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華嚴演義【冊二】 淨空法師講述

華嚴演義【冊二】 淨空法師講述

(五)主城神

[日期:2010-09-02]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淨空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主城神 分三

1、標數辨類

復有佛世界微塵數主城神。

這一句經文是說明這一個團體的類別,他們的數量與前面相等,都是無量無數。『主城神』,有如現在的縣市長,是這一個地區的首長,也可以看作是保安防禦護法神,兩個意思都通。在表法中也是表行德,如何防禦法城?如何防禦心城?防禦法城是護法,如何預防魔外破壞佛法?這一類護法神他們的使命職責是護持佛法。另一個意思是我們自受用,如何防護自己的心城。佛在經上講「守意如城」,防守我們的念頭,就像防守城池一樣,那麼樣的小心謹慎,不可以讓非法之徒、盜賊入侵。「意」就是念頭,怎樣防止不起邪念?這是表法的義趣。

這一段經文,此地也列了十位上首大德,《華嚴》以十代表大圓滿。這十尊菩薩的名號含義,就是教我們如何防範心城。

2、列名結數

所謂寶峰光耀主城神。

『峰』是山峰,表高顯之意。「寶峰光耀」四個字合起來看,就是金剛般若。所以,沒有智慧就沒有辦法抗拒惡念邪思。如何讓惡念不起,邪思不入,一定要高度的智慧,要真實的智慧。沒有智慧怎麼辦?要懂得求佛加持,求佛菩薩保佑。

佛經處處發揚孝道,處處提示孝道,從孝道為本,再建立師道。我們做學生,一生當中,起心動念、言語造作,一定要對得起老師,不能讓老師蒙羞;老師教出這麼一個壞學生來,在社會上沒有臉見人。這是世法、佛法的根本,我們講主城、護城,一定要從這個地方說起。我們生身父母只有一個,老師則不然。在古時候,自己沒有能力選擇老師,什麼人來替你選擇?父母替你選擇。他的經驗比我們豐富,閱歷比我們深,能找一個真正有道德、有學問的人,送我們去親近求學,所謂是啟蒙的老師。到你年齡長了,智慧開了,有能力出去參學,這時候就要選擇一位你自己真正敬仰的、佩服的、仰慕的人,來做自己的老師,向他學習。這個人的德行、言行,可以做我們一生的標準、榜樣、模範,這叫師道,所以要慎重去選擇老師。選定之後,要以最極恭敬心奉事師長,一心向他學習,這就成就了「師資之道」。這是我們一生(無論是求學或是求道)成功失敗的關鍵。現在這個時代,可以說孝道衰沒,師道不存,這是我們修學比不上古人的原因,也是我們這一生福德因緣不及古人之處。真正高明的人,有德行的人,有修有證的人,愈來愈稀少。

為什麼佛菩薩不來示現?前面我們說得很多,佛菩薩應世,是應眾生之感而來的。現在人起心動念是什麼?縱然佛菩薩來應世,佛菩薩也不能示現一個圓滿德行的人出現在世間。為什麼?大家毀謗。看到有道德的人,毀謗,不肯相信。你做一個好人,他會想這個世間哪裡會有好人?恐怕是裝模作樣,後來讓我們吃虧上當,他以疑心對待你。所以佛菩薩不是不出現,也出現,但示現與社會大眾沒有兩樣。讓真正有緣的人,見到這個現象能明瞭、覺悟,他肯回頭。一般人看到的是他與我差不多,不至於生起嫉妒、毀謗、陷害之心。佛菩薩不會叫眾生造更重的罪業,這就是真正的慈悲,真實的智慧。所以我們在這個時代,遇到一個善知識,實在講,可遇不可求,能遇到是多生多劫的緣分。遇到之後,就要一心向他學習、親近,到自己開悟;自己沒有開悟,決定不能離開老師。換句話說,世出世法真假邪正、是非利害,我們還沒有能力確切辨別的時候,就不能離開老師,決定不能用自己的意思。佛在經上對我們六道凡夫說:千萬不要相信自己的意思,我的看法、想法如何,我覺得如何,這樣沒有不造罪業的。

到什麼時候你才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佛說,見思煩惱斷了以後,成正覺位;正覺位是阿羅漢、辟支佛。你如果證得阿羅漢、辟支佛位,佛說你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如果沒有證到阿羅漢、辟支佛,而相信自己的意思,恐怕沒有不造罪業的。佛講這個話道理很深,但是不難懂,見思煩惱沒有斷,煩惱的念頭哪裡會正?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還得了嗎?阿羅漢為什麼可以相信自己的意思?見思煩惱斷了,三界八十八使見惑斷了;換句話說,他是正知正見,他沒有邪見。貪瞋痴慢疑、惡見的煩惱障也斷了,心地真正達到清淨平等。

