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虛雲和尚法彙—文記 虛雲老和尚著

虛雲和尚法彙—文記 虛雲老和尚著

法系考正

[日期:2010-08-16] 來源:轉載  作者:虛雲老和尚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法系考正 

南嶽下第六十世。東明旵祖之嗣法。有海舟永慈與海舟普慈二人。永住金陵東山。俗姓余。普住杭州東明。俗姓錢。續指月錄兩存之。按天童密雲悟祖及錢謙益宗伯。皆為普祖立傳。稱為旵祖嗣法。祥符蔭宗統編年。載萬曆六年辛酉。東明旵祖示寂。海舟普慈嗣法。據上所記。應將南嶽六十一世。海舟永慈改定為東明普慈。

青原下第四十五世。芙蓉楷祖嗣法。蘇州本依據位中符祖燈大統。逕列鹿門覺。將丹霞淳至天童淨。中間五代削去。謂指月錄年歷差訛。以青州塔記為據。而青州塔記。顯出偽託云云。為霖大師。曾辨其謬。續指月錄。引以為證。按宗統編年。宋重和元年戊戌。楷祖示寂。丹霞淳嗣。淳祖蓋芙蓉嗣法二十六人中之上首也。明年淳祖示寂。真歇了嗣。其後三十有四載。為南宋紹興二十三年癸酉。了祖示寂。天童玨嗣。越十四載為乾道四年戊子。玨祖示寂。雪竇鑑嗣。經四載為乾道七年辛卯。鑑祖示寂。天童淨嗣。又二載為乾道九年癸巳。淨祖示寂。鹿門覺始嗣。去楷祖示寂。時歷五十有五年矣。何得竟以鹿門覺。誤為淨因覺。顯紊世次。茲從傳燈及正續指月。列鹿門覺於天童嗣法。增補丹霞淳至天童淨五世。糾正位中符之謬。明三峰漢月法藏禪師。初秉拂於吳門北禪寺。嗣法天童悟祖。厥後三峰著五宗原以立異。悟祖不滿。遂至追拂。清世宗著揀魔辨異錄。於三峰一派。屏斥尤嚴。三峰不獲與臨濟兒孫之列。已成鐵案。惟三峰平日於法門。不無建白。弘戒法儀。為後世矜式。茲列三峰於尊宿卷中。示絕於悟祖。仍不泯其護教之功。

通鑑載。明建文帝因燕王兵破金川門。帝發太祖遺篋。得楊應能度牒。及緇衣。編修程濟曰。數也。因召主錄僧溥洽。為帝削髮。從水關中出。先入蜀。後入滇云云。今按雲南叢書。滇釋記第二卷載。應文大師。俗稱文和尚。明太祖長孫。故懿文太子之子也。建文四年時。燕王棣舉兵南伐。有內臣出高帝遺命。得度牒三。曰應文。應能。應賢。僧服如之。於是帝與御史葉希賢為應文應賢。吳王教授楊應能為應能。並為僧。編修程濟為道人。遂從複道中出。歷遊吳楚黔粵。入滇居永晶白龍山。復結茅于鶴慶浪窮間。又駐錫武定獅子山。遺像袈裟猶存在滇。數十年間。常疏法華。楞嚴。間多題詠。後東歸。壽八十餘。坐化宮中。葬于西山。稱為老佛云。按葉希賢楊應能。明史皆有本傳。建文殉國。皆稱殉難者也。滇釋記所載。當較詳實。又葉楊兩公之墓。尚在滇中洱源潛龍庵。即建文隱修之處。今第四卷建文更正為應文。以矯正諸家之訛誤。並存隨從忠義之名焉。

阿若憍陳如尊者天竺

尊者中天竺人。系出世尊母族。世尊成道後。為五人轉四諦法輪。尊者居首。聞聲悟道。為僧寶中第一。故世尊呼為阿若憍陳如。亦名俱鄰。此名已知。或言無知者。非無所知。乃是知無耳。 贊曰。

歌利揮劍。早已說破。鹿苑初唱。惟師首和。一個耳聾。一個話墮。熱瞞大地。居僧上座。

梁塢石月華智藥三藏尊者天竺

師天竺人。梁天監元年航海達廣州。將彼土菩提樹一株。植於宋求那跋陀羅在法性寺所建戒壇之畔。誌曰。後百七十年。有肉身菩薩。於此樹下演上乘。傳佛心印。求那建壇亦曾立碑曰。有肉身菩薩。於此受戒。天監元年壬午至唐儀鳳五年丙子。凡百七十五年。六祖至此受戒弘法。兩師之言驗矣。師復由南海經曹溪口。掬水而飲。謂徒曰。此水與西天無別。溪源必有勝地為蘭若。至源上觀山水曰。宛如西天寶林山。謂居民曰。可於此建梵剎名寶林。百七十年後有菩薩來此演化。得道如林。皆如所讖。并建羅浮月華等寺。肉身現在月華寺。贊曰。

西天來此。羊城植樹。飲水建剎。預待大士。

懸讖百七。蒼生蒙度。留身月華。永灑甘露。

智巖禪師《迦葉至此三十三世牛頭第二世》

師曲陽華氏子。弱冠智勇過人。身長七尺六寸。隋大業中為郎將。累立戰功。唐武德中。年四十八。入舒州皖公山。從寶月禪師出家。一日晏坐。睹異僧長丈餘。謂師曰。卿歷八十世出家。宜加精進。言畢不見。谷中入定。山水瀑漲。復參融禪師。發明大事。融謂師曰。吾受信大師真訣。所得都亡。設有一法勝過涅槃。吾說亦如夢幻。夫一塵飛而翳天。一芥墮而覆地。汝今過此。吾復何云。儀鳳二年正月初十日示寂。贊曰。

八十世生。深谷危坐。塵沙劫來。不是這個。

融師撥轉。順風帆柁。萬古千秋。高風不墮。

慧方禪師《西天三十四世牛頭第三世》

師潤州延陵濮氏子。投開善寺出家。及進具。洞明經論。後謁巖師。諮詢祕要。巖審其根器堪荷正法。示以心印。師豁然領悟。復付法於法持禪師。隱居茅山。將入滅。見五百許眾。髻髮後垂。如菩薩狀。各持旛華云。請法師講。又感山神現大蟒身。至庭前如將泣別。唐天冊元年八月一日示寂。小林變白。溪澗絕流。道俗哀慕。聲動山谷。世壽六十有七。僧臘四十。贊曰。

一相無相。誰能思量。一身多身。萬物皆真。

動也行雲出岫。靜也聲湛谷神。赴機千江月。擬議隔河津。

法持禪師《西天三十五世牛頭第四世》

師潤州江寧人。姓張。幼出家。年三十。游黃梅。依忍大師座下。聞法心開。復值方禪師為之印可。及黃梅垂滅。謂弟子玄賾曰。從傳吾法者。可有十人。金陵法持。是其一也。唐長安二年終於金陵延祚寺無常院。遺誡露骸松下。飼諸鳥獸。迎出日。空中有神旛西來。遶山數匝。所居故院。竹圍林木變白。七日而止。壽六十八 贊曰。

黃梅聞法。牛頭受記。傳法威師。綿遠相繼。

露骸松下。含靈等利。慧日長明。輝天耀地。

智威禪師《西天三十六世牛頭第五世》

師江寧陳氏子。四歲依天寶寺統法師出家。謁法持禪師。傳受正法。自爾江左學侶。奔湊門下。有慧忠者。師視為法器。示偈曰。莫繫念。念成生死河。輪迴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忠答曰。念想由來幻。性自無終始。若得此中意。長波當自止。師又示偈曰。余本性空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處坐。忠復答曰。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忘情不須息。即汎般若船。師審其了悟。遂付法。唐開元十七年終於延祚寺。贊曰。

