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學常見辭彙 陳義孝居士編

佛學常見辭彙 陳義孝居士編

六畫

[日期:2010-07-18] 來源:轉載  作者:陳義孝居士編/竺摩法師鑑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六畫

【色】 指一切有形象和佔有空間的物質。色可分為內色、外色、顯色、表色、形色五種。內色是指眼耳鼻舌身之五根,因屬於內身,故名內色;外色是指色聲香味觸之五境,因屬於外境,故名外色;顯色是指我們常見的各種顏色,如青黃赤白等等;表色是指有情眾生色身的各種動作,如取捨伸屈等等之表相;形色是指物體的形狀,如長短方圓等等。

【色入】 十二入之一。

【色心】 色與心。色是指有形的物質;心是指無形的精神。

【色有】 三有之一。見三有條。

【色身】 由四大等色法所組成的肉身。

【色法】 指一切有形的物質。

【色處】 十二處之一。

【色具】 色與心本來是不二的,若說心具有三千諸法,則色亦具有三千諸法,所謂一色一香,無非中道,這裡所說的色具,是天台宗至極的法門。

【色相】 一切物質顯現於外可以眼見的形相。

【色諦】 天台宗空假中三諦中假諦的別名。

【色境】 五境之一。見五境條。

【色塵】 六塵之一。見六塵條。

【色蘊】 五蘊之一。見五蘊條。

【色界】 三界之一,在欲界之上,因此界的眾生,但有色相,而無男女諸欲,故名色界,色界的範圍包括初禪至四禪等一共十八層天。

【色界十八天】 在色界中一共有十八層天。

【色即是空】 色是指一切有形的物質,這些物質都是因緣和合而生的,其當體即空,故說色即是空。

【色無邊處定】 簡稱識處定,即無色界第二天識無邊處的禪定,為四空處定之一。

【此岸】 涅槃叫做彼岸,生死即是此岸。

【伏忍】 初心行者,欲忍順逆境,先須調伏其心,叫做伏忍。

【伏斷】 伏是制伏,斷是斷除,制伏煩惱使它一時不生,叫做伏,斷除煩惱的種子使它永遠不生,叫做斷。

【光毫】 佛眉間的白毫有光明,故稱光毫,為佛三十二相之一。

【光明土】 無量光明土的簡稱,是西方極樂世界的尊稱。

【光音天】 色界二禪的最高天,此天絕音聲,眾生要講話,便自口中發出淨光來作識別,故名光音。佛經說劫初的人類,就是由光音天來的。

【光音三天】 二禪天共有三天,即少光天、無量光天、光音天。

【共業】 共同的業因,為二業之一。

【共報】 共同的果報。

【共相】 諸法有自相與共相二種,各別不同的相叫做自相,與他共通的相叫做共相。

【共法】 又名共功德,即佛與其他聖者以及一切凡夫所共有的功德。

【共十地】 聲聞緣覺菩薩等三乘所共有的十地,即乾慧地、性地、八人地、見地、薄地、離欲地、已辦地、辟支佛地、菩薩地、佛地。

【共不共】 共法與不共法。共法是五乘法,不共法是大乘菩薩法,獨一微妙,不與人天聲聞緣覺四乘相共。

【共般若】 共通的般若。般若華譯為智慧。

【劣智】 下等惡劣的智慧。

【劣應身】 下等惡劣的應化身,如佛應地前凡夫及二乘人所應現的丈六佛身是。

【印】 1.又作印契、印相、契印等,就是用手指結成各種的形相,以作為法德的標誌。2.印定之義,佛法的真理,可以依三法印或一實相印來作衡量,凡是合於此等印的,便可以判定是佛法。

【印契】 印是印相,標誌之義,契是契約,不改之義。

【印相】 印的形象。

【印明】 即是印相,明是陀羅尼。

【印可】 證明弟子之所得,而加以讚美許可。

【印咒】 1.與印相應的咒語。2.印與咒。

【合十】 見合掌條。

【合掌】 又名合十,即對合左右雙掌及十指,以表示自心專一不敢散亂的一種敬禮。

【合蓮華】 密教稱凡夫的心臟為合蓮華。

【同行】 共同修行佛道的人,為三善知識之一。

【同居】 凡聖同居土的簡稱。

【同相】 六相之一。見六相條。

【同參】 1.同事一師的意思。2.一同研究的意思。

【同分妄見】 眾生迷失了真性之後,便在一切虛妄不實的境界上同受苦樂。

【名色】 1.五蘊的總名,五蘊之受想行識四蘊為名,色蘊為色,因受想行識四蘊是心識的作用,只有名而無實體,所以叫做名,色蘊則是由一些極微物質所構成,有質礙的物體,所以叫做色。2.在十二因緣中,人在母胎中漸漸生長,五蘊完具的時候,叫做名色支。

