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星雲大師論文選 星雲法師著

星雲大師論文選 星雲法師著

佛教的慈悲主義 (2002.1普門學報第七期)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絡轉載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一.慈悲的意義與層次
二.慈悲的對象與戒律
三.慈悲的力量和價值
四.慈悲的實踐與完成

談到佛教,大家總是說:「佛教以慈悲為懷」,慈悲是婦孺皆曉的名詞,慈悲為懷是人人耳熟能詳的口頭禪,但是許多人不了解慈悲的真正意義。佛教的三藏十二部 經,雖然有無量的法門、教義,但是皆以慈悲為根本,尤其是大乘佛教的菩薩道,更是慈悲精神的實踐與完成。般若經說:菩薩因眾生而生大悲心,因大悲心而長養 菩提,因菩提而成就佛道。如果菩薩看到眾生的憂苦,不激發慈悲心,進而上求下化,拔苦與樂,是無法成就菩提大道的,因此慈悲心是菩薩行的必要條件。下面從 四點來說明佛教的慈悲思想: 

一.慈悲的意義與層次

一般人都知道慈悲,甚至自己也在奉行慈悲,但是對於慈悲的意義與層次卻不一定能透徹了解。譬如某人做了破壞公益、傷害他人的事,必須接受懲罰時,有些人會 為此人求情說:「請你慈悲饒了他!」慈悲由寬恕包容變成了姑息縱容,實是曲解了慈悲的涵意。那麼慈悲的真正意義是什麼呢?有人說慈悲就是愛,但是世間上的 愛有染污性,處理不當時,反而變成痛苦的淵藪、煩惱的來源。慈悲是淨化的愛、昇華的愛,是無私而充滿智慧的服務濟助,是不求回報的布施奉獻,是成就對方的 一種願心;集合了愛心、智慧、願力、布施,就是慈悲。

慈悲如良藥,身體有了病痛,藥物可以醫治沉年痼疾;心理有了傷痛,慈悲的清涼法水,能撫慰受創的心靈。慈悲如船筏,在茫茫無際的生死大海,有了慈悲的舟 船,能夠衝破驚濤駭浪,到達安樂平穩的目的地,免除在愛河欲流中滅頂的危難。慈悲好比光明,有了慈悲的光明照耀,能夠破除黑暗,如實的看清世間的真相。有 了慈悲的光明,人間充滿著希望,前途有無限的憧憬;顛沛困頓的逆境,有了慈悲的依怙,都能化險為夷、轉逆為安。

慈悲就像伴侶,隨時陪伴在我們的身邊,給我們鼓勵勸勉,有了慈悲的善友,必能無事不辦,所到亨通。慈悲彷彿一顆摩尼寶珠,污濁的水中放入明曜的摩尼寶珠, 可以雜質沉澱、清澄見底;在複雜混亂的人間,有了慈悲的摩尼寶珠,能照破一切昏迷,化複雜為單純,轉混亂為寧靜。

慈悲之心是萬物所以生生不息的泉源,人間所以使我們戀棧,是因為人間有慈悲。一個家庭如果缺乏慈悲,縱然再豪華舒適也形同冰窖;一個服務機關如果沒有慈 悲,即使待遇再優厚,也難留住人心。親人彼此沒有慈悲的心,形同陌路,誰也不願經常往來。許多人家中供奉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就是希望把慈悲帶入家庭。

慈悲的層次有以下十種:

(一)消極的慈悲、積極的慈悲

什麼是消極的慈悲,什麼又是積極的慈悲?民國七十三年,臺南監獄要槍決死刑犯徐東志,要槍斃時,臺南監獄的工作人員,都覺得自己該行慈悲,不願意執行槍決 的行動。臺南監獄沒辦法只好遞呈公文,請司法部轉呈到國防部,徵求派遣四位憲兵來槍決徐東志。殊不知臺南監獄的工作人員不肯槍斃徐東志,比較慈悲呢?還是 執行槍決的四位憲兵比較慈悲?臺南監獄裡的工作人員,是消極的慈悲;那四位憲兵執行國家的法令,槍決犯人,殺一安百,維持國家的公共秩序,這是積極的慈 悲。所以我們講到慈悲,是大仁大義,大忠大勇,對一人慈悲,而害了全體的生命安危,不是真正的慈悲,只是一時的婦人之仁。

