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星雲法師著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 星雲法師著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日期:2010-07-3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觀音」的這個名詞,有種種不同的翻譯。羅什譯為「觀世音」,稱為舊譯;雖同稱舊譯,但竺法護譯為「光世音」;到了玄奘的時候,又譯為「觀自在」,稱為新譯。

這些不同的翻譯,那一種是正確的呢?玄奘的翻譯似拘泥於原語,羅什的好像是意譯。

觀音的梵音本來是「阿黎耶阿縛盧枳多伊濕伐羅」(Arya Avalokitesvara),現在逐字解釋如下:

「阿黎耶」,華言譯為「聖」,是尊稱的意思。

「阿縛盧枳多」。是觀照或注意的意思,所以簡稱為「觀」。

「伊濕伐羅」,是堪能之義,把它作為名詞,就變成「君王」或「君主」的意思。

從上面的幾個解釋,把名詞與動詞取自在之義為「聖觀自在」,略稱「觀自在」,較為正確一點。所以玄奘《慈恩傳》說:「舊譯為光世音或觀世音,皆訛謬也。」
那麼,羅什翻譯的「觀世音」,難道就錯誤了嗎?那並不是的!我們從羅什的譯風來看,從經文所說這位菩薩的誓願來看,就可以知道他是不錯的了。如本品的經文 釋尊開始就說:「善男子:若無量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觀世音」的名詞,就是從這段音聲的文 字而來的,而且這段文字在〈普門品〉中,又特別佔有重要的意義。

在密教裏,說這位菩薩是司如來大悲總德,為阿彌陀如來的因位首座。通常彌陀左右的二大士,就是觀世音與勢至。觀世音是司慈悲門,勢至是司智慧門。觀世音與勢至都是為人所熟知的。

玄奘法師所以要把這位菩薩譯為「觀自在」的原因,是因為這位菩薩欲使眾生觀察諸法而得自在的緣故。

羅什法師所以要把這位菩薩譯為「觀世音」的理由,是因為這位菩薩觀察聽聞眾生的一心稱名,而來救諸世間憂惱的緣故。

羅什與玄奘二法師的翻譯,都很確當,都有意義。

其次,我們來談談觀世音的淨土,什麼才是觀世音的淨土呢?

原來觀世音的淨土,叫做「補陀落」,或叫「補陀落伽」(Pratalaka),通常都是叫補陀落的多。根據《慧苑音義》卷下說:「補陀落伽山,譯為小花樹 山,這個山中,有很多小白花樹,其花很香,香氣遠播。」《華嚴探玄記》第十九卷上說:「印度名速多羅山,此無正翻,以義譯之,則名小樹蔓莊嚴山。」在《十 一面經》和《華嚴經》,都曾說到這個山。

因為信仰觀世音盛行於東方,所以在東方到處都有補陀落,南印度的南部、中國的舟山群島,都是東方比較大的補陀落。

在中國,文殊的淨土是五台山,普賢的淨土是峨眉山,地藏的淨土是九華山,觀音的淨土是普陀山,合稱為中國佛教的四大名山。

在西藏首都拉薩的喇嘛法王宮為補陀落,說法主為觀世音的化身。

其他供奉這位菩薩的處所,皆叫補陀落。

從普門示現的誓願說其理想,那就是欲使這個娑婆世界完全成為補陀落。

關於觀音的異名,在諸經中有如下的稱號:

〈普門品〉中,稱為施無畏,或稱淨聖。

《清觀音經》中,稱為大悲施無畏。

《悲華經》中,稱為正法明如來,或稱為遍一切功德山王如來。

《觀音授記經》中,稱為大悲聖者,或稱救護苦難者,或稱普光功德山王佛。

〈真言儀軌〉中,稱為大慈大悲主。

〈金剛界曼荼羅〉中,稱為金剛菩薩。

我們知道了觀世音菩薩不同的名號之後,再來研究什麼叫「菩薩」。

「菩薩」是菩提薩埵的簡稱,舊譯為「大道心眾生」,新譯為「覺有情」。僧肇法師《維摩經註》第一卷上說:「菩薩具稱為菩提薩埵(Bodhisattva),菩提是佛道之名,薩埵秦譯為大心眾生,有大心方能進入佛道,故名菩提薩埵。」

《阿毗曇》說:「菩提云無上道,薩埵名大心,謂此人發廣大心,求無上道,救度眾生,故名菩薩。」

《大論》說:「菩提名佛道,薩埵名成就眾生,以諸佛道成就眾生,故名菩提薩埵。」又說:「菩提是自行,薩埵是化他,自修佛道以化他故,名為菩薩。」

「菩薩」,譯為大道心眾生,或覺有情的意義,已經是明瞭的了。可是,《阿毗曇》的解釋,與《大論》的解釋,其意義有著不同,現在辨說如下:

《阿毗曇》的解釋,謂菩薩發大心是為眾生求無上道之意,這與普通所解釋的覺有情「上求菩提,下化眾生」是相同的。但根據這個解釋,則菩薩似乎沒有究竟覺悟 的,但《大論》解釋說:「菩薩用諸佛道成就眾生,故名菩薩。」則菩薩是已經覺悟了,因為自己覺悟,才能用佛道廣度眾生而應病與藥的。

我們現在所講的觀世音菩薩,如《大悲心陀羅尼經》中所示,他是過去正法明如來,早就成佛了,由於大慈悲心的驅使,才特再示現菩薩,隨緣度化,這與一般為眾生而上求大覺的人,當然是很不同的。因為他是覺悟了的大菩薩,比較兩說,以《大論》的解釋較為確切。

普門的「普」字,是說觀音的眾德普具。實在說來,觀音不單是普具眾德,而且有大悲救濟的活力,所以「普」是普具大悲救濟之光,而到處應現的意思。

「門」同是受觀世音菩薩慈悲救濟的眾生有種種不同的類門。所謂「普門」,是說眾生的根機雖有千差萬別,而觀世音菩薩則能普應群機,無不示現。中國古德說的:「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的兩句話,可作觀世音菩薩化現三十三身普門示現的最好寫照。

「品」是品類,謂在同一部經中,區分為幾類,秩序井然,不紊不亂,如《法華經》分二十八品,藥王菩薩有〈藥王菩薩品〉,妙音菩薩有〈妙音菩薩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是《法華經》二十八品中第二十五品。
【書籍目錄】
第1頁:前言 第2頁:前言
第3頁:大乘與小乘 第4頁:妙法蓮華經
第5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 第6頁:無盡意發問
第7頁:釋尊應答 第8頁:冥益 - 七難
第9頁:冥益 - 三毒難 第10頁:冥益 - 二求願
第11頁:冥益 - 勸持 第12頁:顯益 - 三十三身(聖身)
第13頁:顯益 - 三十三身(天身、人身) 第14頁:顯益 - 三十三身(八部身、執金剛身)
第15頁:顯益 - 瓔珞供養 第16頁:普門品偈頌 - 大悲行願
第17頁:普門品偈頌 - 念彼觀音力 第18頁:普門品偈頌 - 能救世間苦
第19頁:普門品偈頌 - 三業讚歎 第20頁:流通 - 持地歎德
第21頁:流通 - 開品得益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