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物猶如此 徐鶴子

物猶如此 徐鶴子

眷舊鑒第六

[日期:2012-04-20]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徐鶴子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眷舊鑒第六(二十六案)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古道雲亡,悠悠陌路。感物情長,如泣如訴。輯眷舊

義鹿塚(《聖師錄》)

銀台侯廣成先生家,放一鹿於堯峰,且數年。侯死,鹿跳躑斷角,累日不食,亦死。山僧憐而葬之,碣曰「義鹿塚」。

徐仲光贊曰:遂性離籓,依仁脫俎。生既蒙恩,沒亦從主。無天可呼,有邱其所。折角摧肝,孤峰抔土。

詩曰:嘯傲深山樂未曾,侯嬴死後恨填膺;年年鹿塚憑誰薦,一掬寒泉付老僧。

象悼亡(《博物志》)

日南貢四象,各有雌雄。其一雌死於九貢,至南海百有餘日,其雄泥土塗身,獨不飲酒食肉。長史問其所以,輒流涕若有哀狀。

詩曰:象中荀粲黯神傷,身辱泥塗肉味忘;宴爾新婚花燭爛,何人回念舊糟糠!

能仁寺猴(《警心錄》)

淳熙間,知策長老住持山陰能仁寺,畜猴甚馴,名「孫大」,以遺總管夏侯恪。策每訪恪,猴識轎乘僮僕,即跳躑掣頓不已。恪憐之,仍歸策。策住山六年,辭去不得,一日淩早為遁計。猴覺其不類常時,即泣下絕食,日未亭午而死。

李斯義曰:世人或棄舊求新,此猴只戀舊主。人而若此,豈有背主罔上之行哉!

鶴子曰:此猴竟以死送別耶,何情之激烈也!然優於朝秦暮楚者多多矣。斜陽拾橡之時,破窗落葉之夜,顧影寡耦,呼名誰應?長老何堪回首哉!

詩曰:捨舊謀新恥未能,六霜丈室伴禪燈;悽惶亦欲追隨去,又恐關河累老僧。

東峰雙猿(《池北偶談》)

鐵漢和尚,居金陵牛首東峰下,獨坐數十年。嘗畜二猿子自隨,有所須,猿輒解意。與龍眠方學士坦庵拱乾善,特構一軒,方來即居之,額曰「坦軒」。和尚化去,二猿悲鳴不食死,葬於塔側。學士題其遺像云:「兩個獼猴杖一根,獻花石上獨稱尊。怪公事事能超脫,留此贓私誤子孫。」

鶴子曰:此與華林覺禪師侍者大空、小空相類,然二空不聞隨師去也。

詩曰:無心鴻爪印泥中,畫裏雙猿侍遠公;一切有情都有性,可能拋性說真空?

蜀烏猿(《蓴鄉贅筆》)

蜀中產烏猿,性最黠,能解人意。楚帥進於上林,其使者歸,猿長號而絕。宋宗卿徵輿作詩吊之曰:「瀟湘寒月九嶷風,盡日哀吟雲水中。借得上林無限樹,卻教歸魄入巴東。」

詩曰:魂隨歸使到巴山,也勝思鄉恕劣頑;無恙峽雲無恙月,不須怊悵未生還。

巧哥捷兒(《柳崖外編》)

紹興程生幕於蜀,以一八哥、一猴自隨,字八哥曰「巧」,字猴曰「捷」。客來則猴前導,客坐則八哥呼茶。及一切應用而細小者,輒令八哥銜之。客戲之曰:「林逋常妻梅子鶴,子殆僕捷妾巧耶?」捷與巧,亦深相得,左之右之,馴習而向程生。一刻不見,輒互相覓,覓見而愈馴。一日,生小院把酒對花,諭猴司閽,勿令俗客至。諭八哥:「巧兒,我圍帶在室,可取至。」八哥應命飛入室,方出戶,有老雕自天陡下攫得之。八哥度不能免,鬆口落帶花階上,呼曰:「程相公!程相公!八哥被老雕攫去,帶子在花階上。」又呼曰:「猴哥!猴哥!」聲愈哀而遠。生回首,不見巧哥,階上帶猶存,鮮血瀝瀝,毛羽紛飛。大叫一聲,酒杯擲十步許,摔坐凳幾碎。須臾猴已至,向天哀號,跳四五尺,猙獰拍手,繞帶血而轉者數十回。生謂之曰:「捷,我與若及巧哥,性命之依也。今巧哥遭惡雕,若能為我雪此恥,為巧復仇乎?」猴點頭,若解意者。署前有旗竿高數丈,近頂有鬥。猴晨起,持一雛雞,盤竿而上,蹲鬥中,以一手擎雛雞露鬥旁。一雕旋而下,將及鬥,猴躍起攫得之,詳視裂殺之,而下置生前。生曰:「若即殺我巧哥者乎?」猴擺手,意以為非是。次日淩晨,又持雛雞往鬥間如前狀,抵午,攫二雕裂殺之,又置於生前。生曰:「二雕中有殺我巧哥者乎?」猴又擺手。至三日,群雕方盤旋大樹間,猴入廚取碎肉可升許,散而布於地。猴藏樹間,群雕下貪食,猴審良久,疾下攫其一,急趨生前,活而按之。生曰:「此果殺我巧哥之罪雕乎?」猴點首。問:「何以知之?」猴指其翅間有血片,又有紅絛掛於爪,視之,果即八哥所系者。程生設巧哥位,謂猴曰:「捷兒,行刑!」猴遂瀝其血,滴巧哥位前,碎裂之。拜已,不勝欷歔焉。(此案亦可入「雪冤」)