【名相】 1.耳可以聽到的,叫做名,眼可以看到的,叫做相。一切事物都有名相,但一切的名相都虛妄不實。楞伽經說:「愚痴凡夫,隨名相流。」2.佛教的名詞術語,叫做名相。

【名數】 名目的數字,與法數同義。

【名德】 有名氣和有德行的比丘的尊稱。

【回向】 回是回轉,向是趣向,回轉自己所修的功德以趣向於其他方面,叫做回向。回向約可分為三類,即回因向果,回事向理,回自向他。

【回心戒】 圓頓戒的別名,即回轉從前的小乘心以趣向於大乘道的人所受的戒律。

【回心向大】 又名回小向大,即把本來的小乘心回轉過來以趣向於大乘的佛道。

【回小向大】 見回心向大條。

【回光返照】 1.反省的意思。2.指病人垂死突然稍微好轉的現象。

【回頭是岸】 (喻)能改過便有良好的結果。

【因人】 因位的人,是尚未達到佛果的修行人的總稱。

【因地】 菩薩尚未證得佛果,在因中修行時的地位。

【因位】 與因地同義。

【因明】 五明之一,即論理學。

【因修】 1.在因地時的修持。2.修成佛之因。

【因論】 因明論。

【因果】 因是種因,果是結果,由此因而得此果,是因果義。又因是所作者,果是所受者,種善因必得善果,種惡因必得惡果。

【因果不二門】 十不二門之一。

【因緣】 凡一事一物之生,本身的因素叫做因,旁助的因緣叫做緣。例如稻穀,種子為因,泥土、雨露、空氣、陽光、肥料、農作等為緣,由此種種因緣的和合而生長穀子。

【因緣觀】 觀十二因緣的道理而了悟生死流轉的真相。由此觀而開悟者,名緣覺。

【因緣和合】 由因與緣的和合而成。天地間一切萬物,都是由自因(親因)與緣(助緣)和合而成的。

【因能變】 對果能變而言,八識種子在阿賴耶識中,種子生種子,念念相續之前因後果轉變,名因能變。又從八識種子各生八識的現行之轉變,亦名因能變。

【因陀羅】 釋迦提婆因陀羅的簡稱,華譯天帝。

【因陀羅網】 忉利天王的宮殿裡,有一種用寶珠結成的網,一顆顆寶珠的光,互相輝映,一重一重,無有窮盡,這種由寶珠所結成的網,就叫做因陀羅網,也叫做帝網。

【因圓果滿】 謂修行的因具足時,則佛果的功德亦圓滿。

【地大】 地以堅為性,以能持為用,而且周遍於一切物質,所以叫做大。四大之一。

【地種】 凡具有堅性的物質都屬於地,因這種堅性周遍於一切物質,而且能造作一切的物質,所以叫做大種。四大種之一。

【地輪】 五輪之一,依俱舍論說,地輪之下有金輪,金輪是指世界初凝結時一些固體的物質,亦名金剛輪,金剛義即堅固。到金剛輪的邊際,就是廣大的地輪了。

【地藏】 菩薩名,因他安忍不動如大地,靜慮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此菩薩在釋尊滅度以後,彌勒未生以前,擔負救度眾生的重任。而且常住地獄拔苦,因有「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之願,故以大願著稱。

【地上】 菩薩由凡夫修行成佛要經過歡喜地等十地才能達到佛果,初地以上叫做地上,初地以前叫做地前,地前是屬於凡夫菩薩,地上是屬於法身菩薩。

【地上菩薩】 十地位上的菩薩。

【地獄】 1.六道中最苦的地方,因其位置在地下,故名地獄。分為三類:一名根本地獄,有八熱及八寒之別,是為十六大地獄。二名近邊地獄,即八熱四門的十六遊增地獄。三名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水濱,場所無定,為各人別業所惑,因此苦報及壽命,亦各不同,若論受苦,根本最甚,近邊次之,孤獨又次之。2.凡所處的地方,只有苦受而沒有喜樂的環境,皆可比喻為地獄。

