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心靈之窗 證嚴法師著

心靈之窗 證嚴法師著

肆、知恩報恩(上)

[日期:2010-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肆、知恩報恩(上)

  一盒涼麵

  在暑假舉辦的青少年親子營,記得曾有一個孩子上臺現身說法,他說自己以前不懂得什麼叫做感恩?來參加親子營,是媽媽半強迫來的。媽媽為了要陪他來,前一天準備到很晚,早上為了趕車,來不及準備早餐就匆匆忙忙到火車站。媽媽想:火車還未到,孩子還沒吃早飯,就說:「你在這裡等一下,媽媽到鐵路餐廳買個便當。」

  買回來後,媽媽說:「我們來得太晚,餐廳只剩一些涼麵,你就快吃吧!」他問媽媽:「這一盒涼麵多少錢?」媽媽說:「七十元。」孩子立刻對媽媽說:「妳怎麼這麼傻,那麼貴妳還買!」他不但沒有向媽媽說謝謝,反而責怪媽媽。媽媽只是說:「沒關係,你快點吃吧!」他就自顧自地吃了。

  一路到「親子營」報到,當晚就安排「相見歡」的節目。教授很用心地引導他們,談話之前,還先放一些很溫馨、感性的影片。比如:一位爸爸背著生病的孩子,跑過山路、吊橋,趕著要去求醫的畫面;還有其他很多公益性的短片。

  然後,教授就開始述說父母對孩子無微不至的關懷之情,教孩子怎樣感恩父母親。教授說:「大家想一想,從小到大,父母給你多少?想想,你該不該向爸爸、媽媽說句:感恩、謝謝。來,把電燈關了,你是不是應該牽著爸爸的手或是擁抱媽媽,跟他們說聲:感恩您!謝謝您!」

  那時燈光暗了,還配上音樂,兒女們都很自然地擁抱著媽媽或爸爸;這孩子緊握住媽媽的手,想說句「感恩」,卻說不出口。

  經過三天的活動,不時出現很多感人的場面,到最後一場心得分享時,這孩子終於說出「一盒涼麵」的經過,以及對母親不敬的懺悔,又說:「我今天要跟媽媽說:感恩您!從小到大您這麼愛我,真的要感恩媽媽!」懂得感恩的孩子最有福,我們誠心地祝福他。

  小孩兒胃出血

  在急診室,看到一位焦慮的媽媽抱著兒子一直拍撫,兩、三位醫師在看診。我問:「怎麼了?」醫師說:「孩子胃出血,我們讓他吞內視鏡,察看他的胃。」

  奇怪,這麼小的孩子也會胃出血?醫師說:「會啊!剛才有一個稍大一點的,也是胃出血,還大量吐血。」我問:「孩子的胃不是很好嗎?」「不一定,事實上孩子胃出血的案例也不少。」

  要撫養一個孩子,從稚嫩的嬰兒期到長大成人,父母親的確要費盡心思呵護照顧。看那位媽媽抱著小孩,不停地搖啊搖!這麼小的孩子,要怎麼照內視鏡?真是不可思議。還好,現在的醫學很發達,醫師的技術也很好,讓我感到比較安心。

  人生啊!應該要懂得感念父母恩。生命是父母給我們的,懂得照顧自己,珍惜自己的人生,也是孝順父母的好方法,因為「父母唯其疾之憂」,父母親最擔心孩子身體有病痛、受傷害;若能保持健康的身心,父母就會很安心,所以,這也是為人子女的本分事。

  易子而教

  大愛臺曾報導一位四十幾歲的病患,他因一場車禍而造成全身癱瘓,經過治療後,現在可以坐輪椅了,但是行動非常不便,還得靠他近七十歲的老母親抱他上下輪椅、上下床。那位媽媽滿臉的皺紋、花白的頭髮,寫滿了人世間的滄桑。

  人生無常,不該有的情況竟然發生了!青少年或中年時期,應該是身體最強壯、生命力最旺盛的時候,偏偏發生意外而失去正常的功能。

  其實,這些不幸很多都是可以預防的,預防之道唯有「教育」;假如能把每個人的人生觀導至正確的方向,使大家懂得守本分,做事多用心,自然能減少不幸的事故發生。

  一顆善種子要有好因緣,才能順利地成長,所以教育非常重要。但願普天下的老師們,都能抱持愛心與使命感,把所有的學生當成自己的孩子,大家都有這分「易子而教」的心,把每一個孩子教導成材,踏上正確的道路,孩子們的未來,才會有真正的平安幸福。

  父母心如針包

  最近,經常在報章媒體上看到許多青少年問題的報導,例如:自殺、飆車、加入幫派、流連聲色場所……,看了實在令人非常擔心。

  曾接到一通國際電話,是一位心碎的父親打來的。他說他女兒原本很乖巧,卻因感情問題而變得乖戾粗暴,與人相處時,臉上的兇相,讓人看了都會害怕!還會說一些莫名其妙的話。

  他問:「我的女兒是不是中了邪?」我說:「你不要過於擔心,要儘快帶她去看心理醫師。」他傷心地說:「我和太太把希望都放在兒女身上,為了讓孩子有更寬闊的天地,我們才移民來此。這兩年多來,我們用盡各種方式輔導她,仍無法改善女兒的精神狀態。」

  聽了這位父親無奈、悲傷的話語,心裏頗為感傷!不論孩子的年紀有多大,永遠都是父母心中的一塊寶。但是,有多少為人子女者,能夠體會父母的關愛之恩?父母心如「針包」,而孩子就像一根「針」,動不動就刺進針包裏……。

  世間的恩情,莫過於父母的生養之恩。而人生能孝順父母的時間並不多,應該好好把握行孝的機會;不要等到「子欲養而親不待」,那時後悔就來不及了。

  什麼是應酬?