中持師毒。著佛頭糞。喚鐘作甕。欺賢罔聖。

越空劫外。三更日正。實體虛無。凌霄藤盛。

潮陽靈山大顛寶通禪師《西天三十六世青原第三世》

師陳帝之裔。穎川人。祖官於潮。開元間。師誕於潮郡。幼歲慕雲林。與藥山惟儼。並事惠照禪師。受戒已。同遊南嶽參石頭和尚。得大無畏法。唐貞元初入羅浮。至潮陽。開闢牛巖及靈山等處。韓愈問道。留衣致敬。事載傳燈錄。長慶四年一日告辭而逝。壽九十三。著有金剛經心經釋義。塔在靈山左。贊曰。

徹證至理。豈拘正偏。揚眉瞬目。一任風顛。

語默動靜。妙闡幽玄。昌黎拜倒。衣書記傳。

鼓山靈嶠禪師西《天三十六世南岳第三世》

師不知何許人也。與五洩山靈默禪師同印心於馬祖。隱居鼓山前巖。故巖以師名名之。湧泉寺址原係深潭。為毒龍窟宅。嘗為民害。郡從事裴冑請師制之。師乃臨潭誦華嚴經。龍出聽經。遂徙去。眾感其德。以潭址建寺。迎師住錫。於唐建中四年開法。敕賜額華嚴。大弘法化。後不知所終。出弘釋錄及閩志。贊曰。

契馬師機。神珠無價。妙闡華嚴。龍歸座下。

開闢石鼓。雷音普化。萬古巍巍。光輝晝夜。

牛頭鶴林玄素禪師《西天三十七世牛頭第六世》

師延陵人也。姓馬。參威禪師悟旨。復居京口鶴林寺。一日有屠者預謁。願就所居辦供。師欣然往。眾皆見訝。師曰。佛性平等。賢愚一致。但可度者。吾即度之。何差別之有。僧問如何是西來意。師曰。會即不會。疑即不疑。又曰。不會不疑底。不疑不會底。又有僧叩門。師問是甚麼人。曰是僧。師曰。非但是僧。佛來亦不著。曰為甚麼不著。師曰。無汝棲泊處。天寶十一年示寂。塔於黃鶴山。敕諡大律禪師。大和寶航之塔。贊曰。

佛性平等。海水味一。屠兒刀放。三塗頓息。

西來何意。會即不疑。不疑不會。佛亦奚為。

徑山道欽禪師《西天三十八世牛頭第七世》

師蘇州崑山朱氏子。初服膺儒教。年二十八。投素禪師出家。得旨後。至徑山駐錫。玄化大振。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山上有鯉魚。海底有紅塵。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汝問得不當。曰如何是當。師曰。待吾滅後。即向汝說。唐大歷三年。代宗徵至闕下。親加瞻禮。帝悅。謂忠國師曰。朕欲錫欽師一名。國師欣然奉詔。乃議號國一焉。後辭歸本山。于貞元八年十二月示寂。說法而逝。諡大覺禪師。贊曰。

為真法寶。作丈夫事。鼻祖雙徑。龍王獻地。

馬師試惑。帝主鈍置。唐國一人。聲振百世。

韶州靈樹如敏禪師《西天三十八世南岳第五世》

師閩人。嗣長慶安。(南漢)廣主劉氏。奕世欽重。封知聖大師號。僧問佛法至理如何。師展兩手而已。有問和尚有緣甚麼處。師曰。日出東。月落西。師三十年不請首座。有問如何不請。師曰。吾首座初生也。一日曰。出家也。一日曰。行腳也。一日命眾出三門迎首座。雲門果至。化被嶺表。四十餘年頗有異跡。廣主將興兵。躬入請師決臧否。師已先知。怡然坐化。王至。問和尚何時得疾。對曰。未曾得疾。適封一函子。令呈大王。王開函得一帖子云。人天眼目。堂中上座。王悟師旨。遂寢兵。乃召第一座開堂說法。雲門也。龕塔葬儀。皆廣主辦。諡靈樹禪師真身塔焉。贊曰。

師坐道場。尊法崇重。七古八怪。循機變弄。

卅載等人。留函酬問。域中大事。上座擔任。

唐石鐘發光禪師

師河南汝陽楊氏。世居官。見罪人歎曰。人本無罪。無明陷之。地獄本無。夙業感之。遂發願詣少林寺出家。受具於開元。精研毗尼。及諸教乘。後遍歷諸方。究西來直指。發明向上。步禮迦葉。至雞足。駐錫其間。創石鐘寺。遂成法宇。贊曰。

偶然一語。捷出群機。任性自在。空費鉗鎚。

飲光隱處。日月重耀。石鐘發響。音震冥微。

鳥窠道林禪師《西天三十九世牛頭第八世》

師姓潘。富陽人也。母朱氏。夢日光入口有娠。及誕。異香滿室。遂名香光。九歲出家。二十一歲於荊州果願寺受具。後詣長安西明寺復禮法師處。學華嚴經起信論。禮示以真妄頌。俾修禪那。代宗詔國一禪師至闕下。師謁之。發明心地。及南歸。見秦望山有長松。盤曲如蓋。遂棲止其上。白侍郎出守杭郡。入山問道。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曰。三歲孩童也曉得。師曰。八十老翁行不得。忽一日謂侍者曰。吾今報盡言訖坐化。贊曰。

秦望山頭。是何模樣。月挂松枝。塵飛不上。

至險至平。太守難諒。位高太危。徒懷悵望。

鼓山興聖國師《西天四十世青原第七世》

師系出大梁李氏。幼惡葷羶。樂聞鐘梵。年十二。有白氣數道。騰於所居。師題壁曰。白道從茲速改張。休來顯現作妖祥。定祛邪行歸真見。必得超凡入聖鄉。題罷。氣即隨滅。年十五。夢僧告曰。出家時至。遂依白鹿規禪師出家披削。參雪峰。峰搊住曰。是甚麼。師釋然了悟。亦忘其了心。惟舉手搖曳而已。峰審其懸解。撫而印之。後閩王建湧泉。迎師主席。賜號興聖。法道大行。 贊曰。

直下若會。箭過新羅。通宵有路。一任摩挲。

不跨石門。畢竟作麼。塗毒雷轟。萬古不磨。

梁鼓山扣冰古佛

師新豐翁氏子。母夢比丘風神炯然。荷錫求宿。人指謂此辟支佛也。已而孕。生於會昌四年。香霧滿室。彌日不散。年十三出家。初以講說為眾所歸。謁雪峰。攜鳧茨一包。醬一器獻之。峰與語。異之曰。子異日必為王者師。天成戊子。應閩王召。茶次。師提起櫜子曰。會麼。曰不會。曰人王法王各自照了。留十日。以疾辭歸鼓山。至十二月二日。沐浴陞座。告眾而逝。荼毗。祥曜滿山。獲五色舍利。塔於鼓山正寢。贊曰。

為王者師。受雪峰記。坐扣堅冰。空裏遊戲。

舉起茶櫜。翻天覆地。人王法王。慧日普麗。

沖煦慧悟禪師《西天四十一世青原第八世》

師福州人也。姓和氏。幼不茹葷血。自誓出家。登鼓山投晏國師剃度。得法受記。弘法鼓山。周顯德中。江南國主延住光睦。僧問如何是大道。師曰。我無小徑。曰。如何是小徑。師曰我不知有大道。次住廬山開先。晚居金陵淨德。聚徒說法。有聲於時。開寶八年歸寂。贊曰。

