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安業-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日期:2010-08-13]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安業-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凡是舉手投足、一言半語、舉心動念,都叫作業。
  
  一般人所講的安業,是指對自己的職業、工作,要有安定和保障。可是若以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與精進為範圍,便已經將個人行為,以及工作都包含在內了。
  
  我們應該注意自己的行為,安於身口意三業的本分,不要輕舉妄動、沒有準則,不胡言亂語、信口開河,也不要心猿意馬、三心二意,這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必須遵守的修養。
  
  更進一步來說,修行菩薩道的人,要修兩種業:一種是「慧業」,即是智慧業;一種是「福業」,即福德業。智慧的業圓滿,就如同文殊菩薩;慈悲的業圓滿,就像觀世音菩薩,此兩種業圓滿的時候,名為福慧兩足,那就是佛了。諸佛菩薩都是以安定眾生為如來的事業,這種精神,
  
  是我們大家應該學習的榜樣。
  
  「嬰兒菩薩」,要屢跌屢起,堅定菩薩道的願心。
  
  發了菩提心的眾生,雖然是凡夫,雖然還有缺點,但已是在修行菩薩道的初發心菩薩,是「嬰兒行的菩薩」。嬰兒時期的人,學走路時總是搖晃著而常常跌倒, 跌倒的時候多,站起來走的時間少。雖然站起來的時間少,爬在地上的時間多,還是得練習著,一直要到漸漸成長以後,才會獨立站起來。
  
  因此作為一名「嬰兒行的菩薩」,要勉勵自己,跌倒了沒有關係,只要再站起來就好,繼續前進就能照著我們所要修行的菩薩道,一直走下去。
  
  對自己的行為全心全力、認真負責,是敬業、精進。
  
  凡事以「利人便是利己」的觀點來考量就是樂群、清淨。
  
  敬業樂群雖是老生常談,但很不容易做到,縱然在平常做得事事成功,稱心如意,一旦有些波折、困擾、難題出現的時候,就會懷疑所做的工作,是為誰辛苦為誰忙?若出現了這些想法,就不是敬業樂群了。
  
  敬業就是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負責認真;精進是努力不懈、全心投入;如果對心力、體力、能力,樣樣都是持著保留的態度,那就不叫敬業精進了。
  
  對自己的任何行為,都應以「利人便是利己」的觀點來考量,不為自己的利益而追求,但為他人的福利而努力,並且是以他人的遠利與近利來設想。如果凡事都能用這種心態來面對,不論在家中、公司,乃至在任何場合,相信你會很有人緣,也會很得人心。
  
  在安定和諧中,把握今天,才能走出明天。
  
  這不是現實主義,而是「現在主義」。修行一定是以把握現在為最重要,過去的已經過去,未來的還沒有來,只有現在這個時刻最重要,它使我們有著力點,能及時努力。
  
  如果我們現在有努力的機會而不努力,有演戲的舞臺而不演戲,錯過一個機會,就少了一次成長的因緣,那就很可惜了。所以,現在能夠讓我們做的,就要盡力做好。
  
  在明確的方向感中,時時踏穩腳步,步步站穩立場。
  
  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應該及早確立方向,考慮自己的才能、興趣,以及所擁有的資源,包括身體的健康、智能、願心,以此作為判斷的依據,然後找到人生的大方向。
  
  方向確立就不能輕易改變,立場則是可以換的,例如今天做總經理,明天做董事長,今天做兒子,明天做爸爸,今天做太太,明天做媽媽,立場可以不斷地換,如果一個人的立場不換,立足點也不調整,那他大概是已經不進步、不活動的人了。
  
  選定方向,踩穩了立足點後,一定要步步踏實,步步為營,如此做任何事業都會成功。
  
  以智慧時時修正方向,以慈悲處處給人方便。
  
  一般人常常會因為環境的影響、時代的轉變,種種外在因素,加上本身的條件不具足,便產生一種茫然的感覺,迷失方向,不知該如何?就好像走在三叉路口時,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到底在哪裡?
  
  這個時候就要回過頭來想一想:「我的根本大方向是什麼?」如果發現目前的狀況已經偏離原來的目標,就要用智慧的判斷來做修正。
  
  不自私自利,自求安樂,不可不自量力,輕言犧牲,輕諾寡信。
  
  少以近利私利為著眼,多以遠利公利來著想。
  
  人品的成長,以及菩提心的堅固,才是大成功。
  
  成功是多元化的、多層面的,不要斤斤計較於某一個特定的事件、某一種特定的情況,才叫作成功。即使一時間財富、地位、事業,都沒有成功,也千萬不要把菩提心也失掉了,不要把人格也丟掉了。縱然一切的努力都未成功,只要人格成長、人品提昇,就是成功。
  
  凡事都必須靠各種因緣來成就,因緣往往不是一個人所能操控的,個人努力是主因,尚得有助緣的成熟,才會有成果。所以,一帆風順的時候不要得意忘形,一 波三折的時候也不必灰心喪志。情況好的時候,不能沒有警覺心、沒有危機感;壞的時候也不要喪失信心、喪失毅力;很可能時機、環境、條件一改變,情況馬上就 會轉好。
  
  所以用因緣、因果這兩個觀念,能夠使你勇於面對現實,開創未來,不會怨天尤人,也不會嫉妒人、羨慕人。因為沒有永遠的失意失敗,也沒有個人的成就與成功可言。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五日,講於農禪寺的四安講師培訓課程)
【書籍目錄】
第1頁:安身、安心、安家、安業 第2頁:安誰-能夠安人必能安己
第3頁:身心平安-身心的平衡與安穩 第4頁:安居樂業-家業的幸福與安全
第5頁:安身-在於生活的勤勞儉樸 第6頁:安心-在於生活的少欲知足
第7頁:安家-在於家庭中的相愛和相助 第8頁:安業-在於身口意三類行為的清淨和精進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