我們初學的時候,總以為小乘人慧解,解得不圓滿;雖然是破我執,法執猶存,還是有分別;既有分別,怎麼能破得了執著?不過他們的執著比我們輕、比我們淡而已。其實,我們念《金剛經》就知道自己想錯了、看錯了。為什麼?《金剛經》上講,須陀洹(不是阿羅漢),是小乘初果,已經不著四相了。經上講得很清楚,須陀洹已經決不會自己以為「我」證得須陀洹果了,沒有這個念頭。說明須陀洹這個地位,已經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離了四相。離四相的功夫有淺深不同,差別很大。小乘初果見道位就離四相,就與般若相應,縱然不能圓滿相應,也有幾分相應。不讀大乘經,我們永遠沒有辦法理解,總是相信自己的想法、看法,哪裡曉得全錯了!聽信他人的勸告、他人的講法,大概以為對的。哪曉得那個人也是與「我」的想法、看法相同,結果是像經上講的「一盲引眾盲,相牽入火坑」。所以,依靠一個善知識做老師,就非常非常重要。

善知識教學的態度就是主城神,防禦你的正念,防禦你的正思惟。他護持很得力,讓你沒有機會接觸別人的種種異端邪說,是真正幫助你。往往真善知識,有許許多多人不敢親近。我早年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自己很感慨的跟我說,因為有許多人覺得他的地位很高,不敢親近。他說:其實我是一個很平常的人,任何人來看我,我一定接見。可見得不敢親近的人,都是自己觀念上產生了錯覺。我有緣親近他老人家,老人和藹可親,一點架子都沒有;與他老人家坐在一起,真的是如沐春風。親近三年之後,章嘉大師圓寂了,火化之後撿出一萬多顆舍利,轟動台灣佛教界。

更早期我親近方東美先生,他是當代的大哲學家,許多人對他都存敬畏之心,不敢親近;由此可知,許多的因緣自己當面錯過。所以毛病都出在─我的看法、我的想法,把大好機緣當面錯過了。我在台中親近李炳南老居士,老居士也如此。無論什麼人到台中拜訪,他沒有不接見的道理,只是他工作很忙,要特別安排時間。章嘉大師沒有那麼繁忙,隨時可以找他。

親近李老師,他的教學非常嚴格。因為過去我跟章嘉大師三年,又曾經親近懺雲法師半年;換句話說,到他那裡,他也覺得我已經有點污染了。不過還好,還不太嚴重,只經過兩個人,這兩個人李炳南老居士都非常佩服、非常尊敬。時間才三年,染污還不太嚴重,所以直截了當與我談條件。要到台中親近他,拜他做老師,「第一個條件,從今天起只可以聽我一個人講經說法,任何人講經說法一律不准聽;第二個條件,從今天起你所看的書,只要看的是文字,不管是世間的、出世間的,不經過我的同意不准看。」我原先以為這些條件很苛刻,這條件是什麼?就是此地講的主城神的任務,是他的責任。他要護學生的正知正見,要防禦邪知惡見滲透,他防得嚴。決定不可以隨便聽、隨便看,否則你全都亂了。縱然你能保持正知見,你正知見中已經有邪知見滲透在裡面,已經不純了,對你的修學自然產生障礙。所以現在學道非常困難,為什麼?你們看得太多,接觸得太多了,想得清淨心,談何容易?

老師如果不全心全力幫助你、成就你,他對不起自己,他也對不起他的老師,也對不起他的父母。為什麼?從他之後沒有傳人。我們在經典中讀過,傳法重於弘法,弘法是福德,傳法是功德,不一樣。你自己講經講得再好,死了後繼無人,怎麼對得起佛法?怎麼對得起眾生?所以一定要全心全力培養後學,真正做到續佛慧命、正法久住,世間人尊稱你是一代祖師,祖就是你有傳。你沒傳,到你就斷了,修得再好,人家對你是另一個看法。

在此地講「寶峰光耀」,表高度智慧,防止邪非,真正成熟眾生。所以沒有智慧不行。智慧從哪裡來?智慧一定從禪定中來。禪定在我們淨宗是一心不亂。我們到念佛堂,念佛堂求什麼?念佛堂就是求一心不亂,不是求別的。想得一心不亂,必須放下萬緣,進入念佛堂之後什麼都不想,過去、現在、未來統統放下,心中只有阿彌陀佛,才能相應,才能夠成就一心。一心起作用就是智慧,定能開慧,開智慧就是寶峰光耀主城神,他表這個意思。

