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百日禪選輯(一) 宣化上人主講

百日禪選輯(一) 宣化上人主講

自己生死自己了

[日期:2010-07-29]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宣化上人主講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宣化上人開示於三藩市佛教講堂
  
  一九七○年十一月二十日
  
  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要了生死,還得要參禪!
  
  ●從尤土匪到尤孝子
  
  今天我想起一個公案來,對各位說一說,本來這個公案說過幾次了,但是還有幾個人沒有聽過,我覺得今天這個因緣應該講這個公案。這個公案是我親自所見著的一個事實,並不是像小說虛構出來的。
  
  我在東北的時候,我有一個很知己的同參道友,這個人原來是做土匪的,可是以後改過自新,改惡向善了,又為父親母親在墳上守孝。守孝,他就開一點智慧,於是他師父給他取個名字,叫尤智慧,姓尤叫智慧。
  
  他怎麼會改惡向善呢?他做土匪時盡搶人的財寶,有的時候人家就會來反抗他,就和他打起來,有一次就被人用槍把胳臂打壞了。打壞了,他就養傷醫治,本來這個傷一個月或者二十天就可以好了,但是他這個傷經過半年多也不好。他在這個時候就生出一種懺悔心,他說:「我做土匪搶人家的東西,人家用槍打我,這一槍把我打死,我不是生命就沒有了?那麼現在受傷了,為什麼時間拖延得這麼久這傷也不好?啊,這一定是業障太重了!」於是他就發願了,他說:「如果我這個傷在一個禮拜之內好了,我就去給父親母親守孝,我以後再不做土匪了。」他發這麼的願,很奇怪的,果然在一個禮拜之中他這個傷就都完全好了。完全都好了,他就要去守孝囉!
  
  怎麼樣叫守孝呢!守孝這是表示為人子女的捨不得父母,雖然父母死了,他還在墳旁邊守護著,守護父母這個屍體,守這個墳,這叫守孝。那麼這怎麼就算出孝來了呢?在這兒守著又有什麼意思呢?本來是沒有什麼意思,活人守這個死人有什麼意思?可是雖然沒有意思,你要能做得到,就變成有意思。為什麼?這種事情不容易做的,你天天什麼也不幹,什麼工作也沒有,就在墳旁邊那麼守護著,一天兩天可以,時間一久了,一守就要守三年。這三年的時間雖然不是很長的,但是你要細一想也不是很短的,所以一般人就不能犧牲這麼長的時間來守孝。
  
  這一位尤智慧,他居然能發這種的心來守孝。尤其守孝,這是青年人更不容易做得到的,老年的人譬如四、五十歲的人心性都有一點定了,這還不算一回什麼事,坐三年,甚至於坐六年,也不要緊。那麼青年人你叫他那麼樣去做,是很難的一件事。不要說旁人,我自己就知道,我當初坐到那墳旁邊,也沒有人陪著,覺得這是很苦的一件事。
  
  這個尤孝子,他在守孝時,約二十一歲的樣子。二十一歲,一個做土匪的人,忽然間就變成一個守孝的孝子,這也是不容易的一件事。在沒有守孝以前他拜一個師父,這個師父叫中一法師。這一位法師很有道德,也很有修行,也有多少神通。他師父就教他怎樣打坐,怎樣用功。他就在那用功,用用功你說怎麼樣啊?這個魔就來了!什麼魔來了呢?來了一條火龍。他在打坐這火龍就纏到他腰上,纏了三轉,把他燒得又熱又痛。那麼他正在危難的時候,他的師父就來了,把這條火龍給降伏住了,火龍也皈依了。這火龍皈依了,就在尤孝子旁邊當他的護法。
  
  ●割肉祭天
  
  尤孝子守孝守了到兩年半這個時候,天下雨,一下雨,就下一個多月,這把田裏所種的農作物都要淹死了。這時候尤孝子又發願,他說了,把農作物,所謂稻、粱、黍、麥、黍稷之類的,就是種種的穀、麥、豆子……都淹死了,人就沒有吃的了!我現在啊發願,如果三天之內天若晴了,我就割肉祭天。因為那時候,他也不懂什麼佛法,就只知道有一個天主。那麼他發這種願了,果然很奇怪的,沒有到三天就晴了。這時候他就要割肉祭天了,人自己割自己的肉是不容易的,第一次,他用力一割這個肉,沒割斷;第二次,一咬牙把一塊肉割下來!
  
