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門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 慧曼法師

佛門管理——有效解決企業九大難題 慧曼法師

管理切忌亂倫

[日期:2010-04-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慧曼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油瓶倒了也不准扶

  2000年秋天的一個下午,一位姓鄭的朋友從北京朝陽區驅車來到我寄住的友誼賓館蘇園公寓,約我一起用晚餐。鄭先生的公司做得挺大,總部在朝陽區一座很出名的大廈裏。

  “慧曼師,你會看風水嗎?”坐在友誼賓館貴賓樓一樓的咖啡廳裏,鄭先生問。

  “怎么啦?你信風水嗎?”我用咖啡匙攪動著杯子裏的咖啡,淺淺地啜了一小口,抬起頭看著鄭先生,沒直接回答他。

  “公司裏的事情總讓我覺得有點怪怪的,我想了好久了,就是找不出原因,但我總能感覺到有哪些地方不對勁。”鄭先生是我眾多企業家朋友中的一位,關系一直不錯,他的兒子還是我的三徒弟。說完,鄭先生停頓了一下,而後說,“可能是風水不好。我想明天接你過去幫我瞧瞧。”

  “鄭兄,我背一段經文給你聽聽,好嗎?”依照佛教的原始戒律,佛教僧人是不能進行勘宅相面、卜問凶吉的。但是,我又沒法直說。

  “你不去看看嗎?不去看就念經?你還是先幫我去看看吧!”鄭先生很詫異地問道。

  “不是不去。今天晚上是不能去了,至少要等到明天早上才能去。現在不是沒什么事情嗎?我想背一段經文給你聽聽。怎么樣?”我半開著玩笑說。

  “好啊!念什么經?”

  “鄭兄,你聽說過《佛遺教經》嗎?是釋迦牟尼佛臨涅槃.的時候給弟子們的遺囑。如果按照常人的見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鳥之將亡,其鳴也哀’。如果這種說法不錯,那么,釋迦牟尼臨去世的時候對弟子們的遺囑應該是諄諄教誨了。所以,在佛教界有這樣一句話,叫‘讀《出師表》而不泣,非人也;臨《遺教經》而不泣,非佛子也’。”我對鄭先生說。

  “是這樣!我知道《佛遺教三經》《佛遺教經》:《佛遺教經》與《四十二章經》、《八大人覺經》合稱為《佛遺教三經》。《四十二章經》為中國佛教史上第一部漢譯佛典,譯於漢明帝至漢桓帝初年,概括釋迦牟尼重要言教四十二章,是佛門弟子攝身修心的一部寶訓。《八大人覺經》為釋迦牟尼宣示的八種教法,即八條修持佛法達到解脫者所覺悟的方法,修行佛法、擁有佛法智慧的人,都應是具備經中所言“八大人覺”的人。,但是,沒認真讀。”

  “那我就背誦其中的一段給你聽一聽。”

  於是,我就把《佛遺教經》中關於佛教僧人不得占卜星象的一段經文背誦了一遍。這一段經文,我們在第二章的《禪宗與僧團的出現》部分裏已經抄錄過。當背到“持淨戒者,不得販賣貿易、安置田宅……不得斬伐草木、墾土掘地、和合湯藥。占相凶吉、仰觀星宿、推步盈虛、曆數算計,皆所不應”時,我加重了語調。等我背誦完了,鄭先生細細地看著我,問道:“你是說,你不去幫我看了,是嗎?我以前怎么沒聽說過,出家師父不允許幫人看風水呢?”