現前這個世間,我們既不認識善知識,也找不到善知識,怎麼辦?找古人。這個沒有問題,祖師大德都是善知識。不但當時公認,後代都公認,這還能錯得了嗎?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居士對我非常愛護、非常關懷,他教導我,說: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這是他老人家的謙虛話,他說一定要親近一位善知識,他介紹印光大師。印光大師是他的老師,他對我的態度不是師生,是同學(他看我是同學,但我尊他是老師),我們都依印光大師做老師。印祖現在不在了,印祖的《文鈔》在,每一天讀誦《文鈔》,深解義理,依教修行,印光大師就是我們的老師。換句話說,我們聽聽別人所說的話,聽聽別人的知見,再對照《印光大師文鈔全集》,印光大師有沒有說?沒有說的,不聽。我聽老師的,遵從老師的,這一生成佛之道能走得通,沒有障礙。如果聽信別人那些門道,就會把我們的正法破壞,至少在我們菩提道上造成了障礙。我們縱然有能力突破也很辛苦,哪裡說是一帆風順?

所以我們今天讀到主城神,在這一個時代,感慨實在是太深太深了。誰能幫助我們,守住我們的法城、守住我們的心城?佛菩薩慈悲,有感必應。我們自己要有感才行,自己沒有正知正見,沒有一個真誠的願望,佛不來應,妖魔鬼怪先來應,這就麻煩大了。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邪師說法,邪師相當高明。諸位看看《楞嚴經》末後,《楞嚴》有十卷,第九卷的下半部一直到第十卷。一卷半的經文這麼長,講五十種陰魔。那個境界如果真的遇到了,怎麼知道那是魔境?我們決定會將它當作佛境界,決定跟他去了。我跟李老師學《楞嚴》,李老師特別教導我們學生,魔的伎倆高明,他也給你講經說法,也給你講如來正法;一百句話中九十九句都是正法,只有一句是邪法。讓你跟他學的時候,完全不能夠覺察,你就跟他去了,你很難辨別。那一句邪法就那麼厲害嗎?老師舉個比喻給我們說,你在一個盛滿醍醐的碗中,比喻純正之法,加一點點毒藥在裡面,這一碗醍醐喝下去就要你的命。這個比喻比喻得好,一百句是正法,裡面一句邪法,就把你法身慧命斷掉了。魔說法高明,你不能不佩服,沒有真實的智慧,怎麼能夠辨別?

所以今天講防禦心城、防禦法城,第一句要「寶峰光耀」,這四個字就是我們今天講的高度智慧、真實智慧,才能夠識別。我們沒有這個能力,唯一的辦法就是尊師重道;沒有能力辨別,決定不敢離開老師。我們今天學《無量壽經》,依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本,夏老是我們的老師。我們今天在一起學習《華嚴經》,我們依靠清涼大師的《疏鈔》,依靠李長者的《合論》,清涼、李長者是我們的老師,別人如果來給我們講《華嚴》,我們得要看看與老師講的一樣不一樣;一樣,我們點頭,不一樣,絕不接受,這叫師承。我們是有老師的,決不是胡造謠言,所說的字字句句都有根據。

《無量壽經》九種本子,個人喜愛不相同,對機就行。五種原譯本,加上三種會集本,還有彭際清的節校本,九個本子都在面前,你隨便喜歡哪個本子都行。你喜歡,才能對它生起信心、願心,你不歡喜那就難了。所以這麼多本子,說穿了,投其所好,真正往生還是靠一句阿彌陀佛,只念經不行,一定要念佛。經典的作用就是介紹西方極樂世界,是西方極樂世界的說明書,你看了之後生起歡喜心,進念佛堂老實念佛,就決定得生,不就是這個道理嗎?所以一切眾生喜歡任何一個本子,我們熱烈讚歎,決定不可以毀謗;你如果毀謗,就是謗佛、謗法、謗僧,毀謗三寶,罪很重。如果你得「大開圓解」,就不會有毀謗的知見,一定也歡喜讚歎。第二尊︰

妙嚴宮殿主城神。

『妙』是微妙、奇妙。『嚴』是莊嚴。『宮殿』比喻慈悲、覆護、保護。我們建一個宮殿,使人不受寒暑之苦。諸佛如來大慈大悲就像宮殿一樣,照顧一切眾生生活起居,令一切眾生離苦得樂。宮殿也比喻有守護、有防禦的意思;守護,護身心安樂;防禦,禦寒暑的侵襲。這與主城神關係很密切。