(二)熱鬧的慈悲、寂寞的慈悲

今日的社會人士有時一窩蜂的去救濟、救災,這是熱鬧的慈悲。如有人遭逢意外變故,或遇到水災、火災、地震等災難,整個社會動員起來,發揮愛心捐獻,電臺、電視、報紙也爭相報導,鼓動老百姓們去救災,這就是熱鬧的慈悲。

我們的社會固然需要熱鬧的慈悲,但是更需要寂寞的慈悲,所謂寂寞的慈悲,就是默默地行善,去幫助被社會遺忘的苦難者。有更多住在窮鄉僻壤的苦難災民,甚至許多的不幸家庭,以及生活艱難、殘障無依的不幸者,更需要社會大眾伸出援手,默默地去施與寂寞的慈悲。

(三)直接的慈悲、間接的慈悲

自己有力量、有錢財,直接去幫助苦難的人,是直接的慈悲。有的人很會賺錢,但自己不會行布施,別人代替他行善,則是間接的慈悲,譬如先生、兒子賺錢,太 太、媽媽替他布施行善。家人間接行善固然有功德,但是我們如果能夠親自去助人,不是更能直接體會到行善最樂的好處嗎?

(四)廣大的慈悲、微小的慈悲

所謂廣大的慈悲,是對社會大眾普遍無私地行布施,平等無別地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另外,如說一句好話,幫別人一點小忙,看起來是微小的一句話、一件小事,實際上這一句話、這一件事的幫助,影響力巨大,這種瓢飯滴水的微小慈悲,也能成為廣大的慈悲。

(五)一念的慈悲、無限的慈悲

偶然生起的一時慈悲叫一念的慈悲,而諸佛菩薩的大慈大悲,就是無限的慈悲。過去有一個無惡不作的壞人叫乾達多,有一天他路過一個地方,定睛一看,腳下一團 黑黑的東西,一腳正要踏下去,他忽然生起一念慈悲:「蜘蛛小小的生命,我又何必把它踩死呢?」於是提高腳步,向前跨出,挽救了蜘蛛的一條生命。

乾達多平日窮凶極惡,做盡壞事,因此死後墮入無間地獄,接受刀剮火煉的痛苦,正當他在受苦時,突然從空中飄下一條銀光閃閃細如鋼針的蜘蛛絲,這是他生前的 一念慈悲,讓蜘蛛免於一死,得到的果報。他見到蜘蛛絲,彷彿身陷大海見到慈航般,攀著蜘蛛絲奮力的往上爬,哪知低頭一看,許多地獄眾生也跟在後面攀爬,他 轉念一想:這麼細小的蜘蛛絲,怎麼負荷得了眾人的重量,萬一蜘蛛絲折斷了,我不就萬劫不復,永無解脫之期了嗎?於是伸腳把尾隨而來的同伴,一個一個踢了下 去。當乾達多用力踩踢同伴時,蜘蛛絲突然斷裂,乾達多和所有地獄眾生,一起掉入黑暗無底的地獄中,再度接受地獄無盡的熬烤之苦。一念的慈悲,使萬惡不赦的 乾達多也有得救的機會,但是不能行廣大的慈悲,乾達多仍要墮入地獄之中受苦。

(六)有緣的慈悲、無緣的慈悲

有緣的慈悲,是幫助和我們有血緣交誼關係的家族、朋友或鄉知。無緣的慈悲,是我雖然不認識對方,和他沒有任何關係,但是看到別人受苦受難,發慈悲心,給對方一些助力。有緣的慈悲容易做到,無緣的慈悲難以實踐,擁有一顆無私的愛心,才能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七)有情的慈悲、無情的慈悲

有情的慈悲,是給對方歡喜、快樂、幸福、方便,讓對方感受到人情味。無情的慈悲,如父母打罵小孩,師長處罰學生,看起來是無情,但這個無情的慈悲有時勝過 有情的慈悲;有情的慈悲如春夏的陽光雨水,無情的慈悲如秋冬的霜雪寒冰,草木固然需要春夏的陽光雨水,也需要秋冬的霜雪寒冰。愛的攝受和力的折服,都是一 種慈悲。

(八)有求的慈悲、無求的慈悲

有求的慈悲,是指我們對某人施惠,希望對方感恩圖報於我,為我讚美幾句好話,做幾件好事。無求的慈悲,只希望對對方有所幫助,不求對方有絲毫的報答;是一種為善不欲人知,但求施與,不冀回報的樂行。

