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人生指南 毛凌雲居士著

人生指南 毛凌雲居士著

第五 恪守行儀

[日期:2010-12-07]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毛凌雲居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五  恪守行儀

蓮池大師於律藏中,集諸要義,著沙彌律儀要略,上篇戒律門,下篇威儀門,以便學者簡而易持。善因大師擇威儀門中日用所必需者,重述二十四章,名學佛行儀,凡比丘、沙彌,及男女居士,皆可習而行之。玆再就念佛之男女居士,所必須誠敬遵守者,刪繁節要,及當修三福,在此前後各篇所未收攝,而必須遵行者,間予輯補,改為恪守行儀,期更完備易行,不犯威儀,斯亦念佛助行,即人生言行與禮儀之指南也。

一  敬佛

凡見佛像,無論泥塑木雕紙畫,皆應整衣禮拜,最少亦須問訊或合掌。凡入佛殿經堂或塔內,不得著褻衣木屐拖鞋,除佛經像及供佛物品外,不得攜帶其他器物,或以笠杖等倚殿壁。見佛像必須禮拜,不得佔殿中央,是住持位。不得擅自鳴磬。拜後始可抬頭瞻仰。凡在殿堂或塔內經行,必須右繞,不得左旋,繞佛亦然。三匝或七匝,皆須平視直行念佛,不得談世諦語言。即言佛法,亦勿高聲。若咳嗽,須以袖掩口,不得涕唾。若見佛像佛經或一佛字在不潔淨處,急宜兩手捧持,安於淨處。凡佛像不得安於臥室內,倘屋宇狹小,須用布幔或櫥櫃隔開,劃一小部份為佛堂。不得置溺器於臥室內,蓋像在如佛在,必須誠敬。若得新食,必先供佛。凡供佛花果水飯等,不得先嗅。不得將佛燈私就己用。凡見有緣之人,普勸念佛。若見對佛經像有不敬者,宜以正義勸之。

二  敬法

凡讀佛經律,須整衣焚香正坐,如見佛然,不得倚靠。必先靜坐少時,方合掌舒經。桌上除經與香爐燈光外,不得置諸茶果雜物,即筆硯亦須置另處。經上有塵,須用淨紙掃之,不得口吹。讀至中間,若生雜念或客來,應關合,用黃紙條夾入經內,不得屈摺經角。有經在案,不得談世諦語言,不得嬉笑、高聲涕唾。念去或客去再舒。讀畢或休息,必關合端正。若稍有心印,俟讀畢以紙記之,不得記於經上。凡書寫經律,須端楷正字,不得隨意草書、及前後參差脫訛。凡諸經籍,應如法供奉。若損壞,宜速修補。不得以帽扇等物置經卷上,不得以外書放內典上,不得以穢褻不淨器物放經案上。凡持經像,當兩手捧之平胸,不得污手或隻手攜行,不得向人作禮,或隻手揖人,但兩手捧經像齊眉一舉足矣。凡聽法須整衣捧經,平視直進,坐必端嚴,不得笑語或大咳嗽。須諦聞審視,如實修習,不得專記名言,以資談柄,不得未會稱會,入耳出口。若有疑問,須於講畢後,至法台邊,向上問訊,方申疑問,問答畢,問訊而下。凡見人看經,不得近彼案前經行。如有看經仰臥倚靠,或捲之若筒者,須極力勸之,免遭惡報。凡借閱經書,須加愛重,勿令損壞。若借而不還,即犯根本重戒,不可不慎。凡敬法不僅敬經,即衣缽錫杖等亦同。

三  敬僧

凡見諸長老法師大德時,當如見佛,須端身正立,不得左右顧視或嬉笑。除急務,不得走行。除誦經、疾病、理髮及作羈身事務時,不得坐而不起。背後不得說諸長老法師大德過失。不得單稱名字,當稱某某長老、某老和尚、某老法師、某某大師。若面晤時,更不得提出名字,但可單稱長老或法師和尚二字。自則通稱學人或弟子。凡往來書信亦然,不得稱晚及余愚等。尊長老法師,當稱座下杖下,不得稱方丈。若對比丘尼,當稱大士、蓮下蓮前等。凡見尋常緇侶,須起立,如見菩薩,縱非好僧尼,亦應恭敬,當呼某師,不得直呼名字。若問尊號,當云菩薩或大士上下,不得云法名。蓋問法名者,係上座問後學也。而自己則稱後學,不得稱不慧不才不佞等。不得盜聽大比丘說戒,亦不得盜聽比丘誦戒經。凡入僧室,須先於門上彈指三下,內應則入,不應則去。入內先向佛前問訊,次向大德看經桌前對桌問訊,蓋即向大德問訊也。凡拜諸大德,惟於坐時立時可拜,西土只一禮,無三拜法。若在坐禪經行飯食剃浴息眠等時,不得拜。若閉戶,不得戶外拜。若止之,宜順勿拜。凡問佛法,當整衣禮拜,最少亦須問訊,合掌正立,若命坐則坐。須澄心諦聽,思惟深入。大德之語未了,不得急語急問。若問家常事,不須禮拜。凡途遇諸大德,宜先側立,俟大德過後再行,不得彼此互進。凡同行,當讓大德前行,並代攜物。凡坐位坐席,當讓大德上坐,除大法會,不得與同座坐。