這個宮殿不是普通的宮殿,是微妙莊嚴的宮殿。微妙莊嚴含什麼意思?讓我們居住在這個宮殿中得大安穩、得究竟樂,那叫微妙莊嚴。大安穩,一定要證究竟的佛果,如果不能證得究竟圓滿,大安穩、大圓滿只是一句讚歎的話,得不到。大安樂就是真解脫、真自在,如普賢菩薩恆順眾生,隨喜功德,才是大自在、大安樂。由此可知,護法神要到什麼時候,才真正盡到他護法的責任?一定要護持我們到成佛,責任才圓滿。我們沒有成佛,他護持的責任就不圓滿,還要繼續不斷的護持,一定是護持我們從凡夫地到圓滿究竟的佛果位。世法中常講成人之美,成就人的好事也要成就到底,不可以護幾天之後就不幹了、就退心,那就不對了。無論遇到怎麼樣的艱難困苦,護法的心願永無退轉,一定要護持到底,一定要成就究竟圓滿的功德。第一位護法神是講高度圓滿的智慧,此地第二位是說明護持的願心,以及護持的方式。護持照顧得無微不至,極其細微之處都想到,都做出防範,都做出導正。

我們知道在末法時期,凡夫一生證究竟圓滿的佛果無過於淨土法門,淨土法門中無過於持名念佛。所以念佛堂就是菩提場,是我們往生不退成佛的道場,這道場無比殊勝莊嚴。但是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在講堂講經?講經為什麼不可以中斷?因為我們是業障深重的凡夫,妄想、惡習無量無邊,外面稍稍一勾引,心馬上就跑了,主意就改了,立刻就退轉了,前功盡棄。因此,講經就非常必要。講經是什麼?扶正你,不使你有一絲毫的偏斜;有三年五載,大家基礎已經穩固,那個時候不講經沒有關係。你的心定了,知見純正,外面邪師沒有辦法滲透、侵入,你就成功了。第三尊︰

清淨喜寶主城神。

這就是說護法城、護心城,心裡要清淨,要法喜充滿,這就是寶。清淨是寶,歡喜是寶;清淨是講內在的,歡喜是表現在外面的。佛法中講皆大歡喜,法喜充滿。

超度的理論與事實,《地藏經》上說得很明顯。《地藏經》中,婆羅門女、光目女雖然只講超度她的親人,超度一個人,但是理論是相同的,一定要有真正修行的功夫。我們以婆羅門女為例,她超度她的母親,用什麼方法?還是用念佛的方法,念佛的方法最快速、最穩當、最有效果。因為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她念一日一夜就念到一心不亂,這是功夫成就了。怎麼知道她念到一心不亂?她在定中見到地獄的境界,遇到無毒鬼王告訴她,地獄只有兩種人可以來,一個是造作地獄業因,墮地獄受罪的人;另外一種就是菩薩發心要到地獄度眾生。不是這兩種人,這個境界見不到。婆羅門女是凡夫,因為孝順母親,知道母親造罪業很重,墮地獄,一心一意要救度她,所以就拼命念佛;一天一夜念到一心不亂,她本人就此超凡入聖,這個功德多大!

古時候這些超度的懺悔懺儀,是真好,但是要懂得怎樣去修學。我們做個水陸法會,如果心地散亂,七天法會做完,心中還是散亂的,還是搞貪瞋痴慢,還是是非人我,哪有功德?什麼都沒有。七天法會做完,我們真的就超凡入聖,才有真正的功德。你明瞭之後,複雜的懺儀,哪有一句阿彌陀佛四字來得簡單、來得容易?愈是簡單的,愈是容易;愈是高明的,愈是殊勝;人人能夠修,人人能夠成就。所以念佛堂的功德無比的殊勝,比其他法會都殊勝,任何法會不能為比,這個話不是我說的,是乾隆年間的灌頂法師說的。

灌頂法師是很了不起的人,他的著作很多很多,收在《卍續藏》中。他老人家作的《觀經直指》是《觀無量壽佛經》的註解;他講:這個世間造作極重罪業的人,任何經法懺法都沒有辦法懺除,最後還有一句阿彌陀佛,這一句阿彌陀佛能把所有一切經法懺法不能懺除的罪業懺掉,正顯示名號功德不可思議。灌頂法師能說出這話不簡單,他若不契入這個境界,說不出來。他明瞭懺除業障最有效果的、最有力量的,就是念佛。所以我們真正懂得,就不需要再去念大悲懺、淨土懺,這一句阿彌陀佛是總懺,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第四尊︰