有位信徒請教趙州禪師說:

「禪師,像您這樣有修行、有慈悲心的大善知識,有沒有煩惱?」

「不瞞你說,我有許多的煩惱。」趙州禪師回答。

「您這麼一位有悲願的高僧,為什麼還有那麼多煩惱?」信徒納悶再問。

「因為你有許多煩惱,所以我也有許多的煩惱。如果我沒有煩惱的話,那麼我們彼此之間又如何交流呢?」

「禪師,您將來會不會墮入地獄呢?」信徒又追問。

「當然會墮入地獄呀!」

「像師父這樣的大菩薩,為什麼還會墮入地獄呢?」

「如果我不墮入地獄,地獄的眾生靠誰來拯救呢?」

像趙州禪師「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不計一己幸福的慈悲,就是菩薩的慈悲,佛的慈悲。

(九)有相的慈悲、無相的慈悲

有相的慈悲,是指一個人行了慈悲之後,念念不忘於心,覺得我是個能實踐慈悲懿行的施者,對方是接受我慈悲濟助的受者,如梁武帝問達摩祖師:「朕印經建寺、 度眾出家,有多少功德?」就是有相的慈悲。無相的慈悲是《金剛經》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不著一相的慈悲,無相的慈悲沒有施者、受 者、施物的對待觀念,甚至也沒有了慈悲的意念,是一種無私無念的自然悲行。

(十)一時的慈悲、永恆的慈悲

常人有時也能行慈悲,但是往往如朝露照日,隨境而退轉消失,這是一時的慈悲;諸佛菩薩的慈悲像源源不斷的活水,累劫累世度眾不倦,這就是永恆的慈悲。諸佛 如來「三不能」中的不能度盡一切眾生,因為眾生如虛空般無窮無盡,如來度眾的悲心慈行也綿綿無有止盡。地藏菩薩的「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是永恆的慈悲; 觀世音菩薩的「千處祈求千處應,苦海常作度人舟」,也是永恆的慈悲。

慈悲的種類可以分為下列三種:

1.眾生緣的慈悲:凡夫的慈悲愛行。以自己的父母、妻子、親屬等彼此具有因緣關係者為對象,施予對方財物關愛。這種慈悲對象不廣大,並且含有私情私愛。

2.法緣的慈悲:二乘菩薩的慈悲。二乘菩薩認為一切諸法皆是虛幻,由緣所生,隨緣度化眾生,給予所需。

3.無緣的慈悲:諸佛如來的慈悲。如來視一切眾生與自己平等一如,一切有緣無緣眾生都要度化攝受。

俗語說:「仁者無敵」,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慈悲沒有對手,慈悲可以克服一切的魔難。什麼是佛的心?能夠流露出慈悲喜捨的心者,就是佛的心。我們是否具足佛性,端看我們的真如自性能不能流露出慈悲喜捨,有了慈悲喜捨的四無量心,就等同諸佛如來的佛心。

二.慈悲的對象與戒律

科技文明發達的現代化時代裡,最大成就是發明比科技文明更為重要的人際溝通。如何才能做到人際間的完美溝通交流?只有實踐慈悲,人際關係才能更和諧美好。

慈悲雖然重要,但是慈悲如果沒有智慧為前導,有時反而會弄巧成拙,產生反效果。慈悲應用不當,會成為濫慈悲,有時應該慈悲卻不知慈悲;有時看似不是慈悲的 行為卻是大慈悲,有時看似慈悲的舉止反而不是慈悲。因此只有慈悲,沒有智慧,好比飛鳥片翼、車輿單輪,無法飛翔行走,圓滿成功。

所謂不應該慈悲而濫行慈悲者,如父母給兒女金錢吃喝嫖賭,看似慈悲,其實卻害了孩子。孩子做錯事,不加以處罰,縱子行凶,也是不當的慈悲。或者不明事理布施他人金錢為非作歹,助紂為虐,都是不應該慈悲而慈悲。

所謂應該慈悲而不慈悲者,如看到有人破壞社會的正義公理,不能挺身而出,仗義直言,反而臨陣退縮不敢去做。有人熱心興學辦教育,培養青年人才,不但不能參與贊助,隨喜讚歎,反而加以破壞譭謗,凡此,都是應該慈悲而不慈悲。