詩曰:同群鳥獸且忘形,驟聽哀號入杳冥;妙手空空仇已得,血風灑處泣幽靈。

詩送野賓(《警心錄》)

王仁裕,嘗從事漢中巴山,有採捕者獻猿兒焉。憐其小而黠,名曰「野賓」,呼之即應。後壯盛,縻縶稍懈,逢人必齧,縱鞭箠亦不畏。於是題詩紅綃系於頸,詩曰:「放爾丁甯復故林,舊來行處好追尋。月明巫峽堪憐靜,路隔巴山莫厭深。棲宿免勞青嶂夢,躋攀應愜碧雲心。三秋果熟松梢健,任抱高枝徹曉吟。」使人送入孤雲兩角山,縱之,不復來矣。後罷職入蜀,行次嶓塚廟前,漢江之壖,群猿自峭岩連臂而下,飲於清流。有巨猿舍群而前,於道畔古木間,垂身下顧,紅綃宛在。從者指之曰:「此野賓也。」呼之,聲聲相應。立馬移時,不覺惻然。縱轡之際,哀叫數聲而去。及陟山路,尚聞嗚咽聲。遂繼吟曰:「嶓塚祠邊漢水濱,此猿連臂下嶙峋。漸來仔細窺行客,認得依稀是野賓。月宿縱勞羈絏夢,松餐非復稻粱身。數聲腸斷和雲叫,識是前年舊主人。」

李斯義曰:離合聚散,悲喜交感,兩情惓惓,如有故人之意,讀此令人惜別。

鶴子曰:黯然銷魂,唯別而已。二詩纏綿婉約,如讀江醴陵賦,野賓生色多矣。

詩曰:紅綃詩就諷回環,送別孤雲兩角山;嶓塚重逢各含淚,餘聲猶繞亂峰間。

果然(《本草綱目》)

交州及西南諸山有果然獸,其名自呼,狀大於猿,體不過三尺。而尾長過頭,鼻孔向天。雨則掛木上,以尾塞鼻。毛長柔滑,白質黑文,彩色斑斕,而頰多髯。喜群行,老者前,少者後,食相讓,居相愛,生相聚,死相赴。柳子厚所謂「仁讓孝慈」者,是也。羅願云:「人捕其一,則舉群啼而相赴,雖殺之不去。謂之『果然』,以來之可必也。」

詩曰:生死相隨不獨留,雍容嘯侶碧山頭;孝慈仁讓人間少,誰錫嘉名柳柳州。

犬戀主(《警心錄》)

復州簽判廳,主管諸司錢物,常畜犬以警盜,有黃犬十餘年矣。吳興周礪居官,尤加意飼養,犬一如感恩者,常坐臥其傍。洎滿秩,其侄皋代之,以小兒女多,慮為所驚,牽付蓮台寺。明日復來,如是者再三。礪未去,嘗訪皋,犬認所乘轎,迎繞戀戀,伺其退,即隨以行。皋會意,始置船中。後船至巴河,犬登岸未返,而舟人解纜東下。犬望見跳躑,嗥鳴奔隨,凡三、四十里。礪顧見之,命小船呼載,既得上,不勝喜,遂至湖州。

李斯義曰:十餘年豢養,去而復來,終不忍捨,恩義所結耳。余嘗讀程嬰、李善諸傳,輒不禁慨然興歎!