  割下來之後,你說怎麼樣,他就死了,因為割肉割得痛死了。這一死,血就流得很多很多。他在一個大約有四尺丁方的小地方打坐,他割完肉就昏倒在那地方死了,這個四尺丁方的地方都被血染紅了,也不知道流多少血。等一等他又活了,沒有完全死,他又活了。活了,有人去看他,看他這個樣子,就去報告政府,政府又派官員去看他。
  
  這麼樣子,他拿割下這個肉來供天,縣裏頭有個官,也到那兒參加他這個供天,那麼這麼樣子,一般人就對他都印象非常好了,說:「啊,這真是菩薩,能為我們大眾來割自己的肉去供天。」這樣一來,怎麼樣啊?就很多麻煩來了。什麼很多麻煩?這個人也要看看這個尤孝子,那一個人聽說有這麼一回事,也要到這裏看一看,天天就很多人來看他。
  
  ●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
  
  不但人來看他,有一隻鳥(bird)也來看他。這隻鳥很小的,但是會說話,牠不說旁的話,就說這麼幾句話,牠說:「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多做德,多做德,做德多好!」就這麼叫。那麼這隻鳥來看他,和他好像老朋友,落到他頭上、落到他肩上、落到他手上,什麼地方都落,也不怕他,一天到晚來陪著他打坐用功,有的時候和他開開玩笑,這麼很好玩的。可是其他人若來,有一個生人來,牠就跑了;若沒有生人來,牠又回來和他在一起玩。那麼經過大約三個禮拜的時間,尤孝子這個傷好了,這隻小鳥也跑了,不陪他了。
  
  等他守孝三年圓滿了,很多人就請他到一個道德會去講演。那時候因為中國人沒有留頭髮的,也沒有留鬍子的,尤其年青人沒有留很長頭髮、很長鬍子。那麼這個守孝的人呢,就頭髮也很長的,鬍子也很長的,頭髮披肩那麼長,那簡直就像現在的嘻皮一樣。但是嘻皮盡吃迷魂藥,他可不吃藥,什麼迷魂藥也不吃,清清淨淨的!他吃齋念佛,又講道德,說仁義,這樣子他在道德會講演,就很多人都相信他。
  
  那麼方才說他有頭髮、鬍子。為什麼要留頭髮、留鬍子呢?這也是根據《孝經》說的,《孝經》說:「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這個身體、頭髮、皮膚是父母給的,我不敢隨便把它毀傷了,這是盡孝的一個開始。可是這位尤孝子居然留頭髮、留鬍子,為什麼又把自己的身體割了來祭天呢?這豈不是不合乎孝道嘛!不錯,這是不合乎孝道,假設他父母親在的時候看見他這麼樣子割肉,你說那眼淚不知要流出多少。即使他死了做鬼,若看見他這麼痛苦,也會很憂心的,很不安樂的。那麼他為什麼還這樣做呢?就因為他為大眾來求上天下雨,並且他也沒有讀過書,也不懂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他守孝,是聽旁人有這守孝,他也就守。
  
  那麼這時候,他在道德會講道德說仁義,也是教化眾生行菩薩道的一個意思。這時,他知道我,而我也知道他,我聽說有一個尤孝子,他也聽說在某某地方有一個和他一樣年輕的守墳人。我比他年紀還小,他二十一歲守孝,我大約是十九歲,現在記不清楚,大約是這樣子。那麼彼此都互相慕名,在心目中有一個思想:有這麼一個人,我將來要見一見。他為什麼要見我呢?他平時就很驕傲的,驕傲什麼呢?他說:「我二十一歲就守孝了,殊不知有一個比我更年輕的人在守孝。」所以他就認為這又勝過他,他就要見一見我。
  