不是慈悲而慈悲的,如殺一個強盜而救了成千上萬的百姓;殺生看起來是不慈悲的,可是為了救更多的人,其實是在行大慈悲。

道教中有茅山三道士,他們本是相邀一起修道的三位師兄弟,成道後,年輕的小師弟坐在中間接受優厚的供養,而兩位師兄郤坐在旁邊,這是什麼原因呢?原來這三 位師兄弟路過一個村莊時,夜宿在一戶人家裡,這戶人家的婦女剛死了丈夫,遺下七個嗷嗷待哺的子女。第二天要上路時,小師弟對兩位師兄說:「你們兩位前往參 學,我決定留在這裡不走了。」

兩位師兄對師弟的言行非常不滿,認為太沒有志氣了,出外參學,才見到一個寡婦就動心想留下來,不去修道,太沒有節操了,兩人氣憤的拂袖而去。

這位新寡婦人自覺年輕,獨自撫育七個年幼的孩子實在不容易,她看到三師弟一表人才,就自願以身相許。師弟說:「妳的丈夫剛死不久,我們馬上結婚實在不好, 妳應該先為丈夫守孝三年。」三年後,女方提出結婚的要求,三師弟又拒絕說:「我現在就和妳結婚實在對不起妳的丈夫,讓我也為他守孝三年吧!」

三師弟守孝三年之後,女方再度提出結婚的希望,三師弟說:「為了彼此將來的幸福美滿、心安理得,讓我們共同為妳的丈夫守三年孝再結婚吧!」如此經過了九年,這戶人家的兒女都已長大,三師弟自覺幫忙這一家人的心意已經完成,就離開這個家庭,獨自步上求道的路。

這位小師弟看起來好像是貪戀繁華,為五欲所動,實際上由於他的慈悲,使他最早得道,也因此被供奉在中間,接受萬民的禮拜。

印度波斯匿王的王后末利夫人,平時穿著樸素,不裝扮也不喝酒。有一天她刻意打扮了自己,並對波斯匿王說:「國王,請你命人準備一桌酒席,讓我們來談談心, 享受快樂。」波斯匿王很歡喜,但是心中奇怪平日守戒嚴謹,滴酒不沾的王后,為什麼忽然想飲酒作樂呢?末利夫人和國王喝酒時,波斯匿王忍不住問道:

「妳今天怎麼想到要喝酒呢?」

王后說:「這樣好吃的酒菜、飯食,恐怕以後再也吃不到了,因此要和國王好好的享受。」

「為什麼呢?」

「聽說這位很會煮菜的御廚,觸犯了國王,你要砍他的頭。」

國王突然想起昨天打獵回來,御廚因為一時怠慢,於是下令斬殺他的事。經王后的提醒,國王趕快下令賜御廚無罪。末利夫人以她的慈悲心挽救了御廚的生命,看起來好像破戒,但是這種不顧己身利益,只為他人安危著想的胸懷,正是不是慈悲而慈悲的菩薩行。

說謊打誑語本來是犯戒的惡行,但是出於愛護對方的方便誑語,有時反而是一種慈悲。如醫生安慰絕症的病人,說他病況很安穩,老百姓向惡徒謊報假消息,都是一種不是慈悲而慈悲的行為。

有一位修道人在山裡修行,獵人追趕著野雞,野雞逃命地躲到修道人的袈裟下面。獵人問修道人說:「你有沒有看到我追趕的野雞?」修道人若無其事的回答:「沒有。」這種誑語看起來是說謊,可是為了挽救一條生命,他表現出的其實是諸佛菩薩的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不是慈悲的,有時候是慈悲;是慈悲的,有時候反而不是慈悲。如放生本來是慈悲,但是放生不當反而成為殺生的愚行。曾經有人從國外買食人魚回來放生,乍看之 下他好像在行慈悲,可是食人魚放在水中不僅會吃魚蝦,更可能吃人害生,這能算是慈悲嗎?有些人為了表示慈悲,到處放生,但是放出去的動物水族,由於生存環 境的改變,一時不能適應,因此而喪命的更是不勝枚舉。有些社會人士買了烏龜放生,可是烏龜卻把放生池裡的魚咬死了,看起來是行慈悲,實際上是不慈悲。商人 為了因應顧客放生,於是到處捕捉魚、鳥、烏龜來賣,這是慈悲嗎?沒有智慧的放生,害死的生命更多。

