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等待黎明的時刻(講述自殺問題) 修德法師編述

等待黎明的時刻(講述自殺問題) 修德法師編述

總論

[日期:2011-01-2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修德法師編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總論

數據會說話

據《夜,驟然而降—了解自殺》傑米森博士,引用一九八八年世界衛生組織統計,該年全世界有5400萬人死亡,而其中自殺死亡的有97萬人;一九八八到今天已距近六年之久,其自殺統計人數不知已攀升到什麼驚人的數字了。

又來自一份中國大陸的網頁《自殺與心理危機調節》中首云:「今九月十日是世界衛生組織和國際自殺預防協會共同確定的第一個—世界預防自殺日。目前自殺已經成為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公共街生和社會問題。在中國,自殺是全人口的第五大死因……

至於台灣的自殺狀況—(1)、據九十二年的統計,主要死亡原因,自殺是佔第九位。(2)、而且年年升高其死亡率,至今每十萬人口死亡率是14.16(共3195人)。(3)、20~24歲的死亡人口自殺是第一大死因:15~19歲死亡為第二大死因,可見在這年齡層中死亡是個嚴重的問題。壯年(25~44歲)列第四,中年(45~64歲)則列第七。雖然自殺的人不都是精神病患,但精神病患的自殺比率為20%比一般人(0.01%)高二千倍。(4)、據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鄭泰安教授報告:在台灣從事自殺研究十多年發現,有98%的成人自殺死亡者,在自殺之前罹患一種或多種精神疾病,而最常見的是重鬱症、酒癮、藥癮與情緒不穩性人格障礙,這些發現與西方同類研究結果相似。(5)、有宗教信仰者,比沒有宗教信仰者低。而一般的學者普遍認為,其實在衛生統計上所呈現的數字基本上是低估的,由於國人的文化觀念基於家醜不外揚,或是保險給付的關係,很多自殺死亡的案例,在法醫的死亡證明書常常並未紀錄自殺的事實,所以實際的數字是高於這個數字的。

那裡出了問題!?

中山醫學院精神科張家銘主治醫師表示:「當然以上所提及的數字都是所謂自殺死亡的案例。很多人在最後真正採取成功的自殺行為之前,往往有很多次的重複自殺獲救、或持續的自殺想法。基本上而言,曾經有自殺想法的人很多,但並非皆有勇氣嘗試自殺行為。」須知,除非想要自殺的人,已失去自我調適的能力,否則預防勝於治療,須積極地改變當事人的思考模式著手,此是刻不容緩,且是根治的辦法。

又據鄭泰安教授表示:「自殺行為的形成,包含某些程度的遺傳因素和特殊的性格特質,加上後天環境因素與罹患精神疾病,再受到某種生活事件的刺激之下,就很容易發生。所以,基本上不健康的精神狀態,是造成自殺行為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生活環境中發生的生活事件扮演者催化作用,尤其是造成重大失落的生活事件。依據上述台灣自殺研究的結果,『失落的生活事件』是自殺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1)、健康的失落,如罹患絕症、久病不癒或是身體殘障。(2)、財產或工作的失落。(3)、人的失落:即親友、家人的離開或死人。(4)、珍惜的願望之失落,譬如驟然得知配偶有外遇或是愛人移情別戀。在台灣,自殺死亡者遭遇失落的生活事件佔了84%,而最常見的是『珍惜的願望之失落』,佔66%。」

至於青少年自殺也漸漸頻繁,《天下雜誌》第117期中引用《讀者文摘》針對兩岸三地青少年進行的調查顯示:大台北青少年有27.7%曾動過輕生念頭,比香港(11.2%)、上海(11.3%)高出不止一倍;而造成輕生的念頭,家庭因素高居第二位。

節錄了以上的數據,心是非常地沉痛,在青少年階段正是人生最璀璨的金色時光,何以變得那麼承受不了壓力和挫折感呢?我們從家庭教育到學校教育,乃至社會教育,曾有誰告訴我們生命的真實相呢?(即如我在十多年前進入佛門才了解一些皮毛,進而釋懷十多年前的「傷痛」,正是今天以「人飢己飢、推己及人」的心情,來承接這份「使命」。)我們不必以「踢皮球」的心態,要將責任推給誰,這是一個釐不清的問題;因為,因緣果報並沒有任何的主宰者,一切的苦樂、輪迴解脫,都是在於個人自己的身上,問題是—我們是否具有洞悉因果、掌握改造自已命運的智慧?!從網路資料中,很顯然地,大家並沒有就問題的根本核心來論,(如同治病,但治標而未治本一般,治標雖可暫時緩解一時或一世,但若能標本同治不是更好?)這是非常可惜的—這也是不信因果的因果,您相信嗎?不相信的話—精采的在後面,請放下自己的成見往下看,次科正是本書的綱領,餘者正依此而發揮推廣,如果您能深究熟慮而生起決定的信解,相信您已救自已一半了。

