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能廣聞多經而取解者。
或有眾生亦以自力少聞而多解者;
此亦利根眾生有自智力不假多聞,或一言之下心地開通、一軸之中義天朗耀,如上二類之機則不須論。
或有眾生無自心力,因於廣論而得解者;
此乃劣機鈍根無自智力,不能於經解甚深義,要假廣論多聞而得解者。
自有眾生復以廣論文多為煩,心樂總持少文而攝多義能取解者。
此自有厭煩要略之機,故略論不可不作,正為此論之因緣也!
如是此論為欲總攝如來廣大深法無邊義故,應說此論!
此結今造論之意也!此論始終萬一千餘言,則已總攝如來廣大深法無邊妙義盡在其中,可謂文至略而義至廣;所謂總百部大乘奧義包括無遺、廓法界一心如觀掌果,誠入理之玄門、修行之妙指也!學者可不盡心焉?
已說因緣分,次說立義分!摩訶衍者,總說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法、二者義。所言法者-謂眾生心,是心則攝一切世間法出世間法,依於此心顯示摩訶衙衍義,何以故?是心真如相即示摩訶衍體故、是心生滅因緣相能示摩訶衍自體相用故。
此立義分首標一心宗體,以顯大乘名義也!所言法者-謂一真法界大總相法門體,即如來藏清淨真心也!然而此心體絕聖凡,本無迷悟,自性清淨,了無妄染,離名離相,絕諸對待,唯一真源更無二法,又何有大乘之名耶?楞伽云:大乘非乘。今言大乘者,蓋依眾生心而立此名也!所言總攝世出世法者-經云如來藏轉三十二相入一切眾生身中,是則迷如來藏而為識藏,乃眾生心也!以此心乃不生不滅與生滅和合而成,名阿賴耶識,而此識體原是真如,亦名本覺,本無生滅;今因無明動彼淨心而有生滅,故為業識;以此心本是真如,故攝出世四聖之法;以依業識則有生死,故攝六凡之法;故云是心攝一切世間出世間法故。今依此心顯示大乘義者:以法界一心具有體、相、用三大義故,今依此一心開真如、生滅二門-若約真如門則離一切相,名言雙絕,但顯其體,不顯相、用,故云即示摩訶衍體;若約生滅門則妄依真起,即顯相、用。故於生滅門中具顯、相、用三大之義,是故名大;依此真妄二法有二轉依,是故名乘;故云依眾生心顯示大乘義也!此總出大乘得名之所以,先示真妄心法通為大乘法體也!
下示三大義-
所言義者,則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體大-謂一切法真如平等不增減故。二者相大-謂如來藏具足無量性功德故。三者用大-能生一切世間出世間善因果故。一切諸佛本所乘故、一切菩薩皆乘此法到如來地故。
此標列義門以顯大乘得名,為下正義之張本也;所言義者-謂名依義立。有何義故而立大乘之名耶?以有三大義,故得大名;以有二運轉義,故得乘名。此之名義蓋依真妄二法和合而有,故云依眾生心顯示摩訶衍義也!若言其體則唯一真如,平等不二,不增不減,故但言「體」。今依如來藏隨染淨緣,以隨淨緣則具無量自性功德,則成出世間因果;以隨染緣則變自性功德而為恆沙煩惱,則成世間因果;故「相」、「用」方顯。以此三大染淨之所不虧、生滅之所不變,是故名大。諸佛、菩薩皆乘此心,是故名乘。一論大旨唯釋此義,故為宗本。
已說立義分,次說解釋分!
此結前生後-
解釋分有三種,云何為三?一者顯示正義、二者對治邪執、三者分別發趣道。
此標列釋名也!顯示者-正釋大乘所依法義。對治者-既明正體,須遣異計。上釋「大」義!發趣者-趣進次第。正明「乘」義!此正宗一分有此三段,依義解釋。
顯示正義者,依一心法有二種門,云何為二?一者心真如門、二者心生滅門。是二種門皆各總攝一切法,此義云何?以是二門不相離故。
此標宗本正義,以釋立義依眾生心顯示摩訶衍義,為一論之綱要也!此論宗楞伽等經所造,今一心二門蓋依經而立也!經云:寂滅者名為一心,一心者名如來藏。此心一法不立,有無俱遣,生佛智空,故云:遠離覺所覺‧是二悉皆離。是則真妄不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