詩曰:托君宇下感恩多,古剎回頭悵若何;邂逅主人無限喜,看渠逐棹下巴河。

貓戀主(《聖師錄》)

蘇州齊門外,陸墓一小民,負官租,出避。家獨一貓,催租者持去,賣之閶門鋪商。忽小民過其地,躍入懷,為鋪中所奪,輒悲鳴顧視不已。至夜銜一綾帨,內白金五兩餘,投之而去。

詩曰:此身已矣憶奴無,寂寞花陰念主孤;去住兩難心苦甚,留金料足抵官租。

白香山鶴(《唐詩金粉》)

唐劉禹錫詩序云:「友人白樂天,去年罷吳郡,挈雙鶴雛以歸。予相遇於揚子津,閱玩終日,翔舞調態,一符相書,信華亭尤物也。今年春,樂天為秘書監,不以鶴隨,置之洛陽第。一旦,予入門問訊其家人,鶴軒然來睨,如舊相識。徘徊俯仰,似含情顧慕填膺,而不能言者。因作〈鶴歎〉,以贈樂天。」

詩曰:萍水曾逢揚子津,洛陽宅裏復相親;多情尚認劉賓客,同憶長安遠宦人。

陳州鶴(《聖師錄》)

陳州倅盧某,畜二鶴,甚馴。一創死,一哀鳴不食,盧勉飼之,乃就食。一旦,鳴繞盧側,盧曰:「爾欲去,不爾羈也。」鶴振翮雲際,數四徊翔乃去。盧老病無子,後三年,歸臥黃蒲溪上。晚秋蕭索,曳杖林間,忽一鶴盤空,鳴聲淒斷。盧仰祝曰:「若非陳州故侶耶?果爾,即當下。」鶴徑投懷中,以喙牽衣,旋舞不釋,遂引之歸。後盧歿,鶴亦不食死,家人瘞之墓左。

鶴子曰:哀鳴不食,是眷念同群。鳴聲淒斷,是眷念故主。

詩曰:放鶴徘徊不忍飛,孤山無子老何依;黃蒲溪上重相遇,豈接盧敖島嶼歸。

三燕殉墓(《警心錄》)

宋清溪王氏女,性柔惠,好陰德。堂有巢燕,一日,其母為貓噬,三雛餓將死,女以紅稻飼之,長大飛去。其冬女病死,明春燕復來,飛繞不已。母曰:「吾女已死,葬園中矣。汝若覓之,可相隨也。」燕隨母至墓,飛鳴哀惋,以喙啄墓皆死。

李斯義曰:燕賴女以生,復從女死,所謂一死一生,乃見交情耶!從古忠孝節烈,不過此一念真誠,激而為千古完人。讀此,令人長歎,亦令人起舞。

詩曰:三雛失母哺誰依,仗女恩勤倖免饑;如雪梨花春黯淡,年年魂繞故園飛。

蠟丸如故(《耳新》)

金安撫使田琢,少從軍塞外,所居有雙燕來巢,土人欲捕之,田曲為全護。忽一日,飛止坐隅,呢喃不去。田悟曰:「來朝秋社,汝當歸,殆話別乎?」口占詩以贈之,詩云:「幾年塞外曆崎危,誰道烏衣亦此飛。朝向蘆汀知有意,暮投茅舍重相依。卿憐我處頻迎語,我憶卿時不掩扉。明日西風悲鼓角,卿應先我我何歸。」細書為蠟丸,系其足。明年瓜代而歸,越八稔,任潞州觀察判官,偶坐廨舍之含翠堂。忽雙燕至,一飛簷戶間,一上硯屏,諦視之,系足蠟丸固在。乃知此燕,蓋塞垣贈詩者也。同年龐才卿繪為圖,作長歌記之。

李斯義曰:榆塞荒涼,人、物相依,吟詩贈別,可稱佳話。距經八載,雙燕忽來,蠟丸如故,亦異矣哉!

