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禪修菁華1 - 入門 聖嚴法師

禪修菁華1 - 入門 聖嚴法師

禪的入門方法

[日期:2012-09-1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聖嚴法師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中國禪宗的修行方法,是頓超直入的,不假次第的,不像印度的瑜伽及印度的大小乘佛教,均極注重修行方法的次第或步驟,尤其印度晚期的大乘密教,特別重 視修行方法的傳授,而且越修越繁複。事實上大乘密教的方法,大致與其他印度宗教所用的瑜伽法門,有很多雷同之處,精采處是能以佛法的空智,化解了外道宗教 的最高執著的神及神我,使一切方法皆成為成佛之法,導歸佛法的大海。可是,密宗的修持方法,基本的,固然人人可得而修,越向上乘,儀軌的學習與行持,便越 難,所以不是人人有時間和因緣去修持的。

  中國的禪宗,乃以「無門為門」,以沒有方法為最高的方法,這對於根機深厚的人,或者以終其一生的時間來修行的人,只要能把自我中心的意識,漸漸化去之 後,禪門自然會在他的面前大開。可是,對於絕對多數的人,只能站在禪門之外,揣摩禪境,或者僅能欣賞到禪者們自在灑脫的風格,卻無從身歷其境地來體驗一番 了。因此,中國的禪宗,後來被視為只有年輕利根的人才能修習。其實,修行的方法,無一門不是以禪定為基礎的,也可以說,除了禪定之外,便沒有修行的方法, 所以,無論佛教或其他宗教,禪定是唯一的修行方法,因此,凡是主張以修行來達到精神和肉體之改造的,不論它是叫做什麼,我們都應該將之列入禪 (Dhyana)的領域,層次雖各不同,基礎是大同而小異的。

  我是出身於中國禪宗寺院的僧侶,但我並不以為唯有禪宗的子孫才修行禪的方法,事實上在禪宗寺院出家的僧侶,也未必有多少人摸索到了他們主要而適當的修 行方法,因此,中國的禪,雖以無門為門,我仍希望先讓有心於修行的人們,從有門可進的基礎方法學起,修學了一段時日,或者能夠把心安穩下來之後,再教他們 去尋找無門之門,若能先用修學禪定的方法,把心安穩下來,然後學不學中國禪宗的禪,無關宏旨;是不是稱它為禪,也無關緊要。要緊的是在於能不能找到適合你 並且是有效的修行方法。

  禪的修行方法,原則上不出乎調身、調息、調心的三要素,目的在於調理身心,關鍵則不能離開氣息而談身心的健康和統一。以下,我們便就這三要素,來談修行禪定的基本方法。

 

   調身

  一般所講調身的主要方法,是指打坐的坐姿。可是,除了坐姿之外,應該尚有行走、站立、躺臥等方法;在坐前與坐後,也當有運動及按摩的方法,乃至吃飯、 解大小便,均宜有其方法,因為,我們的身心,若要它健康,必須動靜並重兼顧,所謂動中取靜,又所謂靜中之動,前者即是以運動及按摩的方法,使得血液循環通 暢、氣脈運行活潑,肌肉和神經鬆弛,才能使得身體舒適,即所謂氣和而後心平,此所以印度的禪者,有瑜伽體操,中國佛教的禪者,有少林寺的拳法,道家丹道派 的運動方法,尤其繁多,後來則演為太極拳。實際上,東方人的各種運動方法,大多與坐禪者有連帶關係,並且是為了坐禪的需要而有運動的方法,甚至運動的方法 最初也是由禪者於修行之際,身體自然發生規律的柔軟的運動動作而來,正像後世中國醫術中的針灸原理所依的身體的經脈和穴道部位,最初也是從靜坐運氣之中發 現的一樣,現在許多人,將運動的拳法及針灸,與修行禪定分了家,這是不對的。

  身體缺少運動,機能便易於老化和感染病痛,運動是使生理機能,由緊張以後的鬆弛,能夠得到更多的營養補給及休息的機會。禪者的運動方法,講求心念集 中、氣息和順,絕非後來演變為技擊的拳術可比;禪者的運動,本身就是修行禪定的方法,所以,我對調身的方法,是運動與打坐並重的。

 

  運動的方法

  我所教的運動方法,做的時候,都只需兩公尺見方或一個人身的長度,乃至僅能容身坐下及起立的一小塊空間,就夠了,而且不論男女老少,健壯衰弱,都可以安全地練習。但是為了學習的進度,我把它們分作幾個階段:

  一、初級:也就是開始修習坐禪方法的同時,便教學生練習。

  1、頭部運動——此在坐下之後,打坐以前使用。先將兩手平置於左右兩膝,勿用力,身體坐正,再作頭部運動的四個方式:

  1頭向下低,再往後仰。

  2頭向右傾,再往左傾。

  3頭向右後轉,再向左後轉。

  4頭順著時針方向,前、右、仰、左轉,再逆著時針方向,前、左、仰、右轉。

  每式身體不動,肌肉和神經放鬆,各作三到七次。動作緩慢柔軟,眼睛睜開,呼吸自然,頭部運動的目的,在使頭部血液減少,降低思潮起伏的動力,使頭腦清新,漸漸寧靜。

  2、全身按摩——在打坐以後,站起之前,搓熱兩掌,先用拇指背輕輕按摩雙眼,依次用雙掌按摩面部、額部、後頸、雙肩、兩臂、乃至手背、胸部、腹部、背 部、腰部,再下至右面的大腿、膝蓋、小腿,左面的大腿、膝蓋、小腿。此一自我按摩的運動法,能使因初學坐禪而感到的疲勞,完全消除,身心感到柔和溫暖與舒 暢。唯其在按摩時,必須將注意力集中於掌心或指頭

  3、瑜伽柔軟運動(此略)

  4、走的方法——坐禪久了,腿子感到不習慣時,不妨用走的方法來調攝身心。

  1快走,中國禪堂稱為跑香,順著時針方向,在禪堂內,左臂甩、右臂擺,老弱者走內圈,健壯者走外圈,越來越快,此時修行者的心中,除了走得更快的感受之外,不應有任何念頭。

  2慢走,佛教的名詞稱為經行,我教的是極慢經行,注意力集中在前腳掌心,右手輕握拳,左手輕抱右拳,提舉於腹前,離肌膚一指節,如果要會用心的話,快走慢走,都能使你失心入定。

   5、站的方法——兩腳分開的等於自己一隻腳的距離,將上身由頭至小腹鬆弛,變輕,讓重心和重量的感覺落到兩腳的前掌。

  6、臥的方法——

  1右側臥是最好的方法,所以名為吉祥臥,它能使你少夢、熟睡、清醒、不打鼾、消化良好,不遺精。

  2仰面臥,宜用於短暫的休息,把全身肌肉放鬆,不用一絲力量,即能很快地消除疲倦;如果用在終夜的長睡,這就不是最好的方法。

  7、日常生活的方法——禪宗常講:吃飯、洗碗、屙屎、撒尿、搗水、砍柴等日常事,無一不是禪,含義極深,非真得悟境者不易明白。在起初學禪的人,若能 在做任何情況,都能心無二用,不起雜念的把注意力集中的話,雖不能即入禪定,也可使你的工作效率提高,生活得充實和穩定了。

  二、中級及高級

  坐禪的訓練與運動的方法,既有連帶關係,訓練越久,運動的方法也隨著增加其項目。因為本文僅供參考,不是用作教材的,提供了初級的方法,對於從未學過 的讀者,不妨練習,一定有用,但也未必能練得很好,因為動作姿勢的正確度無人從旁給你指導的緣故。中級和高級的運動方法,有站的、有坐的,也有躺臥及倒立 的等等。當然,禪者的運動,以緩慢、柔軟、安定、安全為原則。

 

  坐禪的姿勢

  坐禪的姿勢,是印度古修行者所發現的,傳說是古仙人在經過無數的困難,修道仍不得道,後來發現雪山深處的一群猴子,正在用坐禪的方法修道,古仙人模仿 著做了之後,便成道了。以常情而論,猴子不會坐禪,其他的動物,也沒有坐禪的體形條件,運動之中,惟有人類才有坐禪的條件,那個傳說,只是在無法從歷史記 載中的找到根源的印度人,所講的涵義深長的故事,意謂雖然心的輕舉妄動如猴子,也有坐禪的必要和可能,那種坐法名叫毗羅遮那的七支坐法。

  一、七支坐法

  1、雙足跏趺——此有二式:

  1通途是以左腳在下,右腳置於在左大腿上,再將左腳置於右大腿上,稱為如意吉祥坐。

  2或將右腳在下,左腳置於右大腿上,再將右腳置於左大腿上,稱為不動金剛坐。

  這兩種坐法,對於年長的人及初學坐禪的人,並非人人能夠做到。

  2、背脊豎直——挺起腰幹,勿挺胸部,頭頂向天垂直,下顎往裡收,領壓喉結。

  3、手結晶法界定印——兩手圈結,右手在下,左手在上,兩拇指相結成圓圈形,輕輕平置於丹田下的骻部。

  4、放鬆兩肩——將兩肩肌肉放鬆,自覺如無肩、無臂、無手的狀態。

  5、舌尖微舐上顎——門牙上齦的唾腺處,不可用力,若有口水則緩慢嚥下肚去。

  6、閉口——無論何時,只用鼻息,不可張口呼吸;除了有病在鼻。

  7、眼微張——視線投置於身前二、三尺處的地上的一點,不是要看什麼,只因睜大眼睛時,心容易散亂,閉起眼睛時,心容易昏沉。如果睜眼過久,覺得勞倦時,不妨閉一會兒。

  對於七支坐法的次序和內容,各家的看法也不盡相同,有的人將調息及調心的方法,也合在七支之內,本文則為了便於分類介紹,故僅將調身的部分作為七支的內容。

  二、其他坐法

  由於初學坐禪的人,不一定能夠跏趺坐,對於從未學過打坐的人,一開始便要求雙腿結跏趺坐,也是不合理的,甚至也會因此而把許多希望嘗試打坐的人,阻嚇在具備道的大門之外,現在我給初學的人,介紹由難而易的其他幾種坐法如次:

  1、半跏坐——不能盤雙腿的人,或者雙腿盤久了,覺得疼痛難忍之際,不妨把上面的一隻腳鬆開,置於另一隻小腿的下面。或者一開始僅將一隻腳,置於另一邊的腿上,左腳在右小腿之下,均可。

  2、交腳坐——兩腳均置於地,各內向後收,結果,兩腳掌向上,置於兩小腿乃至兩大腿之下。

  3、跨鶴坐——又名為日本坐,因為迄今的日本人,在日式的室內的正式坐姿,仍是用這種方式。即是雙膝脆下,兩腳的大拇指上下交疊,將臂部坐落在兩腳跟上。此種坐法,在中國古代未用高椅高桌之時普通人在正式場合,也是如此坐。

  4、天神坐——左腳坐如跏式,曲向內,置於身前,另一腳,曲向外,置於身後側。迄今南傳上座部佛教徒,席地聞法時多用此式,乃至坐禪時的初步坐法,也用此式。

  5、如意自坐——此式系模仿菩薩八相成道,自兜率天下降人間之前的坐姿,左腳坐如半跏式,曲向內,腳跟置於會陰前,右腳垂立、曲膝置於右胸側,左右兩手平覆分置於左右兩膝。

  6、正襟危坐——以上各種坐法,均系席地而坐,此式則坐於與膝同高的椅子或板凳上,兩腳平放於地,兩小腿垂直,兩膝間容一拳的距離,背不可依靠任何東西,僅臂部坐實,大腿宜懸空,與小腿成一直角。

  以上六種,除了坐姿不同及如意自在坐的手姿不同之外,其他均用七支坐法的第二至第二至第七項規定的標準。功效最大最快而且能夠經久穩固的坐姿,仍以最 難的跏趺會,最為可靠。因此,初學的人,盡可用你覺得最舒適的坐法,以不讓自己產生畏懼心為原則,漸漸地試著用較難的坐法,是有益無損的。

 

 調息和調心

  氣息和順舒暢,心境才能平靜安穩。心情與呼吸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並且,要想調心,必先從調息入手,不論它叫什麼名字,中國的道家,印度的瑜伽、西藏 的密宗、中國的天台宗等,講到修行禪定的次第,必定重視呼吸與氣的問題。因為人體生理的動靜以及心理的動靜,與呼吸的氣和息,有著依存關係,就原則的定義 而言,「呼吸」,是指普通人每分種十六到十八次的出入息,修行者的呼吸在漸漸地緩慢深長微細之時,稱為「息」。由於息的力量,推動血液製造能源,由能源產 生賦活生理機能的作用,稱為「氣」。當修行者感受到由氣所產生的作用時,稱為「覺受」,有了覺受經驗的人,便會覺得坐禪對於他們,確是人生的一大幸福和恩 惠了。

  一、呼吸的方式

  呼吸的方式,大致上可分成四類:

  1、風——在激烈的運動之時,或者剛剛做完激烈的運動,如打籃球、踢足球等時,呼吸的速度及強度如颳風,均不宜打坐。

  2、喘——在感到恐懼、病痛、虛弱、興奮、疲倦之時,心定情緒低落,心神昏暗,也不宜打坐,要躺下或坐下休息而至平靜舒暢之後,始可打坐。

  3、氣——是指普通人的平常呼吸,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呼吸,而自己可以聽到呼吸聲,此為初心打坐者最低的要求,也是安全的呼吸速度。

  4、息——此又可分為四等:

  1鼻息:打坐時用鼻孔呼吸,是基本的方法,最初的速度也是每分鐘十六至十八次。與氣不同者,是聽不到呼吸聲,呼吸是平常的速度,所以吸氣及呼氣,主要 是靠肺的自然的律動,不得以注意來控制它,否則速度快了,會頭暈,慢了會胸悶。如發覺呼吸有困難,例如頭暈或胸悶之時,當注意調息,宜以四秒鐘左右作為一 呼一吸的時間長度,最有效。

  2腹息:仍用息孔呼吸,但其呼吸的重心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初學時不宜勉強用控制及壓氣的方法,把吸入的空氣逼入丹田(小腹部)。通常學打坐的 人,經過一段時日之後,呼吸氣必然自動地通過橫膈膜而到達丹田,那時,修行者的身心,會突然感到輕鬆舒軟起來,呼吸也越來越慢、越來越長、越來越深、越來 越充足,不僅感到肺部充足,丹田充足,乃至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感到充足,漸漸地呼吸的自然律動,不在肺部,而在小腹部了。但那不是把小腹隆起,而以小腹 取代了肺部的功能。

  3胎息:胎兒在母胎內時,不用鼻孔呼吸,是以與母體相連的循環系統來呼吸,修行禪定的人,由於腹息的更進一步,便不用息孔呼吸,每一個毛孔,都可能成 為呼吸器官。此時脈搏,若有若無,但其仍須仰賴體外的氧氣來補給身體的所需。此時以大宇宙作母胎,自己的身體即是胎胞中的嬰兒。

  4龜息:動物之中,有的烏龜,壽命極長,甚至將其理入地下數百年,無飲食,無空氣,也能繼續活下去,打坐而至第四禪的程度,自然不需呼吸空氣,甚至心 髒也停止跳動,不同於已死的屍體之處,乃在於不腐臭爛壞,其生理組織仍是活著的人,此便介於胎息與龜息之間,定力愈深,則愈近於龜息乃至住於龜息的狀態, 此時,修行者的身體,已自行形成了一個個別的小宇宙,以其體內的氣或能的運行,自給自足,不必再從體外吸取氧氣來供給體能的消耗了。

  當然,初學打坐的人,不可好高鶩遠,操之過急,應該先把鼻息練好,再能到達腹息,已不錯了。

  二、調息的方法

  調息的方法,在中國的道家,稱為「吐納」,納天地日月之氣以養生,吐身內的混濁之氣以保命,乃是修煉丹道的方法。印度的瑜伽行者,特別重視各種呼吸法 的鍛煉,且以生命能之產生與超常能或絕對能(與神合一的自然大能)的引發,就是要用呼吸的方法作為重點的訓練。佛教修行的起點,與外道無多差別,所不同的 是,調息是入門方便,並不以調息為根本法門,調息的目的,在於調心,心即調伏之時,有沒有呼吸的方法,便無關緊要了。

  我所教的調息法有兩類:

  1、數息——在數息之前,先做深呼吸三次,深呼吸時,將兩手置於小腹,先用鼻吸第一口氣,引入小腹,使小腹隆起,再收小腹,繼續吸氣,使肺部隆起,盡 量吸入,然後閉氣十五秒鐘,才慢慢地把氣用口吐出,同時身子下彎至不能彎時為止。三次深呼吸後,把姿勢坐穩,開始數息。數息也有數種不同的方法:

  1順數:又有兩種,一是數出息,這是通常用的一種,把注意力集中在數出息的數目上,每呼出一口氣,數一個數目,數到第十,再從第一數起,反覆連續地數 下去,數到心無雜念之時,身心便有異常愉悅的感受出現了,二是數入息,方法與數出息相同,只是把注意力集中於入息的數目上。由於通常人的呼氣較慢,所以數 出息,較易阻止雜念的入侵。  