離憂清淨主城神。

『憂』就包括苦,遠離一切憂苦,得到喜樂清淨,這一句是講護持的效果。一定要令你所護持的法,你所護持的人,幫助他離憂得喜樂清淨,你的護持責任才盡到,不是隨隨便便講護持。若發心護持,就一生都不改變。可是如何護持?你令被護持的人天天憂悲苦惱,就護錯了,這是找麻煩,不是護持。所以護持要講求效果,效果是令他離憂悲苦惱,得清淨安樂。第五尊︰

華燈焰眼主城神。

從名號中顯示出智慧光明,與菩薩的六度萬行,這是護法主城神他們所護持的。『華燈』表外面的六塵境界,『焰眼』表智慧的六根。根塵相接,無不充滿智慧,如同經裡面所講的「如來全身歡笑」意思相同。一般笑容歡喜表現在面孔上,殊不知全身每一個細胞都可以充滿歡悅,全身歡笑。此地的華燈焰眼表依正莊嚴,真正是盡善盡美。第六位:

焰幢明現主城神。

『幢』在此地當然是法幢,法幢高樹,光明遍照,就含有焰的意思;『焰』表放出光明。『明現』,明了、現前─即使世間愚昧的眾生,都能夠清楚的了解,此地有正法幢。實在說,法哪有邪正?邪正在人心。人心正,一切法無不是正法;人心邪,《大方廣佛華嚴經》也不是正法;邪正之分在於一念之間。明白這個道理後,才真正體會到佛給我們講的「法門平等,無有高下」。這個法門是廣義的,不是狹義的,廣到什麼程度?世出世間無有一法不含攝在其中,不一定是佛所說的。如果只是佛菩薩所說的法,這是狹義的。

正是大經中所說,「圓人說法,無法不圓」,此「法」指世出世間一切法。我們怎麼知道?《華嚴經》上就看到,《華嚴經》上所說的世出世間一切法,諸佛如來、諸大菩薩,乃至祖師大德,都能夠將每一法會歸到自性,都與自性密切相連,融會成一體,怎麼不圓?為什麼他能夠會歸,我們不能會歸?這個道理也不難懂。他沒有成見就能會歸;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所以沒有辦法會歸,一切法不能圓融。他離妄想、分別、執著,沒有一法不圓融,沒有一法不是自性。要知道世出世間一切法,從一真法界到阿鼻地獄,都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所以任何一法會歸到心識就圓融,哪有一法不圓?會歸到心識就沒有障礙了。《華嚴經》上講四無礙法界,無礙就是大涅槃,諸佛所證的大涅槃境界就是四無礙的境界。所以一一法圓融稱性,都明顯的展示在我們眼前。這些護法的主城神,他們是護這個法。

我們自己修學,生活是修行、工作是修行,乃至一切應酬也是修行。每天從早到晚,與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相接觸,無處不是修行。所以維摩居士說,無處不是道場,無時不是道場。道場有兩個意思︰一是你修行證道的處所;另外一個意思就是你行六度萬行的處所。道有修道、行道、證道,哪個地方不是道場?如果不懂得,沒有一處是道場。會的人,則「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不會的,那真是「踏破鐵鞋,也無覓處」。第七尊:

盛福光明主城神。

『盛』是茂盛、盛大,盛福指大福德。大福德一定有真實智慧做基礎,沒有智慧縱然修福,必定是三界六道中有漏的福報,不是大福。真實的福報,世間人往往見不到,他們觀念當中想像的福報,與真實的福報差距很大。諸位如果細讀《了凡四訓》就知道,袁了凡觀察一些讀書人,憑人的福相,就能夠判斷,這個人今年應試一定會考中,而且他的判斷非常準確,我們在《了凡四訓》中看到很多。真正福相的人穩重,遠離惡法,一心向善,能忍讓、能節儉,真正做到「無故加之而不怒」,這是大福德相。了凡先生說這些事情,《華嚴經》上佛也說,大福德相是什麼?打不還手,罵不還口;不僅如是,心平氣和,沒有一絲毫怨恨的意念,這個人是大福德相。他能感動諸佛護念,能感動一切善神尊敬。善神尊敬他,哪有不保佑他的道理?諸位要知道,稍稍受一點不如意的事情,心中就怨恨,怨天尤人,幾天都不能平息。給諸位說,這個人縱然是大富大貴,也是薄福之相,沒福。他的大富大貴是前世修來的,很快就消完了。為什麼?他不是一個有福德的相。特別是容易發怒,輕易造業,這是沒福之相。世出世間的典籍中,這些講得太多太多,我們稍稍留意就能明瞭,自己要認真修學。