幼入師室。撞破石頭。一言之下。左右逢源。

大道小徑。步步紅塵。我不知有。獅子嚬呻。

乳源雙峰寺肉身廣悟禪師《西天四十一世青原第八世》

師諱竟欽姓王氏。蜀益州人。幼投峨嵋山黑水寺出家。二十一歲具戒巡禮。晚見雲門契悟印證。時劉氏僭號嶺南。尤尚佛教。如靈樹知聖。雲門匡真。皆當時欽重。而師居其一。南漢劉晟嘗召問甚喜。賜以磨衲方袍。太平興國二年二月二十二日。與諸緇素夜話。焚香合掌而逝。僧臘四十二。世壽八十二。塔全身本山。至大中祥符九年。塔戶分裂。視之如生。緇素迎請膠漆。供雙峰山。地方崇拜。甚感靈異。贊曰。

峨嵋脫染。堅持佛戒。生死大事。遍扣名德。

函蓋雲門。狂心頓歇。質留雙峰。萬古不滅。

丹霞子淳禪師《西天四十六世青原第十三世》

師劍州賈氏子。弱冠為僧。徹證於芙蓉之室。上堂云。乾坤之內。宇宙之間。中有一寶。祕在形山。肇法師恁麼道。祇解指縱話跡。且不能拈示於人。丹霞今日闢開宇宙。打破形山。為諸人拈出。具眼者辨取。以柱杖卓一下曰。還見麼。鷺鶿立雪非同色。明月蘆花不似他。宣和己亥春示寂。塔全身於洪山之南。贊曰。

入芙蓉室。忘來去路。打破形山。無本可據。

君臣道合。月蘆藏鷺。倒駕慈航。渡人無數。

宋大通達岸禪師《西天四十六世南岳第十三世》

師諱志靖。字達岸粵。韶州曲江梁氏子。生朱梁貞明四年。少不樂世事。十二歲出家。二十受具于雲門偃。南漢劉晟。敬其德。尊寵甚隆。師偶過大通(大通煙雨為羊城八景之一)之滘浩口。阻風登岸。見古寺。愛其幽勝。不忍去。請于劉。重新之。賜名寶光。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辭眾逝。靈光燭天。奉其真身。時示靈跡。至今不壞。遠近爭禮之。寂年七十有二。贊曰。

大士示化。遇緣即應。大通古跡。繼啟先聖。

靈光燭天。破長夜夢。留身範世。作福田供。

初刊師相。不得出處。故附於應化之末。後得大通煙雨寶光古寺記。始悉生  平。因述于右。本應按代列入。因板已定。不能羼入。故仍補遺于此焉。

宗賾慈覺禪師《西天四十六世青原第十三世》

師茗州孫氏子。得法於廣照。繼席長蘆。僧問達摩面壁此理如何。師良久。僧禮拜。師曰。今日被這僧一問。直得口啞。上堂云。冬去寒食。一百單五。活人路上。死人無數。頭鑽荊棘。將謂眾生苦。拜掃事如何。骨堆上添土。唯有出家人。不踏無生路。大眾且道向甚麼去。南天臺。北五臺。參。贊曰。

放一線道。禪淨對立。誰權誰實。千聖不識。

大士應化。逆順罔測。東林結社。熊耳面壁。

真歇清了禪師《西天四十七世青原第十四世》

師左綿雍氏子。襁褓入寺見佛。喜動眉睫。人咸異之。試經得度。拈丹霞之室。霞問如何是空劫之前自己。師擬對。霞曰。你鬧在。且去。一日登缽盂峰。豁然契悟。逕歸侍立。霞掌曰。將謂你知有。師欣然拜之。住後。上堂云。我於先師一掌下。伎倆俱盡。覓箇開口處不可得。師終於皋寧崇先。塔於寺西華相嵨。諡悟空禪師。贊曰。

一掌之下。伎倆俱盡。將為瞥地。旁觀者哂。

夜月流輝。澄潭無影。巧拙不到。金緘密穩。

天童宗玨禪師《西天四十八世青原第十五世》

師印心長蘆。出世天童。上堂。劫前運步。世外橫身。妙契不可意到。真證不可以言傳。直得虛靜歛氛。白雲向寒巖而斷。靈光啟暗。明月隨夜船而來。正恁麼時。作麼生履踐。偏正不曾離本位。縱橫那涉語因緣。僧問如何是道。師曰。十字街頭休斫額。贊曰。

妙契匪意。真證離言。當街斫額。舉棹迷源。

橫身劫外。徹底掀翻。正偏回玄。如珠走盤。

雪竇智鑑禪師《西天四十九世青原第十六世》

師滁州吳氏子。兒時。母為洗手瘍。因曰。是甚麼。對曰。我手似佛手。長失怙恃。依真歇於長蘆時。大休首眾。器之。後遯跡象山。山怪不能惑。深夜開悟。復見休。蒙印可。住後上堂。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滿城流水香。贊曰。

我手佛手。阿師多口。遯跡象山。癡狂外走。

機契天童。百怪潛匿。達摩不識。世尊無密。

天童如淨禪師《西天五十世青原十七世》

師生而歧嶷。不類常童。長學出世法。參足庵於雪竇。庵令看柏樹子話。有省。呈頌曰。西來祖意庭前柏。鼻孔廖廖對眼睛。落地枯枝纔□跳。松蘿亮臁笑掀騰。庵頷之。出世天童。六座道場。兩奉天旨。法道之盛。可想見也。示寂說偈曰。六十六年。罪犯彌天。打個□跳。活陷黃泉。塔全身於本山。贊曰。

從來無名。喚作庭柏。白日見鬼。受趙州惑。

末後拈出。稱錘是鐵。此風扇布。知恩報恩。

鹿門自覺禪師《西天五十一世青原第十八世》

師參長翁淨。值淨上堂。舉靈雲見桃花悟道因緣。頌曰。一個烏梅是本形。蜘蛛結網扦蜻蜓。蜻蜓落了兩邊翅。堪笑烏梅咬鐵釘。師不覺失笑曰。早知燈是火。飯熟幾多時。後承印記。出世鹿門。示眾曰。盡大地是學人一卷經。盡乾坤是學人一隻眼。以這個眼。讀如是經。千萬億劫。常無間斷。諸人還看得讀得麼。如看得讀得。老僧請他喫個無米油餈。贊曰。

燈原是火。日月同明。失聲一笑。鼻直眼橫。

無米油餈。覿面相呈。畢竟如何。梅咬鐵釘。

普炤一辯禪師《西天五十二世青原十九世》

師洪州黃氏子。年十一歲。丁父憂。遂出家。十八納戒。參鹿門。問如何是盡乾坤是學人一隻眼。門曰。汝被一卷遮卻也。師擬對。門搖手曰。不快漆桶。去。師於言下有省。出住青州普炤。遷東都萬壽。室中三百問。戡驗學者。聲被大河南北。師示微疾。說偈而逝。壽六十九。塔分仰山棲隱。陽台青水院。贊曰。