  “鄭兄,你沒聽說過的事情還多著呢!你是在家居士,出家人的很多事情你也不需要都知道。道教的道長們喜歡替人占問凶吉,卜卦算命,但是,這些事情在佛教來說,自古就不允許。”

  “那你是說明天不去了嗎?”鄭先生有些失望。

  “不是不去。雖然我們不允許看風水,但還是可以幫你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說。

  鄭先生很高興。於是約好了要在次日早上公司上班之前就趕到他在朝陽區的辦公室替他去“看看風水”。

  第二天一大早,7∶30,鄭先生就親自駕車到賓館來接我。8∶10就一起走進了鄭先生的辦公室。

  進門後,鄭先生給我沏了一杯茶,而後對我說:“慧曼師,你先坐著喝杯茶,我先幹點活。”說完,就拿起一塊抹布,開始擦拭他的辦公桌椅。細細地擦拭之後又走向幕窗擦拭玻璃窗戶,每一個環節都擦得非常認真。整個辦公室的清潔過程差不多用了20分鍾。

  “還真細心!”我坐在一旁欣賞似地看著他的每一個動作。等他擦完了,我問道:“鄭兄,你怎么還自己擦玻璃呢?”

  “噢!鍛煉鍛煉身體。”鄭先生回答得很幹脆,“每天活動一下,對身體有好處。”

  “鄭兄,你知道你的辦公室的風水是哪裏不好嗎?”乘著鄭先生搓洗抹布的時候,我站起來,走到寬大的落地玻璃牆面前,回過身來很認真地問道。

  “你看出來了,是嗎?慧曼師,你就是不一樣,大師就是大師。這么多天,我一直在看,想看看到底是哪裏不對。你一來肯定能看出來。”鄭先生把手裏的抹布整整齊齊地搭在右邊的橫杆上,走近來,“你幫我調整一下吧。這個風水讓人不能不相信。前些天,我總覺得不對勁,公司的事情也總是磕磕碰碰,錯誤沒有,就是做起事情來沒有效率。什么事情總是最後推到我這裏。人事上的事情本來就不需要我再過問,但人力資源這邊總有事。前幾天,有人介紹了一位姓劉的風水大師來,幫我看了一下,說是我的辦公室的坐向不對。還說我們公司過道和前台有問題。說得我將信將疑,心裏有點兒發毛。據說,那位大師是從台灣來的,在北京很出名,很厲害。你不是看出來了嗎?幫我調整一下吧!”

  “鄭兄,”我一斜身做到沙發上,順著鄭先生的思路說,“風水本身並沒有不好,只是主人行事破了風氣,所以才造成說不清楚的一些小毛病,這些小毛病反過來就會傷主。”

  “你說得對,這一段時間,我就是覺得不對勁。你幫我調整一下就好了。我想,還是應該找你來看,因為你是肯定不會害我的。”

  “就是!鄭兄,你真的想聽聽我的看法嗎?”

  “當然了!”鄭先生坐在對面的沙發上,挪動了一下身子問,“慧曼師,問題到底出在哪裏?你是怎么看出來的?”

  “鄭兄,你知道你的總經理現在正在幹什么嗎?”我沒有直接回答他的問題,卻似乎是答非所問地反問了一句。而他顯然是沒有想到我會這么問,略帶詫異地說:“可能正在做今天的計劃。”

  “如果我沒猜錯,他在自己的辦公室裏做衛生,跟你剛才來的時候一樣,正忙著擦玻璃呢。”我笑眯眯回答道。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鄭先生非常肯定地說,“慧曼師,這不可能!”

  我沒有直接表示反對,只是不緊不慢地接著說道:“不僅如此,包括公司的高管們,現在肯定都在擦玻璃,學著你的樣子。不信你自己可以去看看。”

  為了證明我的錯誤,鄭先生領著我從他的辦公室裏走出來。

  一腳踏出辦公室門的時候,鄭先生或許就已經開始憤怒了。因為在他目力所及的范圍之內,所有的員工,都在認認真真地擦玻璃、收拾桌子。鄭先生的臉馬上就漲紅了,我趕緊拽了拽他的手,示意他不要發怒。一名年輕的女職員在我們走過去的時候,停住了手裏活兒,轉過身來站在辦公區的間隔前問候了一句:“董事長早!”