【地獄道】 六道之一,為罪惡眾生死後墮落的地方。

【地獄趣】 六趣之一,為罪惡眾生死後所趣向之處。與地獄道同義。

【地居天】 依地面而居的天。在三界二十八天中,只有欲界的四王天與忉利天是依著須彌山的地界而居,稱為地居天,夜摩天以上,都是凌空而處,故名空居天。

【地前】 初地以前。地前是凡夫菩薩,要到地上才是法身菩薩。

【地前三賢】 十住十行十迴向諸位菩薩,因只斷見思惑尚有塵沙無明惑在,未入十地聖位,故稱三賢,或地前菩薩。

【地前菩薩】 見地前三賢條。

【地水火風】 見四大條。

【地水火風空】 見五大條。

【地水火風空識】 見六大條。

【地水火風空識見】 見七大條。

【地行羅剎】 在地面上行動的羅剎鬼。

【地波羅蜜】 菩薩在十地時所修的十種波羅蜜。

【地動三因】 大地震動的三種原因。般泥洹經謂:「一者地依水,水依風,風依空,大風起時,水擾地動;二者得道之沙門,反神妙之天現感應,故動;三佛成道時動。」

【地動七因】 佛欲說法時地動的七種原因,即為使諸魔怖、為使眾生心不散亂、為使放逸者生覺知、為使眾生覺悟微妙法相、為使眾生觀佛之說法遍一切智、為使根熟之眾生得解脫、為使隨順而問正義。

【地動八緣】 大地震動的八種因緣,即風水輪動時、菩薩處母胎時、菩薩成道時、佛涅槃時、比丘現神通時、諸天來佛所現梵王或帝釋形時,飢饉刀兵之災將起時。

【在纏】 在纏真如的簡稱,即真如法性之理隱藏於煩惱纏縛之中。

【在家二戒】 在家人所應受持的二種戒,即五戒與八戒。五戒是盡形壽之戒,八戒只是一日一夜之戒。

【在家菩薩】 指在家學佛受持菩薩戒的人。

【多生】 眾多的生死。眾生輪迴於六道之中不能出離,所以有眾多的生死。

【多財鬼】 三種餓鬼之一,即多得飲食的餓鬼。

【多聞天】 四王天中北方天的名字。

【多聞第一】 阿難尊者在佛十大弟子中,以多聞第一著稱。

【多聞堅固】 佛滅後的第三個五百年為多聞堅固時期。

【多寶如來】 東方寶淨世界的佛名。

【如】 不變易的意思。諸法的法性,極難用語言文字來形容,故借如字來作代表。法性即實相,實相即如,因其不二、不異、不變、不動,萬法的真面目,都同一相,故名為如。

【如去】 如來的別名,即乘真如之道去成正覺的意思。

【如法】 契合於法理的意思。

【如語】 契合於法理的言語。

【如如】 如於真如,是不動、寂默、平等不二、不起顛倒分別的自性境界。因是如理智所證得的真如,故說如如。

【如如智】 契合如如之理的智慧,即根本智。

【如如佛】 1.覺悟如如之理的佛。2.佛體即是如如之理。

【如來】 佛十號之一,因佛乘真如之道,來成正覺,來三界垂化。

【如來藏】 真如在煩惱中,攝藏如來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來藏,若出了煩惱,即名法身。

【如來藏心】 真如心的別名,即人人本來具足的真實心。

【如來藏緣起】 與真如緣起同義。

【如來地】 佛的地位。

【如來使】 如來的使者,即佛滅後努力弘揚佛法的人。

【如來家】 如來的住家,即真如法界。

【如來識】 又名佛識,即第九菴摩羅識。菴摩羅華譯為清淨,即脫離一切無明煩惱的意思。

【如來禪】 經教裡的禪法,因它是如來所說,後人因名之為如來禪。至於禪宗中的禪法,因它是祖師所倡,後人因名之為祖師禪。其實祖師禪也是如來所傳,並非祖師所發明,釋尊在靈山會上,把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咐囑摩訶迦葉,便是祖師禪的來源。

