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化一切眾生,如佛境界。是故一切菩薩,本業化行淨。
十、明法雲地菩薩,先舉所化土。作第四禪大靜天王,明增上生。即摩醯首羅大自在天王。居色界頂,神用廣大,智慧第一,為三千大千世界主。修不可說不可說法門,明所知法門。
得理盡三昧者:即金剛定。梵語三昧,此云正定。以金剛觀智,照窮一心之理,而得金剛正定。同佛行處四句:同在寂滅忍位,盡分段、變易,二種三界生死之源,教化眾生,背塵合覺,返本還源,如佛境界。
是故下二句:總結諸菩薩業,上文月光所問:云何菩薩,本業清淨,化眾生?佛答五忍功德。至此結云:以是之故,一切菩薩,本業化行淨。即諸菩薩本所修業,教化眾生,利他之行,清淨無染。不著生死,不住涅槃,故稱為淨。
「若十方諸如來,亦修是業,登薩婆若果,作三界王,化一切無量眾生。」
此結如來業。一切如來,亦修是清淨本業,從因感果,得一切智。應機示現,作三界大法王,教化無量眾生。
爾時,百萬億恆河沙大眾,各從座起,散無量不可思議華,燒無量不可思議香,供養釋迦牟尼佛,及無量大菩薩。合掌聽波斯匿王說般若波羅密。
此下明大眾慶蒙法利,先修供養。華是菩提心華,香是大乘戒香。供佛及僧,以冀聞法領解。聽匿王說者:以匿王助轉法輪也。又大眾修財供養,匿王以法供養。
今於佛前,以倡歎曰:
此結集經人序列之詞,先大眾修供,今匿王偈讚。偈者竭也,以少文竭盡多義,故名為偈,即同諸經中重頌。此中五十九行,前六行總頌上義;次四十五行,別頌十四忍;後八行,結頌五忍功德。
「世尊導師金剛體,心行寂滅轉法輪,
八辯洪音為眾說。時眾得道百億萬,
時六天人出家道,成比丘眾菩薩行。
此三行歎別行三寶。首句:歎佛身業不思議,佛為有情正覺二世間中,九法界眾生之所共尊,故曰世尊。導師者:能引導眾生,出離生死苦海,而登涅槃彼岸之師。證究竟固法身,盡未來際,永劫不壞,猶如金剛,故曰金剛體。
次句心行寂滅轉法輪者:歎佛意業不思議。佛之心行處滅,而歸寂滅真心,鑒機施教,轉妙法輪。法而曰輪者,有推碾眾生麤細煩惱之功,有運載眾生出離生死之力,故喻如輪。
三句八辯洪音為眾說者:歎佛口業不思議。八辯者,依「梵摩喻經」,一最好、二易了、三調和、四柔軟、五不誤、六不妄、七尊慧、八深遠,此之八音,見足四辯,故云八辯。洪者大也,其音能遍十方法界,以為眾生隨機宣說一切妙法。此雖讚佛寶,含法寶在內。
時眾得道百萬億三句:讚歎僧寶不思議。天無出家法,此約心中聞法,依解修行,能出煩惱之家,而成比丘清淨之眾,廣修菩薩兩利之行。
「五忍功德妙法門,十四正士能諦了。
三賢十聖忍中行,唯佛一人能盡源。
此二行歎五忍功德。五忍微妙法門,凡情莫測。唯十四位中聖人,方能諦實了明。正士即聖人也。三賢伏忍,只作三位,十地稱十聖,全在忍中行,雖至法雲地,同登寂滅忍,尚有一品生相無明未破,未證一心本源,如同十四夜月。故云唯佛一人,能盡一心本源也。
「佛眾法海三寶藏,無量功德攝在中。
此一行歎一體三寶。佛即自性佛寶,法即自性法寶,眾即自性僧寶。自性廣大,取喻如海。性中含藏恒沙稱性功德,故曰藏、曰攝。海中含藏眾寶,亦復如是。
「十善菩薩發大心,長別三界苦輪海。
中下品善粟散王,上品十善鐵輪王。
此下四十五行,別頌十四忍。初二行頌伏忍前方便。從習種下七行,頌伏忍三品功德。從善覺下十行,頌信忍三品功德。從燄慧下八行,頌順忍三品功德。從遠達下十行,頌無生忍三品功德。從灌頂下八行,頌寂滅忍上下品功德。十善菩薩:指十信位。大心: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之菩提心。信位菩薩,由真如內熏之因,教法外熏之緣,因緣具足,能發大心,求出三界。雖未能即了生死,漸次自斷無明,定出三界,故言長別三界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