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今河北境內)大明僧寶禪師,青州普照一辨禪師之法嗣。僧寶禪師出家後,即投青州普照一辨禪師座下參學。
  一日,僧寶禪師入室參禮一辨禪師,問道:“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
  一辨禪師道:“昨日有人恁麼問,被打出去也。”
  僧寶禪師道:“今日又如何?”
  一辨禪師道:“你得恁麼不識痛癢!”
  僧寶禪師便禮拜。
  一辨禪師道:“可惜許,棒折也。”
  僧寶禪師一聽,身上汗如雨下,忽然猛省。
  僧寶禪師後住磁州大明寺,開法接眾。
  一日,上堂,有僧問:“如何是轉功就位?”
  ﹝功就是用,位就是體。功位的關系,也就是體用的關系。﹞
  僧寶禪師道:“用盡鐵鋤頭,放下臥清風”。
  那僧又問:“如何是轉位就功?”
  僧寶禪師道:“不居無影谷,曳杖入煙村。”
  ﹝無影谷喻體,不居無影谷,就是不沉空滯寂,曳杖入煙村喻用。﹞
  那僧問:“如何是功位齊彰?”
  僧寶禪師道:“掌上擎日月,運照自無私。”
  那僧又問:“如何是功位俱隱?”
  僧寶禪師道:“石人同木女,相邀入海中。”
  關于見性之事,僧寶禪師曾經在一次上堂的時候,打了一個很形象的比喻——
  “若論此事,如人作針線,針針相似。忽見人來,不覺失卻針,只見線。這邊尋也不見,那邊尋也不見。卻自曰:‘近處尚不見,遠處那裡得來?’多時尋不得,心煩不好,昏悶打睡,拽衣就枕。方枕時,驀然一箚(zha),曰:‘原來只在這裡!”
  參禪用功開悟,其過程與這個比喻頗為相似。用功須針針相續,打成一片。等到功夫成熟了,一個外在的因緣,將能所用的一時打卻,那個時候,如處虛空,無處把捉,心大不安,不敢承擔。這時一念回光,發現自己的腳原本就踏在地上,始信從前功夫皆是錯用。雖然如是,若不經過一番苦尋,又如何信得此語!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