自己有福,菩提道上就沒有障礙;自己沒有福報,菩提道上障礙重重。我在初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教導我,自己沒有福報,一切要求佛菩薩,他一再囑咐我不要求人,以後我深深體會到這個意思。求人非常困難,人家幫助你,你得看人家臉色辦事,與道心完全相違背,那就大錯特錯了。所以他老人家教我,一生都靠佛菩薩,一切順逆境緣,都是諸佛菩薩給你安排的,既然是佛菩薩安排的,一切都要順受。善人、善境界,當然容易順受;惡人、逆境界,不好受。如何能在善惡境界中,學到平等受,你的功夫就得力,你就能在一切境界中常生歡喜心。常生歡喜心就是法喜充滿,就是你的福德現前。如何能平等受?善惡都不計較,知道順境善緣是緣起性空,逆境惡緣還是緣起性空。決定不可以把它放在心上,決定不可以在境界中起心動念,分別執著就更錯了。這樣我們才明瞭,修行人要把自己無始劫以來的煩惱習氣修掉,到哪裡去修?到哪裡去磨練?就在一切境緣當中。

然後你遇到惡緣、惡人,不但不生氣,反而感激。為什麼?沒有境界現前,怎麼知道自己的功夫到什麼程度?這個境界一現前,自己就清楚,我有沒有達到這個水平?在境界中有沒有定力,有沒有智慧?我應付這些境界如不如法?如果能與戒學相應,與定慧相應,與佛陀教誨相應,與性德相應,一切都如法,怎麼不歡喜?法喜充滿。縱然沒有見道,距離見道位應當不遠了。小乘的見道位是須陀洹果,大乘的見道位是圓初住菩薩,逐步接近了。所以修行人最重要的,是要把凡夫知見淘汰。以往我們都是凡夫知見,順自己意思的,生歡喜心,不順自己意思就生瞋恚、生煩惱。我們要漸漸把這些凡夫知見、輪迴心遠離,逐漸靠近佛知佛見,與自性相應就對了,我們所走的路,方向目標就純正。不怕距離遠,只要方向目標對準,就能一步一步接近,最後必定達到目標─明心見性,見性成佛;淨宗也不例外。

所以一定要注重修福,決定不能疏忽。確實有許多修行人重視修慧,疏忽修福,固然也好,但是不圓滿。佛在經上有個比喻說,「修慧不修福,羅漢托空缽」,因為修慧,能證到阿羅漢果;因為沒有修福,羅漢天天出去托缽,沒有人供養,是很苦的事情。自己苦倒無所謂,沒有辦法弘法利生事大。弘法利生要福報,要真正有人供養清淨莊嚴的道場,才能接引廣大的眾生,沒有福怎麼行?可是如果專修福不修慧,那更糟糕,所謂是「修福不修慧,大象掛纓絡」。他不修慧,所以來生墮落到畜生道,變成大象;因為有福報,這大象是皇帝養的,照顧得很周到、伺候得很周到,出去的時候滿身都掛著纓絡,金銀珠寶。佛稱二足尊,二是福慧,足是圓滿,福慧兩樣都圓滿。所以,一定要懂得,佛法決定不是勸你別修福,實在講,是勸你福慧雙修。你在生活方面、在修持方面才能夠免除一切障緣。第八尊:

清淨光明主城神。

這德號中的意思非常鮮明。『清淨』,一定要心清淨,之後身就清淨;身心清淨,所居住的環境就清淨,清淨就放光明。這是我們學佛人,特別是修淨土的同修要特別注意的。佛告訴我們,明心見性入道的門徑,方法很多很多,無量無邊,說之不盡。可是到最終極、最接近心性時,總歸納三個門:覺、正、淨。覺正淨,一即是三,三即是一,無論從哪一個門進去都得大圓滿。所以我們要學習,對於不同的宗派、不同的法門,一定要尊敬、一定要讚歎,如同諸佛菩薩在五十三參中所示現的。沒有見性的時候,確實有三門,見性之後,這三門就融合成一門。實在講,連一門的意念都沒有,才是真正究竟圓滿。

諸佛菩薩示現在六道中,與六道眾生和光同塵,與六道眾生過同樣的生活、做同樣的工作;六道眾生染污、造業、受報,但佛菩薩在這裡面清淨、不造業;不但惡業不造,善業也不造。他們在六道中,自受用與一真法界無二無別,就是經上常講的不思議境界。可見得外面的境界,包括自己的身體,無一不是隨心所現,隨識所變。清淨心自然就變現清淨的境界。明白這個道理之後,重要的是,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就與諸佛菩薩應化在世間沒有兩樣,如《華嚴》所說,這一生當中確確實實可以圓成佛道。第九尊:

