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坐在機艙裡,可是一顆心卻像起伏的波濤,久久不能平靜下來。回想來港這一週,可以說是忙得不亦樂乎,從早到晚,除了睡覺、吃飯,好像一刻也沒有停歇過。趁飛機起飛前的幾分鐘,我將這次來港主持及參與的活動記錄在我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作一個圓滿的總結––

佛光會幹部講習會授課︰八小時

光華文化中心講座︰兩次

出席餐會︰十次

會客︰十六次

接受電視臺、報社專訪︰六次

師徒座談會︰兩次

佛光會員座談︰一次

主持皈依三寶典禮︰一次

主持佛化婚禮︰一次

逗留香港的短短六天中,讓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變了﹗從前,香港人將全部精神都灌注在學業和事業上,小孩不停地接受填鴨式的教育,大人拚命地工作賺錢,每一 個人只知道如何為自己開創前途,如何為自己的生活作打算,在緊緊將自己封閉在火柴屋裡的同時,絲毫沒有發現到外面的世界是多麼美好,更沒有考慮過社會需要 每一個人伸出關愛的雙手。如今,香港變了﹗往日冷漠的眼神消失了,看見的全是渾身上下充滿幹勁朝氣的熱血青年。從這次的佛光會幹部講習會中,了解到港人對 佛教活動的熱烈反應,多少的文化界專家、學者、政府官員、律師、醫生、甚至銀行家、企業家,從大家的眼神裡,看到了他們對佛法的嚮往與渴求。

香港的佛教確實變了,從原先被動的姿態轉為積極、主動,人們學佛的意識也由基層漸漸地提升至高層。香港人太需要佛教了﹗有好多人捐出土地、房舍、寺院,請我派人前來接受管理;現在的香港人講究佛教的組織與管理,重視佛教的形象和活動,真是一個好的轉變﹗

這時,耳邊傳來機艙長透過麥克風的聲音,知道飛機即將起飛,我扣上安全帶,雙眼望著窗外華燈初上的東方之珠,心中默默地許願︰香港啊,香港﹗我一定還會再來﹗ 
■六月 十九日  星期日

蕭師姑問我,佛教史上的人物,我比較歡喜哪一位?

在佛陀時代的弟子,我最欣賞富樓那,因為他弘法熱情,遇事原則分明;其次是道念堅定的大迦葉,而阿難尊者對人的慈悲關懷,讓我非常感動。龍樹菩薩與外道辯 論,破邪顯正,樹立宗風的大無畏精神也讓人敬佩萬分,至於那先比丘對佛法敏銳的領悟力和馬鳴菩薩對音樂的高超造詣,均可看出他們的機智靈巧。

再從佛法東傳說起,我仰慕弘法譯經、不計犧牲暫與王權妥協的鳩摩羅什;對於唐玄奘堅忍卓絕的毅力,以及東晉道安法師於兵荒馬亂中,克服重重困難,培養人才的願心,更讓我歎為觀止。

我嚮往深居廬山、心懷佛法的慧遠;還有灑脫自在的趙州和直指人心、見性成佛的六祖惠能。對於荷澤神會樹立禪門宗風、倡導無遮大會及馬祖道一、百丈懷海樹立 叢林清規,讓佛法在社會上樹立典範,我也心懷崇敬。至於同鄉鑑真大師弘化海外、法顯西域取經,那種不懼困苦,為教捨身捨命的精神,更令我深感難能可貴﹗

明末四大師︰蓮池、憨山、紫柏、蕅益胸懷佛法,悲憫眾生,樹立僧伽模範的慈悲形象,真是甚為難得。太虛大師改革佛教,宗仰上人為國奉獻的菩薩行願,皆為現代僧伽之光。今日,印順法師著書義學,家師志開上人創辦實業的遠見與精神,我心中亦時感仰佩。

除僧伽之外,在家信士方面,維摩居士,勝鬘夫人、傅大士、裴休宰相、蘇東坡、楊仁山、孫張清揚、陳履安……等人,都是佛門的大護法,他們弘法護教的熱忱,是我們每一個人學習的榜樣。 
■六月 二十日  星期一

歷史,不僅記載了先人努力創業的經過,亦為後人留下了祖先永恆的智慧,透過對歷史的認識,可以找到真正屬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