今日的社會充滿暴戾殘忍的現象,如何才能改良社會這種凶暴之氣呢?心需要慈悲。佛教有一句詩說:「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社會這種殘殺的現 象,是我們的凶殘劣行,如烏雲般把慈悲的本性掩蓋了,殺害小生靈習以為常,殺戮人類生命,引起悲慘的大戰爭,也就不以為意了。

每年春天來臨,那些路過恆春的候鳥,總會遭到殘忍的捕殺,我們從來沒有想到對嘉賓應該友善有禮,反而理直氣壯的殺害它們。白居易的詩說:「勸君莫打三春鳥,子在巢中望母歸」,為了我們一時的口食之貪,而拆散別人的骨肉,何其的殘酷!

如何行慈悲,要注意兩點:

第一要建立自他互易的觀念,換個立場為別人著想,就能興起慈悲的念頭。過去有個外國人喜歡打獵,捕殺無數的動物。有一次打獵迷了路,被野人抓住,野人把他 吊起來,升起熊熊烈火,打算烤吃他,這時他才想起自己過去打獵殺害弱小動物時,牠們所受的苦楚。黃山谷有一首詩說得很好:「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 一種性,只為別形軀。苦惱從它受,甘肥任我選;莫教閻羅斷,自忖應如何?」一切眾生和我本來為一體,大地眾生皆有佛性,只因為身軀的不同,就將牠殘殺吃 食,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眾生的痛苦上,不用閻羅王來斷罪,我們自己想想也知道不應該;如此而仍不知慈悲,真是禽獸不如了。

第二要建立怨親平等的觀念,眾生和我本為一體,骨肉血緣的至親固然要愛護他,即使是仇人債主也要平等納受他,甚至要視冤家寇讎如同親眷家族,能夠如此泯除 仇恨之心,慈悲之念自然產生。古人說:「為鼠常留飯,憐蛾不點燈。」古人為了憐憫老鼠饑餓無食,特地留下剩飯;為了慈恤飛蛾撲火,不敢輕易點燈,在慈悲之 前,原本令人厭惡的老鼠也得到了難得的關愛。

三.慈悲的力量和價值

只要我們有一念之慈,萬物皆善;只要我們有一心之慈,萬物皆慶。一念慈悲,不會傷害萬物,萬物當然歡喜;一心來實踐慈悲,萬物受到愛護,當然就會慶幸。 「一人慈悲,眾皆伴侶」,如果一個人實踐慈悲,大家都可以做我們的朋友。「萬人慈悲,法界一如」,如果社會大家都能慈悲,普天之下就能如兄弟手足一般相親 相愛。

佛教的慈悲,不僅是微笑、讚美而已,有時嚴厲的折服也是慈悲。我們到寺院拜佛時,一進山門,會看到一尊笑容滿面身軀胖大的彌勒佛,坐在山門口很歡喜的迎接 我們,這叫做慈悲的攝受;但是進了山門之後,在彌勒佛的後面,有一位手拿金剛降魔杵,身穿盔甲,看起來很勇猛威武的韋陀護法天將,就是以威力的慈悲來折服 我們的煩惱。

有的人在愛的慈悲鼓勵中可以進步,有的人在嚴厲的折服裡有所警惕。好比春天的和風,夏天的雨水,固然能使萬物生長;秋天的嚴霜,冬天的寒雪,也能使萬物成 熟。如《禪林寶訓》云:「煦之孕之,春夏所以生育也;霜之雪之,秋冬所以成熟也。」以愛的慈悲去攝受眾生,一般人比較容易明瞭,以力的慈悲來折服眾生,可 能難以理解。
日本空也上人出外弘法時,經過一條山路,突然竄出凶狠的強盜,拿刀向他要過路費。空也上人看了之後,不覺掉下眼淚,強盜們一看哈哈大笑:

「這麼一個貪生怕死的出家人。」

空也上人回答說:「我是想到你們,年輕力壯不為社會做有意義的事,卻成群結黨去打家劫舍,眼看將來就要墮入地獄去受苦,我替你們著急才流下眼淚。」

強盜們聽了空也上人如此慈悲的言語,終於拋棄貪妄瞋恨的心,後來成為空也上人的弟子。無論如何強暴鬥狠的土匪強盜,在慈悲之前,也會被感化成柔順善良的百姓,慈悲的力量真是無堅不摧、無難不克。

