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淨空法師嘉言錄(三) 淨空法師講述

淨空法師嘉言錄(三) 淨空法師講述

七、明佛陀教育

[日期:2011-01-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七、明佛陀教育

佛跟大家講真話,真話是什麼?盡虛空、遍法界原本就是一個妙好完美的整體。這種思想、見解,在中國古聖先賢也曾說過。《周易》云:「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道家說得更清楚,「天地與我同根,萬物與我一體。」此皆與佛說相近。(990117早餐)

佛法有理論、有方法,決定可以落實,我們應當要學習,佛教的經典是人類各種不同文化的共同寶藏。它沒有分別,沒有執著,它的看法、想法、作法完全是與大宇宙完美的整體相應,與整體相應就是佛經常說的與自性相應,這才能真正把宇宙人生一切問題圓圓滿滿的解決。(990117早餐)

佛家的教學,無非是教導我們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而已。真正明瞭真相,就是法身大士,是圓教初住菩薩的果位。初住以下,雖明瞭而沒有透徹,只是解悟,沒有達到證悟。譬如,佛說一切眾生就是自己的法身,我們深信不疑,這是解悟,但沒有證實,還不能將一切眾生真的看作自己,眾生與自己之間仍有差別。若是對待一切眾生,真的與對待自己一樣,就是證悟,這是法身大士。(990222早餐)

一真法界才真正得大自在,得幸福美滿。十法界裡的美滿、幸福不是真的,「真善美慧」是有名無實;一真法界才是真實的,「真善美慧」都是事實。佛陀對我們的期望及勉勵,是希望我們在一生當中證得。佛所說的是我們一定能做到的,問題是「你肯不肯做」。佛教我們將心量拓開,愛一切眾生像愛自己一樣,這就是行,解行要相應才能證得。(990222早餐)

佛教導我們修行,基礎是「淨業三福」與「六和敬」。淨業三福是自己修行,六和敬是與大眾相處。像蓋房子一樣,這是地基,沒有基礎,其他的就不用談了。(990223早餐)

淨業三福的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要認真去做,這是人天福報。學佛先要把人做好,人都做不好,怎麼能成佛作祖?所以,我們今天勸人,不談高深的理論,只勸人修三皈、五戒、十善。能將三皈、五戒、十善真做到,就是現代的聖人。(990223早餐)

「三皈依」,第一、覺而不迷,第二、正而不邪,第三、淨而不染。皈是回頭,依是依靠。我們起心動念,所作所為,與覺正淨相應,這是真皈依;不相應,就是沒有皈依、沒有回頭,還是迷、邪、染。生活行為,處事待人接物,要依五戒、十善,將五戒、十善落實到生活上,變成具體的生活行為,這是學佛。(990223早餐)

佛法是從「淨業三福」第一福的基礎建立的,然後才「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再向上提升,「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就是佛法。(990223早餐)

佛教我們處眾依六和敬。第一、「見和同解」,是根本。就是建立共識,大家的想法、看法一致,問題就解決了。佛有真實、究竟、圓滿的智慧,教我們「見和同解」,把自己的成見統統捨棄,這就和了。佛不是說:「我的知見正,你們都是錯誤的,都要跟著我」。佛從不牽著人鼻子走,佛是教我們把一切妄想分別執著統統放下,這是正知正見。只要自己尚有知見,都是邪知邪見。大家都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天下太平了。(990223早餐)

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佛有沒有知見?沒有。《金剛經》說,佛沒有說一句法,因為佛說的是事實真相,絕對沒有夾雜一句自己的意思在其中,所以佛是「無說而說,說而無說」。自己沒有意思,這是無說,說的全是事實真相。看眾生很多地方做錯了,告訴你「這個錯了,將來有果報」,這是講事實。所以,誰說佛說法,就是謗佛。(990223早餐)

唐朝的馬祖道一和尚與百丈大師,是禪宗第八代祖師,發起建叢林,提倡共修。建叢林,用現在話來說,就是發起辦佛教大學,使佛教的修學制度化,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990223早餐)