香髻莊嚴主城神。

此地說的香,確實是有香氣。一般人身體都有一股氣味,佛法中的「香」字,就是鼻根所對的氣味。不但一切有情眾生身上氣味不一樣,無情眾生也有氣味;水果、青菜都有它的氣味。不但植物有氣味,礦物也有氣味。如果你鼻根、嗅覺特別靈敏,礦物都有味道,氣味各個不同。而性德中的氣味—寶香,一切眾生接觸到,身心不但感覺得舒暢,也能夠消除一切業障,能消業、能治病。

『髻』在此地是形容高貴的意思。這個香非常高貴,世出世間所有的寶香都不能與它相比,香氣本身就是莊嚴。我們都很熟悉西方極樂世界香光莊嚴,無論是依報、是正報,都具足香光莊嚴,這種香氣完全從真心本性中流露。我們是迷失自性太久了,自性的德香變質了。佛教導我們恢復,用什麼方法恢復?佛教我們用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五分法身香,大小乘法中都要修學。

由此可知,如果要改變我們體質的氣味,在佛法有很妙的方法。世間人現在很糟糕,想改變自己的容貌,怎麼改變?去美容整型。聽說有不少人,其中還有學佛的同修。帶來的副作用麻煩太大了。如何改變身體的體臭?用香水還好一點。但是,如果香水中化學成分,不適合體質,還可能帶來皮膚病,也很麻煩。佛法教我們,什麼都不需要用,用清淨心;心清淨,相貌就變清淨;心慈悲,相貌就變慈悲;心美好,相貌就變美好。相隨心轉,體質也隨心轉,身體的味道也從心轉。心是主宰,主宰這個身體的形像。如果不從根本下功夫,捨本逐末,用外緣來幫助,沒有不出毛病的。這個道理與事實,我們都要曉得,才能避免一切過失與傷害,恢復到自己清淨莊嚴。第十尊:

妙寶光明主城神。

德號的表法,經文稱『寶』,都指性德,微妙至極。落實在事相上,就是『三寶』。用《無量壽經》的經題來說,就非常具體,也很容易了解。《無量壽經》經題「清淨、平等、覺」,清淨是戒學,僧寶;平等是定學,法寶;覺是慧學,佛寶。經題上就明白顯示出三學、三寶,這是微妙至極,真實智慧。綜合主城神護持的德用,離不開性修二門,也離不開三學六度。所以我們細細去體會,他們在生活、工作當中,都能夠與性德、三學、三慧,與六度相應,這是我們應當要學習的。底下總結:

如是等而為上首,有佛世界微塵數。

這一句與前面完全相同,意思也一樣。說明:主城神這一類的護法,數量也是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它並不是數字,而是代表大圓滿、究竟圓滿。末後的「德用」,我們要特別留意。

3、攝德圓滿

皆於無量不思議劫。

這一句是講時間之長,每一個團體中的神眾,過去的修因都不可思議。可見得,修行不是短時間,不是一世,過去有無量劫,未來也是無量劫,我們知道這個事實的真相,要覺悟,一定要掌握過去無量劫中所修積的善根。

我們今天歡喜聽經、歡喜念佛,是無量劫的善根、福德、因緣成熟了,三個條件都具足。《彌陀經》上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這是肯定自己過去世曾累積深厚的善根。這一生當中最重要的是把因緣掌握住,講經的道場是因緣,念佛堂共修是因緣,不可以錯過這個因緣。這一生壽命很短,無論過什麼方式的生活都不必計較,也不必執著,要看得開,要放得下,為來生著想。因為來生也是無量劫,往後無量劫的日子怎麼過?你要能夠想到這一層,你真有智慧了。

現在擺在我們面前十條路︰佛道、菩薩道、聲聞道、緣覺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鬼道、畜生道、地獄道,十條大道在面前,我們怎麼選擇,就在自己一念之間決斷。佛與菩薩兩道得大自在,聲聞、緣覺兩道得小自在,六道以下就不自在。生到天上,欲界天、色界天,雖然能夠得短暫的自在,壽命比我們長,可是比起未來無量劫,他的壽命就不算長,相當短促。即使無色界非想非非想天人,壽命八萬大劫,與無量劫比,也不成比例,還是短。想在未來無量劫中得大自在,這是機會、這是因緣,很不容易遇得到。同修們都很聰明,都有高度的智慧,都選擇彌陀淨土的法門,非常正確,這一生當中必定圓滿成就。彌陀法門真正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上至等覺菩薩,下至阿鼻地獄眾生,都能夠平等往生、平等成佛,不容易!所以選擇這個法門是高度智慧。

