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好自端嚴 玅境老和尚

好自端嚴 玅境老和尚

一、六妙門講記.六

[日期:2011-02-1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玅境老和尚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四)觀

「觀」,梵音「毗缽舍那」,觀察思惟義。這與一般妄想不同;妄想不是貪、就是瞋,或者東想西想(非善非惡)。而「觀」一定要根據佛的法語思惟觀察,是智慧境界而非虛妄分別。

怎 麼修觀呢?靜坐時,可以先修「止」;如果修得合適,很長的時間內能一念不生、明靜而住,則可以先止幾個小時之後再修「觀」。「觀」十五分鐘、半個鐘頭或一 個鐘頭,之後再繼續修「止」。「止」而後「觀」、「觀」而後「止」,持續不斷這樣地修習,可能某一天早上盤腿而坐,一下子一念相應得無生法忍,就是聖人 了。當然,這不是輕描淡寫可以成就的,非得要拿出全副精神、長時努力靜坐不可!


1、依《金剛經》修觀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教導我們修二種觀:

一、假觀。如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二、空觀。有二種:

(一)我空。如云:「若菩薩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非菩薩。所以者何?須菩提,實無有法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

(二)法空。如云:「如來者即諸法如義。若有人言: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須菩提,實無有法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又有四種空觀,即大乘的四念處觀。

(一)身念處觀。如云:「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如來身如是,眾生身亦如是,都是自性空的。

(二)受念處觀。如云:「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此 義應加以解釋。「住」,執著之意;凡夫執著內六處、外六處及六識為實有,如是內六處、六識與外六處接觸之時,觸緣受故,有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於苦生 瞋、於樂生愛、於不苦不樂生愚癡心,故名「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若是佛教徒通達十八界皆是緣起,如夢幻泡影、畢竟空寂,而三受及貪瞋癡等亦無生無滅,而 有無所得慧現行,故云「應如是生清淨心」。

(三)心念處觀。如云:「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四)法念處觀。如云:「佛告須菩提!於意如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故《華嚴經》云:「觀察於諸法,自性無所有,如其生滅相,但是假名說。」(T10.81)

【書籍目錄】
第1頁:一、六妙門講記.一 第2頁:一、六妙門講記.二
第3頁:一、六妙門講記.三 第4頁:一、六妙門講記.四
第5頁:一、六妙門講記.五 第6頁:一、六妙門講記.六
第7頁:一、六妙門講記.七 第8頁:一、六妙門講記.八
第9頁:一、六妙門講記.結 第10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一
第11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二 第12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三
第13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四 第14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五
第15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六 第16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七
第17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八 第18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九
第19頁:二、修學聖道的次第.結 第20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一
第21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二 第22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三
第23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四 第24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五
第25頁:三、學禪者應具五法.六 第26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一
第27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二 第28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三
第29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四 第30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五
第31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六 第32頁:四、修行四念處的重要.結
第33頁:五、好自端嚴 第34頁:六、談心莊嚴
第35頁:七、四護法門 第36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一
第37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二 第38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三
第39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四 第40頁:八、帶業往生與消業往生.五
第41頁:九、如來大勢力 第42頁:十、午後法語.一
第43頁:十、午後法語.二 第44頁:十、午後法語.三
第45頁:十、午後法語.四 第46頁:十、午後法語.五
第47頁:十、午後法語.六 第48頁:十、午後法語.七
第49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一 第50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二
第51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三 第52頁:十一、第二個三年.四
第53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五 第54頁:十一、第二個三年.六
第55頁:十一、第二個三年.七 第56頁:十二、從佛學院到禪學院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