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藥師經提要 洪啟嵩居士著

藥師經提要 洪啟嵩居士著

五、「藥師經」與「藥師七佛經」經本同異的問題

[日期:2010-09-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洪啟嵩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五、「藥師經」與「藥師七佛經」經本同異的問題

《藥師七佛經》在西藏亦有翻譯,其七佛名稱如下:

(一)善名稱吉祥王如來(西藏名mtshan-legs-dpal)

(二)寶月智嚴光音自在王如來(藏名sgra-dhynans-rgyal-po)

(三)金色寶光妙行成就如來(藏名ser-ba-bral-dri-ma)

(四)無憂最勝吉祥如來(藏名mya-nan-med-mchog-dhan)

(五)法海雷音如來(藏名chos-sgrags-rgya-mtshohi-dbyans)

(六)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藏名mdon-mkhyen-rgyal-po)

(七)藥師琉璃光如來(藏名sman-bla-sgyal-po)

民國二十三年西康紅教之諾那上師,至金陵時,其弟子曾將此經咒音用藏、漢、英文對譯。在其序中以為在唐譯的五部《藥師經》中,只有義淨將藥師七佛全經譯出,其餘的只有單獨節譯出琉璃光如來的部份。

這個問題古來即有諍論,《阿娑縛抄》中帖決云:「七佛者,猶彼新譯經七佛歟。謂《本願藥師經》唯譯下卷文,新譯經《藥師七佛經》加上文也。」可見自古即有人疑玄奘等舊譯是節本,而義淨的新譯是全本。

但是西藏藏經中的「甘珠爾(經部)」中,關於《藥師經》也有兩部。一與玄奘譯本相當,另一本則與義淨所譯之《藥師琉璃光七佛本願功德經》相當。

由此看來不管是中國與西藏,都有兩種不同經本的流傳。如果只是將玄奘等舊譯本,單純的視為節本,可能不盡屬實。理由如下:(一)《藥師經》文字不多,沒有節譯的必要。(二)此經歷經慧簡、達磨笈多及玄奘的翻譯,其翻譯的成品始終如一。如果是節譯,應當很容易將全本譯出,不會造成三人同樣節譯的狀況。(三)玄奘連六百卷《大般若經》此等鉅著都全本譯出,何況只有不到萬字的《藥師經》,會在有前二譯的狀況下,不全本譯出的道理。(四)《藥師經》如果是《藥師七佛經》的節譯,此節譯同時在中國與西藏出現,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依以上的推斷,我們可以認為《藥師經》與《藥師七佛經》的梵本是不同的。但是,是否有可能《藥師七佛經》在印度已經被節錄成《藥師經》呢?個人以為,這種機會極小,因為慧簡於宋孝武帝大明元年(西元四五七)、達磨笈多於隋煬帝大業十一年(西元六一五年)、玄奘於唐永徽元年(西元六五○年),三本於翻譯時間相差二百年,他們不可能每個人都攜帶節本,而藏譯也不會恰好帶到同本的節譯。因此,我們可以推論《藥師經》與《藥師七佛經》,在印度就有不同的版本與傳承,《藥師經》也並非《藥師七佛經》的節譯,或許兩者也有可能是同源異流,這在《道行般若經》與《大品般若經》的傳譯也曾發生過。當時魏晉的義學家都將《大品般若》當作《道行般若》的母本,事實上兩者的梵本並不相同,而只是同源異流而已。那《藥師七佛經》的來源如何呢?我們可以推斷認定此經較《藥師經》的流行較晚,是建立在藥師法的修持基礎上糅合其他經典而成立的,其流行時間約在玄奘回國之後,義淨回國之前。玄奘於唐太宗貞觀十九年(西元六四五年)回國,義淨於武后證聖元年(西元六九五年)回國,這五十年之間,是《藥師七佛經》最有可能流行的時間。

【書籍目錄】
第1頁:一、藥師如來本事 第2頁:二、藥師經同本異譯的問題
第3頁:三、本經的疑偽說 第4頁:四、本經之內容
第5頁:五、「藥師經」與「藥師七佛經」經本同異的問題 第6頁:六、「藥師佛」與(「藥師七佛」佛身同異的問題
第7頁:七、藥師法之修持概要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