四  孝親

凡父母在堂,如佛在世,當服勞奉養以安之,立身行道以顯之,及伯叔尊長,均應孝順,無違無逆。委曲婉轉,勸其信佛,斷葷吃素,持戒念佛,以求生享福壽康寧,死即往生極樂,永離生死苦海,以報親恩!如決不肯依從,亦勿強逼,以失孝道,但於佛前,代其懺悔罪過。俟有機緣,如病苦災難哀慟等,隨時以念佛可消災延壽奉告,並託善友婉勸,令種善根。若父母需葷酒,宜哀跪稟告:「兒持佛戒,葷傷生物,酒昏心性,不得自食飲,不得與人食飲,惟願我親全兒戒行,並全我親功德,全眾生性命云云。」如此哀求,定邀俯允!如父母不慣素食,暫買市中不見殺、不聞殺、不疑為己殺之三淨肉,以承親歡!慶壽病喪,悉依各章行之。

五  事師

凡奉事師長,當如事佛,常以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事供養,依教奉行。若有過失,師教誡之,不得還逆語。若有犯戒等事,不得覆藏,速詣師前,哀乞懺悔,師許、則盡情發露,精誠悔改,還得清淨。凡師有所使令,宜及時作辦,不得違慢。人問師名,當云上某下某,問師號,即云某甲,師禮佛,不得與師並禮,當隨後禮。師拜人,不得與師同拜。在師前,不得與同類相禮,不得受人禮。餘詳敬僧章。

六  禮拜

凡晨起須盥漱清淨,方行禮誦。凡禮拜必須從容,身要至誠拜佛,口要至誠念佛,意要至誠想佛,三業投誠,一心懇禱,統身伏地,如大山崩,或五體投地,一心恭敬,不得急落急起。拜時先以兩手合掌當胸,不得十指參差中虛,或高低失所。兩足站於蒲團前為八字式,約距離前八寸,後二寸。分右掌向下按於蒲團中心,兩膝跪於蒲團,以左掌按於蒲團前左邊,移右掌按於蒲團前右邊,兩掌相距六寸。以頭按於兩掌中間之蒲團上,兩手側轉如抱佛腳狀,故曰頭面禮足。稍停片刻,兩手仍按原處,頭離蒲團,移右掌於蒲團中心,以左掌置於胸前,如合掌狀,以右掌用力擋起,合於左掌當胸,兩足同時伸直,仍站原地不動,此為一拜。至少三拜,多則三數遞加,如六拜、九拜、十二拜等。拜畢後,尚有一禮,如世俗之作揖,名曰問訊。拜畢時,尚合掌當胸,即以所合之兩掌向下,過膝約一寸,身隨曲腰至半,不得過與不及,以右掌置於左掌內,疊成一拳,從下向上,舉與眉齊,身隨直立,即以兩手所疊之拳放直當胸,手心向上,右手仍疊置左手之上,兩大指相接,此即彌陀手印也。凡拜佛、拜塔、拜經、拜大比丘,皆須如此。若與眾同拜,須齊起齊落,不得先後。如此恭敬禮拜,決定業消障除,罪滅福臻。如多禮拜,或多繞佛,既可多消業障,而又運動全身,必身健道隆,生享壽康,死往極樂。