《般若經》上,佛講現相、作用的事實真相,《金剛經》云:「三心不可得」,就是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果真懂得,你就成佛了,因為你的用心與諸佛相同。若你對一切人事物還會起心動念,《金剛經》你沒懂。(990224早餐)

《華嚴經》講,虛空法界一切諸法,皆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這是佛法的基礎、根本,一切諸佛就是從此基礎上建立佛法,為眾生宣說無量無邊的法門。(990225早餐)

佛對我們的教導都是從自性裡流露出來的,這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而性德必須落實,落實的第一步就是養老。佛法最重視「養老」,「淨業三福」第一條就教我們「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這也是「淨業三福」的落實。(990321~0325早餐)

大乘菩薩能夠捨己為人,犧牲自己,成就別人。(990329早餐)

發大乘心,發大乘願,修大乘行,一切諸佛菩薩無不讚歎。(990329早餐)

大乘心可貴,即刻得到一切諸佛的護念,龍天善神的擁護;而小乘得感應不容易,這是佛在經上告訴我們的。尤其在《法華經》上,佛明白開示,末法時期,大乘契機,小乘不契機。我們現在深深體會到。古代社會是封閉、保守的,所以小乘契機;現在社會是自由、開放的,此時宣傳保守的修學法,一般人很難接受,所以大乘契機。(990329早餐)

「淨業三福」,第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慈心不殺是五戒。與孝親、尊師、受持五戒十善相應,這種行就是德行。第二:「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十一句是我們現在修學德行的標準。若不以此為基礎,修學任何法門都不能成就,念佛也不能往生。佛在三福後面總結,此三條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淨業正因」,修學有無結果、成就,關鍵在此地。換句話說,一切大小乘經千言萬語,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無非是這三條的詮釋,為我們詳加解釋而已。(990329早餐)

何謂凡聖?雖然轉迷成悟了,但是還無法脫離六道輪迴,那還是凡,脫離六道輪迴才稱作聖。六道以外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佛,此四種人是小聖,這還在十法界。佛法有小乘、大乘,這是小乘的聖者。超越十法界才是真正的大聖,即《華嚴經》上講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990406早餐)

大聖的觀念跟小聖不一樣,小聖慈悲、愛護、服務的對象,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所以他的心量是三千大千世界。大聖的心量更大,是盡虛空、遍法界,無量無邊諸佛剎土裡的一切眾生,為他慈悲、愛護、服務的對象,這就是佛法講的大乘。超凡入聖是世尊、諸佛如來教導我們真正的目的,是希望我們作大聖,而非作小聖。(990406早餐)

在四十卷《華嚴經》中,世尊為我們說明,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種種心量」,這是很複雜的現象。種種不同的心量,從何產生?不外乎妄想、分別、執著。心量原本是相同的,佛法講:「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是我們本來的心量,諸佛如是,十方法界一切眾生無不如是。而原本這麼大的心量,現在變成這麼小;原本單純的心量變成這麼複雜,這是我們要深深去省思的。(990407早餐)

原本的心量顯示出來的境界,即「一真法界」。一真法界的作用,《華嚴經》稱作「佛華嚴」,淨土經稱作「極樂世界」。這些都是我們本有的,正如馬鳴菩薩所說的「本覺本有」。一真本有,極樂本有,包太虛、周沙界本有,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的教學,就是教人恢復自性本有的而已。所以佛不度眾生,是指佛沒有能力幫助眾生多添加一點,完全是恢復自性而已。要知道,恢復本性才是大圓滿、大自在。佛的圓滿、自在、快樂,是我們永遠無法想像得到,而這些都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990407早餐)