  走過總經理辦公室的時候,總經理辦公室的門關著,但從百葉窗的縫隙裏,我們還是能夠清晰地看見總經理晃動的身影:這位總經理也在擦桌子。

  見此情形,鄭先生更加惱火。我只好又一次拉了拉他的手,示意他息怒。

  平靜了片刻,我們一起回到了鄭先生的辦公室。把門關上後,我對他說道:“鄭兄,你先別急著發火。其實,這個結果是你自己一手造成的。我剛才所說的‘風水本身並沒有不好,只是主人行事破了風氣’,指的就是這個。”

  “這是我的錯?不可能!”鄭先生很不以為然。

  為了讓他的火先降下來,也讓他能充分意識到問題的核心,我問道:“鄭兄,你自己的年薪是多少?”

  “150萬。”鄭先生很爽快地告訴我。

  “那您是否知道每個月付給一個保潔員的工資是多少呢?”我接著問道。

  鄭先生想了一下說:“不知道,我哪裏知道保潔員一個月多少錢!”

  於是,我讓他把行政經理找來。我很客氣地問行政經理:“咱們公司的人為什么在上班之前都自己擦桌子、擦玻璃呢?公司沒有安排專門的保潔員嗎?”

  “有啊!我們原來請了6個保潔員,每人每月的工資是800元。但是,”行政經理停頓了一下,顯得很有興致,“現在大家都自己做衛生,就用不了這么多保潔員了。4個月前,我們就辭掉了兩個人,工資也調到每個人每月600元。這樣可以節約一些。”

  “好的,謝謝,你先去吧!”我向行政經理道了一聲謝。行政經理走後,鄭先生仍然有些不理解,就從老板桌後面轉過來問我:“慧曼師,你問這些是什么意思?真是我的錯?”

  我繼續著我的邏輯:“鄭兄,你計算過沒有?你自己擦一次桌子要花費多少成本?假設您一年的工作日是250天,按每天工作8小時算,一年的工作時間就是 1000小時。您的年薪是150萬,也就是說您1小時的成本,就等於一個保潔員一個半月的工資還要多。我剛才計算了一下,您今天擦桌子、椅子和玻璃的時間,整整20分鍾,相當於一個保潔員月工資的二分之一強。你不覺得自己擦桌子、擦玻璃的成本太高了嗎?是不是有點兒得不償失?”

  鄭先生沉思了一會兒才說:“我有什么錯?我就是為了鍛煉鍛煉身體!”

  “你要鍛煉身體沒有錯。但是,鍛煉身體的方法很多,哪裏不能鍛煉?為什么一定要在公司裏用擦玻璃、做衛生的形式來鍛煉呢?”

  “我根本沒有要求他們擦桌子。你想想,我每年給總經理那么高的年薪。還有,那些部門經理,每個月的工資都不會少。我們的工資是很高的。你知道嗎?”

  “當然知道。你覺得心疼,是嗎?”我問。

  “當然心疼。但心疼的不是錢。”鄭先生真的生氣了,“我花那么多錢就是請他們來擦桌子、擦玻璃嗎?如果要勞動他們的大駕來搞衛生,我又何苦來哉!也太貴了嘛!”

  “你說的對,擦桌子、做衛生,請幾個保潔員來做,又快又好,付錢也不會太多。要勞動堂堂的總經理和部門經理們來做這些事,真的是太浪費了。”我附和道。

  “你說是不是?”鄭先生兩手一攤,大聲吼道,“豈有此理嘛!”

  “是你自己帶的頭,這就是上行下效。你想想看,你是董事長,你每天跑到公司來自己做衛生,別人要是不做,心裏會想,‘董事長都自己做,我們要不做……’於是,一個學一個地就互相感染起來了。不過,這個傳染源卻在你這裏。”

  “我有什么錯?他們的工作就是思考:公司要怎么做?今天要處理哪些重要的事情?本周的計劃怎么完成?這些是他們需要想的。正事不思考,反倒來注意我在做什么。豈有此理嘛!”鄭先生很是想不通。

  “鄭兄,事情哪有這么簡單。這件事是關乎企業管理倫理的,違背了管理倫理,是管理的大忌。看起來不是大事,但要是違背了,就要出紕漏!”