七  念誦

凡誦經咒,須一字一字連接,一版同音,不得每句間歇,或高低失中。皆須梵音,不得怪音異韻。不得東西顧視。其中法則,須先向大德前學習,若唱梵唄,更須精習,以免臨時失儀,致同誦者動念也。凡念佛,須攝心切念,攝耳諦聽,字字句句,皆須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口念得清清楚楚,耳根聽得清清楚楚,如是攝心,妄念自息。凡念佛音聲,須和柔哀雅,不得高聲傷氣,逼氣動火,默努傷血,輕鬆養識,沈靜墮昏。尤須六字或四字分明,不得油腔滑調。凡鳴法器,不得亂鳴,或輕重失音。凡掐數珠,須念得分明,記得分明,或於阿字上過珠,或於陀字上過珠,不得錯亂。每至母珠卻迴,不得越過母珠。凡繞佛經行,須安詳徐步,不得遠隔近擠,左右偏曲。須由東而南,自西至北順繞,不得逆繞。不得沿路涕唾,須先以巾安袖內,以便拭涕藏痰。念誦畢,須次第魚貫而出,不得先後。

八 靜坐

凡靜坐念佛,須先鬆去衣帶,肅清衣服,以軟物為坐墊,須前低後高。先以左足安右腿上,後以右足安左腿上,名跏趺坐。或以右足安左腿下,名半趺坐。次以右掌安左掌上,仰掌向上,以兩拇指面相接。腰須直豎,脊骨如壁,頭少俯,令頸與領觸為度。口合齒勿相近,舌向上顎,眼皮垂簾,觀心下視。正身端坐,不得偏斜移動,靠背鼾鼻。坐定後,或隨息默念,或攝心默念,隨宜自擇,專注不移。初坐二十或三十分鐘,隨後漸增。下坐時,須先閉目,以掌摩熱,擦面門數下。次將身體略略移動,然後將足放下,起立,將衣肅清。又平坐少刻,方起行走。若與眾同坐,非鳴磬不得先開目。坐中咳嗽呵欠,皆須以袖掩口。

九  居家

凡歸依三寶後,方可稱為居士,即居家學佛之士也,雖不能盡行佛事,亦當戒惡,不造新殃。若教妻子,或勸丈夫,初宜常談因果,次以佛法廣大,及淨土樂境,念佛利益等示之。若稍起信,則教以持戒念佛。兒女最易教化,宜以淺近佛書交閱,並常解說,令深入八識田中。當於淨處或樓上設一佛堂,莊嚴清潔,以便早晚拜誦,令眷屬戚友及鄰人見之,亦發善信。凡僱工人,宜先說明念佛、戒殺戒酒、及不得淫詞歌唱等。而自身須常威儀皎潔端正,不失言怒罵,不琴棋博奕,不吃煙酒。遇眷屬不法,須教誡有時,亦不得時常怒罵。凡壽誕喜慶,均須節約,嫁女不得厚僉,娶媳亦勿浪費,須以素席招待親友,請人或自己演說淺近佛法及因果等事,普勸念佛。以所節錢財,布施貧乏,印送佛書。若家富貴,自當儉用,以餘錢作慈善公益,宣揚佛法,莊嚴佛寺。或以財產付之善友,共建居士林、念佛堂、精舍、佛學院,及作永遠賑荒教災,恤孤養老,修橋補路等事。不必以財產授之子孫,致怠惰廢業,敗家亡身。但布施須量其受者不造惡業為要。家中不得蓄刀鎗炮釣網等一切害物傷慈之器具。凡與親友彼此送禮,當先說明,改葷腥為布帛或其他適用之物。

十  待客

凡接待賓客,除問答來意,當語以善惡因果、及念佛功德等,免談政戰訟事,及世間一切無益雜話。不得自讚毀他,或兩舌起人是非,不得陪客博奕歌唱等事。常於堂中貼一告白:「吾家學佛,不談世事,不用葷酒,不敢歌唱,不傷生物,不問卜筮相命,不奉外道邪教,恐慢賓客,特此預告。」堂中屏聯,及各處張貼,須用經中覺世語句。待客須用素菜,不得殺雞宰魚。如父母兄弟倘未深信佛法,萬不得已,買三淨肉陪之。待工匠亦然,多與工資可也。若客有所需,或請覓事求情等,當乘機告曰:「君能念佛戒殺否?」能則與為,不能則否。施貧乏亦然。客去時,則贈以經書念佛珠等。若長老法師大德來家,當禮拜迎接,並命子女眷屬等一一禮迎,供養所需,禮請說法;去時亦當禮拜送之。

