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王鳳岐帶您走出養生誤區:好好活著就是健康 作者:王鳳岐

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日期:2016-06-05] 來源:  作者:王鳳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比如說他是婦科專家,但他自己更明白,在婦科裡對於哪種疾病最有心得。再比如我是內科醫生,我什麼病都治,但是我知道 我更擅長於哪個方面的病,這就是中醫。我就不同意將中醫叫肝病、腎病或什麼病的專家,其實中醫稱為中醫師更為準確些。就拿針灸來說吧,它是醫學中的一種技 能,完全靠中醫的理論。臟腑也好,經絡也好,你無論針灸、拔罐、刮痧,還是點穴、按摩,它們全是中醫理論指導下的一種技能。所以老中醫都會針灸,會拔罐。 如果一個針灸大夫,他只會針灸,不會開藥,這能行嗎?現在有的針灸大夫,說針灸能治療百病,仔細想想可能嗎?腎病綜合征扎哪兒、脂肪肝灸哪裡?真正的中醫 是要根據患者的病情來選擇方法,或者內治,或者外治,或者針灸,或者幾種方法綜合,應該是這樣才科學,才符合中醫的實際。而不是人們想像的單靠某一種方法 就可以治好的。那是西醫的觀點,不是中醫。
  
  中醫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聯繫在一 起,構成一個表裡相連、上下溝通的整體,並通過精、氣、神密切地聯繫在一起。因此,不但有內病外治,上病下治,甚至還有冬病夏治等多種治病方法。若吃母乳 的嬰兒有病,還可用母親服藥的辦法治療嬰兒的疾病。
  
  比如說,中醫講「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也就是說如果肝上有病,中醫應先用健脾胃的辦法,用現在臨床的分科辦法會誤導很多病人。這也是我們中醫之所以無法提高的一個原因。我覺得只有打破這種分科,我們的醫療水平才會有提高,中醫才會有發展。
  
   從《黃帝內經》到張仲景、王叔和、孫思邈,再到明清時期的眾多大醫家,無一例外的都是全科醫生,即使是清代以溫病名世的大醫家,其治療內科雜病的能力也 絕不遜色分毫。在近代,一位不來月經的女患者經過焦樹德醫生--一位老中醫「公認」治療風濕的專家治療後,來了月經,生了孩子。我結識過的一位著名的老中 醫關幼波先生,治療過很多疑難雜症,然而醫界卻把他定義在肝病專家。難道不是肝病他就不能治嗎?未必!只不過是人們把觀念限制在那裡,讓人們感覺,只有患 肝病了,才來找他看病。以前有位患者被診斷為肝癌,於是請這位老中醫看病,結果發現不是肝癌,而是皮膚病。結果幾副藥下去,不但皮膚病好了,肝功能完全恢 復正常了。所以不要把中醫看得過於片面,肝病治肝,脾病治脾,這不是中醫的治病理念。
  
  對於中醫,您究竟瞭解多少
  
   現在說到去醫院,人們往往想到的是看西醫,中醫的概念完全從人們的思維中淡化了。即便是現在,人們也是拿著西醫的邏輯來看待中醫。比如發炎了,那麼就選 擇一些在成分上有消炎作用的中藥。事實上,這不是中醫,中醫不講成分,而是講性味,講寒、熱、溫、涼等藥性,講酸、苦、甘、辛、鹹等五味功能,用藥性和藥 味來平衡人體的陰陽失衡,這才是中醫的東西。
  
  為什麼說人們對中醫的看法還處在西醫的邏輯中呢?從教學的角度來說,學生們都是上了 大學才開始慢慢接觸中醫的,以前的經歷往往都是西醫的,那麼對中醫的理解自然也就很膚淺。有這樣一個笑話,說某人一直聽別人說張仲景醫術如何如何,在一次 開會中,就問旁邊的人:「張仲景來了沒有?」這說明什麼呢?說明我們的中醫知識太膚淺了,並沒有真正與生活相聯繫起來。所以我曾經提出,讓孩子們從小學開 始便瞭解中醫,在課本中應該讓孩子們知道張仲景、李時珍這些中醫名人,從小培養孩子們的中醫觀念。
  
  此外,在中小學的課本中,物理 也好,化學也好,或者生物也好,可添點有關中醫的知識,使孩子們長大以後學習或者接觸中醫時沒有那麼多的抗拒心理。您看人家外國人信天主教、基督教,從孩 子生下來就洗禮去。爸爸媽媽禱告,孩子在旁邊瞧著,學音樂是教會的歌,學美術是教會的畫片,學故事就是《聖經》裡的故事,他長大以後能不信天主教、基督教 嗎?所以,這就是培養教育的問題。而我們培養中醫缺的就是這種潛移默化的方法。
  
