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農民占的比例最大,百姓能善於利用天時(春夏秋冬節氣種植)地利(收成莊稼),兢兢業業地工作,勤儉節約,謹慎自己,豐厚地贍養父母,這就是平民百姓的孝。
我們來看一個例子。漢朝的時候,有個平民叫蔡順,父親早去世了,他奉侍母親非常孝順。當時,朝廷王莽篡位,天下大亂,又逢年歲饑荒,收成不好,缺乏糧食。蔡順只好到野外採些桑椹果給母親吃。採桑椹時,他總是帶著兩個籃子來分裝。有一次正在採桑椹時,遇到強盜。強盜好奇地問他:「你採的果子為什麼用兩個籃子分裝?這樣子不是很麻煩嗎?為什不裝在一起呢?」蔡順回答說:「黑色的桑椹已經成熟了,比較甜,是給母親吃的;紅色的還沒有熟透,比較酸,是留給我自己吃的。所以要分裝兩個籃子」。強盜聽了很感動,也很同情蔡順。不但沒有搶劫他,還送他三斗白米和一些肉。可是蔡順沒有接受,宛然謝絕了。
這也是中國著名二十四孝的故事之一。蔡順孝敬母親的心行。雖遇饑荒之年,而分毫不改。有些人在順境之中,能孝敬父母,在逆境中,在困難當中就不行了。我們看到蔡順的故事,就會慚愧和反省。同時,在這個故事中,我們也看到孝是人之天性。它最能感化人,強盜本是要搶劫東西的,可是遇到孝子,他們不僅不搶劫,還生恭敬心,送東西給孝子。從蔡順的角度來看,他能奉行孝為立身之本,因此不僅不會遭強盜的殺劫,而且還感化了他們自動獻出食物。由此,可以體會到孔子所說的:「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平民百姓中,孝子不乏其人。古有孝子流芳百世,今天的孝子更是令人感動讚歎。在2005年元月全中國評出的十大孝子中有一位,名叫戴永勝,男,27歲,文化程度是初中,是山東省棗莊煤礦工人。戴永勝的母親在2001年確診為卵巢癌,而且癌細胞已廣泛轉移擴散無法手術,醫生說他母親的生命期限不超過一年。戴永勝看到母親的身體每況愈下,全身浮腫、嘔吐,吃不下飯,經常發燒,精神已經到了崩潰的地步。孝子戴永勝,決定先從心理上搶救母親,他一方面請醫生們幫忙用「經過治療檢查腫瘤已完全消除」的方便語言,來煥發母親對生存的希望,一方面積極努力到外地尋藥訪醫,治療母親的癌症。他曾經為尋藥,跋涉三天三夜,忍饑挨餓。為母尋藥,他輾轉九省二市,從各地善良的醫生那裏得到各種抗癌藥物十多種,搜集了150多個民間藥方。由於他的愛心、孝行和各種努力,終於使在他母親體內的癌細胞萎縮了60%。這位婦女現在已經能下田幹農活了。醫生們非常驚訝,認為這是醫學史上的奇跡。戴永勝並不以此為滿足,他現在一邊打工,一邊還在尋找抗癌良方。他希望有一天能徹底地治癒母親的癌症。
我們看到這位孝子,也是在困難當中,在逆境中,不失孝心!即使醫生在2001年就宣判了他母親的「死刑」,可是戴永勝仍懷赤子之心,為母親四處尋藥訪醫。幾年來他不倦的努力,終於使全身浮腫,經常發燒嘔吐的母親能恢復到下田幹活了,這不就是孝心的奇跡嗎?!這不是仁愛的成果嗎?!《四書‧中庸篇》裏說:「仁者,人也,親親為大。」(意思說,仁愛是孝敬雙親為最大。)戴永勝做到了。
談到這裏,我們回憶一下,今天開始討論孝道的時候,是曾子(曾參)向老師孔子請教的。孔子提出了孝是至德要道,並闡述了從天子到百姓,人們所應奉行的孝。曾子聽罷感歎道:「甚哉!孝之大也。」意思是說孝親之道,真是偉大,範圍真是廣大無邊啊!
孔子說:「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意思說,孝,是天經地義的事,是人民本有的自然的行為。孔子這段話,說到了天、地、人三才。而孝一字,對三才能一以貫之。我們知道,天是指萬物賴以生存的空間,包括日、月、星三種光明的來源,包括四季的更替不亂,晝夜寒暑有序。俗話說:「萬物生長靠太陽」「春天播種發芽」。所以天所包括的一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