【如來慧】 如來的智慧,即一切種智。

【如是】 如此的意思。

【如是力】 見十如是條。

【如是因】 見十如是條。

【如是作】 見十如是條。

【如是性】 見十如是條。

【如是相】 見十如是條。

【如是果】 見十如是條。

【如是報】 見十如是條。

【如是緣】 見十如是條。

【如是體】 見十如是條。

【如是我聞】 我親自聽到佛這樣說,為佛經五種証信之一。

【如理】 契合真理。

【如理智】 契合真理的智,亦即根本智。二智之一。

【如量智】 為佛能知世出世間一切諸法的智,如其分量,不多亦不少,故曰如量,又稱後得智,為二智之一。

【如實】 真如實相的簡稱。見真如實相條。

【如實道】 真如實相的道理。

【如實知】 如實是真如實相之義,如實知是指所知極符合真如實相。

【如實空】 如實是真如實相之義,因真如實相離一切妄染和離一切法差別之相,有如虛空,不受一塵,故謂之如實空。

【如實智】 真如實相的智慧。

【如實知見】 符合真理的知見。

【如實知者】 佛的德號,因佛是一位了知真如實相的聖者。

【如實不空】 如實是真如實相之義,真如實相雖然無有妄染,不受一塵,但是它是永恒不變的,而且體備恒沙功德妙用,一切淨法,無不具足,故謂之如實不空。

【如實修行】 按照真理之法而修行。初地以上的菩薩,依所證的真理而起修,謂之如實修行。

【如意寶】 如意珠。

【如意珠】 一種有求必如意的寶珠,出自龍王或摩竭魚的腦中,或是佛的舍利所變成。

【如意足】 見四如意足條。

【如意佛】 如來有自在的神力,故云如意佛。

【如意通】 又名神足通,或神境通,五種之一。變現自在,故名如意;飛行自在,故名神足;能在六塵境界中轉變自在,故名神境。

【如意輪】 如意輪觀音的簡稱。

【如意輪觀音】 又名如意輪菩薩,為六觀音之一。此觀音手持如意寶珠,以表滿足眾生的祈求,持輪寶,以表轉法輪,故名如意輪。

【如意輪蓮華心如來】 如意輪觀音的德號。觀音為蓮部的中堅,故云蓮華心,本是久已成道的古佛,故稱如來。

【妄見】 虛妄的見解,如我見邊見等是。

【妄念】 虛妄的意念,亦即凡夫貪戀六塵境界的心。

【妄緣】 1.一切之緣,體虛不實,故曰妄緣。2.虛妄的緣由。

【妄染】 妄是虛妄,染是染污,指一切生死之法。

【妄執】 1.虛妄的執著。2.執著虛妄的法。

【妄想】 虛妄的思想。

【妄業】 虛妄造惡的業因。圓覺經說:「有妄業故有流轉。」

【妄心】 1.胡思亂想的心。2.不清淨和不真實的心。

【妄心熏習】 四熏習之一。

【妄語】 說虛假不真實的話。妄語有大妄語和小妄語的分別,大妄語是未得聖道而說我已得聖道,或者說我有工夫受天龍鬼神的供養等等;小妄語就是一切不真實的說話。

【妄語戒】 五戒或十戒之一,即禁止說一切虛假不真實的話。

【妄語十罪】 說騙話有十種的罪報,即口氣臭、善神遠之非人得便、雖有實語人不信受、智人謀議常不參預、常被誹謗醜惡之聲周聞天下、人所不敬雖有教敕人不承用、常多憂愁、種誹謗業因緣、身壞命終常墮地獄、若出為人常被誹謗。

【妄分別】 虛妄的分別。凡夫不知真如平等之理,於是分別一切事物,因而生起善惡美醜等種種差別的妄見。

【妄境界】 虛妄不實的境界。世間的一切事物都是妄境界,因皆虛假不實。

【字印】 種子與印契。

【字門觀】 一種觀察諸尊種子的觀法。

【安忍】 安心忍耐。

【安心】 安然不動的心。

【安心超行】 心行具足或是願行具足的意思。

【安居】 又名坐夏,或坐臘,即在夏季的三個月中,僧徒們不得隨便外出,以便致力於坐禪和修習佛法。

【安居竟】 結夏安居的日子完畢了,即七月十五日。

【安世高】 人名,本是安息國的王太子,名安清,號世高,父王逝,嗣王位,因厭世,讓位於其叔,出家學道,博通三乘教,由是遊歷諸國,弘揚佛法,至洛陽,先習漢文,繼翻譯佛經,共譯經論二十九部之多。

