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絕煙毒,是目前社會宣導的工作重點之一,希望人人不要貪圖短暫的迷醉,拒絕煙毒的侵犯,以免把健康敗壞,斷送大好前程,將一生的清譽名節毀于一旦。其實 佛教早已有先見之明,兩千多年前,佛陀就制定 五戒 ,為我們規劃一個身心富足安樂的生活,其中的 飲酒戒 ,也在警戒我們要遠離一切足以混亂我們清明思 想、害我們智慧開展的東西。

    有的人自恃意志堅定,認為嘗試幾口煙麻毒品,應該不會上癮,但不久之後,往往成為煙毒的階下囚,難以自拔,求出無期。

    佛 經裡就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人閒著無聊,想要喝點酒,排解心裡的苦悶。酒上桌後,他發現喝酒沒有下酒菜,實在沒有意思。忽然聽到咯咯咯母雞的叫聲,就趁 著隔壁人家不注意時,將雞偷過來殺了,燒燉成一鍋美味的下酒菜。他有了下酒菜,更加大口大口地喝酒,不久就喝得酩酊大醉。隔壁的女主人回來,看到養的老母 雞不見了,上門探問他,他不但妄言沒有看到雞,還無法克制自己的欲念,非禮了這個女人。

    故事中的人從飲酒演變到偷雞、殺雞、妄語、邪淫,把清白的一生葬送在幾許斤兩的酒中。

    禪門中常常提醒行人, 照顧念頭 ,這照顧兩個字,就是戒律的持守。如果沒有紅燈標志的街道,人車一定難保平安;沒有鞭策的牛馬,必然狂亂奔躍,踐踏稼苗;沒有戒法的韁繩,我們的念頭如同狂象,如何駕馭調柔,使它歇息安靜?

    一滴水成海洋,一粒米收萬糧。我們不要輕忽微細的念頭,往往這些善惡的細行,有時候能成就我們終生的福樂,有時候也能成為我們永久的悔恨。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