以如是眼。讀如是經。窮未來際。徹底惺惺。

百問雲興。幾能折合。麟趾振振。神駒馺馺。

無用賢寬禪師《西天五十四世南岳二十一世》

師和州周氏子。參金牛於冶父。纔見。牛便喝。師亦喝。牛曰。那裏學得這許頭來。師曰。大有人疑著。牛便打。明日復見牛。引入閣中坐。忽爐內湯瓶水溢。灰上衝。師忽然大悟。汗流浹背。呈偈有水底泥牛吼一聲。大千沙界一齊傾句。牛頷之。至正中開法太湖普明。禪衲雲臻。夜有天燈下照。遠近歎異。特賜佛照圓悟之號。泰定三年九月十五日說偈而逝。塔全身於太湖。贊曰。

金牛一喝。松石亡年。春雲野鶴。秋水澄淵。

佛祖垂照。鑒地輝天。東西南北。一等周旋。

高麗鐵山瓊禪師《西天五十五世南岳第十二世》

師湘潭人。年十八出家。首謁雪巖。屢入室呈解。巖但曰。只是欠在。一日忽觸著欠字。身心豁然。徹骨徹髓。乃跳下禪床。擒住巖曰。我欠少個甚麼。巖打三掌。師設拜。巖然之。謁東巖。巖問。心不是佛。智不是道。上座作麼生會。師曰。抱贓叫屈。巖曰。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甚麼。曰。眉間迸出遼天鵑。高麗國王欽其道德。請至其國。大弘法化。後在袁州慈化。示寂。塔於觀音閣後。事出明永樂間徑上文琇著增集續傳燈錄第五卷。贊曰。

髑髏榼破。痛下一鎚。本無欠少。須經這回。

龍睛鹿眼尚難識。萬里無端逐臭來。眉間迸出遼天鵑。法網彌天海外開。

獨庵道衍禪師《西天五十五世南岳二十二世》

師蘇之相城人。族姓姚。年十四歲。出家於里之妙智庵。從虛白亮公習天台教。後參愚庵機契。掌內記三年。出世普慶。遷天龍。嘗自題肖象曰。看破芭蕉拄杖子。等閒徹骨露風流。有時搖動龜毛拂。直得虛空笑點頭。永樂中以佐命功。文皇欲官之。不可。一日召見。上潛令人以冠服被體。進爵太子少師。不得已拜命。奉使道疾。上親臨視。示寂。封榮國公。諡恭靖。荼毘舌根不壞。舍利五色。塔於西山。壽八十有四。贊曰。

大士垂跡。化非一端。三十二應。順逆音觀。

大師如是。敢測尊顏。損己濟世。人神同歡。

石溪無一全禪師《西天五十五世南岳二十二世》

師之行實無考。惟續藏載。師與高峰同印心於雪巖。而師之真儀。藏於鼓山。垂三百年。敬為臨邈。用彰潛德。贊曰。

實相無相。萬物皆狀。真說無說。溪聲長舌。

隨緣隱顯。如水中月。雪巖正眼。萬古不滅。

五臺山壁峰寶金禪師《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師乾州永壽石氏子。誕時白光盈室。六歲出家。遍歷講肆。忽歎為非。遂更衣謁如海於縉雲。偶攜筐擷蔬。入定三時方寤。呈解不契。海謂師曰。此塵勞暫息耳。必使心路絕。祖關透。然後大法始明。師由是脅不至席者三年。一日聞伐木聲。汗下如雨。乃曰。古人道大悟十八遍。小悟無數。豈欺我哉。未生前事。今日方知。尋受記誴。出世五台。眾至萬指。至正洪武間。兩蒙召對。問法稱旨。壬子六月示寂。荼毘。舍利五色。贊曰。

白光燁燁。法中之瑞。伐木聞聲。更有何事。

兩入帝庭。高提祖印。皇恩正渥。浩歌歸去。

明獅子山應文禪師

師朱明建文皇帝也。燕藩之變。金川門破。內臣出高皇遺命。得度牒三。曰應文。應賢。應能。伽黎俱備。宮中火。帝易僧服自居應文。自複道出。從行者御史葉希賢。吳王教授楊應能。並易僧服。分居應賢應能。歷吳楚黔蜀。輾轉入滇。隱居獅子山有年。今遺像猶存。晚歲東歸。坐化宮中。世壽八十餘。葬於西山。贊曰。

人王法王。各行正令。千日並照。有感斯應。

必竟如何。路絕凡聖。葉落歸根。無欠無賸。

附建文皇帝出家詩二首於下

牢落西南四十秋 蕭蕭白髮已盈頭 乾坤有恨家何在 江漢無情水自流

長樂宮中雲氣散 朝元閣上雨聲收 新蒲細柳年年綠 野老吞聲哭未休

風塵一夕忽南侵 天命潛移四海心 鳳返丹山紅日遠 龍歸滄海碧雲深

紫微有象星環拱 夜漏無聲水自沈 遙相禁城今夜月 六宮猶望翠華臨

松隱茂禪師《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師奉化鄭氏子。年十八出家。奮志參方。首謁保寧。寧問來作甚麼。師曰。生死事大。特求出離。寧曰。明知四大五蘊是生死根本。何緣入此革囊。師擬對。寧便打。師豁然悟入。晚歲退隱東堂。一日示微疾。集眾訣別。眾請偈。師舉手自指曰。此中廓然。何偈之為。端坐憑几。握右拳枕額而逝。世壽八十有五。荼毘有天花之祥。舍利無數。塔於瑞雲西崗。贊曰。

無量劫來。抱此革囊。毒手一擊。如雪沃湯。

通身是口。毛孔放光。光前絕後。天花飛颺。

絕學世誠禪師《西天五十六世南岳二十三世》

師示眾曰。有志之士。趁眾中柴乾水便。僧堂溫煖。發願三年不出門。決定有大受用。有等纔作工夫。覺得胸次輕安。目前清淨。便一時放下。作偈作頌。口快舌便。將謂是大了當。誤了一生。可惜前來許多心機。中途而廢。三寸氣斷。將何保任。眾兄弟欲出離生死。參須真參。悟須實悟始得。贊曰。

水便柴乾。實悟真參。曠劫生死。豈是等閒。

婆心片片。痛切心肝。三界火宅。露地自安。

太華無照玄鑑禪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師滇之曲靖普魯吉人。父任安寧。師乃誕焉。長依虎丘雲巖淨公剃染。與念庵為友。初習教觀。歎非究竟。歷參空庵一。高峰妙。契心印於中峰。峰命分講為第一座。未幾還滇。出世太華。大弘拈花之旨。終於太華。壽三十七。塔於本山。贊曰。

祖意教意。不容擬議。鈍根阿師。草鞋空費。

疏存德嶠。講弘良遂。法法無礙。光燭天地。

徑山季潭泐禪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師台之臨海人。八歲。依笑隱學佛。十四薙染。出世徑山。有聲於時。明太祖召住天界。寵遇優渥。宋學士濂贊師曰。笑隱之子。晦機之孫。具大福德。證大智慧。其推重如此。師著有全室集。並箋註金剛般若心經楞伽三經行世。贊曰。

龍飛五位。法運更新。如雲之從。為國之珍。

不染世榮。天語益溫。末後傾出。誰賡其音。

碧雞山華亭玄峰禪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師本楚人。族姓周。因祖父宦滇南。遂籍昆明。母夢祥雲繞屋而生師。師少具威儀。有夙慧。年十二博通儒典。十四厭塵勞。依雄辯法師出家稟具。參寶積壇主。與雪庭禪師為友。一日看柏樹子話。疑情現前。晏坐樹下。經七日。聞鵲噪。乃出定。東遊參天目於中峰。一語忘筌。遂獲印心。返滇。峰示偈云。百億日月繞四欄。光射銀山穿鐵壁。一庵內外赤條條。拈來總是心王苗。出世華亭。道風遠被。至正九年己丑嘉平三日。示眾曰。記取臘八。吾將歸去。師生於中統丙寅。世壽八十四。僧臘七十。塔於本山。集有高僧傳及語錄行世。贊曰。