【安樂國】 西方極樂世界的別名。

【安樂淨土】 指西方極樂世界。

【安受苦忍】 二忍或三忍之一。

【寺】 僧伽所居住的地方。

【寺十種異名】 寺有十種的別名,即寺、淨住、法同舍、出世舍、精舍、清淨園、金剛剎、寂滅道場、遠離處、親近處等。含義尚有六種,即窟、院、林、廟、蘭若、普通等。

【年戒】 受持具足戒之後的年數。

【年滿受具】 年滿二十歲之後才能受持比丘的具足戒。

【式叉】 華譯為學。

【式叉尼】 式叉摩那尼的簡稱。

【式叉摩那尼】 華譯為學法女,或正學女,為出家五眾之一。凡沙彌尼,欲受具足戒為比丘尼,應於二年間,先學六法,即不殺、不盜、不淫、不虛誑語、不飲酒、不非時食等,過了此二年,若是情形良好,才能正式受具足戒。

【羊車】 三車之一。見三車條。

【羊鹿牛車】 羊車、鹿車、牛車。羊車是喻聲聞乘,鹿車是喻緣覺乘,牛車是喻菩薩乘。這種譬喻是以羊鹿牛車所能運載數量的多寡來比喻聲聞、緣覺、菩薩三乘的利世成果。

【血途】 畜生道的別名,為三途之一。

【托胎】 托於母胎而生。

【托缽】 比丘乞食。

【托缽天王】 四天王之一,即北方多聞天王,梵名毘沙門,管領羅剎夜叉,佛令掌擎古佛的舍利塔,故俗稱為托塔天王。

【有】 苦果的別名,依因而有果,故果名為有,如稱三界為三有、九有等是,是有生死煩惱的意思。

【有支】 十二支之一。見十二因緣條。

【有見】 執著實有的邪見。

【有作】 有作者的意思,與有為同義,指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事物。

【有法】 有作為之法,如體用俱全的一切事物是,若龜毛兔角等體性全無者,則叫做無法。

【有門】 四門之一。見四門條。

【有界】 有世界的簡稱,欲界色界無色界之三界,名為有世界。

【有流】 有是指三界的果報,流是指四種之惑。三界的果報實有,故云有,四種之惑使人漂流於三界之生死海,故云流。四流者,即見流、欲流、有流、無明流。

【有頂】 天名,色界之第四重,本名色究竟天,因處於有形世界的最高頂,故稱有頂。

【有間】 有間斷。

【有結】 有是說有生死的果報,結是煩惱的別名。

【有輪】 有是有生死的果報,輪是輪迴,意謂眾生於六道之中輪迴不止。

【有學】 在小乘四果中,前三果為有學,即有所修學的意思,第四果為無學,即無可修學的意思。

【有邊】 偏於有的一邊。

【有色】 指欲界與色界中具有色身的眾生。

【有色天】 色界的諸天。

【有相】 有形態可見的意思。

【有相教】 佛於成道後十二年間,說阿含經,世稱為有相教,因阿含經是以諸法實有之理為本。

【有相無相】 一切事物有形態可見,謂之有相;因緣所成,自性即空,謂之無相。

【有情】 又名眾生,即一切有情識的動物。

【有情世間】 二世間之一。見二世間條。

【有情緣慈】 見有情受苦即生起慈悲。

【有教】 說有的道理的教法,如小乘的俱舍宗及大乘的法相宗是。

【有教無人】 謂只有教法而無真正修行和證悟的人。

【有為】 有因緣造作之法。

【有為法】 指因緣和合而生的一切理法。

【有為空】 十八空之一,謂一切有為的事物,其本性皆空。

【有為果】 有為法所結成的果。

【有為生死】 凡夫的分段生死,叫做有為生死,若是菩薩的變易生死,則叫做無為生死。

【有為無漏】 雖然有為但是通於無漏之法。

【有為解脫】 對於無為解脫而言,又名無學支,即無學的勝解,勝解是大地法的心所,故是有為,有為法的勝解起於無學之果體,故云有為解脫。

【有無】 1.有法與無法。如小乘的七十五法及大乘的百法為有法;如龜毛兔角等絕對無者是無法。2.有是指常見,即固執身心為實有的邪見;無是指斷見,即固執身心為斷滅的邪見。

【有無二見】 固執有與無的二種邪見。有是指常見,無是指斷見。一切邪見都歸納於此二見之中,因由此二見而後生出一切的邪見。

【有無二邊】 執著有的一邊和執著無的一邊,因為都是一邊之見,所以叫做邊見。

【有漏】 漏是煩惱的別名,有漏就是有煩惱。漏含有漏泄和漏落二義:貪瞋等煩惱,日夜由六根門頭漏泄流注而不止,叫做漏;又煩惱能使人漏落於三惡道,也叫做漏,所以有煩惱之法就叫做有漏法,而世間的一切有為法,都是有煩惱的有漏法。

