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本經(出地持戒品中)
慈氏菩薩說
北涼天竺三藏法師曇無讖於姑臧譯
皈命盧舍那 十方金剛佛
亦禮前論主 當覺慈氏尊
今說三聚戒 菩薩咸共聽
戒如大明燈 能消長夜闇
戒如真寶鏡 照法盡無遺
戒如摩尼珠 雨物濟貧窮
離世速成佛 唯此法為最
是故諸菩薩 應當勤護持
諸大士!此四波羅夷法,是菩薩摩得勒伽,和合說。
自讚毀他戒第一
若菩薩,為貪利故,自歎己德,毀些他人,是名第一波羅夷處法。
慳惜財法戒第二
若菩薩,自有財物,性慳惜故,貧苦眾生,無所依怙,來求索者,不起悲心,給施所求;有欲聞法,吝惜不說;是名第二波羅夷處法。
瞋不受悔戒第三
若菩薩,瞋恚,出粗惡言,意猶不息,復以手打,或加杖、石,殘害恐怖,瞋恨增上;犯者求悔,不受其懺,結恨不捨,是名第三波羅夷處法。
謗亂正法戒第四
若菩薩,謗菩薩藏,說相似法,熾然建立於相似法,若心自解,或從他受,是名第四波羅夷處法。
諸大士!已說四波羅夷法。若菩薩,起增上煩惱,犯一一法,失菩薩戒,應當更受。今問諸大士:是中清淨不?(三說)
諸大士!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士!此菩薩眾多突吉羅法,是菩薩摩得勒伽,和合說。
不供養三寶戒第一
若菩薩,住律儀戒,於一日一夜中,若佛在世,若佛塔廟,若法,若經卷,若菩薩修多羅藏,若菩薩摩得勒伽藏,若比丘僧,若十方世界大菩薩眾;若不少多供養,乃至一禮,乃至不以一偈讚歎三寶功德,乃至不能一念淨心者,是名為犯眾多犯;若不恭敬,若懶惰,若懈怠犯,是犯染污起;若忘誤,犯非染污起。不犯者:入淨心地菩薩,如得不壞淨比丘,常法供養佛法僧寶。
貪財物戒第二
若菩薩,多欲不知足,貪著財物,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為斷彼故,起欲方便,攝受對治;性利煩惱更數數起。
不敬同法戒第三
若菩薩,見上座、有德、應敬、同法者,憍慢、瞋恨,不起恭敬,不讓其座;問訊、請法,悉不酬答,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惰懈怠,若無記心,若忘誤,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重病,若亂心,若眠作覺想,問訊請法,悉不答者,是名不犯。若上座說法,及決定論時;若自說法,若聽法,若自決定論時;若說法眾中,若決定論眾中,不禮不犯。若護說者心,若以方便令彼調伏,捨離不善,修習善法;若護僧制,若護多人意。
不應供戒第四
若菩薩,檀越來請,若至自舍,若至寺內,若至餘家,若施衣、食、種種眾具,菩薩以瞋慢心,不受,不往,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不犯者:若病,若無力,若狂,若遠處,若道路恐怖難,若知不受令彼調伏,捨惡住善,若先受請,若修善法不欲暫廢,為欲得聞未曾有法,饒益之義,及決定論,若知請者為欺惱故,若護多人嫌恨心故,若護僧制。
不受施戒第五
若菩薩,有檀越以金、銀、真珠、摩尼、琉璃,種種寶物,奉施菩薩;菩薩以瞋、慢心,違逆不受,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捨眾生故。若懶惰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狂,若知受已必生貪著,若知受已施主生悔,若知受已施主生惑,若知受已施主貧惱,若知是物是三寶許,若知是物是劫盜得,若知受已多得苦惱,所謂殺、縛、謫、罰、奪財、呵責。
不施法戒第六
若菩薩,眾生往至其所,欲得聞法,若菩薩,瞋恨慳嫉,不為說法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惰懈怠,犯非染污起。不犯者:若外道求短,若重病,若狂,若知不說令彼調伏,若所修善法未善通利,若知前人不能敬順,威儀不整,若彼鈍根,聞深妙法生怖畏心,若知聞已增長邪見,若知聞已毀呰退沒,若彼聞已向惡人說。
不教悔罪戒第七
若菩薩,於凶惡犯戒眾生,以瞋恨心,若自捨,若遮他令捨,不教化者,是名為犯眾多犯,是犯染污起。若懶惰懈怠,若忘遮他,犯非染污起。何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