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自立法師講述

佛說八大人覺經講記 自立法師講述

丙、介紹譯者

[日期:2010-10-0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自立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丙、介紹譯者

後漢沙門安世高譯

所有的佛經,都是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觀機逗教而講的,他講的時候,既沒有課本,也沒有經典,都是乘興而談,直到佛陀圓寂以後,經過弟子們把所有的佛法結集起來,才有聖典的流傳。但是,佛經都是由印度的梵文,或者巴利文寫成的,未曾學過這兩種語文的人,一定看不懂,所以,傳到中國來,第一步工作,就是要加以翻譯。這一部《佛說八大人覺經》,就是後漢安息國的一位沙門,叫做安世高翻譯的,這個譯者的題目,我把它分為四段來解釋。

一、後漢︰是一個朝代的名稱。中國是一個富有五千年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國,俗語說︰「一部二十四史,不知從何說起。」要講中國歷史,的確不容易。不過,既然這一部經是在後漢時傳到中國來的,我就簡單地把後漢介紹一下︰漢朝共計有四百年的天下,分成前漢與後漢。前漢(西元前二○六至西元九年)是漢高祖劉邦(中國第一個平民革命當皇帝的)統一天下,登位以後,子孫一代一代相傳,到孝平帝的時候,因為皇帝年幼,外戚輔政,大權落在他們手中,最後被王莽篡漢,前漢也就結束了,共計立國二百十五年。

王莽奪取了漢朝的天下以後,政治不得民心,群雄紛紛起來反抗他,劉邦的後代當然也不例外。最後,劉秀起兵,平定各路人馬,中興漢室,歷史上稱為後漢(西元二五至二二○年),傳到獻帝時,劉家的江山被曹操的兒子曹丕取而代之,立國一百九十六年的後漢,從此宣告結束,歷史進入魏蜀吳三國時代。

漢朝的都城有兩個,前漢以長安為國都,後漢在洛陽建都。就地理位置來看,長安是在洛陽的西邊,所以,前漢又稱為西漢;洛陽是在長安的東邊,後漢又稱為東漢。本經是後漢桓帝建和二年(西元一四八年)在洛陽翻譯的,算起來,已經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

二、沙門︰印度出家人的通稱,古代印度有九十六種外道,都是出家人,都稱為沙門,因此,講到佛教的出家人,再加上一個「釋」字,稱為釋沙門,以便和外道的沙門有所分別。

沙門是印度梵音,譯成中文是勤息的意思,勤是精進,息是停止。做一個出家人,應該有所為,也應該有所不為,也就是說,有的事情應該去做,有的不可以去做。應該做些什麼呢?就是「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一個人既然出了家,就是要向這個目標修行,持戒、修定、求智慧,對於自己的貪心、瞋心、愚癡心,種種的煩惱,必須加以調伏、斷除,所以,要做一個標準的沙門(出家人),真是談何容易呀!

在經典裏面,沙門有很多種類,這裏我為大家介紹四種︰

1、勝道沙門︰能夠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斷煩惱,了生脫死,證聖果,得大解脫,這樣的出家人,稱為勝道沙門。

2、示道沙門︰雖然不能夠做到了生脫死,不過,他深入經藏,已經了解真理,也能夠以佛法開示別人,引導人家研究佛法和修持,步上學佛的正道,這樣的出家人,稱為示道沙門。

3、活道沙門︰在僧團裏面的出家人,循規蹈矩,安分守己地精進修道,行動舉止能夠與佛法相應的,稱為活道沙門。

4、污道沙門︰污是染污、不清淨,這一類出家人賴佛衣食,所作所為卻不能如法如律,行為不檢點,不像是出家人,在佛教當中只是個掛名沙門,稱為污道沙門。

三、安世高,翻譯《佛說八大人覺經》的這位大德,是安息國人。安息國,就是古時候的波斯,也就是西洋歷史記載的帕提亞國(PARTHIA),由阿爾沙克斯建立國家(西元前二五○年至西元第三世紀),它的位置是現在的伊朗、阿富汗和中亞的一部分。