【有漏因】 指招感三界果報的業因,包括五逆十惡五戒十善等是。

【有漏果】 有漏業因所招感的果報,如人間天上乃至於地獄等是。

【有漏禪】 有漏的禪定,也就是不究竟的禪定,如四禪、四無色定、四梵行等是。

【有漏斷】 以有漏的道法去斷除煩惱,如凡夫修行有漏的六行觀以斷除七十二品之修惑是。

【有漏智】 又名世俗智,即帶有煩惱的智慧。

【有漏善法】 帶有煩惱的善法,如五戒十善是。

【有漏淨土】 依有漏心而變現的國土。

【有餘土】 方便有餘土的簡稱,四土之一,為無明未盡的人所生的國土,亦即斷除了世界之煩惱的聖者(阿羅漢)死後所生的地方,在三界之外。依小乘的說法,阿羅漢得了無餘涅槃之後,即畢竟不生,不會再有生處,但是大乘卻認為阿羅漢不是畢竟不生,當他們把三界的生死斷盡了,便生到界外的有餘土去,因此小乘所說的無餘涅槃,其實還是有餘涅槃。

【有餘涅槃】 1.依小乘的說法,阿羅漢惑業已盡,生死已了,而身體尚在,名有餘涅槃,或有餘依涅槃,言其生死之因雖盡,但還餘有漏的依身在,待到依身亦亡,則名無餘涅槃,或無餘依涅槃。2.依大乘的說法,菩薩變易生死之因盡,叫做有餘涅槃,要到變易生死之果盡,獲得佛之常身後,才叫做無餘涅槃。3.就大小相對說,小乘的無餘涅槃,因尚有惑業苦之殘餘,故叫做有餘;至於大乘的無餘涅槃,因究竟而無殘餘,故叫做無餘。

【有餘依涅槃】 簡稱有餘涅槃。見有餘涅槃條。

【有想天】 在一切的天中,除了無想天與非想非非想天之外,其他都是有想天。

【有想無想】 有想與無想的眾生。

【有所得】 有法可得的意思。

【有覆無記】 非善非惡,謂之無記,第八識是無覆無記,第七識是有覆無記,有覆即有染污之義,因為它有四煩惱相應而起,所以有染污。

【有體施設假】 二假之一,即在無名的事物上施設一個假名的意思。

【有覺有觀三昧】 三三昧之一。見三三昧條。

【次第緣】 又名等無間緣。見四緣條。

【次第三觀】 修天台空假中三觀,先從假入空,次從空入假,後乃雙離空假,入中道第一義觀,名次第三觀。

【死有】 四有之一。見四有條。

【死相】 人死亡時的相狀。由死亡時的相狀可以驗知其人將來投生之處。瑜伽論立死相有六驗,即一、若作善之人將死時,先自足冷至臍,臍上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人中;二、若作善之人,頭頂皆溫,而後氣盡者,即生天上;三、若自頂冷至臍,腰下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餓鬼中;四、若自頂冷至膝,膝下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畜趣中;五、若自頂冷至足,足底猶溫,而後氣盡者,即生地獄中;六、若羅漢聖人要入涅槃,或心或頂數日皆溫。

【死魔】 死亡使人在這一生中無法再繼續修行佛法,故謂死為魔。四魔之一。

【污染】 為污垢所染。

【污家】 比丘拿東西送給在家人,希望得到的人生起報恩的心,可是不得到的人便很不高興,這樣有傷平等施心,這情形叫做污家,是比丘所應當心的行為。

【灰河地獄】 十六遊增地獄之一。

【灰身滅智】 二乘人斷了三界的煩惱之後,便入於火光三昧中,燒身滅心,而歸於空寂無為的涅槃境界,這也是二乘行者的最終目的。

【牟尼】 華譯為寂,或寂默,或寂靜等。

【牟尼王】 寂靜之王,為佛的尊號。

【牟尼仙】 修寂靜行的仙人的通稱。

【牟尼業】 一切聖者寂靜的勝業。

【百劫】 一百個大劫。

【百苦】 三界二十五有,各有生住異滅四相,合之便是百苦。生住異滅就是無常,無常就是苦。

【百丈】 指唐時洪州百丈山懷海禪師,他始創禪門的規式,即百丈清規是。

【百丈野狐】 有一老人,在百丈禪師處聽法,對百丈說:昔我住此山,有人問:「大修行人,還落因果否」?我答他:「不落因果」,以此錯誤,五百世墮野狐身,請和尚為我下一轉語,師說:你問吧,老人便問,師答:「不昧因果」,老人大悟說:今我已脫野狐身,明日在山後,乞依亡僧之例焚化我身。

