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優婆塞戒經講錄 太虛大師著

優婆塞戒經講錄 太虛大師著

三種菩提品第五

[日期:2011-01-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太虛大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種菩提品第五

三種菩提,即聲聞、緣覺及諸佛菩提,此品宗旨,在從三種菩提中辨出諸佛菩提為最勝。

戊三 別策勝願

己一 辨勝策發

庚一 辨三種菩提策發

辛一 善生問

善生言:『世尊!如佛所說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菩提三種:一者、聲聞菩提,二者、緣覺菩提,三者、諸佛菩提。若得菩提名為佛者,何故聲聞、辟支佛人不名為佛?若覺法性名為佛者,聲聞、緣覺亦覺法性,以何緣故不名為佛?若一切智名為佛者,聲聞、緣覺亦一切智,復以何故不名為佛?言一切者,即是四諦。』

三種菩提,即文中所講聲聞、緣覺及諸佛菩提。證聲聞菩提即阿羅漢果,證緣覺菩提即辟支佛果,此二雖得解脫生死而不得謂無上菩提;要得諸佛無上菩提,才是真正菩提。辨明三種菩提,須捨劣取勝。此品仍由善生問,佛答,本經各品皆然,如金剛經為須菩提問、佛問之類。問意:以聲聞聞佛說四諦法之聲而證阿羅漢之果,緣覺由觀察因緣而覺悟,同得一種菩提,何故聲聞名為聲聞,緣覺名為緣覺,均不名佛?若覺法性名為佛者,聲聞、緣覺亦覺法性;若一切智名為佛,聲聞、緣覺亦知一切法,何故不名為佛?以四諦即攝一切法──苦集攝世間果因;滅即解脫生死而證涅槃,道即達涅槃之方法,則攝出世果因──,何以聲聞、緣覺不名為佛?以上有三種問意,蓋欲起佛說三種之差別也。

辛二 如來答

壬一 就所問三義答

佛言:『善男子!菩提有三種:一者、從聞而得,二者、從思惟得,一者、從修而得。聲聞之人從聞得故,不名為佛;辟支佛人從思惟已少分覺故,名辟支佛;如來無師,不依聞、思,從修而得覺悟一切,是故名佛。善男子!了知法性,故名為佛。法性二種:一者、總相,二者、別相。聲聞之人,總相知故不名為佛;辟支佛人同知總相,不從聞故,名辟支佛,不名為佛;如來世尊,總相、別相一切覺了,不依聞、思,無師獨悟,從修而得,故名為佛。善男子!如來世尊緣智具足,聲聞、緣覺雖知四諦,緣智不具足,以是義故。不得名佛;如來世尊緣智具足,故得名佛。』

聲聞須從佛聞法而得菩提;緣覺不必聞佛說法,即以思惟而得菩提;如來無師,從修而得一切覺悟,乃成無上菩提。所以菩薩發心修行,雖亦藉佛所說法為方便,而由離言妙悟,不同聲聞之拘執法相;菩薩了諸法性空,由修遍覺,辟支佛只有少分覺,未為深廣圓滿;真要得一切智,須以無師智離一切語言文字修證而得。佛又能為一切眾生之機說法,亦非聲聞、緣覺所能。所覺法性,有總相、別相之分。達五蘊和合空無人我為總相智,辟支佛以自思惟亦只了總相,了別相則五蘊之法一一皆空,無有自性。此既從修而得,一切言語文字皆無所用,以無分別而證知者為妙智,故名為佛。以一切法為所緣境,而佛智緣之無不圓滿。此佛境界,非聲聞、緣覺僅於所緣知其總相者所堪比,以彼不具遍正覺故,不名為佛。