鶴子曰:蠟丸詩,抒情款款,含意深深。作伴還鄉,送雙飛而慶倖。塞居懷舊,悵孑影之飄零。主客兩層,纏綿都到。

詩曰:等是楊花不住身,蠟丸珍重八回春;似曾相識來雙燕,還覓緘詩贈別人。

鴻贖婦(《聊齋志異》)

天津弋人得一鴻,其雄者隨至其家,哀鳴翱翔,抵暮始去。次日,弋人早出,則鴻已至,飛號從之。既而集其足下,弋人將並捉之,見其伸頸俯仰,吐出黃金半錠。弋人悟其意,乃曰:「是將以贖婦也。」遂釋雌。兩鴻徘徊,若有悲喜,遂雙飛而去。弋人稱金,得二兩六錢強。

鶴子曰:黃金何處銜來耶?而弋者悟其贖婦,亦解人哉。不知抵暮獨去後,竟夕中何等輾轉也。

詩曰:秋胡重見喜開顏,幾贖文姬入漢關;人世黃金如此易,不勞再築望夫山。

景州雁(《秋坪新語》)

景州李鏡亭,嘗得一雁,蓄之庭,雜鵝鶩中,甚馴擾。一日,雁群過空中,所蓄雁昂首長鳴,倏一雁飛落,蓋其牝也。交頸宛轉,鳴聲咿啞相應答,如訴離愁,如話久別,而乍相親昵也,久之乃同飛去。明年雁來,前蓄者自投下,啞啞向鵝鶩群,如道故者。至前所棲食處,徘徊顧視,旋復升堂入戶,周歷幾遍。見主人出,伸頸鼓翼,嘹嚦長鳴,依戀遲回之態如不勝。逾刻許,乃翩然而起,追逐其群去。一時觀者,莫不歎異。

鶴子曰:讀至交頸宛轉,哀鳴話別,令人增伉儷之重。讀至啞啞道故,徘徊不捨,令人增友誼之重。及見主人,悲喜交集,依戀遲回,令人增主恩之重。

詩曰:空際聞聲識故夫,不圖意外遇羅敷;相憐雲路分飛後,碧海紅塵兩地孤。

隴山鸚鵡一(《警心錄》)

明皇宮中,養鸚鵡數百,一日,問之曰:「思鄉否?」對曰:「思鄉。」遂遣中貴送還山中。後數年,有使臣過隴山,鸚鵡問:「上皇安否?」使臣曰:「上皇賓天矣。」鸚鵡皆悲鳴不已。使臣賦詩曰:「隴口山深草木荒,行人到此斷肝腸。耳邊不忍聽鸚鵡,猶在枝頭說上皇。」

李斯義曰:天寶之亂,賊臣如祿山,不足論矣。當日張均、張垍輩,在賊中指斥官家,豈豢養不如鸚鵡乎?或曰:枝頭上皇之詩,使臣飾詞耳。何也?郭浩,諂佞之尤者也,其過隴也,按邊也,歸宜曰:「韋皋殺朱泚之使,氣尚烈烈也。」使上惕然思報忠與防奸。「李及款中貴之薄,風尚矯矯也。」使上恍然知揚清與激濁。且隴亭半多流離,秦城不堪食邑,如繪鄭監之圖,使上憂恤民生,思其艱以圖其易。乃計不出此,而徒托諸林間恍惚之聲,造為婉媚淒涼之調,嬖幸之容悅,曾何益於國家哉!

鶴子曰:李評責唐使良是,但古來傳記,物類篤於忠愛者不一,隴山悲鳴,又奚疑哉!

詩曰:聲聲頻問上皇安,曾記深宮帶笑看;隴水不流助嗚咽,鼎湖夢斷路漫漫。

隴山鸚鵡二(《聖師錄》)

宋高宗時,隴西獻能言鸚鵡,命養於宮中。久之,問曰:「爾思鄉乎?」曰:「豈不爾思,思之何益?」乃遣使送還隴山。數年後,使者過其地。鸚鵡問曰:「上皇安乎?」曰:「升遐矣。」鸚鵡南向悲鳴不已。

詩曰:隴山南望不勝哀,目送迢迢使節回;五國城頭霜月苦,可曾雁信問安來?

滇南二鸚鵡(《聖師錄》)

李邁庵自記:自滇遊回,有僕染瘴而死。僕攜有二鸚鵡,流淚三日不休,亦死。

詩曰:洱海煙黃瘴不收,主人白骨掩荒邱。如何一樣傷心甚,死到黃泉淚尚流。

韓通判鸚鵡(《春渚紀聞》)

韓奉議官隴州通判,家人獲鸚鵡,未幾,忽語之曰:「比苦思鄉。」家人憐而放之。後有自隴差至京師者,憩道旁樹下,倏聞鸚鵡呼曰:「君認我否?我是韓通判家鸚哥,到京煩為我傳語,多謝故人,家山甚樂也。」

詩曰:雲水翛然自在身,誤謀紅稻絆紅塵;關山哪有家山樂,寄語天涯薄宦人。

郎無恙否(《聖師錄》)