安世高是安息國人,就以國名為姓,他本名叫清,世高是他的別號。據史書記載,他是安息國王滿屈二世的太子,因此,稱他為安侯,甚至來到中國以後,中國的經錄家,也都沿用這個稱呼。

安世高生來就是非常聰利,對於世間各種學說都研讀得非常透澈,譬如七曜、五行,他都懂得。所謂七曜,即日月火水木金土,屬於天文學,太陽、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古人已經知道有這七種行星,而後來金、木、水、火、土等星之外,再加上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地球,成為九大行星。現在日本,依然採用七曜作為一星期日子的名稱,例如日代表星期天,月代表星期一。至於五行,金、木、水、火、土,有相生相剋的作用,比如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這是相生,水火不相容,就是相剋。

除了七曜、五行外,他也精通醫學,只要觀看病人的臉色和外表,他就能判斷病症,所開的處方,都是藥到病除的。至於其他種種世間的技能,他也都深入研究。據傳記所載,他和中國古代的公冶長一樣,懂得鳥獸的語言。關於公冶長識鳥語的事,過去清和姑經常談到,在座有些善友,一定印象很深刻的,可是,有些初學佛的善友,可能沒有聽過,我順便說給大家知道。

據說,有一次公冶長到野外,一群鳥兒在他的頭頂盤旋著,吱吱喳喳地叫,那分明是對公冶長說︰

「公冶長,公冶長!南山有頭大肥羊,你吃肉來我吃腸。……」

想不到公冶長竟因此被逮捕坐牢,孔夫子認為︰「公冶長雖在螺絏(監牢)之中,非其罪也。」意思是公冶長雖然被關進牢獄,並不是他的過失,於是就把女兒嫁給他。

再說安世高有一天跟朋友去郊遊,途中突然一群燕子吱吱喳喳地從他們頭頂飛過,當時,他告訴朋友︰

「馬上會有人送東西來給我們吃。」

朋友見他突然冒出這樣的話,那裏相信,隨時跟他頂嘴︰「你胡說!」

安世高認真地說︰「這是剛才燕子告訴我的。」

「開玩笑,你難道懂得鳥語嗎?」

朋友還是不相信。

「你等著瞧吧!」

他們繼續向前走了沒有多遠,果然有人送東西來給他,這時,他的朋友由衷地欽佩他,說︰

「你真了不起,居然懂得鳥兒的語言!」

除了學問淵博,安世高還是一位很孝順的太子,侍奉父王非常恭敬,直到他父親駕崩(去世),他遵照國家的法律,繼承王位,並且守孝三年。由於他具有出世的思想,持戒非常精嚴,未曾結婚,登上王位以後,也是沒有妻室的,三年孝期圓滿之後,他就退位,把國家讓給他的叔父,毅然決然地出家修道。能夠放棄大家夢寐以求的榮華富貴,這是他偉大的地方。

安世高出家以後,深入三藏,嚴持戒律,過去小乘有二十個部派,他屬於「一切有」這一系的,尤其精通阿毘曇。(阿毘曇新譯稱為阿毘達磨,中譯為對法,主張三世實有,說得淺顯一點,它是種智慧之學,對於宇宙人生,一切的法相,分析得很清楚,以這道理去修持,悟入無我的勝慧而得到究竟解脫。)在禪觀(靜坐)方面,他也非常有功夫。因此,他在當時的安息國,是位知名度很高的法師。他不但在本國講經說法,也經常到鄰國弘法,漢桓帝建和二年(西元一四八年),才到中國洛陽弘化。

到了中國,首先他把中國的語文學會了,就開始翻譯佛經,前後譯了二十多年。關於他所翻譯的經典,有好幾家的說法。(1)梁僧祐《出三藏記集》(卷二)︰三十五部,四十卷。(2)梁慧皎法師《高僧傳》(卷一)︰三十九部。(3)隋費長房《歷代三寶記》(卷四)︰一百七十六部,一百九十七卷。(4)唐智昇法師《開元釋教錄》(卷一)九十五部,一百十五卷。