壬二 別增舉八事辨

『善男子!如恆河水,三獸俱渡,兔、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過;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則盡底。恆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緣河也。聲聞渡時,猶如彼兔;緣覺渡時,猶如彼馬;如來渡時,如彼香象,是故如來得名為佛。聲聞、緣覺雖斷煩惱,不斷習氣,如來能拔一切煩惱、習氣根原,故名為佛。善男子!疑有二種:一、煩惱疑,二、無記疑。二乘之人斷煩惱疑,不斷無記,如來悉斷如是二疑,是故名佛。善男子!聲聞之人厭於多聞,緣覺之人厭於思惟,佛於是二心無疲厭,故名為佛。善男子!譬如淨物,置之淨器,表裏俱淨;聲聞、緣覺智雖清淨而器不淨,如來不爾,智器俱淨,是故名佛。善男子!淨有二種:一者、智淨,二者、行淨。聲聞、緣覺雖有淨智,行不清淨;如來世尊智、行俱淨,是故名佛。善男子!聲聞、緣覺其行有邊,如來世尊其行無邊,是故名佛。善男子!如來世尊能於一念破壞二障:一者、智障,二者、解脫障,是故名佛。如來具足智因、智果,是故名佛。』

一、 恆河、為印度最大之河,香象、為最大之象。此譬以恆河水喻十二因緣生死流轉大河,以兔喻聲聞,以馬喻緣覺,以香象喻佛;三獸雖同渡河,而唯象達河底。二、聲聞、緣覺僅斷煩惱,不斷習氣,如兔馬勉強渡河而不徹底,佛則徹底,斷其根本。三、疑為六根本煩惱之一,煩惱疑障善法使之不生;無記疑如地球為多少微塵所成,有多少斤兩,聲聞、緣覺不須明白,而佛則悉知之,所謂佛於恆沙世界一滴之雨,皆知頭數。四、聲聞從佛聞聲得悟生空而不願多聞;緣覺雖以思惟而悟生空,亦不願多所思惟,唯佛則於山河大地微塵草木無不了知,於聞、於思心無疲厭。五、智慧喻物,身心喻器。聲聞、緣覺之身心,為業報所成,故須灰身泯智,方得無餘涅槃,有餘身心則非究竟清淨。六、聲聞、緣覺習氣未淨,所以身心有時於行不淨,佛則無不清淨。七、聲聞、緣覺其行自利利他,俱有邊際限量,佛則俱無邊際限量。八、佛於最後一念,能斷二障,智障即所知障,解脫障即煩惱障,前障菩提,後障涅槃。智因、即菩提心等,智果、即佛果。

壬三 廣明佛功德辨

癸一 總示佛功德

『善男子!如來出言,無二無謬,亦無虛妄,智慧無礙,樂說亦爾,具足因智、時智、相智,無有覆藏,不須守護,無能說過,悉知一切眾生煩惱起結因緣、滅結因緣,世間八法所不能汙,有大憐愍,救拔苦惱,具足十力、四無所畏、大悲、三念,身心二力悉皆滿足。』

此總示佛功德智慧。無障礙樂說、即隨意所說。了知一切眾生心行,即因智。知一切時,為時智。知一切因相、果相、差別相等,為相智。三業清淨,全無過失,故不覆藏守護。結、即煩惱,起結、即起煩惱,滅結、即滅煩惱。八法:即利、衰、毀、譽、稱、譏、苦、樂之八風。於眾生之大苦惱、能憐愍之。十力:一、知是處非處智力,即知事理是非之力。二、知三世業報智力。三、知諸禪、解脫、三昧智力。四、知眾生心性之力。五、知種種解智力。六、知種種界智力。七、知一切所至道智力。八、知天眼無礙智力。九、知宿命無漏智力。十、知永斷習氣智力。四無所畏:一、說一切智無所畏,謂大眾中作獅子吼,我為一切正智之人,無怖心也。二、說漏盡無所畏,謂說我已斷盡一切煩惱。三、說障道無所畏,謂說煩惱等障法,無有怖心。四、說盡苦道無所怖畏。佛能在大眾中作獅子吼:言我為一切智者,斷盡一切煩惱,能說起何業、得何果,及知苦之滅盡;由此四無畏,能於大眾中分明決定而說,毫無怖畏。大悲不必待緣,眾生信與不信,佛亦無喜與憂。因此身心二力,皆得充滿。世人言:有志者,事竟成。但初發菩提心,雖有大悲救他之志,尚無其力,故須精進培養成身心二力。