三世因果—整治愛河喻

古德說:「愛河千尺浪,苦海萬重波,欲免輪迴苦,大眾念彌陀(腳踏實地修)。」此愛河、苦海正指生死的業海,而今以數年前高雄市政府整治「愛河」為喻:

1)、今從一滔滔不絕的駛流中,截取一大段,於中分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來比喻自己生命流程中的一個三世。

2)、假設過去世中,我們有造了三個善業(0),也有三個惡業(△),如果都沒有增減,應該流到下一世也仍保持原有的數目才對。然而,誰在一生中沒有起一念貪、瞋、痴、慢等煩惱,而造殺、盜、婬等惡業呢?反之,誰又念茲在茲,無時不以修善為人生的目的呢?《地藏經》說:「南閻浮提眾生(正指我們所居住的世界),起心動念,無不是罪,無不是業。」今若沒有一個智者告訴我們愛河已發臭了,垃圾橫流造成原有的生機已漸漸枯竭,再不整治,將造成汙染而遺害自已乃至子孫(喻未來世)的居住環境。所以,如果我們都不願改變,而時時警策自己的話,當從上游(喻過去世)流到未來此世者,只有惡增善減了。

3)、既要整治,光靠在岸邊喊口號,就如隔靴搔癢一般,沒有一點效果的,最多也只能撿撿岸邊的垃圾而已;所以要靠各種善緣—如善知識的教導,並利用各種工具—如用竹竿掛網來撈取,或力量更大、效果更好的就是坐船隨處去清除撈取,乃至河底的汙泥更是非假有力的工具不可;而這些工具就好比各種管道,如選擇契機的宗教,如法依教而修行一般;那麼多的宗教,雖似皆勸人為善,但方法、智慧、究竟目標等,仍有其差異之處,就如各種工具都有其不同的功用一般。

4)、如果我們有心想要「明天更好」,是必要有智慧地去選擇、善用各種工具等助道方法;而且不僅努力清除染汙之源(斷惡)外,更要積極地投下更多的生機(修善);如此有善因加上勝緣,並持之以恆地「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那是可以期待更美好的未來。

苦樂相較.自由抉擇

您想要讓「自己的愛河」,繼續惡化(一世不如一世)—在此世便已要承受這麼多的苦了,(請記住!這些苦並不是忽然冒出的,若仔細諦思,都是有其宿因的—或是過去,或者只是前一念的錯失所結的苦果。)更何況帶著這些苦重新再來—「不只」一次的惡性循環呢?或者,您願意就從現在開始改變自己,讓自己重新尋回生命的春天呢?請與我繼續往下一起學習:

佛法中有一回向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往生圓成菩薩道。」此正可解釋別述一科中的要義—

此惑、業、苦的展轉相生,正顯示眾生輪迴生死,即如旋火輪一樣沒有止息,正不間斷地虛妄受輪迴之苦,(亦方可開合用十二因緣來詮釋眾生受生的生命觀,亦是佛初轉四諦法輪的苦、集二諦;但名相多,道理相對較深,若能請教法師大德,則更可增加信解之力。)您想想,配合剛剛所說的三世因果喻—過去由煩惱之因,而造了惡業,由此業障而感召較陋劣的身心世界,(如貧窮、多戰亂等);但於受此苦劣的報障時,因業障障住智慧不開,身體多病或六根不具,內心多苦惱等。)及依住的環境(如貧窮或過去生不與人結善緣,此時得不到善友的開導,因此由苦而再生顛倒煩惱,又再造業、受苦……(如因過去不曾造布施的善業,故感此世貧窮的苦果;但沒有明了因果的智慧,又起貪而搶劫,繼而被判刑坐牢……)如此,苦當於何時能了?而所造自殺之業,何嘗不是依此模式而演出呢?在此,我們至少可歸納出t一個重點:(一)、妄想.煩惱是一切苦難的開始、根本禍源。(二)、如果不幸已造了因,若不善用因緣來化解,它將讓您一再地重蹈覆徹。據研究統計,一般自殺成功者,皆一再受「自殺念頭」的糾纏,乃至有多次自殺未遂的紀錄,若當中沒有善緣的扭轉,最後是會「壯烈成仁」的。因此,只要在對方尚有理性、可自我調適下,若能明白因果的道理,了知自殺並非是逃避痛苦的選擇,況會比現世的苦更苦的話,有時是可及時挽救的;否則,若一直固執於自殺的念頭,雖勸、阻止得了一時,但勢必會發生不幸的。(詳述於下別述一科)