為了考核各家說法孰是孰非,我曾經檢查藏經目錄,根據搜集了很多中國遺失經典的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簡稱大正藏),總目錄中有安世高翻譯的佛經共計五十五部,五十九卷。《佛說八大人覺經》是其中的一部。

諸位也許要問︰「為什麼那麼多的大德高僧,那麼多的目錄家,講的都不一樣?」

要知道,安世高譯經的年代,距離現在已經很久了,由於時間的變遷,又經過了無數次的戰亂,很多都遺失了,還有許多是同一個正本,有兩種翻譯的,所以數字就有出入。

在中國,翻譯經典的大德很多,好像有名的羅什法師和玄奘法師,在譯經史上佔了重要的一頁。但是,從時間上說,他們是屬於後期的,安世高是比較早期的譯經家。《高僧傳》中,對他翻譯的佛經,評價非常高,認為「義理明析,文字允正,辯而不華,質而不野」,意思是︰他翻譯的道理、意義都是非常清楚,在遣詞用字方面,都是恰到好處,所用的文字並不誇張,而且都忠於原文的意思,另一方面,詞藻雖然很樸實,卻不流於粗俗。從這評語,可見安世高翻譯的佛經,的確很好,試看《佛說八大人覺經》,經文幾乎是四字一句,非常整齊、清楚,意思又很平近淺易,就可以知道古人對他的評論,是非常中肯的。

據《高僧傳》記載,安世高可以說是位富有傳奇性的人物,他非常有修持,早已經證到一種特殊的境界,換句話說,他得到了神通,有宿命通,前世的事情,他都知道,我現在就把它當故事說給大家聽──

安世高前世也是位出家人,住在一個大叢林裏面。當時,有位同參道友,跟他相處得很好。這位同參各方面都很好,唯一的缺點就是脾氣非常暴躁,動不動就冒無名火,可以說是聞名遐邇的。

站在同道的情誼,安世高常常規勸他︰

「談學問,你不比我差;論對佛法的理解,你也不會輸給人家,可是,你的瞋心太重了,你的脾氣實在使人不敢領教,這對你自己,以及對別人都沒有好處嘛!佛經中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訴我們,瞋心重的人,將來會墮落的嗎?你能不能下一點修養的功夫,修改一下自己的個性?」

但是,正如俗語所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二十年過去了,這位同參的個性依然沒有改善。

有一天,安世高知道自己因緣時節已經到了,就向他告辭︰

「過去我欠了人家一條命債,如今要去償還,在臨別的時候,我仍舊要奉告你,你生了一輩子的氣,將來是會墮落的,而且相貌會非常的醜陋。」

「那我該怎麼辦?你可以幫助我嗎?」

同參聽了,內心似乎有點驚慌,馬上把要發作的火氣壓下去,轉為懇求的語氣。

「我要是有辦法證了道,會先度你的。現在,我要走了,後會有期。」

跟同參話別以後,安世高就到廣州。當時,這裏正逢兵荒馬亂,他在途中遇到一個兇惡的少年,手中拿著一把刀,一看到他,怒氣沖沖地說︰

「好呀!我找了你好多年,今天終於踫面了,你可逃不了啦!」

惡少不問三七二十一,就要砍安世高的頭。

安世高向著他微笑,溫和地說︰

「我前世欠了你一條命債,今天就是特地來償還的,你不要生氣,把腦袋拿去吧!」

正如有位禪師被砍頭時所說的︰

將頭迎白刃,猶如斬春風。

安世高很從容地伸頭給對方砍了一刀,就這樣一命嗚呼了。

所謂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這是天理昭彰,因果不昧的。

《高僧傳》也說到,安世高還了命債以後,神識再到安息國去投胎,為王家太子,而後再出家修道,弘法利生。

剛才我已經講過,安世高到中國來弘化,翻譯經典,二十多年過去了,這時,已經是漢靈帝末年,關中、洛陽一帶戰事紛起,北方非常紊亂。安世高在靈帝建寧三年(西元一七○年)的時候,就離開北方,到江南去了。