  補品有益也有害,進補要因人而異
  
  補品也要「以人為本」,因人而異
  
  現在不少人有事沒事就給自己買來一大堆補品,用他們的話說「防患於未然」,現在補補,身體強壯了自然也就會不生病了。
  
   要知道,這種做法並不是在給您的身體買保險,用得不對很可能會引病上身。舉個簡單的例子,您本來是渴了,可您偏要吃飯,即便吃再多的飯,也沒有什麼用, 因為這樣並沒有達到解渴的效果。同樣的問題,如果您有事沒事來點補品吃吃,非但健康不了,反而會使自己掉入疾病的陷阱中去。畢竟補品也要因人而異。
  
  就拿老人來說吧,因為上了年紀,腎氣虧虛,氣血精神整體功能下降,在平時無論是飲食還是吃補品都要以補腎為主。其實最好的補品是食物,所以老人不妨吃點骨頭湯。為什麼呢?中醫說,腎主骨生髓,骨頭湯能有效地補充原本已經很好的「先天之本」,給身體加點動力。
  
   現在小孩子都成了家裡的寶貝疙瘩,有什麼好東西都得是這位小祖宗先嘗嘗鮮兒,尤其是孩子的奶奶爺爺,恨不得用補品把孩子給喂大了。難道孩子真的需要這樣 嗎?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因為孩子往往都是先天比較足,完全沒必要吃什麼補氣補血的補品了,給孩子吃一些健脾消食的食物就很好,真能如此,就不會出現太多的 小胖墩了。
  
  女人跟男人補什麼呢?中醫認為,女人以肝為本,男人以腎為本,所以男人在進補的時候應注意補腎補精,而女人則是補肝補血。像現在不少人動不動就用燕窩、人參來補,經常是用得不對症,反而會適得其反。
  
  補的方法也要因人而異
  
  「補」在中醫裡頭還有一句話,叫「以洩為補」。我們都知道,當水庫中的水超過安全線的時候,往往會通過開閘洩洪來保證水庫的安全。同樣的道理,如果身體陰陽失衡,那麼只有洩掉一部分「洪」,我們的身體才會恢復平衡。
  
   其實刮痧就是最典型的一種「以洩為補」了。為什麼這麼說呢?有過刮痧經驗的人都知道,刮痧的時候,皮膚上常常會出現一片一片的血瘀,讓人看了「慘不忍 睹」,其實這就是「痧」。「痧」是什麼呢?它們都是身體內的離經之血。因為當體內有垃圾的時候,經絡就會被淤塞,流動速度變慢的血液便會滲出血管,成為離 經之血。而刮痧便是把離經之血排出,讓經絡血管重新恢復通暢,因此,刮痧便是通過排泄來補了。
  
  在這裡提醒您的是,不要以為刮痧有利於健康就刮起來沒完,因為即便是離經之血也是血,將它們排出體外,身體也會損失陰氣,也是在洩,所以刮完痧之後得及時補充,以免洩得過度反而造成真虛了。
  
  其實不僅養生如此,即便是中醫治療也是這個道理。比如說瘀血,這個時候就不能單單靠生新血就能解決問題了,得活血去瘀。沒有瘀了,那麼血流自然也就順利了,因而化瘀便起到了補血的作用。
  
   有的時候心理上的「洩」也是一種「大補」。我們都有七情六慾,大哭大笑大悲大喜,都是感情的表現,而這種感情才是最寶貴的東西,通過這些感情表現才能夠 看出我們是有血有肉的人。相反,如果沒有七情六慾,人與機器無異。通過哭或者笑把壓抑在心中的情緒排泄掉,對身體而言無疑也是一種「補」了。
【書籍目錄】
第1頁:作者簡介 第2頁:內容簡介
第3頁:作者自序 第4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1)
第5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2) 第6頁:第一部份:第一章 順應自然才是養生的大道(3)
第7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1) 第8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2)
第9頁:第一部份:第二章 藥食雖同源,但各有專攻;食能養人(3) 第10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1)
第11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2) 第12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3)
第13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4) 第14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5)
第15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6) 第16頁:第一部份:第三章 衣食住行裡的養生陷阱(7)
第17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1) 第18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2)
第19頁:第二部份:第四章 養生要因人而異,男女老少各有不同(3) 第20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1)
第21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2) 第22頁:第二部份:第五章 孩子才是未來的希望,寶寶的中醫保養(3)
第23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1) 第24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2)
第25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3) 第26頁:第二部份:第六章 老理兒照樣能養生,民俗中也有養生經(4)
第27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1) 第28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2)
第29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3) 第30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4)
第31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5) 第32頁:第三部份:第七章 養生也要與時俱進,透過中醫看現代人的養生觀(6)
第33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1) 第34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2)
第35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3) 第36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4)
第37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5) 第38頁:第三部份:第八章 看清疾病的真面目,讓我們跟疾病說拜拜(6)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