「阿彌陀」翻成中文的意思,就是「無量」。心量是無量的,智慧是無量的,德能是無量的,才藝是無量的,壽命是無量的,享樂是無量的,無一不是無量的。而且這些無量是我們自性本來具足的,不是向外求得的,所以佛法稱為內學,向自己真心裡面去求。若能恢復自性的無量,就稱作佛菩薩,稱作法身大士;迷失了自性的無量,就是凡夫、眾生。由此可知,整個佛法歸納起來,只不過是迷悟的問題而已。(990407早餐)

佛法教學的目的有三:一、「斷惡修善」,這是最初方便,是學佛入門的手段。希望你做個純善之人,清淨的善心善行能幫助你覺悟;惡心惡行決定是迷惑,不可能開悟。二、「破迷開悟」,就是對於宇宙人生的大道理、事實真相,逐漸明白了,就有可能脫離六道輪迴,也可能脫離十法界。三、「轉凡成聖」,唯有真正覺悟、真正明白,才真想學佛菩薩;真想學,就能真成就。(990407早餐)

佛法對於事實真相說得很透徹。一切為眾生,連生活都是為眾生,吃飯也是為眾生。因為吃飯養這個生命,這個生命是替眾生服務的,所以吃飯就是為眾生。為眾生的就是佛菩薩、聖賢人,為自己的是凡夫,這個道理要參透。(990408早餐)

佛說我們在沒有證得阿羅漢之前,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自己的意思都是錯誤的,是凡夫知見,是輪迴知見。隨順自己的意思,決定造輪迴業,佛講的是真話。所以沒有開悟之前,要隨順佛的教誨,但倘若對經教不熟悉,不能深入,就做不到。到自己煩惱斷了,最低限度是見思煩惱斷了,一切執著放下了,證到阿羅漢果,阿羅漢稱為正覺,也就是思想見解不會錯了,這才能相信自己的意思。菩薩比阿羅漢高,是正等正覺,也就是塵沙煩惱斷了,分別也沒有了;佛是最圓滿的,妄想、無明都沒有了,稱為無上正等正覺。(990409早餐)

諸佛菩薩捨己為人就是講經說法,佛菩薩為我們示現,無論在家、出家,都是萬緣放下,一無所有,清淨無為。幫助眾生的是教法,因為在此娑婆世界,眾生的耳根最利,所以講經說法是第一手段;其次,再身體力行,做一個好榜樣給社會大眾看,如此而已。(990409早餐)

《金剛經》說:「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如果有此四相就不是菩薩,是凡夫。凡夫有欲,所以有欲界;凡夫有分別、執著,所以有色界和無色界;色界是執著有,無色界是執著空。空有兩邊都不執著,才能超越三界。(990410早餐)

佛法究竟真實的宗旨是「自覺覺他」,千萬不能做自迷迷他之事,自迷迷他沒有不墮地獄的。(990410早餐)

真正佛弟子要學佛陀,佛是我們最好的榜樣,向佛學習決定沒有過失。佛為我們示現一個最好的榜樣,每天吃飽穿暖,有一個小地方可以遮蔽風雨,足矣!佛沒有建道場的念頭,佛一生為眾生講經說法,幫助一切眾生破迷開悟,只做這件事情。從這些地方我們要深深去體會。(990410早餐)

必須要知道,佛無有法可說,佛說法是為破執著。此人執著有,佛就為他講空,破他有的執著;那個人執著空,佛就為他講有,破他空的執著。正因為眾生有妄想、分別、執著,佛才有法可說;若眾生沒有妄想、分別、執著,宗門大德講的「口掛牆壁」,就沒得說了。(990410早餐)

《華嚴經》上說,宇宙虛空一切眾生與我們是一體,是一個生命共同體,佛陀對一切眾生的教誨,就是將這些事實講清楚、講明白,讓我們恍然大悟,真正徹底覺悟。現在許多科學家、哲學家,都在探討宇宙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佛經上有很好的答案,即「唯心所現,唯識所變」,都是一念自性變現出來的。識就是妄想、分別、執著,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就千變萬化,變現出十法界;離開妄想、分別、執著,十法界就變成一法界,稱作一真法界。(990412早餐)