  2倒數:當修行者,用順數之時,漸漸變成機械化,心中把數數目變成了無意識的或下意識的行為之時,雜念便乘機活躍起來,所以不妨把數目倒過來,從十、九、八……而至一。

  3隔數:倒數又成了機械化時,不妨順著數單數或雙數,單數數到第十九,雙數數到二十。也可以倒著由第二十起數雙數或由第十九起數單數。

  2、隨息——當以數息的方法,修行到了雜念頭漸漸減少之後,便可把數目省掉,但將注意力集中在呼吸的出與入上面,對於每一呼吸的出與入都明明白白,此亦可分兩種:

  1隨鼻息:注意力在鼻端,感受呼吸的出入,不用注意呼吸到達的部位及處所,但要你達到呼吸與心相契相忘的程度就好。

  2隨息想:每吸一口氣,便想:「一口吸盡千江水」,每呼一口氣,便想:「一口吐出萬里山」。將自己的身心,隨著呼吸的出入,而與外在的山河世界,連接 起來,打成一片,當你不是要你吸入的都是水,吐出的全是山,而是要你把內在身心和外在的世界,隨著呼吸的出入而融和為一個全體,其實,這已是從調息的范 圍,跨進調心的領域中了。

  三、調心的方法

  佛法被稱為內學,所以佛所說的一切法,無一法不是教眾向已身的內心用工夫的調心方法。佛法的總綱,稱三種無漏之學,那就是戒、定、慧。其中以禪定為修 道的根本方法,戒是修道的基礎方法,慧是修道所得的效果,如果沒有戒所規定的有所不得做起及有所不得不做的生活態度,修定就無法成就;縱然有了成就,也會 落於邪道而自害害人,所以戒是道德規範的佛教教義,也是調心的基礎方法;作為哲學理論的佛教教義,是由調心方法所得的結晶。本文的重說,則在於說明修習禪 定的方法。

  以修道的立場而言,不可以說,惟有修禪定才是修道,只能說修禪定則確是修道的主要方法。調息為修定的入門,調心則是修定的主要方法。佛的十大德稱之 一,名為「天人調御師」,意即是他已是天及人類之中的一位將心完全調伏和駕御了的人,也是天及人類之中最能幫助眾生調攝身心的一位大師,從修禪定的方法而 言,調心可以用如下的數類觀想:

  1、觀想身外的東西——挑選身外的任何一物,作為集中心念的對象;或者以分析身外的任何一事一物,作為轉變心念的對象。前者如月觀及日觀,後者如因緣觀及不淨觀。

  2、觀想地、水、火、風的功德——將自己的心,觀想成地、水、火、風的任何一種功德,化除煩惱妄想,進入凝然不動而又朗朗清明的定境。例如地能化腐朽 為神奇,容受一切而又生長一切,然其本身始終寂然不動,水能洗淨諸垢,匯百川成大海,滋養萬物;變化萬象,而又不爭功、不諉過。

  3、以身體的官能接受身外的對象——用眼看顏色及形色,用耳聽各種聲音,用鼻呼吸,用舌舐上顎,用身體感受粗細及冷暖等。其中以用鼻呼吸的方法最基本 有效,眼睛看及耳朵聽,最好要有老師指導得法,始能安全有效,舌舐上顎是打坐的基本要求;全身的部位太多,初學時不易用上力量,僅以觀想冷暖或熱的感受, 也容易發生不能調和的毛病。

  4、觀想身內的五臟——中國的道家用金、木、金、火、土的五行代表五臟,所作的五行歸一而觀想丹田的方法,或以五行相濟相生的方法,導引臟器的功能,增長肉體的健康。印度的瑜伽所說的六個或七個靈球(Chakras),也是以五臟為主的觀想法。

  5、觀想身體的某一部位——如觀想眉心、鼻端、腳心等。初學打坐的人,若沒有明師指導,大概只能以修數息法來調心,也可以用隨鼻息法,為了安全可靠起 見,最好還是由已有經驗的人指導。至於其他各種如上面所介紹的方法,若未經有經驗的人指導,最好不去摸索,所以本文也未作明細的說明。這是技術的問題,僅 靠書面的敘述來練習的話,是不夠安全的。

  我在美國所教的初級班,僅教一或兩種調心法,上完中級班,可能已學到六或七種調心法;但是能夠每種都學得有效的人,並不多見,原因是打坐的基礎不夠,光學方法沒有用處,學了若不勤練,也沒有用。練習之時,發生了困難,有的可以自知解決,有的則必須老師指導,始能克服。

