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圓瑛法師
佛說盂蘭盆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圓瑛五齡椿萱失蔭,幼業儒,冠學佛,先習禪宗八載,次復研究教乘,三十一歲開座講經,思親恩之難報,羨大孝如目連,是以欲追先哲,略盡孝思,常於每年,七月十四十五十六日,佛歡喜日,僧自恣時,宣講盂蘭盆經,勸修蘭盆妙供,集眾諷誦經文,仰仗佛僧之威神,俾令親恩而度脫。
日期:10/08/2010 22:03:02 作者:圓瑛大師著 點擊:19886
般若心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夫實相般若,即自心之理體;觀照般若,乃自心之妙用。體用不離於一心,迷悟自隔乎千里。迷者,非失似失;悟之,無得為得。但能迴光返照,何難即相成空。法藏大師云:「良以真空未嘗不有,即有以辨於空;幻有未始不空,即空以明於有。有空,有故不有;空有,空故不空。不空之空,空而非斷;不有之有,有而非常。四執既亡,百非斯遣。般若玄旨,斯之謂歟!」
日期:09/19/2010 21:45:53 作者:圓瑛大師著 點擊:20807
大方廣圓覺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今我瑛兄,始契楞嚴三觀,次精圓覺三身,造茲講義,普被上根,諸輪綺互,單複圓修,四相潛神,非覺違拒,四病出體,心華發明。慈願追隨末後,長中下期,克念攝念而加行。別遍互習,業障惑障而消亡,成就慧身,靜寂覺遍,百千世界,佛境現前。是以聞五種名,超剎寶施福,說半偈義,勝河沙妙門,實由無法不持,無機不被者也。
日期:09/03/2010 23:02:02 作者:圓瑛大師著 點擊:73057
妙法蓮華經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義 圓瑛法師講述
普門品,普是周遍義,門是通達義,菩薩行彌法界,無所不周曰普,福備眾生,自在無礙曰門,隨機應化,恆沙妙用,無不從此普門示現,觀世音菩薩是人,普門是法,合人與法而立品題,以此品有兩番問答,依前問答,論觀世音人,依後問答,論普門法,故以人法而立品題。
日期:08/30/2010 21:46:11 作者:圓瑛法師講述 點擊:26722
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圓瑛法師者,今佛門之龍象也。慧性天生,辯才無礙,宏施法雨,中外咸沾,著作行世,十有餘種。十二年前,曾撰楞嚴綱要一書,明燈普照,廣被遐邇。迨年六十八,始行註釋此經,以四十餘年之鑽研,究厥精微,編成講義,大願既償,囑為之序。竊念學佛信眾,苟無南針,而欲深入經藏,譬靡管而窺大,棄蠡以測海,求能瞭解妙理,誠恐北轍南轅!
日期:08/28/2010 21:23:47 作者:圓瑛大師著 點擊:273408
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義 圓瑛大師著
昭陽作噩之歲,律中夾鐘之月,序值中和,天地清甯,萬彙孚甲;迦陵頻伽,鳴聲和雅,以嬉好春,融風入座,梵音宣暢。時則天童圓瑛法師,演講「金剛般若波羅密經」,於佛教淨業社之香光堂。群生濟鏘,列坐其次;洗滌厥心,凝寂厥神,恭聆法語;歡善讚歎,罔有弗悅。閱十數旬,法會圓滿。聽眾迺筆錄其詞,彙而刊之。
日期:08/24/2010 23:20:33 作者:圓瑛大師著 點擊:22872
勸修念佛法門(標點版) 圓瑛法師著

彌陀誓願,九界齊資,乃眾生速出苦海,頓預蓮池,心作心是之良謨。此之一法,為一代時教中,仗佛力之特別法門。不可與一切大小權實,仗自力之諸法門同論者。世多不察,稍聰明者,多矜己之智力,不肯修持。

且藐視修持之人,鄙之為愚夫愚婦,若將浼焉。是讓此即生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之大利益於愚夫愚婦,而自己不願得之,可不哀哉!不知淨土法門,其大無外,為一切法門之發源歸宿法門。

日期:08/06/2010 10:34:19 作者:圓瑛法師著 點擊:37105
  • 3/3
  • «
  • 1
  • 2
  • 3
作者簡介

圓瑛(1878—1953) 法號宏悟,別號韜光,又號一吼堂主人。是福建古田縣人。幼讀詩書,聰穎過人。18歲在福州湧泉寺出家,從妙蓮法師受具足戒。先後從當時禪宗名師冶開、寄禪修習禪定,又從通智、諦閒、祖印、慧明、道階法師聽經研教,廣獵大小乘諸經論,對《楞嚴經》造詣尤深。

圓瑛法師先後任福州雪峰祟聖禪寺、寧波七塔寺、天童寺、福州湧泉寺、林陽寺住持,擴建寺廟,訂立規章。並先後在寧波、上海、杭州、揚州、南京、北京、天津、廈門、福州、潮州、長沙、武漢、台灣、香港及東南亞各國講經弘法,並創辦佛教講習所、圓明講堂、楞嚴專宗學院等,培育僧伽人才。1914年,圓瑛法師當選為中華佛教總會參議長。1928年,被選為中國佛教會會長,並連任七屆,成為中國佛教界的領袖人物。

1934年,在上海創辦圓明講堂後,就常住講堂講經說法,著書立說。1942年在圓明講堂舉辦了圓明楞嚴專宗學院、上海圓明佛學院、圓明法施會,刊印圓瑛法師所著《楞嚴經講義》等20餘種經書,並設蓮池念佛會,培植僧才,使圓明講堂盛極一時。

在佛學思想上,圓瑛法師以《楞嚴經》為核心,溝通天台、賢首、禪宗、淨土四宗,博大精深,熔各宗於一爐,會禪淨於一體,破除門戶之見,消滅宗派爭端。

網站搜索
搜索:
標題內容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