  “哪有那么玄!什么管理倫理,都是學者們白話出來的概念,沒那么嚴重。整天講倫理,倫理到底是一個什么東西?你說說。”鄭先生也許對管理倫理的說法聽多了,有些厭煩。

  為了能引起他的重視,也能讓他充分了解到維護管理倫理的重要,我換了一個思路對他說:“喬治(鄭先生的兒子)今年二十多歲了吧?過兩年就要結婚了。您是不是很高興呢?”

  “當然高興了!”說到兒子,鄭先生的眼睛一亮,他一直很為自己的兒子感到驕傲。的確,喬治是一個很讓人喜歡的年輕人,上進、尊重人,言行總像一個傳統社會裏的紳士。所以,鄭先生總以有這樣一個兒子而自豪,“我讓他自由發展。”

  “假設,只是假設哦!好朋友,不生氣。”我對鄭先生說。

  “生什么氣?有什么好生氣的?”鄭先生爽快地應承著。

  “好朋友,不生氣。”我重複了一遍,而後問道,“過幾年,要是喬治結婚好幾年一直沒有孩子,到醫院一檢查才發現他沒有生育能力。您會怎么辦?”

  “當然是去找醫生!要找最好的醫生!”鄭先生很坦然地回答道。

  “是啊!應該去找醫生!”我知道這是讓鄭先生真正明白管理倫理究竟是怎么回事的最後一問了,於是,很嚴肅地開著玩笑說,“但是,鄭兄,你現在並沒有這么做。你對喬治說:‘喬治,不用擔心。你走開,讓老爸來!’”

  鄭先生一句話都沒說,好像是被噎住了,又若有所思。

  等到他稍稍回過一點兒神來的時候,我才向前移動了一下身子,對他說:“你每天一大早跑到公司來自己擦桌子、做衛生,是不是在代替保潔員工作?這跟你對喬治說 ‘爸來幫你’性質是一樣的。您可能只是為了鍛煉一下身體才這樣做,但客觀上卻給其他高管們施加了無形的壓力。他們心裏肯定會想:‘董事長都在擦玻璃,我們如果不擦的話,他一定會不高興。’以至於不得不效仿。你自己擦玻璃,總經理也就跟著擦,員工更加戰戰兢兢地認真擦。不僅很浪費資源,還剝奪了下面管理層思考的時間;同時,又導致了那些保潔員的收入減少,公司減少了就業崗位,社會上增加了幾個失業人員。是不是?也許,你會說‘太吹毛求疵了吧?慧曼師!社會失業關我什么事’?是啊,鄭兄,所有的企業家除了在社會環境允許的情況下獲得期望的利潤時,至少還要留心一下社會責任吧!如果這么好好想一想,你難道不覺得自己的做法需要再重新想想嗎?真的有欠妥當?”

  為了緩和一下氣氛,我停住了話頭,喝了口茶。鄭先生的臉色也緩和下來了,靜靜地看著我。

  “鄭兄,”我站起身來,把他的茶杯從老板桌上拿過來遞給他,然後接著說,“你聽說過‘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的故事嗎?說的是一個關於上行而下效的負面曆史故事。楚王喜歡細腰,結果皇宮的所有女性都想盡辦法減肥,甚至絕食,一個個瘦得不行,因此後宮裏被餓死的宮女很多。盡管您並沒有強迫其他人也要擦玻璃,但是,上行就一定會產生下效,這是必然的。如果上行不能下效的話,說明你這個董事長沒有威信。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講倫理首先是從家庭開始的,家庭中有長輩、同輩和晚輩的不同,倫理其實就是要規范這種次序關系。