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這就是佛法講的法身。你何時肯定、承認,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是自己,就證得清淨法身。佛出現在世間,講經說法,千經萬論,就說明這樁事實真相。了解這個事實真相,愛心自然就生出來,你會愛一切眾生,愛一切眾生跟愛自己一樣,知道一切眾生就是自己。(990412早餐)

經典記載,佛的常隨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他們追隨佛陀,時間短的也有十年、八年,時間長的終生。他們就是佛法的繼承人,弘法人才是這樣培訓出來的。(990413早餐)

心善行善將來會生天,天有二十八層,也沒有出離六道輪迴。天上的壽命比人間長,等壽命終了之後,阿賴耶識裡含藏的惡習氣種子,又會使你墮落。所以還不能超越六道輪迴,在佛法修學裡不算有成就。佛法最低的成就,是超越六道輪迴,這是小果聲聞,屬於小成就;脫離十法界,才算是大成就。(990413早餐)

有能力辨別邪正、是非、善惡、利害,這是智慧。世間的聰明,是「世智辯聰」,他沒有能力辨別這些。(990413早餐)

《西遊記》,孫悟空七十二變,那只是小神通,微不足道。這可不可能?可能。因為這是本能,這是佛法六種神通的「神足通」。六種神通都是我們的本能,本能為何會喪失?因為有妄想、分別、執著這三大障礙,把智慧德能障礙住。本能現前,才得真自在。(990413早餐)

佛教我們恢復本能,我們眼能見,沒有障礙,盡虛空、遍法界,都看得清楚、明白。經上所說的,我們都把它當作神話,都看作是佛菩薩的能力,不是自己的,所以我們修學不能入佛境界。我常勸告同修,經上講的點點滴滴,都是我們本身的事情,都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智慧德能。佛的能力現前,我們的能力不能現前,這就是有障礙,把障礙去除,我們的能力就恢復了。佛希望每個人都能恢復自性本具的德能,生活空間就廣大,是盡虛空、遍法界,何止是這個小範圍!(990413早餐)

學佛無非就是做個轉變而已,「轉惡為善」,「轉迷成悟」,「轉凡成聖」。(990413早餐)

佛法是真實智慧,《無量壽經》講了三種真實:「開化顯示真實之際」、「住真實慧」、「惠以真實之利」,這是整個佛法修學的中心。不但釋迦牟尼佛的佛法不離這三個真實,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如來所修所弘的,也不出這三個真實。(990415早餐)

「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句話足以表明何謂佛教。開是開導,佛家講的「開示」,亦即講解、說明。講清楚、說清楚,聽眾的思想觀念就產生變化,這是教學的成果。講的是什麼?聽眾心理變化的是什麼?「真實之際」。真實之際,即現在人講的「真理」,也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這是佛法教學、修學的總目標。(990415早餐)

對宇宙人生的真相完全清楚、明白,就稱作「佛」;雖然清楚,尚未達到圓滿,稱作「菩薩」。由此可知,佛、菩薩不是人,也不是神,他什麼都不是,也什麼都是,他在人間現的是人身,在天上現的是天人身,在畜生道現的是畜生身,在餓鬼道現的是餓鬼身,在哪個法界現哪一種身,但是他修學的層次確實是佛、菩薩。十法界示現的身相不一樣,族類不一樣,這是「異」;但是他所契入的境界,確實了解宇宙人生真相,這是「同」;「同不礙異,異不礙同」。(990415早餐)

我們在社會扮演什麼身分,一定要清楚。釋迦牟尼佛的身分,是一位義務社會教育工作者,而且是不求報酬,完全盡義務;佛的弟子,亦復如是。佛弟子拋棄自己本分工作,這是近代才產生的現象,這個歷史頂多兩百年。在清朝初年,出家人仍是從事於教學工作;至清朝中葉以後,才變成經懺佛事、做法會。現在佛法教學幾乎不存在了,所看到的都是變相的佛教,所謂是「宗教的佛教」。所以人家說佛教是宗教,我們不得不承認,這個形象確實是宗教,這是佛法變質了,我們要認識清楚。(990415早餐)