十一  讀書

凡讀書宜分別邪正偏圓,雖佛經亦須辨其真偽。以念佛為主,讀經為助,常讀淨土五經一論,及十要等古德著述。如行有餘力,再讀法華、楞嚴、華嚴、涅槃、金剛、圓覺等大乘經典。凡世俗之命相卜筮,兵法仙道,天文地理,圖讖鬼怪,外道邪教等書,及西遊封神等各類小說,皆不得閱。若佛經早已洞徹,發心廣度眾生,欲逗眾生機緣,方可涉獵中西宗教、子史哲學等書,以明內外教義深淺,然判斷是非曲直,須以佛經為標準。青年須知國民普通學識,或完成大學教育者,不在此例。

十二  為官

凡為官當護法護國,廣行法化,仁慈利民。早晚偷閒念佛,不得非法制限,破滅佛法戒律。凡辦案時,須訊明事實後,示以佛法因果,勸作安善良民。若罪重應處死刑者,稍有可援之處,即改處徒刑。如求共生而不可得,雖處死刑,亦不傷慈,蓋除一惡,可全百善,以警一切。但於臨刑之先,為說因果淨土等事,勸令懺悔念佛,求生淨土。並常臨監獄,或請當地法師、居士,講演佛法,普勸念佛,化莠為良。凡署中人員,當於每星期晚間,或週會,或各種會議,利用時機,開示佛法因緣。軍官對於士兵,亦須如此,俾明因果,免擾國民。凡出巡或出外辦案,見有可教者,即教以念佛。對於紳商人民,除示以國家社會公務,悉談佛法,並贈佛書,無不奉行。在任時,宜勸地方多辦慈善公益。薪俸除應用外,當印送佛書。卸任時,宜預撰淨土文,散布地方,以代辭行。

十三  經商

凡經商自由,正好念佛。宜依佛法行事,不賣假貨,不二斗秤,不欺老少,不偷捐稅。不營屠酒戲妓及雞魚等生物業,或熟食店。不販賣男女奴僕及刀鎗釣網等傷生之具。若現營此業者,須速改業,並常念佛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後,盡度從生以來一切所殺及所用之肉眾生,或一切與己交涉眾生,皆生淨土。」凡諸貨物,當明標價目,不二價,不折扣,客如不買,任其去,不生忿恨。貨壞廉售,須明標示,不得遮蔽。不放賬,不負債,心地自然清淨。不虛偽,不欺騙,性天亦極光明。若得財物,應作四份:一份供養父母己身,妻子眷屬,二份應作如法販轉,留餘一份,作布施慈善之用。果能如此,雖經商亦不為貪,而功德無量!

十四  務農

凡務農不勞心思,正好念佛。惟當細心鋤挖,免傷蟲蟻,偶有誤傷,當即念佛,助其往生。早晚佛前懺悔,發大願云:「願我見佛得道後,先度耕種以來,一切所殺微細眾生,次度一切怨親,皆生淨土。」念久純熟,定生極樂。若逢水旱颱風,宜專念觀音聖號,求免天災,普救眾苦。凡催耕牛,不得打罵,應教云:「發菩提心。」家有子姪,應常教誡:不得網魚撈蝦,打鳥遊獵,養蠶養貓,及放火焚燒山林,殺害物命。

十五  司工

凡司工無多深慮,正好專心念佛,工廠聚眾工作,更好同聲念佛,惟身手皆應勤作,心地恆應光明。蓋持名念佛,於勞動中,正好用功。如縫紉紡織等,身手已成習慣,雖不注意於事,亦不失手傷物。縱配藥裁割等須用意者,亦不妨念佛,使念念不絕,念自純熟,定生極樂世界。若轉以化人,使更相勸化,現世必獲福報,身後必中上品生。

十六  作務

凡作家務,正好念佛。但不得遲早失時,污穢不潔。凡物當珍惜,如米麵蔬菜等,不得狼籍或隨意棄擲。凡洗菜當三易水。汲水須先淨手。用水須諦視有蟲無蟲,有則以密羅濾過方用。凡燒灶不得燃腐薪。作食不得帶指甲垢。棄惡水不得高手當道揚潑,當離地四五寸徐徐棄之。凡掃地不得迎風,或聚灰土置門扇後。凡洗內衣,如有蚤虱,當先拾去。夏月用水盆已,須覆令乾,仰即蟲生。熱湯不得潑地上,免傷蟲蟻。