他首先要到盧山去度前世的那位同參。有一天他所乘的船行至洞亭湖廟,這是個香火鼎盛、靈感顯赫、有求必應的神廟,由於神能夠呼風喚雨,在這裏川行的船隻,可說是「分風上下,各無留滯」,換句話說,在這湖中來往的船,都會獲得神的庇佑,一帆風順。

這裏還有一種神竹,船上的客商,往往會砍一根帶回去,不過,這竹子是不可任意拿取的,要是不經過神的允許而逕自拿走的話,他所坐的船就會被神弄翻,竹子會自動游回原處,因此,商人打從這兒經過,為了避免出亂子,也為了祈神的保佑,往往都要上岸到廟裏向神拜祭一番。

再說安世高所乘的船,到了這裏,前後三十多艘船上的乘客、船主,正忙著準備三牲禮品,要去祭拜洞亭湖神的時候,神卻降靈告訴廟祝︰

「船上有位出家人,你趕快請他到這兒來,我想跟他談談。」

正在進香的信徒聽了,都感到很驚奇,認為這神真是了不起,上完了香,紛紛自動跑去請安世高。其實,安世高心中明明白白的,早已上岸了。

他到了神廟,對神說︰「我今天特地來拜訪你的。」

神在龕中,並沒有顯露他的面貌,只聽到他的聲音︰

「大師,我過去世脾氣非常大,沒有接受你的勸告,就墮落了。但是,因為我好行布施,今天才得到神的果報,有福德管轄方圓一千里的地方,接受信徒恭敬供養。不過,我的福報是有限的,不久,大限就到了,命在旦夕。今天看到你這位老同參來,真是悲喜交集,我悲傷的是自己墮落了,歡喜的是你來了。我懇求你看在過去同參的道誼上,幫幫我的忙。」

「我也老實跟你講,我今天是為了要度你,幫你的忙而來的。」

「我這兒有千匹綢緞和無數的金銀財寶,請你替我拿去變賣,而後建築一座寺廟,希望以這功德,能夠超度我投生到善趣。」

「可是,我只聽到你的聲音,未曾看到你的形貌,你既然要我為你辦事,總得現個原形讓我看看呀!」

「太慚愧了,我實在非常醜陋,假如現形的話,恐怕會嚇壞了大家。」

「沒關係,你不妨現一現吧!」

神拗不過他,只好顯現了。啊!原來是條大蟒蛇,只看到他的頭,究竟身體和尾巴有多長,還不知道。

這時,大蟒蛇把頭伏在安世高的膝蓋上,依依不捨的,好像向他祈求,眼睛充滿了淚水。

安世高就以梵語為祂念咒、說法、懺悔,蟒蛇聽了,嚎啕大哭,既是感激,又是悲傷。

這一陣子過後,蟒蛇就消失了,安世高於是把人家供養他的財物運走。當他所乘的船將要離開的時候,船上的乘客都看到山上有條大蟒蛇,頻頻地點頭,像是在向安世高致謝,也好像是為他送別似的,大家也都跟祂揮手告別。

後來,安世高的船抵達豫章(今江西境內),在這裏建立了東寺。洞亭湖廟的蟒蛇死了,從此,神再也沒有靈感了。

這一天晚上,有個少年突然跑到船上來,跪在安世高面前,法師再為他念咒、說法、祝福,這少年就消失了。

安世高告訴船上的人︰

「剛才的少年,就是洞亭湖廟的廟神,現在他已經得度超生了,特地來向我道謝的。」

後來,有人在盧山之西的大澤中,看見一條漫長無際的死蛇,曾經轟動一時。據說,這地方是現在江西潯陽縣的蛇村。

安世高救度了他的同參以後,又到廣州去找那位前生殺死他的少年。如今,這少年已經成為白髮蒼蒼的老翁了。一聽安世高講述過去的事,當年的情景仍然清清楚楚地浮現在眼前,以為是來向他索命的,嚇得不得了,馬上跪在安世高跟前。