要將佛法恢復到本來面目,恢復到社會教育,佛法才能廣度眾生。「度」,用現在的話來講是幫助,幫助一切眾生;「廣」是普遍,不分族群、不分種類,十法界平等的幫助。而且決定是義務的幫助,對於被幫助的這些人物一無所求,心永遠保持真誠、清淨、平等,這是自覺。(990415早餐)

世間教學著重在品學兼優,中國古代有所謂「學而優則仕」;也就是說學問品德達到高度的水平,就可以擔任國家的公職,為人民服務。佛法的修學著重在「解行相應」,三皈依誓詞「皈依佛,二足尊」,二足尊就是解行達到圓滿。解是屬於慧,行是屬於福,解行是因,福慧是果報。所以成佛就是智慧與福報都圓滿,沒有一絲毫欠缺,此時就能全心全力為一切眾生服務。(990417早餐)

佛菩薩為眾生服務的項目無量無邊,所謂是「隨類化身,隨機說法」,所以服務的項目也是達到究竟圓滿。佛是我們的老師,學生要向老師學習,老師是我們最好的模範,老師一生為眾生服務,我們學佛也要發這個心願。有此心願,就要認真努力去學習、去實行。菩薩聞思修三慧,聞法、思惟是開解,修行就是把所理解的落實到生活上,行與解相應就稱作德行,能明白、領悟佛的教誨。(990417早餐)

世尊一代時教,四十九年所說,歸納起來就是「真誠、清淨、平等、正覺、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隨緣、念佛」這二十個字。(990417早餐)

菩薩教化眾生不捨方便,這就是佛家講的「善巧方便」。《地藏經》講到的「四攝法」與「四悉檀」,對現在人太重要了。四悉檀是諸佛菩薩服務一切眾生的最高指導原則,而四攝法是落實的原則。你要是學會了,你就會做人,你到處都受人歡迎,連妖魔鬼怪也歡迎你,這樣才能普度眾生;普度眾生用現代話講,就是服務一切眾生。所以諸佛菩薩在九法界到處受人歡迎,就是這個原因,我們應當要學習,應當要落實。你要是不好好學習,不但你幫助別人,人家不接受,連自己修學也不能成就。(990417早餐)

佛法的經論看似容易,實際上字字句句含攝無量義。從深度上講,其深無底,其廣無邊,任何一部經典,不僅一生學不盡,生生世世都學不盡。因為經典與自性相應,字字句句都是性德的流露,性德無有窮盡、無有邊際,道理在此地。(990417早餐)

叢林是中國百丈禪師、馬祖道一和尚二人提倡的,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世尊當年在世,學生的智慧德行很好,都接受佛的教誨,各個都能認真修學。但是僧團還是做一個模範給我們看,日中一食,樹下一宿。每個人在樹下打坐,休息養神,也是互相看著。我們要能體會這種作法,這都是提供我們現前修學的好資料,能避免盲修瞎練,避免種種錯誤、過失,才能成就自己的道業,幫助社會大眾。(990417早餐)

佛法是「正覺的教育」,是「真實智慧的教育」,是惠予眾生「真實利益的教育」。民國初年歐陽竟無先生說得好,「佛法非宗教、非哲學,而為今世所必需。」今世就是現代,是現代人所必須要學習的教育。(990419早餐)

世出世間法只有佛才講得透徹,講得清楚。如果大家能夠涉獵世間的典籍,細心的去思惟、觀察,才明瞭佛為什麼出現在世間。世間不是沒有聰明智慧的人,但是再聰明、再有能力,仍是知其當然,不知其所以然。(990419早餐)