  《孝經•廣要道章第十二》只有短短的百十來個字,卻把倫理的重要性說得很清楚:

  子曰:“教民親愛,莫善於孝。教民禮順,莫善於悌。移風易俗,莫善於樂。安上治民,莫善於禮。禮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則子悅;敬其兄,則弟悅;敬其君,則臣悅;敬一人,而千萬人悅。所敬者寡,而悅者眾,此之謂要道也。”

  是啊!“安上治民,莫善於禮。”這個“禮”就是倫理。

  關於倫理,《現代漢語詞典》的定義是:“人與人相處的各種道德准則”。如果推而廣之,則所有的社會關系也都可以泛稱為倫理。小至家庭,大到單位、社會、國家,乃至國際關系。或者把眼光投射到一條馬路上,我們也可以領略到倫理的作用——倫理維護著秩序。

  我們在馬路上開車,要遵守約定俗成的交通秩序;與人相處,要遵守社會上為人處世的規則。這些規則大而論之是國家的律法,小而論之就是企、事業單位的各項規章制度,再小至家庭就是大小和長幼的愛敬了。

  那么,在管理中的倫理究竟是什么呢?那就是管理的次序。按照不同的管理次序,分配不同的職責。為了行使這些職責,就需要賦予管理者一定的權力,也就是分責分權,不相互紊亂。

  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話:“我不要什么權力,認真幹活就行。”說這句話的大多是年齡稍長的人,也多在原來的國有企業。每每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我都會問:“您是做管理工作的嗎?”

  之所以有此一問,是因為管理就是在行使職權,這個權力是職責賦予你的。如果沒有了權力,你又怎么能擔負其責任呢?又有誰能配合你的指令呢?所以,職責必須伴隨著權力,而後維護著管理倫理。而管理倫理的基本內涵就是:各守其職,各安其分,不相錯雜。

  中國古人有句話說得很對,叫做“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句話出自《論 語• 憲問》。意思是說:你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上,就要做好分內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換一個角度來說就是,不在那個位置上,你就別去考慮那個職位所賦予的職責。

  早在春秋時代,管仲(我國古代的國家管理之父)就提出要嚴格維護管理秩序的觀點。管仲字夷吾,是一個極其注重行政倫理,維護管理秩序的人。司馬遷曾經在《史記•管晏列傳》裏對管子的治國思想和能力做過極高的評價。而管仲本人在其《管子•形勢篇》裏也曾經對要絕對維護國家的管理倫理進行過這樣的論述,他說: “細致考核人才的才能,考察他們的人品和人格,而後再量能而用,這是做高層官員的責任和奉行之道。而專意一心,增益自己的專業特長,努力提高自己的辦事能力,時刻銘記自己的職責、堅守自己的職責,做好自己分內的事情,這是做下屬的職責所在……官員充分了解自己的職責和本分,下屬清楚自己的任務;這樣上、下級之間的職責和分工很明確,避免出現行政交叉的情況,而後才能上下協作成為一個整體。”

  厲以寧教授曾經講過一個很經典的故事,事情發生在西漢時期,被記錄在《漢書卷七十四•魏相丙吉傳》裏。

  故事的大意是:有一天,漢宣帝的丞相丙吉出城視察,路上遇見了一群環衛工人(清道夫)在打群架,結果還死了人。丙吉經過的時候,屍體就直挺挺地橫在京城的街道上。丙吉視而不見,也不過問就繞了過去。隨從的胥吏都覺得很詫異。

  再往前走,又遇見了有人在趕牛,牛累得伸著舌頭直喘粗氣。丙吉趕緊命令落轎,派人去詢問情況:“你們趕了多遠了?”