恆順禪師在佛殿打坐時,有一個小偷躡手躡腳走進佛殿,小偷看到大殿上擺有一袋七月十五盂蘭盆會供僧的米,就伸手偷拿米,正要舉步離開時,禪師突然睜開眼睛大喝一聲:

「站住!」

小偷驚詫地站在原地,不知如何是好,忽然聽見禪師說:

「你拿走佛祖的米,不道聲謝謝就走了嗎?」

小偷一聽,轉頭向佛祖聖像,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

「謝謝!」

然後扛著那一袋米大搖大擺地走了,小偷不久被警察抓到了,招供之後,警察把他抓來見恆順禪師說:

「他是否偷了寺廟裡的東西?」

「沒有呀。」恆順禪師平靜地回答。

「和尚,你不用為他隱瞞,他已經一五一十對我們招供了。」

「這個人確實到寺廟拿了一袋米,但是他不是偷竊,而是向佛陀借用,因為他臨走時曾經向佛祖道聲謝謝。」這個小偷聽到恆順禪師為他如此辯白,心裡很感動,服完刑後,就跟著恆順禪師出家,成為一位很好的修道者。

慈悲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世界上的人,依身份的不同有他不同的依靠力量,如小孩以哭叫為力量:他要出去遊玩,大人不滿他的意,他「哇」的哭鬧起來,大人沒辦 法只好抱他出去蹓躂;女人以撒嬌發嗔為力量:只要太太一生氣,先生就六神無主了;國王以權勢為力量;羅漢以精進勇猛為力量,佛菩薩則以慈悲為力量,由慈悲 所發揮出來的力量,可以克服世間一切的困難,無往不利。

佛教的教主釋迦牟尼佛,他放棄了世間的榮華富貴、王位威勢,沒有武器,沒有權力,他只是憑著一顆慈悲的心,卻降服了全印度。頑逆的提婆達多,因佛陀的悲 心,乖乖的俯首懺悔;凶惡殘暴的狂象,見到佛陀慈悲的樣子,馴服的跪在佛陀面前;喪智好殺的盎掘魔羅見到慈悲的佛陀,也放下屠刀,皈順在佛陀的座下。因此 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不是刀槍武器,更不是權位勢力,而是慈悲的力量。佛陀的慈悲,曾經讓眾生得到庇護安樂,現在他的慈悲思想,更引導著全世界人類,邁向 光明幸福的康莊大道。

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有許多貪欲的煩惱、瞋恨的煩惱、驕慢的煩惱、怖畏的煩惱,擾亂著我們的心,使我們的生活不得安寧。如何對治這些煩惱呢?

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貪欲,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瞋恨,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驕慢,一念的慈悲可以化除怖畏。如淫欲心重的人,看到女性,生起一念慈悲,把她當做 自己的母親或姐妹;看到男性,把對方視同自己的父親或兄弟,淫欲的心自然會熄滅下來。在錢財方面,常常思想我應當多布施別人一點,我應當多幫忙別人一些, 抱著慈悲喜捨的心,貪欲的心怎麼會生起呢?瞋恨心起來時,可以觀想殿宇中大慈大悲的佛菩薩聖像,慈心一發,瞋恨之火自然止熄。有一首詩說:「慈心一任蛾眉 妒,佛說原來怨是親;雨笠煙蓑歸去也,與人無愛亦無瞋。」瞋恨心、驕慢心生起時,慈悲是最好的對治方法,忍耐是最好的對治方法。

夢窗國師有一次搭船渡河,要到信徒家裡做佛事,當船正要開航離岸時,有位帶著佩刀、拿著鞭子的將軍,站在岸邊大聲喊道:

「喂!等一下,載我過去!」

全船的人說:「船已經開了,不可以再回頭。」

夢窗國師說:「船家,船還沒有走多遠,給他方便,回頭載他吧!」撐船的人看到是一位出家人說情,就回頭讓那位將軍上了船,哪裡知道這個將軍一上船,看到船裡坐著一位出家人,就拿起鞭子抽打夢窗國師說:

「和尚!閃開一邊去,把坐位讓出來!」

這一鞭重重地打在夢窗國師的頭上,血汨汨地流了下來,國師一言不發把位子讓了出來。大家看了都非常害怕,噤若寒蟬。船開到對岸,夢窗國師跟著大家下了船, 走到江邊,默默地把凝結的血塊洗掉。這位蠻橫的將軍覺得對不起夢窗國師,於是上前跪在國師面前懺悔,國師心平氣和的說:

「不要緊,出外人心情總是急躁些。」

是什麼力量降服了這位驕慢粗魯的將軍?是慈悲的力量。慈悲的力量可以化解瞋恨為和平,轉變暴戾為祥瑞。在慈悲之前,頑石也會點頭,強盜也能感化。

四.慈悲的實踐與完成

慈悲不僅是理念上的了解,慈悲更應該是行動的實踐。孔子的「有教無類」,是對受教者無別的一種愛心,也就是慈悲心。杜甫曾發願說「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 下寒士俱歡顏」。有了千萬間的華宇美屋,就可以讓天下居無定所的人,有一個遮蔽風雨的地方,這也是一種慈悲心。

孟嘗君門下有食客三千人,他對貧苦的朋友有慈悲心,因此許多名士都來投靠他。溈山靈祐禪師,臨終示寂時,告訴弟子:「我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希望轉 世天國乃至再來做人。我發願來世出生為水牯牛,替大家服務,為眾生代勞。」靈祐禪師這種「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的心就是慈悲心。

佛教中有位菩薩,叫做代受苦菩薩。為什麼這位菩薩叫做代受苦呢?因為他有慈悲心,願意為眾生承受一切的苦難。釋迦牟尼佛過去生曾割肉餵鷹、捨身飼虎,修持 各種的慈悲利行。佛陀的慈悲濟生,就是代受苦菩薩的化身。祂曾出生為一條大龍,這條大龍曾經受過五戒,有一次當牠睡熟時,發現有許多蟻蟲附在牠身上,吃牠 的肉,大龍被咬得痛醒過來。一看這麼多蟻蟲在啃噬牠的肉,心想如果牠稍微一翻動,勢必會壓死這許多的生命,自己受過戒律,怎麼可以輕易殺生呢?因此忍受著 被蠶食的痛苦,一動也不動,用牠的血肉生命與蟻蟲結緣。雖是畜生的龍類,有時卻比人類更有慈悲心。

天上老鷹捕捉小雞,母雞雖然明知不是老鷹的對手,但是為了保護小雞,不得不奮力抵抗,這是慈悲。蛇通常是卵生的,但是有一種胎生的毒蛇,當牠要生產時,會尋找一種尖銳的竹子,自己刺上利竹,剖開肚子生下小蛇,母親這種犧牲自己的行為也是慈悲。

三義銅鑼附近的高速公路上,曾經發生一件連環大車禍,其中有一家人全家罹難,當救護人員用力弄開毀損的車子時,忽然聽到車內有孩子的哭聲,趕緊上前仔細一 瞧,原來有一個小孩子,正躺在奄奄一息的母親懷中。大家七手八腳將襁褓中的孩子抱起來,此時彌留中的母親,突然睜開眼睛,氣如遊絲地看著救護人員說:「拜 託你了。」然後溘然長逝。是什麼力量使這位母親忍耐到最後一刻呢?是慈悲的力量。

這個宇宙充滿了慈悲,我們要懂得欣賞,學習接受,如果不能體會相應,縱然佛陀出現眼前,也無法領略慈悲的可貴。有位信徒信佛虔誠,有次遇到水災,大水漫淹屋中,他只好爬到屋頂上避水,水慢慢地漲高,終於淹到了他的腳下,他急忙地念道:

「大慈大悲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呀!」正當他聲嘶力竭高聲求救的時候,突然發現有位高山族駕了一艘獨木舟過來救他:

「快上來,我載你到安全的地方。」

可是他卻驕慢地說:「我不要你救我,我要觀世音菩薩來救我。」那人只好悄悄地駛走。洪水繼續上漲,漲到了腰部,他很著急地念:

「觀世音菩薩趕快來救我喲!」危急中,茫茫一片的大水裡,有人開來了一艘快艇,好心地說:

「哎呀!好危險哪!趕快上來。」

「哼!我一生最討厭科技文明,凡是機械的東西我都不喜歡,我要我所信仰的觀世音菩薩來救我。」

快艇碰了個軟釘子,只好「噗!噗」又開走了。洪水漸漸漲到了這人的胸部,他仍然仰天大喊:「菩薩來救我!」眼看危在旦夕,突然空中來了一個美國人,駕著一架直昇機來救他:

「喂!我放下繩子把你吊上來,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你是外國人,我討厭你。」這人頑固地拒絕。

結果這位信徒終於被淹死了。由於信仰堅定,死後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見到了阿彌佛陀之後,向阿彌陀佛抗議說:「像我這般虔誠,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可是菩薩卻沒有來救我。」

阿彌陀佛告訴他:「當你被水淹到腳下時,觀世音菩薩趕忙派條獨木舟去救你,你卻嫌對方是高山族不喜歡;菩薩不得已,只好再派隻快艇去救你,你又厭棄機械文 明不肯上艇;眼看水已經快要淹到你的頭部,觀世音菩薩火速派架直昇機去搭救你,你又不願意。菩薩一次一次慈悲地救你,你不但不能感恩,還嫌這怪那的,怎能 說菩薩沒救你呢?

「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宇宙之間充滿無限的生機,哪一樣不是菩薩的現身,哪一樣不是菩薩慈悲的顯現呢?

如何才能實踐慈悲,完成慈悲?

我們應該和諸佛菩薩一樣地慈悲,我們的一雙手,要變成慈悲的手,「願將雙手常垂下,撫得人心一樣平。」我們有兩隻眼睛,要使眼睛變成慈悲的眼睛,慈眼等視 眾生,我們要培養慈悲的口、慈悲的面容、慈悲的步伐、慈悲的樣子、慈悲的笑貌、慈悲的語言、慈悲的音聲、慈悲的眼淚、慈悲的心,使自己與慈悲冥合成一體, 不但我們自己要慈悲,進一步還要使整個宇宙都充滿慈悲。天上的雲是慈悲的雲,覆蓋著我們;大地是慈悲的花草、慈悲的樹木,向著我們微笑,給我們蔭涼;世間 到處是慈悲的路、慈悲的橋、慈悲的山、慈悲的水。

我們要以布施、愛語、同事、利行的四攝法來行慈悲,我們要以自他互易的觀念來行慈悲,我們要抱持人我一如的胸懷來行慈悲,我們要以冤親平等的修持來行慈 悲,我們要以「常樂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捨中」的願行,來完成慈悲的無上佛道,努力做一個慈悲的人,把家庭建設成慈悲的家庭,使我們的社會成為慈悲的社 會,國家是慈悲的國家,娑婆世間是個充滿慈悲的國土,讓愛心遍宇宙,慈悲滿人間。
【書籍目錄】
第1頁:中國佛教階段性的發展芻議 第2頁:從四聖諦到四弘誓願 (2001.3普門學報第二期)
第3頁:論佛教民主自由平等的真義 (2001.5普門學報第三期) 第4頁:六波羅蜜自他兩利之評析 (2001.7普門學報第四期)
第5頁:人間佛教的藍圖(上) (2001.9普門學報第五期) 第6頁:人間佛教的藍圖(下) (2001.11普門學報第六期)
第7頁:宗教立法之芻議 (2002.1普門學報第七期) 第8頁:佛教的慈悲主義 (2002.1普門學報第七期)
第9頁: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2002.3普門學報第八期) 第10頁:比丘尼僧團的發展 (2002.5普門學報第九期)
第11頁:發心與發展 (2002.7普門學報第十期) 第12頁:佛教興學的往事與未來 (2002.9普門學報第十一期)
第13頁:佛教與花的因緣 (2002.11普門學報第十二期) 第14頁:佛教與自然生態(上) (2003.1普門學報第十三期)
第15頁:佛教與自然生態(下) (2003.3普門學報第十四期) 第16頁:佛教叢林語言規範 (2003.5普門學報第十五期)
第17頁:山林寺院與都市寺院 (2003.7普門學報第十六期) 第18頁:沒有台灣人 (2004.1普門學報第十九期)
第19頁:我對「世代交替」的看法 (2004.7普門學報第廿二期) 第20頁:自覺與行佛 (2004.9普門學報第廿三期)
第21頁:推動本土化,不是「去」而是「給」 (2005.7普門學報第廿八期) 第22頁:佛教對全球問題概觀 (2006.3普門學報第卅二期)
第23頁:化世與益人 (2006.10 普門學報第三十六期)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