柏樹子話。有甚妙玄。中峰拈出。動地驚天。

爍破面門。鼻無半邊。華亭毓秀。慧燈永傳。

盤龍山宗照蓮峰禪師《西天五十七世南岳二十四世》

師晉寧段氏子。生而穎異。天性絕倫。年十八。禮雲峰薙染。以生死為念。不忘參究。一日聞伐木聲有省。出滇見空庵。復叩中峰。乃獲印證。至正間回滇。開法盤龍山。有黑井為毒龍窟宅。頗為民害。師既建寺。書咒沈水而害息。寧州有虎患。輒傷人。師噀水驅之。虎亦潛跡。其神異甚多。師之肉身龕於盤龍。至今歲月朝禮者不絕。贊曰。

剎剎塵塵。隨應現身。百川之月。百花之春。

手眼快便。伐木丁丁。盤龍道啟。萬古傳燈。

古庭善堅禪師《西天六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師昆明丁氏子。誕時紅光燭天。異香滿室。十歲依慈宗於五華。易名善賢。初參無際於金陵。際示以萬法歸一話。一日閱圓覺經。至身心俱幻。豁然有省。十九禮柏巖。遂改今名。再參無際。始蒙印記。付以衣拂。囑曰。吾道自子大興。臨濟慧命。勿令斷絕。師掩耳而出。歷主浮度天界諸名剎。後返滇。即創歸化。大弘直指之旨。著有「山雲水石集」行世。贊曰。

香光盈室。古聖再來。龜毛拈出。照遍九陔。

這個非別。石上花栽。道並盤龍。甘露同開。

雞足山真圓月潭禪師《西天六十六世南岳三十三世》

師湘人。族姓蕭。父宦金陵。乃誕師焉。年十八。出家天界。秉具後。遍叩當代名宿白齋無際遍融諸老。皆相器重。後印記於月心老人。嘉靖初卓庵雞足。聿成名剎。即今之華巖寺。是時南詔大法。得盤龍古庭及師相繼。再振宗風。贊曰。

大士化世。弘法自任。月照千江。無水不印。

性月共圓。諸德同證。南滇載德。大法永盛。

明雲棲蓮池大師蓮宗八祖

師俗姓沈。籍仁和。十七補邑庠。書生死事大四字於案頭。一日失手碎茶甌。有省。北遊謁笑巖。求開示。巖曰。阿你三千里外來開示我。我有甚麼開示。師恍然。辭歸。過東昌。聞譙樓鼓聲。忽悟。說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擲戟渾閒事。魔佛空爭是與非。萬曆乙卯七月。師將示寂。預別眾曰。半月後吾將他往。至期示微疾。面西而逝。著有彌陀疏鈔。雲棲法彙行世。贊曰。

老實念佛。不須捏怪。寧待融通。當場捉敗。

一聲塗毒。漆桶不快。更問如何。三千里外。

明回龍聞谷廣印禪師

師嘉善周氏子。母夢神人。翼衛入室而誕。七歲送開元寺剃度。參儀峰。峰令看雲門露字因緣。至忘寢食。結茆雙徑。閱亮坐主參馬祖幾話。疑情頓發。一日睹瑞光花大悟。歷參雲棲龍池。皆為印可。龍送至門。撫師背曰。老姪。我還疑你在。師曰。甚處疑某甲。龍曰。如何是密啟其意。師曰。今日不打宜興轉。龍呵呵大笑。師戴笠便行。後主真寂。天下嚮風。贊曰。

生有自來。神人衛送。頂笠便行。一任拈弄。疑則別參。凡聖不共。一滴苕溪逆流。知他是濟是洞。

 

雞足山如滿月輪禪師《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師馬龍易氏子。十八出家受具。參月潭。盤桓有年。得受心印。莊嚴萬行。不以得少為足。遍參南北名宿。留燕都二十有六載。名動九重。兩蒙賜紫衣龍藏。晚歲返滇。歷主華亭華嚴兩名剎。大振宗風。有語錄行世。贊曰。

心印月潭。名動闕庭。化被六詔。賜紫匪榮。

描真作絕。風骨稜稜。龍藏重頒。華嚴華亭。

真可紫柏禪師《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師吳江灘缺沈氏子。遊方聞誦張拙偈。至斷除煩惱重增病。趨向真如亦是邪。大疑。一日齋次忽悟。乃曰。使我在臨濟德山座下。一掌便醒。安用如何若何。萬曆癸卯秋。忌師者以他事陷師罹難。被逮拷訊。神色自若。抵死以傳燈未續。為我出世慧命一大負。餘無他言。法司定案欲死師。師曰。世法如此。久住何為。乃索浴說偈端坐而逝。御史曹學程聞訊趨視。師復張目一笑而別。塔於徑山。著有紫柏集行世。贊曰。

其骨如鐵。其氣如虹。肩荷大法。力挽頹風。

如護君父。寧顧厥躬。雖罹其難。不辱門風。

南華憨山德清禪師《西天六十七世南岳三十四世》

師金陵全椒人也。姓蔡氏。父彥高。母洪氏。夢大士攜童子入門。抱之。隨有娠。及誕。白衣重胞。有異香。出家報恩。參笑巖。巖示以本分鉗鎚。後結茆北台龍門。一日粥罷經行。忽立定。不見身心。惟一大光明藏湛滿圓寂。如大圓鏡。說偈云。瞥然一念狂心歇。內外根塵俱洞徹。翻身觸破太虛空。萬象森羅從此滅。後因宏法。致嬰世難。而道望益高。天啟癸亥。坐化曹溪。壽七十八。著有夢遊集行世。贊曰。

弘道嬰難。其道益弘。曹溪一滴。千里同風。

龍象蹴蹋。振瞶啟聾。一靈皮袋。輝映盧公。

雞足山本安無心禪師《西天六十八世南岳三十五世》

師湖南平江舒氏子。隨母之燕。年十六。於法海寺披緇圓具。究心宗乘。久依南明廣。於言下密契。與妙峰友善。萬曆己丑。詔賜紫衣。慈聖太后懿旨。命師與妙峰同送龍藏至雞山華嚴。眾因迎師駐錫大覺寺。於時滇南祖道稱極盛焉。贊曰。

黃卷赤軸。光被南天。蠻夷同慶。至化無邊。

紅波浩渺。雞足峰前。面目現在。倒卻剎竿。

明南雄蓮社庵肉身念純大師蓮宗

師諱智一。字念純。江西太和郭氏子。母夢白蓮而孕。生於萬曆丁亥冬月十九日子時。生時祥光滿室。幼不群。厭腥膻。十歲通內典。十八登進士。歷官都御使。巡撫黔粵。二十五歲權臣當道。棄官出家。投丹霞大素禪師薙染。素師廣孝。是溈仰法派。受戒於雲棲蓮池大師。參方十載。發明心地。禪淨並行。紫柏憨山印可。許為法門砥柱。天啟六年創蓮社庵。鑿放生池四。專志淨修。日課彌陀十萬。再建鰲山寺青蓮庵旃檀林。四寺接眾。遐邇慕其道風。與蓮池大師相同。于順治乙亥七月十三午。無疾。告眾努力。宏揚佛法。說畢。端坐念佛而逝。世壽七十三。僧臘四十八。度人無數。逝世經百日如生。香風不散。知州羅公與紳耆善信。留肉身供養於蓮社庵。迄今三百餘載。仍然如生。俗時著有官箴青螺集。法門著有禪淨雙修集淨土詩行世。贊曰。