  四、調心的歷程

  我們的心,經常處於兩種極端的狀態之下:精力充沛之時,思緒極多,不易安靜,更不易凝定,否則,在無事可做之際,就不會感到寂寞無聊,在精力疲倦之 際,便會陷於困頓、陷於晦暗、昏沉呆滯,否則,在工作了一整天之後,就不會需要睡眠,前者病在散亂心,後者病在昏沉心,此兩者是修習禪定者的大敵。輕微的 昏沉,有法對治,比如睜大眼睛,注意力集中於眉心等法,用之可以見效;重昏沉則唯一的最佳方法是乾脆閉上眼睛,睡一會兒。大多數的調心方法,是用來對治散 亂心的,我將調心的歷程,分作七個階段,以數息作例子,用符號來表示其心態如下:

  1、數呼吸之前,沒有集中心力的對象,心念隨著現前的外境,或回憶過去,或推想將來,不斷地、複雜地、千變萬化地起伏不已、生滅不已。

  2、數呼吸之初,數目時斷時續,妄想雜念頭,依然紛至沓來,但已有了集中注意力的主要對象。

  3、數呼吸之時,數自己能連續不斷達十分鐘以上,但是仍有許多妄想雜念,伴著數息的正念。

  4、數呼吸之時,正念不斷,雜念減少,偶爾尚有妄念起落,干擾正念的清淨。

  5、數呼吸之時,雖有清淨的正念,不再有任何妄想雜念,但仍清清楚楚地知道,有能數呼吸的自我、有被數的呼吸、有用來數呼吸的數目。實際上,雖到如此的心無二用之時,依舊至少還有三個連續的念頭,同時活動著。

  6、數呼吸,數到把數目呼吸都忘掉了,感到身、心、世界內外間隔沒有了,人、我對立的觀念沒有了,客觀與主觀的界限沒有了那是一種統一的、和諧的、美妙得無法形容的存在,那是充滿了力量和愉快的感受。至少尚有一個念頭在。也唯有到了此時,始為與定相應的現象。

  7、數呼吸,數到身、心、世界,全部不見了,時間與空間都粉碎了,存在和不存在的感受消失了,進入了虛空寂靜的境界,那是超越了一切感覺、觀念的境界,我們稱之為悟境,沒有符號能夠表示,一切語言、名字、形相,到了此處,均無用武之地了。

  以上七個階段,第一是散亂心,由第二至第五是集中注意力的過程,第六第七是定境與悟境。若細論,第六尚不是深定,而是一般宗教家、哲學家,乃至藝術家,都能多少體驗到的所謂天人合一和與神同在的冥想。

  五、雜念、妄想、念頭

  從修行禪定者的體驗而論的妄想、雜念與念頭,也大有分別說明的必要。大致上,妄想雜念,可有兩類,一是粗重的,一是細弱的。粗重的之中,又有雜亂無味 而且不連貫的,名為雜念,有條理的則名為妄想。細弱的之中,又有容易察覺在動而未必有意味的一群波動,仍稱妄念,以及非在相當寧靜時不易察覺的一個一個的 波動,任何一個波動,都無法代表任何意味的,便稱為念頭,若用線狀的符號加以說明,也許是這樣的:

  1、雜念群:

  2、妄想群:

  3、妄念群:

  4、念頭群:

  5、定境:

  其中的念頭,起滅極為迅速,坐禪工夫相當好的人,能夠發現在一秒鐘間,有十來個念頭,對治雜念的妄想的最好方法,便是「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當你發 覺你有雜念妄想時,那個雜念妄想已經過去,不要再為它而煩惱,勿怕雜念妄想打擾你,如果你老是為著雜念妄想之像五月的蒼蠅,揮之不去而煩惱,那會為你帶來 更多的雜念妄想。應該知道,當你能夠發現你有很多的雜念妄想之時,正可說明你在調心的工夫上,已經有了相當程度的收穫。

  (選自《禪的體驗·禪的開示》)

【書籍目錄】
第1頁:編者序 第2頁:禪的本質
第3頁:坐禪的功能 第4頁:鍛煉心
第5頁:禪修的歷程 第6頁:禪的入門方法
第7頁:禪坐的基礎方法 第8頁:禪修的要領
第9頁:在家居士如何學佛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4)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4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1-31 20:06:58
说不出的,跟着修就自在。
第 3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4-1-9 16:18:54
摩訶般若波羅蜜多.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2-9-26 18:03:59
探讨探讨探讨他探讨探讨
第 1 楼
555555會員 发表于 2012-9-26 8:38:06
5555555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