十七  受食

凡受食須先合掌默念云:「供養佛,供養法,供養僧,供養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薩。」食時須端身正坐,不得伏桌上,不得大笑及言語。若有客在座,但應諾而已,食後再說明。不得太緩太速,及碗筷作聲,飲食作響。不得皺眉厭惡食,或見美味生貪心,恣口腹。不得食五辛,不得遺落飯食。若飯中有穀,去皮食之,或聚一處,出時持施禽鳥。如有蟲蟻,宜密藏棄之,勿使此座見生疑心。須自添食,不得令人接碗,作客亦然。如挑牙須以袖掩口。碗筷須排列整齊。除有急務,不得食畢先起。

十八  睡眠

凡睡眠不得仰臥、覆臥、及左脅臥,當以右掌枕頭,左掌搭膝,右脅而臥,名吉祥臥。常宜獨臥,不得與人同榻。設無異榻,不得共被。雖夫婦亦不應常同榻。睡時須穿睡衣,不得多用思想、或高聲笑語,當一心默念四字佛號,縱令昏昧,繫念而寢,覺即續之。但不可提神過甚,只要心念心聽,即易入睡,不致久念失眠也。若失眠,須先靜坐念佛一小時,坐疲方睡。天未曉,宜早起,靜坐念佛一小時,方下榻出舍。

十九  出外

凡因事外出,須端身直行,一心念佛,不得無事外遊。凡入市購物,勿爭價值,不合值,不買可也。若已購就,雖貴亦不應退。已許甲物,雖復更賤,勿捨彼取此,令彼有恨。若見禽獸魚鱉等生物,須買放生,如力不能救,當為念佛數聲,發善願云:「願汝等盡生極樂世界,我得道後,度盡汝等。」凡至人家,除問答要事,不得繁言多笑,當專心念佛。若問佛法,須方便開導念佛戒殺等,否則勿多示,但微微引之。

凡入寺廟,先進客堂,須云頂禮知客師或當家師,見即禮拜,然後問答。過門不得行中央,須緣左右邊行,緣左先左足,緣右先右足。不得無故登殿塔遊行,若參觀各處,須有人陪同,不得隨意亂行,東觀西看。凡入尼寺,不得一人單入,見尼師但彼此合掌,不得與尼師屏處共坐。女入僧寺亦然,但見大比丘須禮拜。凡佛子遠行,無非求善知識抉擇生死,不得遊山玩水。須偕善友,不得與不良之輩同行,近地亦然。若聞有危險之處,不得冒險遊行。若乘計程車或人力車,須多與工資,勸其念佛。

二十  寂居

凡住居士林、念佛堂、或精舍等處,須內外整潔,不得雜物狼籍。早晚鐘鼓分明,不得非時亂鳴。佛堂須常抹掃,除法器香燈,不得安置雜物。佛龕佛燈,皆須帳以玻璃,免受塵傷蛾。並常抹潔,令佛像金身,常如新塑。早晚功課,六時念佛,不得間歇,佛前香燈須鮮明,不得間斷。凡佛菩薩聖誕,當聚眾念佛,及演說佛法,贈送佛書。凡佛子皆應淡泊,不得置彫彩大床,室內除一榻一桌一椅外,不得廣置多物。除警語座銘,不得多掛字畫,凡有諸莊嚴具,應供於佛堂,亦不得過於華麗。生活宜嚴肅,不得赤身赤腳,放逸自便。不得修習外道工夫或拳術。除畫佛像,不得學習圖畫。不得與文人酬答詩文。不得吃煙酒葷腥,或食種五辛。除極寒地,不得製獸皮及絲類衣服。不得辦精美玩器。不得與鄰居貧乏,生諸嫌怨口舌,若逢饑寒及哀喪等事,當隨力周濟。不得逢人募化,除助念不得應赴佛事。不得畜養雞鴨豬貓等動物,不得藏刀銃釣網等害物傷慈之具。除養病者常教念佛外,不得停留閒雜人等。不得琴棋歌唱,或談論國事,及一切世諦等事,無事須常念佛。

二十一  入眾

凡與大眾同住同行,不得爭坐位,或於座上遙呼笑語,凡聞呼、即念佛應之,不得云有云是。眾中有失儀者,當隱惡揚善。凡睡不得在人前,起不得在人後。洗面不得多用水,刷牙吐水須低頭,不得噴水濺人。涕唾當於痰盂或僻處,不得高聲涕唾於殿塔及淨地淨水中。吃茶湯時,或手中有物,不得隻手作合掌式揖人。衣服須整潔,不得拖鞋有聲。不得著褻衣禮人,亦不得褻衣受禮。凡圍爐不得彈垢膩入火中,或烘烙鞋襪。凡熄燈須問他人用否?不用方關閉。如係油燈須撥熄,不得口吹。凡入浴先以湯洗面,從上至下,徐徐洗之,不得以湯水濺人。不得浴室小便,或共人語笑,受人擦背。不得恣意久洗,妨礙後人。凡入廁須先脫外衣,不得著海青或縵衣入廁。便畢當洗手,未洗手不得持物,逢人不得作禮,宜側身避之。不得沿路行繫衣帶。