世間那個人不希望趨吉避凶呢?(連螞蟻也知道;甚至將糖和砂子混合,您想—螞蟻會笨到去搬砂子而棄捨糖嗎?)誰不希望發財、升官、健康、家庭和樂呢?雖說外求,也要「求之有道」—與其「求地理」(含相命、卜卦等)而希趨吉避凶,何不「循天理」而斷惡修善,來得更為踏實?!此即《了九四訓.立命》中雲谷禪師對了凡先生開示改造命運的真理,云:「汝不見六祖說:一切福田,不離方寸(即心也),從心而覓,感無不通。求在我(即反觀自心,努力斷惡修善。),不獨得道德仁義,亦得功名富貴,內外雙得,是求有益於得也。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簡單說—您若想得快樂的果報,但須努力造斷惡修善的善業;而一個常造善業的人,也必定具有相當的智慧。(此亦即四諦當中的滅、道二諦,及十二因緣觀當中的涅槃還滅門。)

佛法論三世因果皆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問來世果,今生作者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來警策勉勵要—以前世戒今生,用今生修來生;畢竟今生已在承受果報—不管是善(誡貪)是惡(誡憎),對一個明因識果的修行人而言,面對順境是當警戒於中迷失,而於逆境也能歡喜承受,不至怨天尤人;因此就應該把精力集中在當下的一念,因為現下的每一念都是造就未來的因子。(故說惑業苦、智善樂,大者—可從三世推及無始劫來的輪迴,小者—乃至一念間皆如此,您可細思推論。)再者,佛法若說來世更好,那只是一時權巧接引初機的人,佛的出世本懷,不單單只是教導眾生在人天福報上努力而已,而是希望一切眾生在佛門中的努力修持,終能解脫三界的輪迴,得到究竟的安樂;這是根本論點不能不知。故上淨下空老法師於《因果的理論與事實》中說:「命運不是定數。如果您是善念、善行、利益眾生,那麼您的智慧、能力、福報會增長;如果是惡念、邪行,那麼智慧、能力、福報就會減少。智慧、德能、相好,天天都有加減乘除。明白道個道理與事實真相,就要徹底改過自新。」(《了九四訓》文理俱佳,皆是佛法註腳,不可不讀。』清朝名臣曾國藩有一首詩:「小院西風向晚晴,人生隨處有乘除;山泉繞屋知深淺,微念(這一念是關鍵處)滄波感不平。」既如有加減乘除—命決非定數,正可利用佛法之「無常」—是可改變的,而改變正操控在自己手上,(即如自殺,願不願被救,絕大數是操之在己。)故佛法是「努力論」而非「宿命論」。

儘管現世是多苦,若將眼光放遠些,這些上面所談的因果道理,是可以鼓舞和激勵人心的,誠如《向自殺Say No!》一書的作者蘇珊(—一九六五年生於紐約,十四歲時就自認活不過廿一歲。自殺的意念糾纏了她十八年,她曾自殺三次,多次進出精神病房,先後接受十位治療師專業協助。一九八八年,她仍以優異成績獲得藝術學士學位。走出一心尋死的生命低潮後,她積極推動自殺防治工作至今。)曾認同有來世—這是目前我發現在防治自殺的資料當中,除佛教徒所撰者之外,唯一以一個非佛教徒身份的西方人士,用親身經歷行文勸人,而於文中涉及因果者,雖非是其主論,但她所說(第二五二頁):「這些信念,確保我安全地度過許多致命的重大危機。我經常視它們為思想的糧食,而不是非信不可的理念。(如果您於此書能得到受用之處,請務必相信才好。)」又云:「讓我們進一步闡明這個理論,並將它運用在自殺方面。如果我們自殺,豈不是加快轉世投胎的時間,(案:抱歉!若參見後面—「自殺後的真相」一科中所舉的事證,應該要知道—自殺後要再輪迴於人道受生,恐怕要經過「數不清」的時空呢?!若「廿年後又是一條好漢」,那豈不是讓自殺者,於因果上佔了大便宜?錄此段文,正見「無知」的可怕。)以至去重新面對同樣的問題,因此徒然增長了自己在人世間的年日,不是嗎?更進一步說,如果我們轉世投胎,我們就得從嬰兒期開始重新經歷每一個人生階段—想像您又要再次回到青春期叛逆的樣子!如果我們轉世投胎成了一隻小螞蟻,則我們很可能慘死在人的鞋子底下。何不繼續留在人間,善盡所能,好讓我們來世的問題減少一點?」

總論已告一個段落,您能有個大概的觀念嗎?準備好,將繼續往下別述的科目—先說自殺後的苦果,而後再敘其業因,讓您更加明白,自殺—決非明智之舉。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一 第2頁:自序二
第3頁:十分鐘解讀本書綱要 第4頁:架構簡述
第5頁:總論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普勸 第10頁:附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