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觸光柔軟 慧淨法師著

觸光柔軟 慧淨法師著

七、修行人藉境練心

[日期:2012-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慧淨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七、修行人藉境練心
慧淨法師

我們是修 行人,修行人要藉境練心。聽到別人讚歎恭維,不歡喜;受到別人非禮污辱,也不惱恨。對我們非禮的人,其實是我們的善知識,是來成就我們的忍辱,消除我們的 業障,增長我們的福德的。境界不能過,就是被境界打倒了,人就不會進步。如果沒有境界來歷練,我們就永遠只能在原地踏步,所以要感謝對方。

在業力的推動下,沒有人是故意的;愚者相互指責,智者心生悲愍。對方之所以對我們非禮,是因為他患了無明病,被煩惱所驅使,因此我們要心生悲愍,悲愍他的愚癡可憐,他如果不是愚癡不明事理,何以會如此呢?

修行人,發大乘心,修菩薩道,好的、歡喜的、安樂的、成功的總是讓給對方,壞的、失敗的、沮喪的全留給自己。甚至暗中默默地祝福他,把好處讓給他,只要對方有一絲快樂安慰,我們也感到快樂安慰。

一 切眾生都做過我們的父母。當做我們母親的時候,是如何的關心我,愛我護我,把我們捧在手心,視為珍寶,為我們付出心血,甚至生命。如果不是隔胎之迷,今生 他對我們必然還是這樣的,可是就是因為無明,有了隔陰之迷,他就忘了,不再對我們如父如母了。這不是無明嗎?就是今世也一樣,比如小時候母親很疼愛我們, 可是等母親年老了,有了老年癡呆症,她連認識也不認識我們了,甚至會疑心我們會暗害她,處處提防。面對這樣的母親,我們應該計較嗎?不應該。反而會悲愍, 我的母親是多麼的愛我呀,可她現在成了這樣,我要如何地愛護她,為她治療。如果無法治療,至少念在母恩應盡人子之孝,不應該嫌責計較才對。

做 執事的,住持、當家,是一寺之長,要有心量。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就要大人大量,不和一般住眾計較,凡事以大局為重,凡事理性不情緒,凡事慈悲不瞋 恚。如果不能發起悲愍的心,至少不要有計較的心,甚至瞋恨的心。一個團體,一個道場,種種非逆的事都是有可能的,住眾甚至信眾不理解我們,加於我們非禮, 都完全是可能的,可說很正常,因為大家都是凡夫。

體諒對方是凡夫,自己也是凡夫,凡事就要彼此接納,互相包容。

當 家也好,執事也好,住眾也好,信眾也好,大家對我們這個法門,對我們的道場,都是有感情的,可說一往情深,本意都是想愛護法門,愛護道場。但人無完人,金 無足赤。人都有缺點。我們處眾的時候要心懷謙下,想到凡事不如人,對方總有比我擅長的地方。我雖然也有一些長處,但缺點更多;對方雖然有不足,但也有很多 優點。這就是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

說到修行,不論聖道門、淨土門在這點上都是一樣的,想到凡事都是我的錯,在自己身上找毛病。不然叫什麼修行呢?差別在於,淨土門的人知道靠自己不能圓滿,所以要靠佛,求生淨土;而聖道修行的人,他認為靠自己能夠修行達到圓滿,所以他不求生淨土。

〈淨土宗宗風俗諦〉,住眾最好能有一個固定時間在一起背誦,分享個人的心得體會,這對團體道場的和合安住會有好處。當然,內容不能說盡善盡美,個人有好的心得感悟,也可以斟酌增減;但大體上來說還是有助益的。比如裡面說到:

對他人恩慈體貼,對自己謙卑柔和。

彌陀如何為我,我便如何為人。

自覺愚惡,過於他人;毫無資格,計較他人。

不求人過,不舉人罪,不揭人私,不爭人我。

和顏愛語,下心含笑;慈念眾生,加厚於人。

分怨共過,讓美歸功。

這些如果涵詠在心中,經常思惟,對於自我心性的提高、團體的和合安住,都會有幫助。

講於彌陀精舍
二○一○年六月二十七日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一、念佛人每日誦念思惟
第3頁:二、「念佛人每日誦念思惟」略解 第4頁:三、念佛人
第5頁:四、出家頌 第6頁:五、出家與個性
第7頁:六、為彌陀盡形壽 第8頁:七、修行人藉境練心
第9頁:八、宗風學習五篇開示 第10頁:九、以誠感人
第11頁:十、緣苦眾生 第12頁:附錄一、修心八頌
第13頁:附錄二、和光同塵 第14頁:附錄三、自己決定別人看你的眼光
第15頁:附錄四、怨天尤人最損福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