和氣初臨。萬物皆春。大哉造化。能使枯榮。

一句彌陀。四大皆空。金剛體固。景仰高風。

雞足山用周水月禪師《西天六十八世南岳三十五世》

師常德王氏子。少業儒。因閱金剛般若經。至凡所有相皆是虛妄有省。年十六。投古林脫白。志切向上。自謂識量依通。非究竟法。遍參古宿。深求決策。至峨嵋忽獲證琉璃三昧。胸中瑩徹。了悟無滯。晚見雪嶠信和尚。呈所見。信頷之。旋滇結茆雞足。額曰水月。遂以名焉。一日集眾。以法道相勉。端坐而逝。壽六十有四。贊曰。

未明這箇。騎牛覓牛。一言投契。碎身難酬。

琉璃三昧。法海遨遊。水月何在。雨散雲收。

九溪山知空中峰禪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師湘鄉人。張氏子。十歲。投水月脫白。精究毘尼。參柏樹話。苦不得入。一日禮萬佛名經。至三卷。舉南無二字。忽身心脫落。即說偈云。虛空是佛身。我本世間人。我性與空合。非佛亦非人。遂創居九台。有密行老人者。居衡州南雲。令人以衣拂致師為臨濟三十二世。師拜受開法。一日謂眾曰。三日後必雨。雨時相報。吾將去矣。至時果雨。侍者報師。含鬚繞殿三市。坐翹一足而逝。世壽七十七。有語錄及草堂集行世。贊曰。

一聲南無。震倒柏樹。萬派朝宗。千山獨露。

虛空粉碎。氣參佛祖。末法軌範。狂瀾砥柱。

古林庵慧雲古心如馨律師《律宗古林第一世》

師江寧溧陽楊氏子。生時異香盈閭。面有硃痣三十六。弱冠就攝山薙髮。夙稟洪願。步叩清涼。感文殊授衣摩頂曰。為汝受戒竟。師於言下頓悟五篇三聚心地法門。專持梵律。皎若冰霜。建古林庵。中興戒法。神宗皇帝賜紫。命至五臺開皇戒。感慶雲現空。賜號慧雲律師。得法十二人。大啟律門。贊曰。

文殊舒臂。梵戒圓成。塔幸優波。隨類現容。

人天咸慶。玄化神功。律日永耀。萬古昌隆。

雞足山定堂本帖禪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師尋甸楊氏子。嘉靖間。游依秀嵩山白齋和尚脫白。參萬法歸一話。發明心地。後住雞山金龍潭。屢見金龍出現。又感椒樹放光。故創庵以花椒名焉。臨化書偈曰。性無加減豈悟迷。本無來去巧妝奇。幾回力盡心圓處。坐脫娘生鐵面皮。贊曰。

萬法歸一。忘筌得魚。鯨吞海水。露出珊瑚。

椒樹放光。金龍現瑞。力盡心圓。不可思議。

金山鐵舟行海禪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師新安蔣氏。幼孤。嘗至忠靈院。見像教端嚴。欣然忘返。即僦食院中。佛前瞻禮經行。儼若老衲。脫白圓具後。專心向上。發明大事。印記箬庵。後出世江天寺。師嘗夢乘舟于煙波浩渺中。至住金山。與昔夢契。示微疾逝。年登七十。贊曰。

大寢未醒。夢中說夢。煙波浩渺。風波誰動。

箬師喚起。應江天任。睜開兩眼。法何欠剩。

華嚴肉身聖可禪師

師西蜀王氏子。業儒。生於崇禎元年。七月十三日亥時。十五歲避姚黃罹難。遇老僧囑念觀音聖號脫險。二十七歲遇遼陽禪師薙髮。取名得玉。至洪雅八面山澄江和尚圓具後。遍參南北名宿。及見雙桂老人。三句投機。得受印記。四十一歲由南旋蜀。至渝城。眾士庶請住華巖洞。創華巖寺。為法勤勞。有語錄九卷行世。贊曰。

吾無隱乎。礙膺如鐵。精勤不怠。目不交睫。

爍破唇皮。虛空流血。雙桂三句。了無所得。

明戒台知幻律師

師江浦蔣氏子。世稱飛缽禪師。年三十。出家於金陵靈谷。圓具參方。自誓此行不蹋曹溪路。不敢回頭見故鄉。參無字話。發明心地。正統間。北遊。詔賜紫衣。敕建戒壇。命師開法。四月傳戒。歲以為常。師頂額隆起。帝見奇之。呼為鳳頭祖師。師應聲曰。亦鵝頭耳。敢附鳳邪。帝益美其謙德。賜號萬壽。贊曰。

易說難行。戒為道本。繼武南山。腳跟密穩。

狗子性無。不涉唇吻。額有圓珠。風神凝遠。

雞足山悉檀釋禪本無禪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師昆明張氏子。早孤。一日遊昆明池。見青蓮浮於水面。餘人無睹。眾異之。年十九。依秀山空公祝髮。受心法於所庵禪師。每嗟法眼未明。銳志參究。一日托缽洱海城中。聞鄰室有人唱云。張豆腐。李豆腐。枕上思想千條路。起來依舊賣豆腐。忽然打失布袋。沐公鎮滇南。特建悉檀。請師開法。著有風響集。贊曰。

沿門托缽。不忘己躬。一句截流。迸裂虛空。

麤言細語。勝義同工。如虎戴角。大扇玄風。

三峰法藏禪師《西天六十九世南岳三十六世》

師錫山蘇氏子。研究首楞嚴。修觀音耳根圓通。會僧夾籬聞破竹聲若迅雷。乃大徹。參金粟密雲和尚。一日粟舉僧問古德。朗月當空時如何。德云。猶是階下漢。僧云。請師接上階。德曰。月落後來相見。且道月落後如何相見。師便出堂。粟休去。開法三峰。大弘濟宗。遷化後。塔於木山。贊曰。

竹聲破裂。深入圓通。森羅萬象。咸令斯宗。

階前月落。覿面相逢。拂袖而去。獨坐三峰。

理安性音迦陵禪師《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師俗姓李。籍隸瀋陽。年二十四。投高陽毘盧寺祝髮受具。參本來面目話有省。詣杭州禮理安夢庵。呈所見。蒙印心。歷主理安歸宗柏林諸名剎。法道大行。名動九重。雍正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示寂。敕封圓通玅智大覺禪師。著有語錄二十卷。宗鑑法林七十二卷。是名正句八卷。宗統一絲十二卷。雜毒海八卷。宗鑑指要一卷行世。贊曰。

這個阿師。費盡唇嘴。棒喝縱橫。實沒道理。

兒孫頌德。無能贊毀。為王者師。人天歡喜。

海會溟波禪師《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師畿南武清郭氏子。年七歲。父母送往本邑天仙廟出家圓具。與德心體真結侶參方。至天津如庵。禮大博。問如何是某甲本來面目。博豎拳。師曰。除此別還有麼。博便打。師疑情頓發。目不交睫。四晝夜。因上單脫履有省。依止三載。溫研密稔。始蒙印可。結茆西山。又十年。始應檀護請。開法海會焉。有語錄行世。贊曰。