嚴淨如來所居宮殿。

這是主城神的任務─護持道場。前面有道場神,是道場的內護,主城神是道場的外護。主城神末後這一句,『嚴淨如來所居宮殿』。「嚴」是莊嚴,「淨」是清淨,這裡面含義就很深。清涼大師註解提示我們,要用自己的德行莊嚴佛的宮殿,其中有三個意思。

第一,佛宮殿是主城神所護持的。佛在哪裡?本經與其他一般大乘經不一樣,本經所說的諸佛包括三世諸佛如來,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著重在未來世。未來諸佛能夠護持,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就全都護到,功德圓滿。如果只護過去諸佛宮殿、現在諸佛宮殿,把未來諸佛漏掉,其功德充其量也不過是三分之二,還缺三分之一,不能圓滿。從本經的教義來觀察,自始至終都涵蓋三世,所以它是大圓滿。未來諸佛就是現在的一切眾生,如經所說:「情與無情,同圓種智」,這個意思深廣無限。情是一切有情眾生,還要加上無情,無情是植物、礦物。

我教諸位把一切「人」都看作阿彌陀佛的化身,其實,真正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有些人很讚歎說:法師你很了不起!但是,我與《華嚴經》一比,我只著重正報,沒有依報;十法界裡才一個法界—人法界,其餘九個漏掉了;在《華嚴》依正莊嚴中,教義多圓滿!它講一切有情就是十法界,正報全包括了;它講無情,十法界中所有的依報也都包括在其中,全是佛示現之物。所以我們應當看一切人是真佛,一切物也是真佛;換句話說,除自己一個人是凡夫之外,所有一切人事物都是真佛變現所化的。這樣的人,生活在如來境界之中,恆受如來氣氛、恆受如來護念,哪有不成佛的道理?這確確實實是凡夫一生作佛,無比殊勝的法門,真正是大乘法中圓頓到極處的法門,所以古人讚歎為大不思議經。如果我們不能夠契入,在日常生活當中,還是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怎麼辦?只有一個辦法—念阿彌陀佛,帶業往生。除這條路之外,沒第二條路好走了。有本事,境界馬上轉過來,超凡入聖;轉不過來,老實念佛,兩條路都決定成就。

我們知道這些神眾,都是諸佛如來應化示現,所以是真佛,不是假佛。神是真佛,老實說,人也是真佛,畜生也是真佛,桌椅板凳都是真佛,無有一法不是真佛。諸位細細去想這個理,細心觀察這些事,能一下覺悟過來,豁然大悟,你就入境界了。

第二個意思,清涼大師告訴我們:「主伴善根,互融攝故」。教學的場合,佛是主席、主講,所有聽眾、護持道場的神眾,統統屬於伴。佛的善根與我們自己的善根也互攝互融,我們與佛的善根結合成一體,這就是嚴淨如來宮殿的意思。

第三個意思:「瑩飾自心,佛安處故」,這個意思比較深。用現在話說,莊嚴宮殿、嚴淨宮殿最重要的是嚴淨自心,心地清淨莊嚴,是真正莊嚴佛道場,是真正的護法,所以首先要懂得莊嚴自己的身心。心地清淨不染是心地的嚴淨,身相的莊嚴是慈祥和睦,與六和敬圓滿相應,這是身相的莊嚴。飲食、衣著不必求華麗,要求莊嚴樸素。我們努力修清淨心,求得體質的莊嚴,體嗅的莊嚴。

許多人看過《虛雲老和尚年譜》,虛老和尚,我們雖然沒見過面,可是在年譜上看到。我曾經聽過許多親近他的法師、居士們說,老和尚一年洗一次澡,一年剃一次頭,所以他的頭髮很長。他衣服領子很骯髒,都不洗,所以油垢很厚、很骯髒。可是聞一聞,有香氣,很多人都很想聞聞,老和尚身上放香氣,不像一般人一天不洗澡身上臭汗味,衣服脫下來很難聞。虛雲老和尚的衣服放香氣,香氣怎麼來的?心地清淨,五分法身香。他的心與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相應,我們不敢說他是自性中的香氣,至少五分法身香沒有問題,我們可以肯定。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與這五個科目相應,統統做到了,所以不洗澡也放香氣,也沒有臭味道。道場中,我們稍微清淨一些,再藉佛力的加持,確確實實道場裡面必定有一股清香,這是一定的道理。縱然不燒香,都會有一股清香。這一段我們就介紹到此地。請看下一段經文:

【書籍目錄】
第1頁:緣起 第2頁:(一)金剛神眾
第3頁:(二)身眾神 第4頁:(三)足行神
第5頁:(四)道場神 第6頁:(五)主城神
第7頁:(六)主地神 第8頁:(七)主山神
第9頁:(八)主林神 第10頁:(九)主藥神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