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大國醫》:30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  作者:王耀堂 焦亮

《大國醫》:30位國寶級「國醫大師」的養生絕活  作者:王耀堂 焦亮

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1)

[日期:2016-06-12] 來源:  作者:王耀堂 焦亮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健康回音壁

  作為家長,在生活中應注意保持幼兒衛生,使其遠離寄生蟲病。一般來說,幼兒常見的寄生蟲病有以下幾種,家長可以有針對性地防治。

  1.蛔蟲症

  蛔蟲症是幼兒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得了蛔蟲病,孩子可表現為食慾不佳和肚子痛,痛的部位在肚臍附近或稍上方。得 了蛔蟲病,有些孩子還會出現神經系統的症狀,如興奮不安、睡眠不好、夜晚磨牙、易驚等,個別孩子有偏食和異食癖。蛔蟲的壽命是1~2年,只要孩子注意個人 衛生,不吃不潔食物,不吮手、飯前便後洗手,1年內,蟲體就可自然從腹中排出,使孩子病癒。當然,也可給孩子服藥,可用腸蟲清或其他驅蛔藥。

  2.蟯蟲症

  在孩子3 歲以內,如果衛生條件不好,很容易患上蟯蟲病。患了蟯蟲病後,由於蟯蟲的雌蟲在夜間會到孩子的肛門附近排卵,所以孩子主要的表現是屁股癢,有時還會因搔抓 而引起皮炎。因為蟯蟲的壽命不過1個月,所以,只要注意每天燙洗孩子的內衣褲和小褥單,不要讓孩子吮手和抓小屁股,做到飯前便後洗手,孩子就可自行痊癒。 當然,為加速病癒,可給孩子服用藥物,也可外塗藥物。

  3.鉤蟲症

  鉤蟲病多發於5~7歲的孩子。患了鉤蟲病後,皮膚可有癢疹及匍行丘疹、小皰疹,孩子會因瘙癢而抓撓,因抓撓又引 起炎症,當鉤蟲移行至肺可引起肺炎,移行至肝、眼等處也會引起相應反應。預防的方法是在流行區如華南、華中、四川、海南等地,不要讓孩子光著腳在泥土中走 或裸身坐在地上玩,以及加強糞便的無害化處理。

  湯藥,煎法不對可能成毒藥

  大師手記

  煎藥當中要注意幾個問題。首先,藥一定要多浸多泡,先用水泡一個小時左右,泡透了以後再煎。……煎煮時開始用大火,煮開以後就要用小火。一旦不注意煎煳了,不要因為煳一點還無所謂,再加一點水熬進去,服用後可能會像急性胃腸炎一樣,腹部絞痛,又吐又瀉。