闢鹿荒山。法界門寬。翠竹黃花。溪聲鳥還。

法身般若。豈二奇觀。諸賢側耳。天展笑顏。

寶洪山讀徹蒼雪禪師賢首

師字蒼雪滇南呈貢趙氏子。童年隨父祝髮昆明妙湛寺。圓具後。侍水月和尚久。明慧敏達。以詩名於時。崇禎間。杖錫蒞吳會。與一雨禪師投契。雨舉為座元。繼席中峰。望重諸方。後於寶華山講楞嚴經次。一日告眾據座而逝。著有華嚴海印四十二卷行世。贊曰。

虛空為口。萬象為舌。一句全提。晝夜常說。

約住德山棒。拈卻臨濟喝。別別。烈燄爐中撈明月。

金山法乳超樂禪師《西天七十世南岳三十七世》

師海鹽陳氏。父母好禪悅。構庵延僧居之。師聞梵唄。即依依欣慕。及失恃。乃就庵剃染。得法鐵舟海。究明大事。繼位江天。清聖祖南

巡。奏對稱旨。恩眷甚隆。賜紫。著有頌古。于野鴨子頌曰。一群野鴨貼天飛。何用邀名鼓是非。恨殺馬師施毒手。錯將鼻痛當知歸。贊曰。

梵唄感覺。是豈偶然。金鼓驚世。震起前緣。

頌出野鴨。早隔天淵。人主欽崇。伽黎橫肩。

明鼓山澄芳性清律師律宗

師又名遠清。皖之新安人。具姿腭瑋。謝塵俗。習華嚴。負笠至越。時慧雲律師說戒靈隱。夢有人語云。明日文殊化身來乞戒。可方便授之。次日師果至乞戒。及登壇。師病不能風。慧率眾就之。得戒後居五臺。研律藏。奏建戒壇。嗣慧公席。後命住鼓山。世壽僧臘失考。塔在清涼。贊曰。

大士乞戒。神太饒舌。受與不受。何盈何缺。

悲願智轉。若隨流月。光輝閩晉。東西南北。

寶華三昧寂光律師

師姓錢氏。世居瓜渚。母感異夢而生。年二十一。就禮彌陀庵出家。從雪浪恩。習賢守宗。嗣遍參名宿。受具於慧雲律師。一見器重。囑以宏律。即嗣其席。結茆衡嶽等處。後至寶華山。大開法會。肇啟皇壇。開法席數十處。壽六十有六。無疾告逝。其諸靈異事跡。廣于行術。著有梵網直解四卷。贊曰。

千華律制。父作子述。三壇前唱。後和二持。

繼武南山。眾生病治。稽首吾師。梵網撈世。

鼓山為霖道霈禪師《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師建安丁氏子。年十五出家。十八納戒。遍歷講席。久參永覺。針芥投契。覺年八十。付以衣拂。說偈曰。曾在壽昌橋上過。豈隨流水漫生枝。一髮欲存千聖脈。此心能有幾人知。潦倒殘年今八十。大事於茲方付伊。三十年中鹽醬事。古人有語不相欺。逆風把柁千鈞力。方便能定天下基。康熙壬午九月初七日。集眾示寂。壽八十八。興鼓山寶福白雲廣福開元四剎。著有華嚴疏論纂要等經論。共二十八種。一百九十六卷行世。贊曰。

重來石鼓。全提正令。醉心華嚴。卅年考證。

棗柏清涼。後先輝映。盜璽窺符。得說究竟。

仰瞻道貌。肅然起敬。

鼓山惟靜道安禪師《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師晉江人。俗姓胡。於德化戴雲山脫白。初參古杭和尚。無大省發。嗣依永覺。發明心地。初住鼓山。復遷金陵攝山。有聲於時。康熙戊辰四月朔日示寂。壽七十有二。有語錄行世。贊曰。

吹無孔笛。唱太平調。鼓山攝山。千江月照。

諸聖不傳。向上一竅。全身放下。靈光獨耀。

怡山空隱宗寶禪師《西天七十世青原三十七世》

師南海陸姓。年十六。自攜刀就盤石禮佛剃落。縛茅於龍山。參向上事。一日閱語錄。言石壓筍斜出。崖懸華倒生。豁然冰釋。事母至孝。母卒。廬墓三月。後參博山。山一日以倒騎牛入佛殿話。命眾下語。師呈頌曰。貪呈不覺曉。愈求愈轉渺。相逢正是渠。纔是猶顛倒。蟻子牽大磨。石人撫掌笑。別是活生機。不落宮商調。山為印記。後住羅浮長慶海幢大弘博山之道。順治十八年七月二十二日端坐而逝。壽六十有二。全身塔於羅浮華首台。贊曰。

石壓筍出。巖花倒懸。豁開兩眼。三更日現。

處處逢渠。機若雷電。博山無端。牛騎佛殿。

西域圓通明廣禪師《西天七十一世南岳三十八世》

師直隸雄縣高氏子。父性果。母孟氏。夢一燈入懷。醒而有娠。幼慕出家。年十八。父母相繼逝世。遂祝髮。參溟波。問如何是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波便掌云。會麼。云不會。波云參堂去。後結七西域。至第四日五更。胸中豁然。說偈云。三世諸佛座底牢。一條鼻孔透九霄。從今看破娘生面。普天匝地任逍遙。波累徵詰。撫而印之。有語錄行世。贊曰。

破諸佛牢。放百斤擔。地獄天堂。如游園觀。

龜毛拈得。不妨快便。迸出日輪。河清海晏。

金山量聞明詮禪師《西天七十一世南岳三十八世》

師出世金陵香林。嗣法法乳樂禪師。康熙中賜紫。上堂云。壁立孤峰。千山稽首。潑天門戶。萬派朝宗。揭示摩醯正眼。提持向上宏規云云。贊曰。

面皮三寸。眉毛二尺。敢作敢為。掉頭不顧。

三會說法。胸無元字。四主名藍。措足無地。

雞足山普荷擔當禪師《西天七十二世南岳三十九世》

師雲南晉寧人。姓唐。俗名泰字大來。身丁有明末造。以明經選。不赴。國變後。禮無住老人祝髮。遍參吳越名宿。於湛然處。發明大事。出世於雞山石鐘。滇南衲子。浩然趨附。康熙癸丑冬。示微疾。趺坐書偈曰。天也破。地也破。認著擔當便錯過。舌頭一斷誰敢坐。置筆而化。壽八十一。著有修園橛庵二集。拈花頌百韻行世。贊曰。

山寒水涸。天老地荒。空劫前事。妙用無方。

赤心片片。日月重光。一肩雲水。凜凜冰霜。

寶華隆昌讀體見月律師

師滇南白鹿邵許氏子。父酳昌母吳氏。感異世而生師。及長。性神敏。工繪事。尤擅畫觀音大士像。人爭寶之。父母早世。年二十七。為黃冠。越三載。遇一老僧。授以華嚴。披閱有悟。詣寶洪山。禮亮如和尚求剃度。先一日亮夢一人著袈裟領眾見度。睹師喜與夢符。遂為落髮。後至金陵。印心於三昧寂光律師。大張律宗。著有毘尼止作二持。入藏流通。贊曰。

棄道奉釋。夢著袈裟。三學鼎立。代佛弘揚。

嚴淨毘尼。止作儀張。弘範三界。苦海慈航。

天寧大曉實徹禪師《西天七十二世南岳二十九世》

師崇明陳氏。依天語出家。居終南山。憶洞山參雲門公案。見電光徹證。述偈曰。奇哉奇哉甚奇哉。閃電光中正眼開。明暗兩條生滅路。誰知無去亦無來。出山參月潭和尚印可。弘法香林金山天寧等處。乾隆再巡幸江南。欽錫紫衣。師示微疾。說偈而逝。壽七十三。臘四十九。塔於金陵之麓。贊曰。