  ●開口便錯,舉念即乖
  
  有一次,我到縣裏,到道德會上,我一看他披頭散髮的,哦,很長鬍子!我那時候把鬍子、頭髮都剃去了,沒有那麼長。我一看他,就知道這個人是誰了。我說:「你是尤善人嗎?」因為稱孝子好像很不恭敬,一般人都稱守孝的人「善人」,我說:「你是尤善人吧!」「是啊!你是誰啊?」「你不認識我,我認識你。我也不知道我是誰?哦,你大約知道你是誰!我不知道我是誰!」他聽我說這話很驚奇的:「喔!喔!你?你?」旁邊認識我的人就說:「他是誰?你們是一樣的嘛!」「喔,這麼樣子!」他就睜著眼睛,好像美國人看人似的。我也不看他,因為我不是美國人。
  
  他這麼睜著眼睛看我,看大約看有一個鐘頭的樣子,我也沒講話,他也一句話也沒說。看完了,他說:「你從什麼地方來呀?」「我從來那個地方來的。」他覺得很奇怪的。我反問他:「你到什麼地方去呀?」「我什麼地方也不去。」我又問:「那你為什麼要問我從什麼地方來?」啊,他上來就把我手抓住了:「好呀!」對我特別好的。啊,你看好玩不好玩?
  
  那麼沒有地方來,也沒有地方去,這是不來不去,也來也去;來是從來那個地方來,去到去那個地方去。佛的十號之一,有個名號就叫「如來」,所以《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故名如來。」因為我研究《金剛經》,他是念《金剛經》,那麼所以我就和他來打一打機鋒。
  
  結果我們兩個人這個公案他到各處去講,說是我們兩人一見的時候,彼此誰也不講話,結果呢!他打了妄想,就問我從什麼地方來。他打這個妄想一問的時候,知道是錯了,為什麼?開口便錯,舉念即乖,凡有言說都無實義。有所說的這都不是究竟法,究竟法無說無傳,應作如是觀。這沒有什麼可說的,也沒有什麼可傳的。
  
  ●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
  
  惠明大師追攆六祖拿衣缽,衣缽在石頭上生了根,拿不起來,他就說:「仁者!仁者!」不,是「行者!行者!」但也可以說仁者,也可以說行者,這沒有一定的,「仁者」是個菩薩,「行者」也是個菩薩。惠明大師說:「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說我是為了佛法而來的,不是為著這個衣缽而來的。
  
  那麼在這個地方,我以前已經講過了,我說這是惠明大師打妄語。為什麼他打妄語呢?他要是為法來的,根本就不應該去拿那個衣呀!應該一見這衣在石頭上,手沒拿的時候,就說:「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這才不是打妄語。他本來是個大將軍,很有武力的,那麼他拿不動了,以後一想:「喔,這是天意!這是菩薩保護這個衣,我不應該搶啊!」所以他才說:「行者!行者!我為法來,非為衣來。」如果他把這個衣缽拿起來了,他也不說他為法,也不說他為衣了,就逃之夭夭的跑了!所以我說他打妄語,這不會有什麼錯的。即使他就對我發脾氣,我也不管,我也要這麼講!
  
  那麼六祖大師便從草裏邊走出來,其實六祖大師知不知道他打妄語呢?當然知道!不過看他已經一念迴光返照了,雖然打妄語也都很難得了。人啊,不能求全責備,不能說完全都是好的!就好像你們這一些個皈依我的人一樣,本來你們顛顛倒倒,很多不對的事情,我把眼睛一閉不管了。
  
  ●與汝說者,即非密也
  
  那麼六祖大師由草裏邊出來了,聽惠明大師這樣講,就對他說:「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好的你也不要想,壞的你也不要想,正在這個時候,如何是明上座的本來面目?看!(做厲聲喝狀)惠明大師被六祖大師這麼一問,即刻就開悟了。開悟後,他還問:「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有密意否?」還有比這個更妙、更祕密的嗎?六祖大師就說:「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這個祕密的在你自性裏邊,我若能說給你的,那就不是密了。
  
