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生之善果先熟也;行善反得惡報者,今世之善果未熟,前生之惡果先熟也;熟處先受報者,譬如欠債之人,急處先還也。復次,轉變由心者,譬如有人所作惡業,當永墮地獄,長劫受苦,其人後來生大慚愧,發大菩提心,改惡修善,誦經念佛,自行化他,求生西方。由是之故,現生或被人輕賤,或稍得病苦,或略受貧窮,與彼一切不如意事。先所作永墮地獄長劫受苦之業,即便消滅,復得了生脫死,超凡入聖。又心能轉業者,前境未報不定之時,而大行忽退,實行有虧,則業能縛心,即前境未報,不定而定。換言之,有人本來功名富貴一帆風順,忽遭變故,家敗人亡,比比皆是。此因因果果之理,惟諸佛菩薩,方能洞知灼見,吾輩凡夫,唯有諦信不疑而已。
六、因果為挽救人心世道之大權:印光大師說:「因果者,聖人治天下,佛度眾生之大權也。」就佛法上說,從凡夫地,乃至佛地,所有諸法,皆不出因果之外。若就世法上講,何獨不然呢?禍福無門,唯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利人即是利己,害人甚於害己。殺人之父者,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者,人亦殺其兄。善事其親者,其子必孝;善事其兄者,其子必悌。如屋簷水,後必繼前。由是觀之,孝親敬兄,愛人利物,皆為自己後來福基。損人利己,傷天害理,皆為自己後來禍本。人雖至愚,斷無幸災樂禍,趨凶避吉者,而究其所行,適得其反,何也?因他未遇明理之人,為彼詳細發揮因果報應之事理故也。是故居今之世,而欲長治久安,縱令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一切聖賢,復出於世,亦不能捨卻因果報應之道,另有他法也。至於偽託人民,實行共產主義者,極權專制,完全違背因果,滅絕人性,不久崩潰,固無論已,即美國領導之民主陣線,若專競賽發明武器,以嚇阻主義,維持和平,也不是根本辦法。
七、因果二字為弘揚佛法之要道:曾子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若不深明因果之理,則忠恕之道,必不能圓滿盡到。蓋世出世間之理,不出心性二字;世出世間之事,不外因果二字。眾生沉九界,如來證一乘,於心性毫無增減。其所以昇沉迥異,苦樂懸殊者,由因地之修德不一,致果地之受用各別耳。所以吾輩,弘揚佛法,大非易事。唯談心性,則中下根機不能受益;專說因果,則上士每厭聞薰。然因果心性,合之則雙美,離之則兩傷。至於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之理,更非融通心性因果之事理,不能徹底的一以貫之也。
八、結論:本論為淨土釋疑而作,信願念佛,因也;往生西方,果也。淨土就事上說,則實有至極莊嚴之境象;若就理上講,則唯心所現,良以心清淨故,致使此諸境界悉清淨。理與事不能分張,猶之乎因和果不可離開,事理二法,兩不相離。由有淨心,方有淨境,若無淨境,何顯淨心?心淨則佛土淨,是名心具。若非心具,則因不感果了。經云:「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二語,則不惟為淨土法門之綱宗,也是一大藏佛法之綱宗,何以故?三世因果之真理,都包含裡許也。明眼人試深思之。
——本文曾刊於《中國佛教》月刊——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