  ——摘自《王綿之方劑學講稿》

  國醫釋讀

  王綿之教授精通湯藥煎服,下面就是他關於湯藥煎服的一些建議,服用湯藥的朋友們需要注意。

  1.煎藥法

  (1)煎湯藥的器具不能用鐵器,也不能用鋼精(鋁)鍋,最好是用沙鍋、搪瓷鍋。另外,藥鍋上還要有蓋子。

  (2)煎藥最好用天落水、地面水,也可用地下水、自來水,用自來水需要注意多放一些時間,可以消毒。

  (3)在用火方面,現在的煤爐、煤氣、電爐,比過去的桑柴火、蘆葦火要好,因為它可以控制溫度、控制時間。

  (4)一般來說,清熱藥、瀉下藥、解表藥煎的時間宜短,其他藥煎的時間可以長點,特別是滋補藥,要更長些。

  (5)煎藥前,藥一定要多浸多泡,一般先用水泡一個小時左右,如茯苓、雞血籐時間要長一些,泡透了以後再煎。

  (6)煎煮時開始用大火,煮開以後要用小火。煎煳了必須倒掉,不要再加水熬,否則會腹部絞痛。

  (7)一般情況藥煎兩次,有的藥劑特別大,藥含的汁特別多,如補益劑中黨參、黃芪、當歸、熟地、枸杞子、天冬、麥冬等,可以煎3次。

  (8)有些藥需要先煎,用機器粉碎的可以先煎10分鐘,人工打碎的至少要煎1個小時。先煎的藥應該等涼了再加其他藥進去,等它泡透了再煎。

  (9)還有一些藥需要後下,如砂仁、蔻仁等藥煎好以後,放進去,用筷子一攪,蓋好悶著就好了,不用再煎,否則就沒有香味了。

  (10)有些藥需要包煎,一是防止毛樣東西刺激咽喉,如旋覆花;二是防止黏的東西容易煳鍋,如菟絲子、車前子等。

  (11)小兒吃藥比較困難,可以減少藥量,熬的時候先用開水泡,但是要密封,冷卻以後放在火上熬一次就可以了,這樣煎一次作兩次服,藥水的量減了一半。

  2.服藥法

  (1)中醫湯劑的習慣用量,一般是一劑藥煎兩次,為一天量。有時病比較重,可以適當加量。

  (2)藥一般要溫服,不要留在藥罐子裡熱,煎好後應該倒出來,服藥時隔水加溫就可以了,這樣可以避免冷服對胃的刺激。

  (3)服藥應注意與吃飯隔開,即空腹服藥,一般離吃飯1~2個小時就是空腹了,不一定早晨吃才是空腹。

  (4)有些藥要注意時效,特別是打碎以後,如杏仁、桃仁、牛蒡子,凡加熱炒過或存放時間長了會走油,吃了容易吐。

  (5)在病人昏迷時,或者高熱的病人,可以用羊角,把角尖鋸掉,放在嘴裡慢慢灌。

  (6)補養藥,或治療內科雜病的一些湯藥,不是由於外邪引起的,服藥的時間可以不拘。

  (7)祛邪的藥,如發汗藥、清熱藥、瀉下藥,煎的時間不宜過長,服頭煎跟二煎通常間隔三四個小時。

  (8)有外邪的病,例如解表藥,服藥的最好時間是在半夜。

  (9)慢性病、內科雜病往往需要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用藥,不影響工作,可照常上班,早上空腹服就行了。

  (10)驅蟲類藥以臨服前為好。

  (11)瀉下藥除了外感病、熱積,以空腹服為好。

  (12)瘧疾用中藥治療,一定要在發病前1~2個小時服,遲了,吃藥反而會導致症狀加重。另外,瘧疾定時發作,提前說明病容易好,推後說明病加重了,計算時間時必須把這個時間算在內。

  (13)寒病用熱藥治,可等藥汁涼一涼,防止服用以後病氣太盛,容易吐。吐時可在舌頭上用鮮生薑稍微擦一擦,嚴重的可以加生薑汁三五滴,不能多。

【書籍目錄】
第1頁:新中國第一批「國醫大師」的養生經驗集萃 第2頁:序言:跟國醫大師學中醫保健
第3頁:第二部份 第一章 方和謙 第4頁:第二部份 第一章 方和謙(1)
第5頁:第二部份 第二章 王玉川 第6頁:第二部份 第二章 王玉川(1)
第7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 第8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1)
第9頁:第二部份 第三章 王綿之(2) 第10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
第11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1) 第12頁:第二部份 第四章 鄧鐵濤(2)
第13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 第14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1)
第15頁:第三部份 第五章 任繼學(2) 第16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
第17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1) 第18頁:第三部份 第六章 朱良春(2)
第19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 第20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1)
第21頁:第三部份 第七章 何任(2) 第22頁:第三部份 第八章 吳鹹中
第23頁:第三部份 第八章 吳鹹中(1) 第24頁:第四部份 第九章 張燦玾
第25頁:第四部份 第九章 張燦玾(1) 第26頁:第四部份 第十章 張學文
第27頁:第四部份 第十章 張學文(1) 第28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
第29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1) 第30頁:第四部份 第十一章 張琪(2)
第31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 第32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1)
第33頁:第四部份 第十二章 張鏡人(2) 第34頁:第四部份 第十三章 李玉奇
第35頁:第四部份 第十三章 李玉奇 第36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
第37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1) 第38頁:第五部份 第十四章 李濟仁(2)
第39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 第40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1)
第41頁:第五部份 第十五章 李振華(2) 第42頁:第五部份 第十六章 李輔仁
第43頁:第五部份 第十六章 李輔仁(1)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