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張商英居士,兜率從悅禪師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天覺,號無盡居士,四川新津人。張商英居士身材高大俊偉,豪邁負氣。十九歲那年,入京應舉,途中經過向氏家族。向翁前一天晚上夢見神人告訴他說 “明日接相公。”第二天凌晨,張商英正好趕到這裡。向翁一見,頗為詫異,于是便殷勤招待。向翁道:“秀才未娶,當以女奉灑掃。”張商英以應舉為由,謙辭再三。向翁道:“此行若不了當,吾亦不爽前約。”張商英見盛情難卻,便答應了,及第後,果然取了向氏之女為妻。
張商英初任主簿。一日遊僧寺,見藏經梵夾,金字齊整,裝璜嚴麗,怫然作色道:“吾孔聖之書,乃不如胡人之教,人所仰重?”
回家後,張商英坐在書房裡,研墨吮筆,憑紙長吟,折騰到半夜,也不肯睡覺。
他的妻子向氏招呼道:“官人,夜深何不睡去?”
張商英于是便把自己闢佛的想法告訴了向氏:“正此著無佛論。”
向氏應聲答道:“既是無佛,何論之有?當須著有佛論始得。”
張商英一聽,頗為驚疑,覺得她說的有幾分道理,也就作罷。
後來有一天,張商英拜訪他的一位同僚,看到同僚家佛龕上面放著經卷,便問:“此何書也?”
同僚道:“《維摩詰所說經》。”
張商英于是信手翻閱,當他看到“此病非地大,亦不離地大”這一處的時候,撫幾感嘆道:“胡人之語,亦能爾耶?”
于是便問同僚:“此經幾卷?”
同僚道:“三卷。”
張商英于是便將該經借回家閱讀。
向氏問:“看何書?”
張商英道:“《維摩詰所說經》。”
向氏道:“可熟讀此經,然後著無佛論。”
張商英一聽,心裡感到很後怕,同時覺得妻子的話頗為奇異。
從此以後,張商英對佛教深信不疑,並留心于祖道,隨有機會,即參學請益。
北宋神宗在位的時候,因得王安石之推薦,張商英任監察禦史。哲宗元佑元年(1086),張商英任河東提點刑獄。在任期間,他曾上清涼山朝禮,親見文殊菩薩化現空中。于是便塑文殊之像,供于奉山寺,並作發願文。此後,他還三次入山祈雨,三祈三應。一時朝廷上下皆知此事。
元佑六年(1091),張商英調為江西漕運史。其間,他拜謁了東淋照覺常總禪師。常總禪師是黃龍慧南禪師之法嗣。常總禪師詰問張商英居士之所見處,發現他之所見與自己的證悟相符合,于是便給予印可。
張商英後因按部(巡查部屬),路過分寧。在那裡,他曾召集五山長老于雲岩升座說法,兜率從悅禪師最後登座,出語驚人,將前面諸長老一並穿卻。張商英聽了,大為贊嘆,于是便隨從悅禪師入兜率院遊觀。
從悅禪師是寶峰克文禪師之法嗣,身材矮小,張商英早就聽人說過他非常聰明可人。他們一起來到擬瀑亭。張商英問道:“此是什麼?”
從悅禪師道:“擬瀑亭。”
張商英道:“捩(lie,扭轉)轉竹筒,水歸何處?”
從悅禪師道:“目前薦取。”
張商英正站在那兒思考,從悅禪師便道:“佛法不是這個道理。”
過了一會兒,張商英便轉移話題,說道:“聞公善文章。”
從悅禪師一聽,便大笑,說道:“運使失卻一只眼了也。從悅,臨濟九世孫,對運使論文章,正如運使對從悅論禪也。”
張商英曾經得到過東林常總禪師的印可,因此他對從悅禪師的話並不以為然。談話中間,張商英不時地稱賞東林常總禪師,可是,從悅禪師對東林常總禪師卻不認同。張商英于是借擬瀑亭為題,吟詩諷刺從悅禪師狂妄無知,其中有兩句道:
“不向廬山尋落處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5 七葉佛教書舍-數位時代的佛教經典結集地_電子佛教圖書館_淨土宗、禪宗書籍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