古印度婆羅門教以及當時那些大宗教家,他們的禪定功夫也很深,定中能突破時空,將六道輪迴的境界,完全展現在面前,看得清清楚楚。可是六道輪迴怎麼形成、怎麼演變,將來是怎樣的結果、怎樣的歸宿,他就不知道了。他非常想知道,但是禪定智慧不能再向上提升,就沒有能力知道。所以這才感動諸佛菩薩出現在世間,幫助這些人滿足他們的願望,滿足他們的需求,把這個所以然的道理說清楚、說明白。(990419早餐)

諸佛菩薩及法身大士的生活空間,是以虛空法界為家,一切眾生是他的化身、應身,盡虛空遍法界是一個生命的整體。這種受用,不契入境界是無法體會得到的。(990420早餐)

佛經具足「教、理、行、果」四法,當中最重要的是「行」,現在人所謂的「落實」。教、理若不能變成實際的生活行為,等於白學,必定還是隨業流轉,過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講的,「該怎麼生死,還是怎麼生死」。(990421早餐)

世間人體力衰老之後有退休,佛法沒有。《釋迦譜》、《釋迦方誌》,都是世尊的傳記。釋迦牟尼佛沒有退休,佛的眾弟子們也沒有退休。在中國佛門裡,有退居和尚,這是年歲老了,將工作傳給底下一代年輕人,自己退休了。在中國,出家人退居這種作法,在佛陀經典裡沒看到過。所謂退居是將一些執事交出來,不是養老。(990421早餐)

中國佛教跟古印度佛教,在制度上完全不相同。世尊在世,純粹是教學。世尊在後期,也接受國王大臣、長者的供養,譬如接受林園精舍的供養,是為了大家有安定的住所。但是世尊只接受使用權,決定不接受所有權;換句話說,暫住而已,決不是據為己有,所以心沒有罣礙。(990421早餐)

佛法傳到中國之後,由帝王供養當時從印度來的高僧,也只是接受使用權。一直到唐代中葉,佛教在中國有了重大的改革,就是叢林制度。這是馬祖道一和尚(禪宗第八代祖師),與百丈禪師發起的。這個制度好,過去方東美先生非常讚歎。在這以前,佛教教學是屬於私人教學,叢林的方法是將教育正規化、制度化,也就是現在所講的大學,叢林就是大學,這是中國佛教的特色。(990421早餐)

叢林的組織和設施,與現在的學校一樣,只是名稱不相同。叢林的主席、方丈,後人稱為住持,這是校長,負教化的總責任。下面有綱領執事,分成三個機構:首座和尚,如同現在學校的教務長;維那是訓導長;監院是總務長。阿闍梨是現在稱的法師,就是教授。有組織、有計畫,制定一些課程標準,課程標準就是在中國形成的分科判教。其用意就是將佛經做一個整理,依照經典內容的性質,程度的淺深,編排教學的順序。但是最基本的是德行培養,這是儒佛都不例外。(990421早餐)

近一兩百年來,佛教衰了,至今衰微到了極處,原因就是沒有依照成規去學習。(990421早餐)

孔夫子教學四科,第一是德行,第二是言語,第三是政事,最後是文學。政事,即現今講的一般辦事常識;也就是說,將來為社會、國家、人民服務的本事,這是屬於政事。行有餘力才能學文學,文學是提高自己精神生活的享受,所以擺在最後。佛家教學亦不例外,首先是戒行,培養自己的德行。一定要重視行經,也就是將經典的理論、教誨,落實到生活、工作、處事待人接物之中。在日常生活中,無論是順境、逆境,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不能違背佛祖的教誨,我們這一生才能得度。(990421早餐)

蕅益大師在《靈峰宗論》裡,對「無我」的一番開示,很值得我們學習。大意是講一切眾生無始劫以來,誤會有一個自己,於是分別自己、執著自己。因為此錯誤的認知,所以才將一真法界變成六道輪迴;在輪迴裡,此知見愈來愈深,牢不可破,於是才會起惑、造業、受報。所以六道輪迴的根本原因,就是起於此錯誤的認知。(990422早餐)