關中商人,得能言鸚鵡於隴山,愛而厚食之。因事下獄,歸時歎恨不已。鸚鵡曰:「郎在囹圄未逾旬,懊惱如是。我閉籠累年,奈何?」商感而放之。後商同輩有過隴山者,鸚鵡必於林間問曰:「郎無恙否?幸寄聲,幸寄聲。」

鶴子曰:「自起開籠放白鷳」,此商可嗣響雍陶矣。

詩曰:片言打動主人心,可悟人心感易深;借問郎今無恙否,多情誰似隴山禽。

秦吉了(《情史》)

天后時,左衛兵曹劉景陽,使嶺南,得秦吉了二隻,能解人語。至都進之,留其雌者。雄煩怨不食。則天問曰:「何無聊也?」鳥曰:「吾配為使者所得,切思之。」因呼景陽曰:「卿何故匿一鳥耶?」景陽叩頭謝罪,乃進之,則天不罪也。

詩曰:一路雙棲乍別離,難銜紅豆寄相思;影孤怯對瑤階月,何處聲聲叫畫眉。

李氏鳩(《陳忠裕集》)

畜鳩者,以五月五日翦其舌,取汞硫火煉之,成靈砂,雜米菽,日三飼,變易其心,則能為人言,過於鸚鵡。李氏有一鳩,甚慧,養之數年矣。日則飛翔於欄楹、簾幕間,不遠去,夕宿於籠,以避狸鼠。見童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晉人賈於吳者見之,願以十金易焉。鳩覺其意,告主人曰:「我居此久,不忍去,公必欲市我他所,我且不食。」主人紿之曰:「我友有欲觀汝者,即攜汝歸耳。」至賈家,則捨之去。鳩竟不食,哀鳴告歸。賈人憐其志,且恐鳩死,而金無取償也,遂捐金十之二,而以鳩還李氏,鳩乃食。

陳臥子曰:鳩,拙鳥也,不輕去就,其儀一兮,是以詩人比之君子。而屈氏猶惡其佻巧,何也?

詩曰:故園桑徑月淒清,情況依依夢不成;萬想千思歸去好,新人恩重報來生。

徑山寺雞塚(《宋高僧傳》)

杭州徑山釋法欽,養一雞,不食生類,隨之若影,不遊他所。及欽入長安,哀鳴三日而絕。今雞塚在山也。

詩曰:三生帶得善根來,久傍禪扉舊綠苔;一片行雲留不住,寒窗風雨助啼哀。

烏郎蒼女(《聖師錄》)

湯初煥,佐郡江右,在任生女,及周,郡人饋以鵝,頸為盒擔壓折,折成之字,夫人憐而畜之。後罷郡歸,親黨又饋以鵝,乃缺一掌者,亦憐而畜之。一雌一雄,遂成匹偶。雄曰「烏郎」,雌曰「蒼女」,呼其名,即應聲至。行則讓缺掌者先,食則讓折頸者先。畜至三十餘年,迨夫人歿,二鵝哀號不食死。

鶴子曰:一缺掌,一折頸,偕老三十餘年,漆園所云「以不材終其天年」也。

詩曰:秩然有禮宛如賓,相敬相憐三十春;莫笑老鵝同缺陷,昂藏竟似兩完人。

覓偶而來(《警心錄》)

山陰陳爾誠,於門前罾獲巨鱉,置廚內水缸。其祖華宇,自外暮歸,窺見缸側一鱉,意其為覓偶而來也,並取置缸內,則聚首眷戀不相捨。誠感歎,遂攜放瀆中。自此舉家戒食鱉。

詩曰:有情眷屬盡堪哀,誰喻蹣跚覓偶來;假使夜闌人未見,不知含淚若何回。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總目
第3頁:刊竣漫書簡端十首 第4頁:孝友鑒第一
第5頁:忠義鑒第二 第6頁:貞烈鑒第三
第7頁:慈愛鑒第四 第8頁:恤孤鑒第五
第9頁:眷舊鑒第六 第10頁:踐信鑒第七
第11頁:守廉鑒第八 第12頁:翼善鑒第九
第13頁:救難鑒第十 第14頁:酬德鑒第十一
第15頁:雪冤鑒第十二 第16頁:知幾鑒第十三
第17頁:通慧鑒第十四 第18頁:重刊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陳寬敏 发表于 2016-8-1 9:25:15
因有一套太上寶筏圖說,有徐太史詩句,偶讀印光大師文鈔。續編下冊409頁,有此書名覺得很意義。請問那裏有賣,煩請告知。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