癸二 別顯身心力

『云何身力滿足?善男子!三十三天有一大城,名曰善見,其城縱廣滿十萬里,宮室百萬,諸天一千六十六萬六千六百六十有天。夏三月時,釋提桓因欲往波利質多林中歡娛受樂。由乾陀山有一香象名伊羅苯那,具足七頭,帝釋發念,象知即來,善見城中所有諸天處其頭上,旋行而往。其林去城五十由延,是象身力出勝一切香象身力。正使和合如是香象一萬八千,其力唯敵佛一節力,是故身力出勝一切眾生之力。世界無邊。眾生亦爾;如來心力,亦復無邊。是故如來獨得名佛,非二乘人名為佛也。』

三十三天、為欲界第二天,其頂之城,名善見城。釋提桓因、即三十三天之天主。波利質多樹、義為香遍樹,為樹中之王。乾陀山、即香樹山。伊羅缽那、即熱臭樹而大。所有諸天、即一千六十六萬餘天,俱能變化,隨意大小,可處香象之顯上。由延、又謂由旬,正譯踰繕那,印度三十里之數。即合如是香象一萬八千之力,僅敵佛之一節力。以世界無邊,眾生亦爾,形容佛心力之無邊。

癸三 列舉諸德號

『以是義故,名無上師,名大丈夫,人中香象,師子,龍王,調御示導名大船師,名大醫師,大牛之王,人中牛王,名淨蓮華,無師獨覺,為諸眾生之眼目也。是大施主,是大沙門,大婆羅門,寂靜持戒,勤行精進,到於彼岸,獲得解脫。』

人天師中,佛為無上,故名無上師。能調御眾生,故名大丈夫。能渡一切眾生到道岸,故名大船師。能醫一切眾生心病,故名大醫師。人比常牛,故佛比大牛王。一切清淨,故名佛淨蓮華。菩提樹下無師獨悟,故為無師獨覺。能指示眾生覺路,故為眾生眼目。為一切施,故是大施主。沙門、為出家之通稱。婆羅門為清淨之裔,佛為出家之最極清淨者,故稱大沙門、大婆羅門。身心清淨,故名寂靜。能止惡行善,持戒不退,勤行精進,故得竟解脫也。

癸四 結非聲緣比

『善男子!聲聞、緣覺雖有菩提,都無是事,是故名佛。』

聲聞、緣覺都無上述佛之功德,故惟有佛得名為佛。

壬四 結在家菩薩勝

『善男子!菩薩有二種:一者、在家,二者、出家。出家菩薩分別如是三種菩提,是不為難;在家分別,是乃為難。何以故?在家之人多惡因緣所纏繞故』。

此中仍警策在家菩薩,環境惡劣,甚難辨識如是三種菩提。

【書籍目錄】
第1頁:懸論 第2頁:集會品第一
第3頁:發菩提心品第二 第4頁:悲品第三
第5頁:解脫品第四 第6頁:三種菩提品第五
第7頁:修三十二相業品第六 第8頁:發願品第七
第9頁:名義菩薩品第八 第10頁:義菩薩心堅固品第九
第11頁:自利利他品第十 第12頁:自他莊嚴品第十一
第13頁:二莊嚴品第十二 第14頁:攝取品第十三
第15頁:受戒品第十四 第16頁:淨戒品第十五
第17頁:息惡品第十六 第18頁:供養三寶品第十七
第19頁:六波羅蜜品第十八 第20頁:雜品第十九
第21頁:淨三歸品第二十 第22頁:八戒齋品第二十一
第23頁:五戒品第二十二 第24頁:尸波羅密品第二十三
第25頁:業品第二十四 第26頁:羼提波羅蜜品第二十五
第27頁:毗梨耶波羅蜜品第二十六 第28頁:禪波羅蜜品第二十七
第29頁:般若波羅蜜品第二十八 第30頁:重示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22-2-26 11:07:57
可以購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