無論大乘、小乘,顯教、密教,佛都常講「無我、無法」。相宗入門典籍《百法明門論》,文字雖然不多,但註解非常豐富,在《卍續藏》裡就有六種註解。這部論所講的就是「一切法無我」。一切法無我,不但是人無我,法也無我。所以相宗一入門,就破我法二執。這兩種執著破了,就入大乘之門,這才算是入門。(990422早餐)

儒家說:「夫子之道,忠恕而已」,佛法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儒、佛所說的中心理念,確實能幫助一切眾生,達到幸福美滿的願望。(990426早餐)

世尊為我們做了最好的榜樣,他捨得乾淨,活得自在快樂。世尊一生沒有道場,都是住小茅篷,佛集會講經就在草坪上、樹下。(990426早餐)

世尊當年在世,僧團沒有組織,沒有層層節制,只有師生關係。釋迦牟尼佛是老師,一千二百五十人是學生。經上所看到的「上首」是表法的,不是真正的組織。他們在一起生活的愉快、幸福,原因是每天聞法,大家的思想見解逐漸相同。相同不是說接受釋迦牟尼佛的思想見解,而是每個人將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都捨棄,這就同了,這是「見和同解」。不是說佛的思想正確,我們都是錯誤的,我們要以釋迦牟尼佛的思想做我的思想。佛絕不做這種事情,這是魔做的。佛絕不控制人,佛教導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當作佛。(990426早餐)

現代社會很不安定,其根源何在?思想見解的錯誤,這是真正動亂不安的根源。若大家沒有正知正見,此現象必定會產生。正知正見,一定要靠教育。生而正知正見,真是千萬人中難得有一人,佛法講這都是佛菩薩應化世間,不是凡夫。凡夫無量劫來,受煩惱習氣的薰習,產生了錯覺,這是必然的現象,所以,一定要靠教學。(990428早餐)

佛法說得更圓滿、說得更好,從初發心到如來地,無量劫的修學才達到究竟圓滿。圓滿之後,就能服務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由此可知,「學」的目的就是為服務社會,服務大眾。從小往外擴大,服務家庭,服務宗族,服務鄉黨,服務國家,服務一切眾生。要是沒有良好的學養,服務就不圓滿;甚至於服務是在造罪業,給社會、國家、世界帶來災難。(990428早餐)

今天要想社會安定、繁榮、興旺,一切眾生能過幸福美滿的生活,還是要靠教育。儒家教育的目標,第一是明瞭人與人的關係,第二是明瞭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第三是明瞭人與天地鬼神的關係。佛法教育也有三個目標,第一是「斷惡修善」,第二是「轉迷為悟」,最後是「轉凡成聖」。所以家庭、學校、社會教育,不能脫離這個理念,一切眾生的劫難可以化解,社會可以恢復安定和平。(990428早餐)

世間人與佛菩薩最大的差別,就是覺迷、智愚。佛菩薩覺悟、有智慧;凡夫迷惑、愚痴。沒有智慧,思想見解脫離不了感情,感情就是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果報的差別就大了,絕對不是一般凡夫所能想到、見到的。(990430早餐)

經上說,證得阿羅漢果之後,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想法與看法,因為自己的思想見解正確了。阿羅漢稱為「正覺」,未證得阿羅漢果之前,自己的想法看法都靠不住。能將佛的話認真去思惟,深入去理解,而後變成自己的思想行為,此人真正有福。(990430早餐)

【書籍目錄】
第1頁:一、讚淨土超勝 第2頁:二、勸信願真切
第3頁:三、示修持方法 第4頁:四、論死生事大
第5頁:五、勉誠敬人生 第6頁:六、勸深信因果
第7頁:七、明佛陀教育 第8頁:八、倡孝道師道
第9頁:九、談習講方式 第10頁:十、諭在家善信
第11頁:十一、標應讀典籍 第12頁:十二、答學佛疑問
第13頁:精要十念法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