亦同時垂跡娑婆,現菩薩身,助佛教化。
眾所週知而又能受持讀誦的大悲咒,是當日釋尊駕臨觀世音菩薩的道場時,觀世音菩薩於釋尊前說的。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云:「如是我聞,一時釋迦牟尼佛,在補陀落迦山,觀世音宮殿寶莊嚴道場中,坐寶師子座,其座純以無量雜摩尼寶而用莊嚴,百寶幢幡周匝懸列。爾時如來將欲演說總持陀羅尼故,與無央數菩薩摩詞薩俱,其名曰總特王菩薩……時觀世音菩薩,於大會中,密放神通光明照耀,十方剎土,及三千大千世界……。」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我有大悲陀羅尼咒,今當欲說,為諸眾生而安樂故,除一切病故,得壽命故。增長一切白法諸功德故,成就一切善根故,遠離一切諸怖畏故,速能滿足一切諸希求故;惟願世尊,慈悲聽許……。」佛言:「善男子,汝大慈悲,安樂眾生,欲說神咒,今正是時,宜應速說,如來隨喜,諸佛亦然。」於是觀音菩薩在釋尊允許下,說出無量憶劫前,千光王靜如來,授其大悲咒的經過。及其授持大悲咒的功德。
補陀落迦山,梵文POTALAKA,音譯補陀落迦山,或補但洛迦山,或普陀落迦山。義靜法師譯名海島山,或小白華山,又名光明山。因此山位於海島,島上滿佈小白華,清香美麗,觀音菩薩住此山中,常放光明,表示大悲光明,普門示現,因而得名。據說補陀落迦山,共有三處:
(1)印度補怛洛伽山
華嚴經說:「於此南方有山,名補怛洛伽山,彼有菩薩名觀世音自在。」又云:「海上有山多聖賢,聚寶所成極清淨,華果樹林香遍滿,眾流池沼悉具足,勇猛丈夫觀自在,為利眾生住此山,汝應往問諸功德,彼當示汝大方便。」善財童子受教向南而行,漸至此山:「見其山巖谷之中,泉流縈映,樹林翡鬱,香草柔軟右旋布地,觀自在菩薩,於金剛寶石上,結伽跌坐,無量菩薩,皆坐寶石,恭敬圍繞,而為宣說大慈悲法。」
唐三藏玄裝法師之西遊記中,亦有記述:「株羅矩吒MALAKUTA南方海濱,有座抹刺耶山,抹刺耶MALAYA山東方,有座布怛洛迦山POTALAKA,此山山徑危險,巖谷崎嶇,山頂有池,其水澄清如鏡。有大河繞山,周流二十匝,入南海,池測有石天宮,觀世音菩薩往來其間。其有願見菩薩者,不顧身命,涉水登山,忘其危險,但能到此山者甚少。惟山下居人,虔心求見菩薩,則菩薩或現自在天身,或現塗灰外道身,慰喻此人,得遂其願……。」
(2)中國普陀洛迦山
在中國浙江省定海縣,舟山群島之一的普陀山。島呈狹長形,島內崎嶇,由南至北,有錦屏山,光遊峰,伏龍山,雪浪山,青鼓山等,其中最高是島北的白華頂,又名佛頂山。島之東南有一小島,名洛迦山,合稱為普陀洛迦山,後人漸將普陀及洛迦分成兩個山名。
普陀山所以成為中國四大名山之一,名為觀世音菩薩的道場,其原因在普陀山誌記載:謂中國五代後,梁貞明二年,公元九一六年,日本僧人慧諤,遊五台山,見一觀音像,莊嚴殊勝,心慕不已,實行不問自取,請回日本供養。豈料船經普陀山時,海中忽湧無數鐵蓮花,舟不能行,如是三日三夜,慧諤驚而禱告曰:「如聖像與日本眾生無緣,當從所向,弟子隨從所適,建寺供養。」禱畢舟行,至潮音洞邊即停,慧諤捧大士像離舟登岸,時岸邊漁民,聽慧諤說明來意,大受感動。張氏漁翁獻出住宅,讓慧諤和尚供像安居。改名為「不肯去觀音院。」而慧諤和尚,亦成為普陀山的開山始祖。
普陀山名勝古跡甚多,佛教寺庵百數十座。其中位於白華頂南靈鷲峰下的普濟寺,是供奉觀音菩薩的主剎。開闢深遂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