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靈環保
一、心靈環保
以健康、快樂、平安的身心,照顧自己、照顧社會、照顧大自然,使得你、我、他人,都能健康、快樂、平安地生活在同一個環境之中,便是現代人的心靈環保。
「環境保護」這個名詞,雖然在二十世紀之末,就已經傳遍全世界,特別是科技文明發達的先進國家,凡是有識之士都已發現,由於經濟資源的過度開發,造成 了人類生存環境的快速惡化,包括自然資源的快速消耗及污染,生態資源的快速減少及消失,例如由於熱帶雨林遭到大面積的開墾,以及各種機械排出的廢氣,加上 各種生產事業造成的許多污染源,以致形成了全球性的空氣污染、水資源污染、土壤污染,也使得南北極的冰帽在急速溶化,海平面的水位快速昇高,綠地沙漠化的 面積愈來愈大,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環境,愈來愈接近毀滅性的危機。所以要提倡環境保護運動。
但是,由於人類的自私自利之心,根深柢固,明明知道破壞環境、製造污染是自害害人的事,一旦遇到跟自己的現實利益衝突之際,或者有機會可以滿足自己的 私欲之時,便會容易忘掉公益,便會不顧後果的遠憂,只管得到手就好,充其量只問有沒有犯法,會不會被罰,卻未考慮到破壞了生態、污染了環境,對其他的人有 什麼不好,對自己生存的大環境有什麼壞影響,對後代的子孫有什麼危機。因此,我常提醒世人:今天生活在地球村中的全人類,就像是生活在同一個錦魚缸中的許 多條錦魚,只要有一條魚拉了屎,污染了缸中的水,受污染的是每一條魚,包括拉屎的那一條魚在內。
人類的自私心,原本是生物求生存的本能,可是人類以科技文明破壞自然環境的速度太快,惡化的幅度太大,也為這個地球環境帶來空前的大隱憂,雖然那種隱憂的結果,也是自然規律的制衡,卻嚴重地威脅到人類生存空間的大災難。
因此,我們要提倡心靈環保,呼籲全人類都能以心靈環保的原則,建立健康正確的人生觀,也就是自利利人的價值觀,要讓自己、讓他人,都能得到健康、快 樂、平安的身心。好像一同乘坐在地球環境的一條大船上,所謂同舟共濟,各自以其不同的身分、不同的智能、不同的場域、不同的角度,來照顧自己、照顧他人、 照顧社會環境及自然環境。
二、儒道二家與心靈環保
古往今來的東西方各家思想,都在探索、申論人的問題,是以人為中心來探索各種問題,重要是內在心性的問題、心靈與肉體關聯的問題、個人與配偶家族間的 問題、個人與群體社會互動的問題,個人與自然環境及時空宇宙間的存亡生死、一元多元等問題。各家思想,對於這些問題的探索,雖有偏重偏輕之別,都是為了個 人生命及全體環境尋求出路、尋求答案、尋求平衡,乃至尋求永,目標卻是相當一致的。
在東亞思想之中的儒家所說: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以及定、靜、安、慮、得,便是以人的身心及其所處大環境為主題的。又由於孔子說了「性相近也, 習相遠也」的話,引起了孟子的「人性本善論」及荀子的「人性本惡論」的討論。雖然孔子曾說人是「未知生,焉知死」,對於人的生前死後等諸問題,是不加討論 的,但對於人之如何成為一個健康而有健全人格的人,以及如何建立良好和樂的人際關係等問題,卻是申論得非常得多。例如孔子所說「仁」字的定義有多端:
1.從語言的態度而言:「巧言令色,鮮矣仁」、「剛毅木訥,近仁」。言語不在花巧,宜於堅定誠實。
2.從內心的態度而言:以同情、同理之心「愛人」是仁。
3.從對己、對人的態度而言:「克己復禮為仁」,對自己要自制,對他人要尊重。因此又說:「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也就是每天出門見到任何人,都要像是見到了貴賓那樣地以禮相待;遣使大眾之時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