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道源法師講述

佛說觀無量壽佛經講記 道源法師講述

[日期:2010-12-2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道源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念佛法門,統攝五教,普被三根,為如來一代時教至廣至大,至簡至易之大法,千經讚頌,萬論宣稱,十方諸佛異口同音而勸信,古今高僧異代一心而弘揚,哲理之深,攝機之廣,八萬四千法門,以此為第一。良以其他法門,皆仗自力斷惑證真;淨土法門,兼仗佛力橫超三界。此土濁重,自力修證,須十信方出苦輪;彼土境勝,念佛往生,但九品悉皆不退。嘗聞舍利弗尊者,於大通佛世發心,至今經塵點劫,尚居聲聞之位,可見此土自力修證之難;試看十六觀經,下品往生之眾生,生到彼國,經七七日蓮華乃開,華開之後,聞法生信,發心修行,經十小劫,得入初地,足徵念佛往生得果之易。況乎此土現在時屆末法,眾生根性障深慧淺,福薄垢重,慾憑自力修證,更是難上加難。世尊於大集經中昭示大眾云:「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古德亦有言:「餘門學道,似蟻子上於高山;念佛往生,若風帆行於順水。」佛經祖語,諄諄勸修淨土,吾人豈得辜負佛祖慈悲,而不見聞生信,發願念佛,求生西方歟!

觀無量壽佛經者,淨土諸經中最重要之寶典也。此經所言三種淨福,但能修第一種福,尚得生天上人間,大富大貴。能進修第二種福,解脫有分。若是三福齊修,決定成佛可期。又此經十六妙觀,只要第一觀修成,即不落惡道,第三觀成就,則除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命終必生淨土無疑也。是故此經功德不可思議。往昔唐宋時代,佛法興盛之際,祖師大德如智者、善導、四明、靈芝等,皆口講筆疏,盡力弘揚,惜乎近年來宣講者稀,致濟世大法,束諸高閣,良堪浩嘆!一九七六年冬,我教授阿闍黎道源尊宿,運大悲心,行利生事,於臺北志蓮精舍宣講此十六觀經,適值我於中國內學院,亦正講授此經,以故每晚恭詣座下諦聽,蓋欲自行化他,匪特為廣蒐講經資料而已也。我講此經之參考書有十種,而以妙宗鈔、四帖疏、靈芝義疏三部為主,深入淺出,應機宣講。迄聽道老所講,耳目一新,覺得此老不但辯才無礙,而且見解高超,有時言前人之所未言,我於法喜充滿之餘,頓忘譾陋,不自量力,竊欲將道老所講,筆記成書,流通於世,普利有情。

我寫講經筆記,此是第一次,最初採用民國初年,諸大法師講經記錄之方式,以文言文,摘錄重點。寫了幾頁,自覺欠善,但因我素性惡繁好簡,故一時無法糾正過來。旋患病,每次提筆欲寫,輒頭昏眼花,只得輟筆。聽道老講經圓滿之後,我續大病半年,病中除念佛外,有時憶及往日言行,頗自知非,遂自慚自責,默默懺悔。此次大病,於我之畏繁急就諸惡習,棄除不少。病後收拾書桌,見客冬所寫之觀經講記,稍嫌簡略。始覺此番大病,實具深義。於是發心從頭寫起。此次紀錄,改採直記方式,長老如何說,我即如何記,他詳談我詳記,他略說我略記。祇是遇有用北方俗諺之時,大眾能懂者照錄,若眾人不懂者,以國語俗諺代之。惟口講可用語音之高低抑揚,以表達心情之喜怒哀樂;筆錄祇能以文字及標點符號來說明。自愧文筆苯拙,有時不能曲盡長老之言意,表現於紙上,令讀者對經義深入了解,至為慚疚。第一次之文稿,我送請長老核閱修改,冀減輕記者之責任,豈料長老將原稿一字不易寄回來,且附函謬獎,囑令爾後可將文稿逕寄菩提樹雜誌發表,毋須他老過目。話雖如此,文責負擔,甚感沉重。今年元月間,我因事去臺北,特恭詣長老座下叩安。當蒙面諭:「菩提樹發表之觀經講記,從頭至今,每期我都看過了,其他都很好,只有一處要改,即第二水觀,禪堂打香板,原文:打的響,可使旁人聽了,嚇一大跳,不敢昏沉。應改為:可使旁人聽了,提高警覺,免落昏沉。」在講記刊登將完之際,復奉長老函諭,略以菩提樹雜誌社擬將觀經講記發行單行本,囑製序文一篇,並飭將第九佛身觀中,頸項俗語叫頸膊子。改為:頸項俗話叫脖子。」經此一番面諭,一番函諭,得悉長老已對觀經講記全部慈閱印可,令我對文責之精神負擔,頓覺若釋。但願見聞者,同結淨土緣。

對此講記,我祇是草草記錄而已,承埔里觀音山香光精舍永慈法師校正錯訛及標點;至其謄稿工作,自始至終,皆由林法華居士幫忙。錄音膠帶,乃是蔡宏謀居士惠借。而大力促成此一善舉者,則為金慧芬居士也。一位法師,三位居士護持功德良鉅!在此一併致謝。

本書出版之時,適逢  道公阿闍黎八十壽辰在即,謹以此功德,祝頌  道公阿闍黎無量光壽,並願以此功德,迴向四恩三有,法界眾生,同生西方,同圓種智。

一九七九年孟秋釋振教序於高雄縣阿蓮鄉三聚精舍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經前玄談
第3頁:略釋經題 第4頁:序分
第5頁:正宗分 第6頁:流通分
第7頁: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