二十二  看病

凡見父母、師僧、及眷屬等一切病人,須常慈心供養、醫治看護,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當以善言安慰!告以人死歸處、及淨土樂境等,勸多念佛。或請善友善巧開導,令生正信,願求往生。命若未盡,定蒙佛祐,自易安康。若有所需,除不宜者,應竭力辦與。若路遇病人,除自有病或無力,或彼有力,有人看護,應往照顧。如無暇、應作方便,或付囑已,然後可去。

二十三  務喪

凡遇父母或眷屬病重將終,當掃室焚香,供接引佛像於病人前,全家輪班念佛,以助淨念。或請善友開導助念,勸病人放下一切,眼觀佛像,耳聽佛聲,力能隨念,聲默均可,不能隨念,但攝耳諦聽,心無二念,即與佛相應,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如家屬人少,或請助念不便,用念佛錄音帶助念,既持久,又省力,與緇素助念無別。若氣將絕,家人不得哀哭愴惶,宜加功念佛。俟氣絕八小時後,方可抹裝殯殮。壽衣宜用棉麻等布,不得用綢絹毛料。不必燒公據紙錢。客來即請念佛,並面辭牲祭。若近地有淨戒比丘,當請來家中或寺廟念佛數日,家族亦應隨念,女眾宜在別室或布帳之內。否則於堂中供一佛像或三聖像,與眷屬自禮自念,尤為懇切至誠,不必依習俗決請僧道也。張貼訃聞,除照常式外,須於空白處加:「寒家務喪,全遵佛制,不殺生命,不用葷腥,不化紙錢,如蒙弔唁,念佛焚香,不敢他煩。」若開堂設奠,用儒禮亦可,俱宜用素,不得殺生。凡賓客伕馬,宜多給辛力,以代酒資。開堂日須布一講堂,請能說佛法者,講演若干時,客皆坐聽,眷屬席地聽。若無能講者,居士自講亦可,如死者係長輩,不得自立臺上,須正立臺下中央,向上言說。念佛及祭奠,須用法器,或以笙笛和哀樂,不得鑼鼓喧鬧。門前懸一長旛,旛頭上,用布或紙,紮一接引佛像,發引時執之前行。賓客送葬者,悉於胸前佩一蓮華,青黃赤白皆可。棺上悉安蓮華,中立接引佛像,途中悉稱佛號,須長韻高聲,不得前後參差。途遇弔祭者,亦請念佛。送至山上,同念阿彌陀經一卷,念佛一小時方散。居喪三年,須常念佛,如或不能,或一週歲,或七七日亦可。

二十四  飭終

凡臨終欲生淨土,不得怕死,當念此身多苦,不淨惡業,種種交纏,若得捨此穢身,超生淨土,受無量樂,脫生死苦,乃稱意事,如脫敝衣,得換珍服,當放下身心,莫生戀著。纔有絲毫戀世間心,便成罣礙,不得解脫。若得明曉淨土之人,頻來策勵,極為大幸。凡醫藥初不相妨,但藥只醫病,不能醫命,若殺物命,為藥求安,或祭神祈福,但增罪業,反損壽算,切宜戒之!凡遇病時,便念無常,一心待死。叮囑家人,及看病問候人,凡來我前,為我念佛,不得說眼前閒雜話,家中短長事,亦不須軟語安慰,祝願安樂,此皆虛華無益。若病重將終,親屬不得垂淚哭泣,及發嗟歎懊惱聲,惑亂心神,失其正念。但同聲念佛,助其往生。須待氣盡八小時後,方可搬動哭泣,沐浴大殮。七日至二十一日後,始能土葬或火葬。此法念彿及未念佛人用之,皆得往生。死生事大,須自己著力始得,一念差錯,歷劫受苦,誰能相代,思之思之!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 前言 第2頁:第二 抉擇信仰
第3頁:第三 信願念佛 第4頁:第四 戒惡行善
第5頁:第五 恪守行儀 第6頁:第六 普勸念佛
第7頁:附錄 印送佛經佛像佛書十大利益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