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安府徑山宗杲大慧普覺禪師,昭覺圓悟克勤禪師之法嗣,俗姓奚,宣城(今安徽境內)人。宗杲禪師天生英氣勃勃,十二歲入鄉校讀書。一天,宗杲禪師因與同窗戲鬧,本想拿硯台投擊對方,不小心卻誤中教書先生的帽子,將帽子弄髒了。先生大怒,讓他賠錢,並將他趕回家。這件事情激發了宗杲禪師出家的願望,他說:“大丈夫讀世間書,曷若究出世法?”
于是他便只身前往東山慧雲院,從慧齊禪師出家。十七歲那年,宗杲禪師終于落發得度,並受了具足戒。此後,他遍閱諸家語錄,尤其喜歡雲門、睦州之語。一次,宗杲禪師偶然翻閱古雲門錄,心中忽然生起一種恍若舊習的感覺。在閱讀五家語錄的時候,宗杲禪師產生了一個疑問,就是“元(原)初只是一個達磨,何以有許多門庭耶?”帶著這個疑問,宗杲禪師前往宣州,投廣教紹珵(cheng)禪師座下請益。紹珵禪師是興教坦禪師之法嗣,琅邪慧覺禪師之法孫。宗杲禪師此前曾經參究過雪竇重顯禪師的拈古、頌古及古德悟道之因緣,因此,經紹珵禪師之指點,宗杲禪師很快便能洞達先德之微旨。紹珵禪師對此感到非常詫異,嘆為“再來人也”。
不久,宗杲禪師便辭別紹珵禪師,四方遊學。他先後參禮過大陽山元首座、洞山微和尚、大溈慕□禪師、開先智珣禪師等大德,終于通達了曹洞宗旨,最後又輾轉來到寶峰湛堂文準禪師座下。湛堂文準是真淨克文禪師之法嗣。文準禪師一見宗杲禪師,知其不凡,便讓他充當自己的侍者。
一日,文準禪師為他指示入道捷徑,宗杲禪師橫機競辯,口若懸河,連文準禪師亦不肯相讓。于是文準禪師便呵斥他道:“汝曾未悟,病在意識領解,則為所知障!”
不久,文準禪師示疾。宗杲禪師問道:“某甲向後當見誰人?”
文準禪師道:“有個勤巴子(克勤禪師是四川人,故稱勤巴子),我不識渠,汝可見之,當能辦子事。若了不下,便可修行,看一大藏經,後身出來參禪,決是個善知識也。”
文準禪師圓寂後,宗杲禪師便謹遵師囑,前往東京(開封)天寧寺參禮圓悟克勤禪師。
一日,克勤禪師升堂,舉雲門文偃禪師“東山水上行”之公案——
有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雲門禪師道:“東山水上行。”
克勤禪師舉完此公案,便令宗杲禪師下一轉語。宗杲禪師苦苦參究了一年的時間,一共下了四十九個轉語,均不契旨。
後來有一天,克勤禪師應邀赴一達官之府宅,升座說法,宗杲禪師亦隨同前往。克勤禪師又舉“東山水上行”之公案——
“僧問雲門:‘如何是諸佛出身處?’雲門雲:‘東山水上行。’若是天寧(克勤禪師自指)即不然。若有人問:‘如何是諸佛出身處?’只向道:‘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
宗杲禪師一聽,忽然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宗杲禪師于是把自己的感受告訴了克勤禪師。
克勤禪師道:“未也,子雖有得矣,而大法未明。”
一日,宗杲禪師又入室請益。
克勤禪師告訴他說:“也不易,你得到這田地(指“前後際斷,雖然動相不生,卻坐在淨裸裸處”這一空境),可惜死了不能得活。不疑言句,是為大病。不見道,懸崖撒手,自肯承當。絕後再蘇,欺君不得。須信有這個道理。”
宗杲禪師對克勤禪師的話未能真正理會,故得少為足,還為自己辯解道:“某甲只據如今得處,已是快活,更不能理會得也。”
﹝真學禪者,此處大須注意!克勤禪師真不愧明眼人。若當初不為宗杲禪師辯明,幾乎斷送一代大師乃至千百人的慧命。傳禪者、修道者、修道者于此可不慎乎!﹞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