【百界】 地獄、餓鬼、畜生、修羅、人間、天上、聲聞、緣覺、菩薩、佛等十界,每界各具十界,乘之便是百界。

【百界千如】 天台宗認為一切法,都是真如實相,或名為如,或稱如是。十法界中,一、外顯的形相,名如是相;二、內具的理性,名如是性;三、所具的體質,名如是體;四、由體所生的力用,名如是力;五、所造的作業,名如是作;六、由作所種的因,名如是因;七、助因生果的助緣,名如是緣;八、由緣發生的結果,名如是果;九、所招的報應,名如是報;十、以上相為本,報為末,最後的歸趣即究竟,名如是本末究竟。十界中的每一界,情與無情,色心萬法,皆具此十如是。但此十法界的每一界,又皆具有十界,所以纔能昨日地獄,今日人間,他日畜生,再他日聲聞緣覺等。十界各具十界,則成百界,百界中的每一界,又名具有上述的十如,則成千如,此百界千如,是天台對於萬法的觀感。

【百衲衣】 很多補綴的衣,亦即僧衣。

【百八鐘】 晨昏各打大鐘一百○八下,以驚醒一百○八煩惱。

【百一供身】 又名百一物,或百一眾具,百是指比丘於三衣六物之外的種種雜具。在許多的雜具中,比丘只能蓄留一種,謂之百一供身,一種以外的,叫做長物。比丘的根性有三品,上品只蓄三衣,中品加蓄百一,下品加蓄長物。

【百一眾具】 與百一供身同。

【百八煩惱】 一百○八種煩惱。與百八結業同。

【百八結業】 又名百八煩惱,即一百○八種煩惱,結是煩惱的別名,由煩惱而生的種種惡業,叫做結業。百八者,三界之見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十使,合稱為九十八隨眠,再加上無慚、無愧、嫉、慳、悔、睡眠、掉舉、昏沈、瞋忿、覆等十纏,便成為一百○八。

【百光遍照王】 大日如來。

【竹園】 竹林精舍。

【竹林精舍】 又名竹園,為頻婆娑羅王建築以供佛說法的道場,在王舍城,也是佛教史上的第一座寺廟。

【老苦】 四苦之一。見四苦條。

【老婆】 親切叮嚀之義。

【老婆禪】 親切叮嚀之禪。

【耳根】 六根之一。見六根條。

【耳識】 六識之一。見六識條。

【肉山】 比丘虛受信眾的布施,死後成為一座大肉山,以償還其債。

【肉心】 肉團心,即心臟。

【肉眼】 人間肉身之眼,為五眼之一。

【肉燈】 割肉燃燈以供養佛。

【肉身菩薩】 又名生身菩薩,即此父母所生之身已是菩薩。

【自力】 眾生自己修行的力量。

【自在】 1.進退無礙的意思。2.指吾人的心完全脫離了煩惱的繫縛而通達無礙。

【自在天】 見大自在天條。

【自在王】 大日如來的尊稱。

【自性】 諸法各自有其不改變不生滅的自性,故一切現象的本體或一切心相的性體,叫做自性。

【自性行】 四種性行之一。

【自性戒】 又名本性戒,即不待佛制,自性便可受持的戒,如十善戒是。

【自性身】 四身之一。見四身條。

【自性三寶】 自性本具的三寶,如眾生具有靈明覺照的佛性為佛寶,其性常寂圓淨為法寶,有融妙和樂義為僧寶。

【自性彌陀】 自性就是彌陀。依心性的道理說,自他本來是不二的,念佛人不生不滅的心性與彌陀佛不生不滅的心性毫無差異,故念彌陀即是念自性之佛。

【自性清淨心】 又名如來藏心,吾人本具的心,自性清淨,離一切的妄染,故云自性清淨心。

【自性五分法身香】 見五分法身香條。

【自相】 一切事物,皆有自共二相。見共相條。

【自相空】 十八空之一。

【自恣】 僧眾於七月十五日,結夏安居已畢,便在大會中,任由眾人恣舉自己所犯之罪,並對著其他比丘作懺悔,叫做自恣,又名隨意,即可以任由他人隨意檢舉自己的罪過。

【自恣日】 指結夏安居的最後一日。

【自恣犍度】 二十犍度之一。

【自調】 聲聞緣覺的修行方法,其方法是自調自淨自度。智度論說:「求福德皆為自調自淨自度。持戒是自調,修禪是自淨,智慧是自度。復次,自調者正語正業正命,自淨者正念正定,自度者正見正思惟正方便。」

