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合掌人生 星雲法師

合掌人生 星雲法師

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8)

[日期:2011-02-2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對於人間佛教的弘揚,我除了著有《人間佛教系列》的各類書籍以外,在《人間佛教的戒定慧》裡,更把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一一表露。

人間佛教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之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人間佛教要有人間的性格、人間的倫理、人間的秩序;人間佛教要從“人”做起,甚至要從“自己”做起,凡事不要求別人。為了不把報恩的責任推給阿彌陀佛,我在佛光山成立“功德主會”,把信徒定位為“佛教的老闆”,並且訂定各種功德主的福利辦法,一方面替佛教報恩,同時也讓信徒在有生之年都能享受佛教給他們的福利,讓他們都能“往生”佛光淨土。

尤其到了六十歲左右,我忽然想到自己已屆花甲之年,跟隨我的徒眾弟子,出家弟子就有千餘人之多,我在退位時曾宣布,我在佛光山的行政工作可以退位,但是我跟徒眾的師徒關係沒有退位。因此想到多少可敬、可愛的父母,他們把子弟交到佛光山跟隨我出家,其中多數都是經過父母培養,受過大專高等教育,至少也是高級中學畢業後,再經過佛光山叢林學院的教育,也算是大學學士了。

雖然我年幼離開故鄉、親人,但在我心底,所有天下年長的男女,都可以做我的父母。為了對所有徒眾的父母表示尊敬,舉辦了“佛光親屬會”,讓所有徒眾的父母、家人,每年都到佛光山團聚兩天,不但父母、子女可以暢敘親情,也讓我有機會跟他們報告子弟出家後的前途希望。所以這時的思想,又轉入到應該為人間的“倫理關係”有所建立的階段。

我有一千多名出家入道的弟子,我那麼多的“佛門親家”,雖然一年只聚會一次,但是大家都為兒女能得到一個好的安身立命的道場,感到歡喜、榮耀。有的上台講演,表達他的歡喜,有的述說當初送子學道的心情。佛光山這許多青年子弟,也不辜負父母的希望,有的在各大學教書;有的從事文化事業,編輯報紙雜誌;有的從事養老育幼的慈善事業;有的在世界各地名校,繼續各種研究……佛光山二百多個寺院道場的行政、社教、法務,都是由這一群人擔當,所有的父母親家,也經常在世界各地來去旅行,到處為家。甚至佛光山還優待徒眾父母,將來可以隨子弟住進佛光山養老機構安養,或者百年之後,歸葬佛光山萬壽園陵墓。尤其佛光山任何一個子弟的父母,也是全佛光人子弟的父母;從一兩個子弟之家,到幾千人的世界大家庭,其融和安樂,真是難以言說。

《梵網經》說,一切長者男子是我父,一切長者女子是我母,一切年輕男女是我的兄弟姐妹。誠哉斯言。當初我撰寫《釋迦牟尼佛傳》時,寫到佛陀為逝世的父親擔棺,為報答母親之恩而親上忉利天為母說法,甚至為迦旃延的弟子均頭沙彌,鋪設床位,讓他在自己的房中暫住。佛陀對尊師重道、孝養慈親,以及愛護後學,樹立了典範,誰說佛門不重視倫理呢?

佛光山提倡人間佛教,意味著佛教的出家人不是遺世獨立,所以我倡導寺院道場為“四眾共有”,我倡導各種不同種族要“同體共生”,我鼓勵佛光山的兒女,在父母年老生日時,回俗家省親祝壽。

世界的秩序,就是要靠倫理道德來維護,就如儒家的《禮運大同篇》說:“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更重要的,要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以佛光山除了推動文化、教育之弘法利生的事業以外,對於人一生的完成,養老育幼、生老病死的事情,更是特別給予關注。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1) 第2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2)
第3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3) 第4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4)
第5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5) 第6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6)
第7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7) 第8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8)
第9頁:第一部分 -- 一人生路(9) 第10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1)
第11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2) 第12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3)
第13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4) 第14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5)
第15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6) 第16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7)
第17頁:第一部分 -- 生死邊緣(8) 第18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
第19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2) 第20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3)
第21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4) 第22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5)
第23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6) 第24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7)
第25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8) 第26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9)
第27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0) 第28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1)
第29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2) 第30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3)
第31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4) 第32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5)
第33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6) 第34頁:第一部分 -- 關鍵時刻(17)
第35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1) 第36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2)
第37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3) 第38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4)
第39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5) 第40頁:第一部分 -- 母親,大家的老奶奶(6)
第41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1) 第42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2)
第43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3) 第44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4)
第45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5) 第46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6)
第47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7) 第48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8)
第49頁:第二部分 -- 六苦行(9) 第50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1)
第51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2) 第52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3)
第53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4) 第54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5)
第55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6) 第56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7)
第57頁:第二部分 -- 飢餓的歲月(8) 第58頁:第二部分 -- 弘法(1)
第59頁:第二部分 -- 弘法(2) 第60頁:第二部分 -- 弘法(3)
第61頁:第二部分 -- 弘法(4) 第62頁:第二部分 -- 弘法(5)
第63頁:第二部分 -- 弘法(6) 第64頁:第二部分 -- 弘法(7)
第65頁:第二部分 -- 弘法(8)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