  一般人迷到密宗上,以為密宗這就是密了,密宗都有一個咒念,例如念庵啞吽,這還有一個聲音,有一個字說得出來的。真正密的,也無聲也無色,不落於色聲香味觸法,那才是祕密的,也就是六祖大師所說:「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密在汝邊。」我告訴你的,那就不是祕密了!所以一般人不要被密宗迷了,說:「這是最上的法,這是真是不得了的。」是法平等無有高下,佛法是平等的,沒有那個是高那個是低,那個是上那個是下。你用那一個法相應,那一個法就是妙法;你與這個法不相應,那個法就不是妙法。這並不是那個法不是妙法,因為和你不對機。
  
  ●橫說也是妙,豎說也是妙
  
  再舉一個很淺的譬喻,一樣都是人,有鼻子、眼睛、嘴巴、耳朵,五官具足。但是所好的不同,有的歡喜發財,有的歡喜做官,有的歡喜種田,有的歡喜做工,有的歡喜讀書──一生手不釋卷,總拿著一本書來讀書;各有所好。還有,有的歡喜吃甜的,有的歡喜吃酸的,有的又歡喜吃苦的,有的歡喜吃辣的,有的歡喜吃鹹的,酸甜苦辣鹹,也是各有所好。那麼他所好的他就認為是好,他所不好的就認為是不好,好的就是妙,不好的就是不妙。
  
  那麼各位現在參禪,這個參禪就是妙;不願意參禪的人,就說這是不妙:「啊,坐到那地方,有什麼意思?坐那地方睡覺?坐那地方打妄想?啊,懶得那麼樣子,什麼也不幹!什麼工作也不做!這樣一個人,這簡直是世界上的廢人!要都變成這些個人,那這世界上就完了!」你看,他講得很有道理的!這打坐的人,一聽見有這種的批評,有的:「喔,他說的有道理,我不要參禪了,做其他有用的事情去了!」那麼就跑了。
  
  有的一想:「啊,這個人太可憐囉!他怎麼一點也不覺悟這個世界上的苦呢?他這樣講話,是有很重的業障啊!十方諸佛菩薩!幫助我快點開悟,我好把這個業障重的眾生度他反迷歸覺,令他不再譭謗修道的人!」你看,一樣的話,有的人聽了就跑了,有的人聽就要發菩薩心來教化這個眾生。
  
  那麼發菩提心教化這個譭謗參禪的人,就認為參禪是妙的。跑的那個人呢?就聽譭謗參禪的這個人所說的,說這是不妙的。所以你想究竟是個妙,是個不妙?妙在什麼地方?不妙又在什麼地方?這是眾生的顛倒相。眾生顛倒相,這也是個妙;眾生不顛倒相的,更妙!所以你參禪是妙,不參禪也是妙,各有所妙。各人所妙的雖然不同,但是這個妙是一個,所以《妙法蓮華經》,橫說也是妙,豎說也是妙,長說也是妙,短說也是妙。
  
  那麼我們參禪這個妙比《法華經》還妙,因為這個妙你自己可以體驗到,你自己可以覺得其中的味道。這種味道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啊,我不能告訴你!自己生死自己了,自己吃飯自己飽。那麼要了生死,還得要參禪!
【書籍目錄】
第1頁:誰是觀自在菩薩 第2頁:不願意開悟,就不要守規矩
第3頁:粉碎虛空自在翁 第4頁:大冶洪爐選佛場
第5頁:菩提道場出聖人 第6頁:稀有的禪七
第7頁:金剛菩提海 第8頁:天心月圓
第9頁:自己生死自己了 第10頁:行也禪,坐也禪
第11頁:即有為,即無為 第12頁:坐禪要有忍力
第13頁:三車祖師──窺基法師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