【自調自淨自度】 見自調條。

【自證】 親自證悟和體驗。

【自證身】 五種法身中之法界身及四種法身中之自性身。

【自證分】 見四分條。

【自心佛】 自己心裡的佛。因自己的本性,原是與佛一樣的。

【自體分】 與自證分同。

【自乘果】 三乘各自的聖果。

【自比量】 因明三量之一。見三量條。

【自行化他】 又叫做自利利他,即一方面自己修行一方面又教化他人。

【自受自用】 見報身條。

【至教量】 又名聖教量、正教量、聲量等,為三量之一。見三量條。

【至德具足益】 謂信仰阿彌陀佛而念佛的人,現世就能具足無上的功德。

【舌舌】 諷誦經偈時,因為念得很快,所以將文字的聲音省略,如念南無阿彌陀佛,只唸做南無佛是。

【舌相】 佛三十二相之一。佛有廣長舌相,此相乃是表示多生多世都不妄語。

【舌根】 六根之一。見六根條。

【舌識】 六識之一。見六識條。

【行】 指身口意的造作。

【行人】 修行的人。

【行法】 修行的方法。

【行果】 修行與果報。

【行者】 1.修行佛法的人。2.居住佛寺但留著頭髮修行的人。

【行苦】 三苦之一。見三苦條。

【行相】 行事的相狀。行相有粗有細,如前六識的行相粗而易知,第八識的行相細而難明。

【行腳】 禪僧為了尋師訪友及求證佛法而到處旅行。

【行捨】 行是修行,捨是捨棄,即修行人應捨棄我相和法相,亦即行一步捨一步的修善。

【行陰】 五蘊中之行蘊。

【行教】 偏重於修行的教法。

【行業】 1.身口意所造作的業。2.可以召感苦果的善惡行為。

【行解】 修行和知解。

【行樹】 成列的樹林。

【行願】 1.實行和心願。2.實踐自己的願望。

【行證】 修行和證悟。

【行蘊】 五蘊之一。見五蘊條。

【行供養】 修行善法以供養諸佛。

【行不退】 永不退失菩薩的大行。

【行滿成佛】 見四滿成佛條。

【行境十佛】 修行圓滿而證得無上境界的十種佛,即願佛、業報佛、住持佛(又名正覺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又名本性佛)、如意佛(又名隨樂佛)。

【衣】 指出家人所穿的袈裟。

【衣法】 衣指出家人的袈裟,法指正法,內傳法以印證宗門的佛心宗旨,外傳衣以表示師承的信實無虛。

【衣缽】 衣指袈裟,缽是出家人用來盛施主供養食物的應器,二者都是出家人重要的法物,並可作師承的信證,衣缽的授受即代表著心法的接受。

【西天】 指印度,因印度在中國的西方。

【西牛貨洲】 位在須彌山西方的大洲名,因其地多牛,以牛為貨易,故名為牛貨。

【西方淨土】 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西方同居土】 指西方阿彌陀佛的極樂淨土,因其土凡夫與佛菩薩共同居住。

【伎樂】 音樂。

【任運】 任法之自然運動,不加人工的造作。

【吉祥天】 吉祥天女。

【吉祥坐】 坐相之一,即先以左足置於右腿上,再以右足置於左腿上的一種坐法。

【吉祥懺法】 金光明懺法的別名,因金光明懺法是以吉祥天為道場之主。

【同體大悲】 謂佛的法身,與眾生的法身是共同的,自己和他人,沒有分別,視他人的痛苦就是自己的痛苦。

【書籍目錄】
第1頁:一畫 第2頁:二畫
第3頁:三畫 第4頁:四畫
第5頁:五畫 第6頁:六畫
第7頁:七畫 第8頁:八畫
第9頁:九畫 第10頁:十畫
第11頁:十一畫 第12頁:十二畫
第13頁:十三畫 第14頁:十四畫
第15頁:十五畫 第16頁:十六畫
第17頁:十七畫 第18頁:十八畫
第19頁:十九畫 第20頁:二十畫
第21頁:廿一畫~廿五畫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吳昌威 发表于 2024-3-27 11:59:00
這是有系統的分類,很容易找到
還可嘗試背下來,是宏法及了解
佛法最佳工具書。太感激了功德
無量,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