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宗教,激發反叛情緒,策動戰爭。種種邪行,何止令人迷失心智,且給人類製造無比災難。所以戒禁取見,是惡見中的惡見。這種以歧途為正軌,以束縛為解脫的邪思邪行,簡直是人類思想的鴉片,是破壞人類幸福的惡魔,擾亂人心,毀滅和平的武器。由於人心貪無厭足,瞋恨妒忌,愚痴錯覺,互不尊重;互不信賴,加以見解邪惡,致使人的四週,危機四伏,世界各地,戰火瀰漫,環境惡劣如斯,怎能實現和平?
三、和平的實現
我們欲想世界和平,唯一方法是運用佛法來清潔人心,治理人貪、瞋、痴、慢、疑、邪見種種心理毛病。現分述如下:
(一)以弘願代替貪欲
弘願,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志願。上求佛道是自利,下化眾生是利他。自利是智慧的開發,深知五欲過患,不為貪求滿足私慾而損人利己;利他是助人的美德,願意捨己為人,布施修福,對治慳貪。如果社會群聚都能學佛,以佛道無上誓願成,為自利目標;以眾生無邊誓願度,為利他願行;以法門無量誓願學,為淨化身心的聖藥;以煩惱無盡誓願斷,為進趣佛道,提升自己的階梯;以寡欲知足代替物質貪欲;以修心聖道代替男女愛欲;以淨化身心,代替家族繁榮情欲;以克制自己,服務大眾,代替個人虛榮欲;以大公無私,平等饒益,代替支配他人的領袖欲。使自己在利他行為中,完成自利功德,達到煩惱無盡誓願斷之目的。像諸佛菩薩一樣,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一己求安樂,深入人間,悲心救苦,貢獻自己的財力、物力、智力、體力、則人間何來鬥爭?怎不和平?
(二)以慈悲止息瞋恨
慈悲的定義,是拔苦予樂。故大智度論說:「大慈予一切眾生樂,大悲拔一切眾生苦。」因為佛菩薩的大慈大悲,是情理統一,悲智雙運。以其悲中有智,故能在情感高張的同時,提高理智,控制情緒盲目的衝動,不致瞋恨妒忌,反而能容忍、寬恕,減少煩惱,解除痛苦,還能進而拔除一切眾生因煩惱而招致的無量痛苦。以其智中有悲,當理智提高的同時,又能運用情感,擴大愛心,給予一切人物質的救濟,真理的快樂。如果人皆學佛的慈悲,使自己理智與情感平衡發展,必能擴展人心的摯愛,孕育容忍寬恕的美德,止息瞋心,溶化仇恨,離苦得樂。
今日人類不能互愛互助,反而互怨互恨,互相殘殺,使人在生理與心理苦惱逼迫的同時,還要承受人為的災害,皆因人心欠缺慈悲之過。
今日社會,不能和諧共處,共存共榮,反而互相奸害饞謗,中傷破壞,使人在自然界逼害之外,還要接受人事界的衝擊,皆因社會欠缺慈悲之過。
今日世界不能和衷共濟,互惠互利,反而互相侵犯,互相鬥爭,使人類除了天災人禍逼害,還要接受戰爭洗禮,死亡威脅,皆因世界欠缺慈悲之過。因此,我們欲想人類互愛互助,社會共存共榮,世界和平安寧,非運用佛的慈悲,來止息人心的瞋火,化解人間的仇恨不可。
(三)以智慧破除愚痴
佛的智慧,不但理解宇宙原理,洞悉人生真相,還能透視虛妄的現象,親證本體的真實。研究佛學,可以發掘人性本覺的智慧,使人了解人生,不生我法二執,可以破除人因迷理而起的根本無明煩惱;信受佛法,明白因果法則,認識世間事物,緣起性空,不生邪見,不起邪行,可以消滅人因迷事而起的枝末無明煩惱;使佛性出纏,智光顯現,照亮自己,也照亮別人。不再因無明煩惱擾亂自他,作諸惡業,流轉生死;更不會因愚痴無知,順境生貪,逆境起瞋,自害害人,反而能放棄我愛、我慢、我見的固執,激發無我大悲的精神,去利己利人。
因為內心充滿智慧的人,深知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絕對息息相關;人心健康,然後社會健康,社會安定,人的生活才能安定;所以人有責任維持社會秩序,也有義務推展社會福利。故能本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志願,為社區福利而工作,為負起人生責任與義務而努力,為世界和平貢獻自己。
(四)以隨喜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