  回府之後,隨行的胥吏都想不通,背底下埋怨丞相的前後失問,於是就有人開始誹謗。

  面對誹謗,丙吉說:“老百姓在街上群鬥,長安令和首都警備司應該按照既訂律法予以禁止、防備和巡捕;而我的職責呢,是要在年終述職的時候,奏請實行賞罰而已。宰相是不得親自過問小事的,更不應當在路上過問這些街頭上的打架鬥毆之事。現在正當春氣萌動,天還不應當很熱,我擔心牛沒走多遠就因暑熱而喘息;倘若如此,就意味著氣候不合節令了。因此,我很擔心,恐怕這樣的氣候失調極有可能會影響農耕,最終傷及了天下的百姓。你們應該記著,丞相,其職守是要時刻關注調和陰陽和民情,而我的分內職責規定了我要為此而心存憂患。因此,我才有這么一問。”

  隨行的官員們這才心悅誠服,反倒覺得丙吉是一個識得國家大體的人。

  丙吉是魯國人,字少卿,為人深沉忠厚,從不誇耀自己的長處;但是,對於官屬掾史,卻時時要揚人之長、諱人之短。漢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丙吉出任太子太傅。幾個月後,升任為禦史大夫。5年後,代替魏相當丞相。丙吉原本自獄法小吏被起用,後來學《詩》、《禮》,能通大義。最後官居相位,處理政務時崇尚寬大,講求禮讓。掾史有罪贓、不稱職,就用放長假的形式讓其自動離職,最終並沒有查辦他。有人對丙吉說:“君侯您當了漢家的丞相,但是,奸詐之人貪贓枉法,卻沒有受到懲處。”丙吉說:“用三公之職權查處下屬官員的名聲,我認為不好。”丙吉退休以後,其他人繼任時也能自覺地依照前例:三公之府不直接查處下屬的官員,並形成慣例。

  這件事情是自覺維護管理倫理的曆史美談,被如實地錄入正史《漢書》的第七十四卷。

  如果我們說丙吉的行為是自覺的,那么,我們這裏要提到的另外一個人就是被動的了,而且,被動得很有意思。

  在《唐會要》《唐會要》:一部記載中國唐代典章制度的著作,共100卷。第七十四卷裏,王溥為我們記載了這樣一則關於魏明帝越俎代庖的曆史故事:

  有一天,魏明帝獨自一個人來到“國務院辦公廳”,“辦公廳主任”陳矯一見,趕緊跪倒在地,問:“陛下怎么今個兒要親臨尚書省?您有什么事么?”

  “愛卿不用緊張,你不用照顧我,我就是想來披覽一下行省公文。”魏明帝說。

  陳矯一聽,忙不迭地膝行過來,回敬道:“陛下,您越位了。處理這些事情是我們行政大臣的職責,實在用不著您來親臨禦覽。您要是覺得我們做臣子的工作不稱職,您就幹脆把我們給撤了。否則,您還是趕緊回宮去吧!”

  陳矯的一番話讓魏明帝羞愧不已,雙手一背,悻悻然地轉身離去。

  在實錄了這一段史實之後,王溥評論道:“因此,我認為,上自天子,下至文武百官,都要各任其職,分而守之,千萬不能動不動就侵越了別人的職責和權限。”

  所以說,一個人承擔了什么樣的職務,就應該知道哪些是他該管的,哪些不該管。不該管的事情自然會有人去管,如果插手了就叫做“越職、越權”。正確而恰當的做法是,作為當值者的上司,只能直接管理當值的那個人,客觀地評判他是否盡職盡責,而不是要去直接過問那件事情的本身。這同樣是現代管理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對於現代的管理人才來說,具有廣闊的視野尤其重要。管理人員無論在哪個崗位上,都要對全局有所了解,對發展趨勢需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否則很難把自己的本職做好。還應該理解每一個職責和崗位都有其本身的職責范圍。