  有位女士無奈地說,與先生白手起家,共同為事業奮鬥才有今日不錯的局面,但是,隨之而來的就是應酬繁多,先生的個性並不喜歡應酬,勉強去參加感到很痛苦,而太晚回家她也睡不著,不知如何是好?

  我告訴她,應酬的確是痛苦的事,不過,也可以做心理調適,很多人都藉口說要發展事業、要賺錢,所以應酬多;其實事業大,也不一定要有那麼多應酬,最重要的是必須有誠與正的事業基礎。

  曾聽過一則笑話:有個孩子問他爸爸:「爸,為什麼你一大早就不在,晚上又那麼晚才回來?」爸爸就說:「孩子,爸爸是為了你的幸福,所以不得不去應酬。」

  孩子又問:「什麼是應酬?」爸爸回答:「就是自己不想去,又不得不去,就叫做應酬。」孩子隔天一早起來,背著書包就對爸爸說:「爸爸再見,我也要去應酬了。」

  末後,我對這位太太說:「其實這都只是一個觀念,更何況要有空才能去應酬,沒空就沒辦法應酬了。妳不妨帶先生進來慈濟,他就沒時間去應酬了。」

  歡喜做,甘願受

  「甘願做,歡喜受」和「歡喜做,甘願受」,這兩者有什麼差別?「甘願做」就是雖然做得很辛苦,但是心裏甘之如飴,甘願付出,付出無所求,得到輕安自在的歡喜,所以是「歡喜受」。

  若是「歡喜做,甘願受」就不一樣了。以那些喜歡飆車的青少年為例,父母憂心忡忡地勸告孩子:「飆車很危險,不要去飆車啊!」「怎樣,我高興啦!」孩子不顧家人的擔憂,常說:「只要我高興,有什麼不可以?」

  但是,逞一時之強,「歡喜做」,到後來是誰在受苦?在醫院中,常看到撞得頭破血流的案例,痛苦還是得自己承受;更可悲的是,也有人因而喪失生命,不僅傷害了自己,更使父母椎心泣血!

  人生必須把心門打開,認清未來的路,知道自己人生的方向,之後就必須立志走到底,才不會辜負父母,也辜負自己寶貴的生命良能。

  可憐天下父母心

  談到教育,確實是現代社會的一件大事,要鞏固社會基礎,教育確實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現在青少年問題不斷擴增,犯罪年齡也下降了,這些問題何時才能解決?將來他們在社會上又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有一天,我到慈濟醫院探視加護病房的患者,一床一床走過來,看到好幾位都是十五、六歲的孩子;有出車禍的、吸毒的、也有服毒自殺的,我內心非常感慨。

  從加護病房出來,看到好幾位母親、父親守在外面,淚流滿面。一看到我,就圍過來問:「師父,您有沒有去看看我的孩子?」「有,都看過了;醫護人員會好好照顧他們,你們要自己保重身體。」我也只能如此安慰他們。

  看看這些昏迷中的孩子,傷勢都很嚴重,而父母親在外面都是心碎、痛哭、哀傷……,可憐天下父母心!不知道這些孩子能不能醒過來?若能再度清醒,也不知道在他們的人生道上,還需要父母親扶持、照顧多久?平時孩子們如果能多為父母想想,多愛護自己,不就可以減少許多人間的悲劇嗎?

  慚愧心

  「人不怕錯,只怕不改過」。有位假釋中的受刑人來見我,這位年輕人長得非常清秀,他娓娓道出自己曾經殺人搶劫,做過很多錯事,後來被捕、判刑八年的經過。

  在服刑期間,他漸漸體會到:過去的錯誤是因為缺少「慚愧心」。以往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常想著:為什麼別人能成功而我不能?卻沒有想到,別人的成功是來自用心投入、認真學習、循規蹈矩地做人。

  所謂「慚愧」,慚是對自我的反省,愧是愧於他人之心。不要只是想著自己不如別人。其實,若是真不如別人,只要用心努力,一樣能迎頭趕上;自己若不用功,就容易墮落,這就是「無愧」。「無慚」就是自己做錯事也不怕別人批評,反而認為:錯是我的事,跟你有何關係!絲毫沒有悔過的心態。

  以前的人總覺得孝順是人生的本分,若是不孝,就很怕被人知道,但是,現在有些人已經失去慚愧心;父母的責備,不僅不能接受,對於別人的指責也很反彈,錯還要錯得更徹底,這就是無愧的人。

  孩子的行為出現偏差,哪一對父母不心疼呢?像這位年輕人多年前的那段錯誤,不知道他的父母是多麼傷心地陪他走過這段坎坷路。

  慈濟人到監獄去現身說法和輔導,很多受刑人都能生起慚愧心,能自我反省而改過。

  像這位年輕人,他有懺悔心,他的父親非常歡喜,知道他想參與慈濟,就委託朋友帶他來。他真的改過了,還發願要投入慈濟,做利益人群的事情,聽了真的非常歡喜,人只要肯改過,前途必定充滿光明。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 靜思書齋 第2頁:壹、凈覺之路(上)
第3頁:壹、凈覺之路(下) 第4頁:貳、心靈風光(上)
第5頁:貳、心靈風光(下) 第6頁:參、福田心耕(上)
第7頁:參、福田心耕(下) 第8頁:肆、知恩報恩(上)
第9頁:肆、知恩報恩(下) 第10頁:伍、希望清泉(上)
第11頁:伍、希望清泉(下)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