電開正眼。生死路絕。月潭印破。聖凡同徹。

逼塞太虛。了無空缺。燈籠露柱。一任饒舌。

鼓山遍照興隆禪師《西天七十二世青原二十九世》

師古田陳氏子。幼業儒。年二十五。忽厭世相。遂脫白。依恆濤和尚。究心宗。出嶺遍參。禮文覺禪師於北京。疑情頓發。一日覺纔見。打一竹篦。師禮拜。覺曰。子見甚麼道理。曰。某甲不是野狐精。覺以手掩其口云。離卻口作麼道。師托開云。有口只堪喫飯。呈偈曰。啞子喫黃連。滿口說不得。只是自點頭。更到天氣熱。覺為印可。歸閩。濤命繼席。示寂塔於鼓山。中丞余公嚮師道風。執弟子禮。為敘其語錄行世。贊曰。

有口道不得。無口作麼道。夏到天氣熱。獅兇露牙爪。燕閩萬里扇同風。折箸常將滄溟攪。

歸元白光德明禪師《西天七十二世青原三十世》

師霅川長興殷氏子。年二十一。參埜山克歸和尚。尚一日問曰。日間杲日當空。夜間明月照戶。日月不相照。眾生爾難睹。如何是不涉明暗一句。師曰。今日普茶。來朝祝聖。呈偈曰。日當空。月照戶。古往今來空裏舞。明暗雙消何所睹。碾破太虛誰解補。若解補。驚起木童撾石鼓。印記後。至漢陽建歸元寺。康熙癸亥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告寂。眾索偈。師書曰。至楚三十年。醜名遍播傳。也有說得好。不與我同參。若要我同參。咄。須要具者般始得。擲筆而化。壽七十九。臘四十二。塔於本寺之陽。有語錄二卷行世。贊曰。

雨落日出。石滑晴路。踢破腳尖。明月照戶。

依舊埜山。燈籠露柱。笑破虛空。花開鐵樹。

寶華定菴德基律師

師婺之林氏子。髫年斷葷腥。父母故後。即投蘇州寶林寺剃染。受具於見月律師。嗣之。刻苦修持。寢食俱忘。始得毘尼奧蘊。三學該通。主法寶華。甘苦與眾共。勞瘁身先之。嘗禮塔長千七畫夜。忽塔頂放光。將寂。索筆書曰。七日後行矣。至時沐浴更衣。無疾而逝。贊曰。

我佛命脈。梵戒為師。悲嗟末運。正法誰支。

祝祈永襲。補救斯時。霞光作證。信受奉持。

紅螺徹悟禪師《西天七十三世南岳三十世》

師一字訥堂。又號夢東。豐潤馬氏子。幼穎悟。博通儒籍。年二十二。大病。悟幻質無常。遂詣房山三聖庵。依榮池老宿剃染。圓具後。歷諸講座。洞達觀乘深旨。復參廣通碎如純翁。發明向上大事。粹翁遷萬壽寺。師遂繼席。聲馳南北。宗風大振。晚歲誅茆紅螺。棲心淨域。衲子奔湊。聿成叢席。嘉慶庚午十二月十七日示寂。荼毘獲舍利百餘粒。著有夢東集行世。贊曰。

圓頓法門。事無一向。志預聖流。心棲安養。

念念無思。重重華藏。釋迦彌陀。不少鹽醬。

石鐘松波禪師《西天七十四世南岳三十一世》

師鶴陽段氏。童年穎慧。了世皆幻。遂從德舟上人脫染。參究宗乘。印心於埜竹老人。出世石鐘。茲寺發光開創。至師又一大興。寺為雞足全山之首。百廢重興。忍苦耐勞。為法為人。無我人相。斯誠山門之幸也。贊曰。

為法為人。以法為重。我法情空。八風不動。

興功造業。成三寶供。曹溪黃蘗。碓舂自任。

鼓山了堂鼎徹禪師《西天七十四世青原三十一世》

師江西甘泉人。韓昌黎五十三世孫也。少讀書。究性理。游鼓山禮道源和尚得度。習賢首教。出入圭峰。讀洞上古徹于五位宗旨。俱有契發。閱大愚三玄三要。有云。放倒大愚。大愚好不丈夫。用打作麼。我當日若見。只須瞥地覷他一覷。保他瓦解冰消。往往恩大難酬。三十年後不得錯舉。嗣法道源老人。贊曰。

曹溪一脈。弱如懸絲。獨發契用。是法住持。

雷音轟動。石鼓沒皮。是韓氏子。為幹蠱兒。

【書籍目錄】
第1頁:鼓山湧泉禪寺經板目錄序 第2頁:影印宋磧砂版大藏經序
第3頁:修補古經跋言 第4頁:增訂佛祖道影傳贊
第5頁:法系考正 第6頁:校正星燈集
第7頁:校正星燈集序 第8頁:增訂鼓山列祖聯芳集
第9頁:附錄禪宗五派源流 第10頁:重建福建鼓山湧泉寺迴龍閣募緣啟
第11頁:建築鼓山寺各堂寮勝緣疏 第12頁:申書啟
第13頁:為六祖請賜加封諡號呈文 第14頁:代弘法寺募塑西方三聖引
第15頁:鼓山募刊佛祖道影及三壇傳戒正範小引 第16頁:勸造華嚴經引
第17頁:諷華嚴經遊海放生小引 第18頁:遊昆明湖放生小引
第19頁:佛法省要序 第20頁:重刊三壇傳戒儀範後跋
第21頁:滇南大雞足山缽盂峰勒賜護國祝聖禪寺同戒錄序 第22頁:〔附錄〕雲貴總督李經羲撰同戒錄序
第23頁:滇湖碧雞山華亭峰靖國雲棲寺同戒錄序 第24頁:〔附錄〕靖國雲棲禪寺同戒錄序
第25頁:〔附錄〕靖國雲棲禪寺同戒錄序 第26頁:〔附錄〕滇省碧雞山華亭寺同戒錄序
第27頁:敕賜鼓山白雲峰湧泉禪寺同戒錄序 第28頁:南華寺同戒錄序
第29頁:〔附錄〕南華寺同戒錄序 第30頁:〔附錄〕南華同戒錄序
第31頁:雲門山大覺禪寺同戒錄序 第32頁:高鶴年恆松居士遊山記敘
第33頁:星洲居士林特刊序 第34頁:亳園集序
第35頁:劫外餘音序 第36頁:卓庵詩集序
第37頁:弘一大師全集序 第38頁:弘一大師事略序
第39頁:弘一大師傳 第40頁:立誓參禪不看經律廣記博聞
第41頁:因博奕有感寄勸念佛 第42頁:示禪人請益三不是隨拈數語
第43頁:戒靈通侍者酒并偈 第44頁:為妙法禪人刺血書法華楞嚴經書後
第45頁:大乘妙法蓮華經後跋 第46頁:雲南開建華亭寺常住所置山場田地分處分院記
第47頁:曹洞宗四十五世妙蓮老和尚塔銘 第48頁:南洋檳榔嶼極樂寺祭妙蓮老和尚塔
第49頁:祭戒塵法師文 維 第50頁:祭太虛大師文 維
第51頁:祭載居士傳賢文 維 第52頁:輓鄭茂崗有序
第53頁:〔附錄〕興修雲棲禪寺七眾海會塔碑記 第54頁:〔附錄〕遊昆明雲棲寺記略
第55頁:記高鶴年居士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