  作為一個高層領導者,什么都要去管嗎?當然不是。如果你做不到這一點,或者是即使做到也做不好,那么,也就觸及了違背管理倫理的問題。

  管理所要切實依據的就是明確的分工。只有分工明確,做到各司其職了,每一個管理階層的管理者才能有所作為,才能使管理工作有條不紊,才能做好本職工作。如果違反了“管理倫理”,那么就是“管理亂倫”。而“管理亂倫”的危害是很恐怖的。試想,如果鄭先生要是真的替自己的喬治代理了“不可言”,最後生出了一個兒子,單從結果上說,可能現象是好的;但是,從根本而論,在人倫常理上就是大錯特錯了——違背了社會的根本倫理道德准則。

  結果怎么樣?要為此而付出沉重的代價:鄭先生的做法雖然掩蓋了兒子的性無能,但是導致整個血統的混亂;而更嚴重的事情,還可能會導致家族內的仇殺。

  如果我們不能真切地認識到這一點,那么,我們就無法正視企業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各樣的越級現象。因此,我們說“管理亂倫”,絕不是危言聳聽。

  董事長親自擦桌子這件事,初看起來,似乎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卻關乎管理倫理的維護問題。再說,如果連這些小事都不能有效解決的話,那么,又怎么能解決大事呢?現實中,很多企業就正在被這樣一些小事困擾著。相信大家都看過《細節決定成敗》這本書,因小失大的事情,在企業經營中經常都會發生。而且,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犯下了這樣的錯誤。這個錯誤,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越俎代庖,違背了“管理倫理”。而違背的結果,就是要受到管理法則的懲罰,承擔其責任。然而在管理界,這樣的例子又多得不勝枚舉。

  不過,反觀寺廟管理,反倒是在時時強調,要求嚴格遵守“管理倫理”。我經常所舉的一個例子就是“油瓶倒了也不准扶”。

  在佛教十方叢林寺院,典座到庫房去巡視,如果發現庫房裏面的油瓶倒了,那么,這個時候,他自己所應該做的,不是把倒在地上的油瓶直接扶起來,而是把在庫房裏具體負責管理的庫頭找來,責讓他去處理。如果典座自己將之扶起來的話,就違背了寺院管理倫理,因為其行為掩蓋了管理上和執行中存在的瑕疵,無法追查到最終的責任人;而追查不到的結果,就會使管理細節無法得到改善。如果典座在沒有追究的情況下扶起來一次,就掩蓋了一次;下次再扶的話,就又掩蓋了一次。

  油瓶倒了,本身是一件小事,但是,擴而大之到有可能帶來災難的一粒火種呢?

  無論是扶起倒在地上的油瓶,還是踩滅一粒不起眼的火種,你可能都是出於愛護寺院常住的責任心和慈悲,目的是為了能夠及時解決所看見的問題。但是,也許正是因為這個有欠妥當的慈悲,結果卻反而傷了大功。在佛教裏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叫“慈悲出禍害”。“慈”是予樂,“悲”是拔苦,就是要解除痛苦、獲得安樂。然而,慈悲是需要智慧來引路的。如果沒有智慧,慈悲的行為會發生事與願違的結果,沒有智慧的慈悲是可能引發禍害的。

  慈悲只有和智慧相結合才能產生正確的“方法”。倘若只有慈悲,而沒有智慧,那就只能產生出“方便行事”,其最終收獲到的就不再是我們的初衷了。“慈悲出禍害”的後半句話是“方便出下流”。因此,寺廟管理中要極端地維護“管理倫理”,而不允許有任何的靈活性,因為靈活性只能暫時收效,長期來看可能是有害的。如果違反“管理倫理”,其罪過就是“管理亂倫”。

【書籍目錄】
第1頁:慧曼師簽售 第2頁:自序
第3頁:引子 第4頁:打不走的和尚,留不住的員工
第5頁:從“僧眾”到“僧團” 第6頁:向方丈學做CEO
第7頁:管理切忌亂倫 第8頁:疑人要用,用人不疑
第9頁:執行:“沒問題”一定會出大問題 第10頁:凝聚力:執行力的源頭
第11頁:布薩:僧人為什么能主動懺悔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