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天寧楚石梵琦禪師,徑山無叟行端禪師之法嗣,俗姓朱,明州象山人。其母張氏夢見紅日墮懷,遂生梵琦禪師。梵琦禪師在襁褓中時,曾有異僧來家中化齋,摸著梵琦禪師的頭頂說:“此佛日也,他日必當振揚佛法。”父母因此給他取小字曇曜。梵琦禪師四歲時父母雙亡,由親戚撫養。七歲時即靈慧大發,讀書一目十行,遠近之人皆稱之為神童。梵琦禪師九歲離俗,于天寧永祚寺出家,跟隨訥翁謨禪師學習經論。不久便前往湖州崇恩寺,依晉翁詢禪師。晉翁詢禪師是梵琦禪師俗家時的族叔,與魏公趙孟頫(fu)往來甚密。趙孟頫一見梵琦禪師,非常器重,遂出錢為他買了僧牒。梵琦禪師因此得以正式剃度,十六歲,于杭州昭慶寺受了具足戒。
  後來,晉翁詢禪師移住道場寺,梵琦禪師亦隨而前往,先是充當侍者,不久又負責管理藏經閣。
  一日,梵琦禪師閱讀《楞嚴經》。當他讀到“緣見因明,暗成無見”這一句時,恍然有省。從此以後,梵琦禪師遍覽群書,其義自曉,文句自通,不假師授。
  梵琦禪師出家後,由于一直與經論打交道,沒有受過本色鉗鎚,因此他自知滯于名相,未能盡去纏縛,這樣下去是不可能獲得解脫的。于是他便暫時放棄經論的學習,前往徑山,參禮元叟行端禪師。
  初禮元叟禪師,梵琦禪師便問:“言發非聲,色前非物,其意如何?”
  元叟禪師反問道:“言發非聲,色前非物,速道!速道!”
  梵琦禪師正擬思欲答,元叟禪師突然震威一喝。
  梵琦禪師驚愕得連連後退,從此以後,群疑迭出,胸中如置巨石,晝夜不得安穩。
  當時正好趕上元英宗詔選衲僧進京,粉黃金為泥,書寫大藏經。梵琦禪師因為字寫得好,又有名望,亦在被選之列。梵琦禪師于是辭別元叟禪師,前往燕京,住在萬寶坊。萬寶坊離崇天門很近。
  一天晚上,梵琦禪師睡起,準備寫經,忽聞西城樓鼓震動,豁然大悟,汗如雨下,拊幾大笑道:“徑山鼻孔,今日人吾手矣!”遂作偈曰:
  “崇天門外鼓騰騰,驀札虛空就地崩。
  拾得紅爐一點雪,卻是黃河六月冰。”
  梵琦禪師開悟的那一年,正好是大元泰定帝泰定元年(1324),當時梵琦禪師才二十九歲。
  同年,梵琦禪師南歸,重上徑山。元叟禪師一見梵琦禪師氣象充盛,便笑道:“西來密意,喜子得之矣!”于是讓梵琦禪師充當首座和尚。凡往來參叩者,多令梵琦禪師抉擇。
  元泰定元年(1324)冬天,梵琦禪師奉宣政院之命,于海鹽福臻寺出世,接元叟行端禪師之法。元文宗天歷元年(1328),梵琦禪師又移住天寧永祚寺,在那裡,他建了一座高達二百四十餘尺的七級浮圖。此後,梵琦禪師還先後住持過杭州鳳山大報國寺,及嘉興本覺寺、光孝寺、報恩寺。晚年,梵琦禪師隱居于天寧永祚寺西齋,自號西齋主人。
  大明洪武元年(1368),朱元璋詔令江南大德,于蔣山為陣亡將士設追薦大法會。梵琦禪師奉命升座說法。帝大悅。第二年三月,朱元璋再詔梵琦禪師于蔣山說法,並贈內府白金。洪武三年(1370)秋,朱元璋以鬼神之理幽微難測,召十六位精通三藏的大德進京咨問。梵琦禪師與夢堂噩禪師亦在被選之列。在京城,梵琦禪師依據經論,將朱元璋所提之問,一一剖析詳答,寫成書稿。
  書稿剛一寫完,梵琦禪師便示寂。梵琦禪師沐浴更衣畢,跏趺而坐,書偈雲:
  “真性圓明,本無生滅。
  木馬夜鳴,西方日出。”
  寫完之後,梵琦禪師便告訴夢堂禪師道:“師兄,我去也。”
  夢堂禪師問:“何處去?”
  梵琦禪師道:“西方去。”
  夢堂禪師道:“西方有佛,東方無佛耶?”
  梵琦禪師于是震威脅一喝而逝。當時是洪武三年(1370)七月。春秋七十五歲。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