安世高很慈祥地對他說︰

「我是來看你的,同時也要請你幫個忙。」

一聽到這話,廣州的這位老人才放下心中的石頭,連忙說︰

「請說吧,只要我辦得到,一定會盡力去做的。」

「前世我欠你的命債已經還了,另外我還欠了一條命債,現在也得去還。」

安世高很平靜地說,好像在談人家的事情似的。

「在什麼地方呀?」

「會稽(今浙江省),請你陪我去,做個證明。」

廣州老人熱情地招待安世高,過了一兩天,就隨著他到會稽去了。

他們一到會稽,進了城門,在大街上踫到兩派地痞流氓在械鬥,雙方手中拿著武器,兇巴巴地對峙著。無巧不巧,安世高一到,一槌砸下,正好打中,使他一命嗚呼了!

在場觀鬥的人看見了,都非常驚慌,紛紛指責兇手。

「不得了,你怎麼把出家人打死啦?」

兇手誤殺了出家人,難免感到驚惶失措。

這時候,廣州老人開口了︰

「請大家安靜,聽我說幾句話。這位出家人說他過去欠這位老弟一條命,所以特地從廣州到這裏來償還,你們不要害怕,我跟著他來,就是要作證明的。」

於是,廣州老人再把自己過去的經歷敘述給大家聽,大家才相信了佛教講因果,的確一點也沒有錯。

經歷了兩次命債,廣州老人從此以後,往往普勸世間的人,千萬不要為非作歹,更不可以恣意殺人放火,他自己也因此發心精進學佛。

佛經說︰「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一個人的一舉一動,因果是逃不了的。平常我們的起心動念,所作所為,都要非常謹慎。我想,我們講安世高的歷史,從他的傳記中,可以了解他雖然是位大德高僧,又是名翻譯家,但欠人家的命債還是要還的,何況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更遑論不受果報了。

再說,安世高到中國,弘法、翻譯佛典二十多年,如果不是為過去的業力所牽,能夠多活幾年的話,一定可以翻譯更多的經典,對佛教豈不是有更大的貢獻,你們說是嗎?因此,我們學佛的人,要知道業力是不可思議的,業力要是有形狀,能夠看得見,整個虛空是裝不下的。

這裏,我萬分誠懇地奉勸諸位,以安世高和他的同參作為我們的借鏡,千萬千萬修養自己,對自己的行動舉止要非常小心,不要重蹈安世高殺人償命的舊轍,也不要像他那位同參隨便發脾氣,多行利他的事,那就功德無量。

四、譯︰就是翻譯。佛經的原典,是印度文字,不是梵文,就是巴利文這兩種,(傳到中國來的,大部分是梵文版本。)不論那一種版本,希望它在中國流傳,必須譯成中文才行。因此,唯有精通中文,才能夠把一部經典翻譯圓成。

講到譯經事業,古時候都是由朝廷(政府)主持這件大事,而翻譯佛經的地方稱為譯場,就跟現在的國立編譯館一樣的,由國家來主持。不過,編譯館是屬於永久性的,譯場卻是在法師把經典譯完以後就取消了。

依歷史記載,古代譯經,往往有好幾百位有學問的出家人參予其事,而且要經過十個次序,才能把一部經典完整地譯好。下面,我再把譯經的程序為大家介紹。

1、譯主︰譯場的主持人,譬如說翻譯《佛說八大人覺經》的譯主,就是安世高。

2、證義︰評量已經譯好的佛經,意義是不是跟梵本原文符合,要是有錯誤的地方,經過印證以後,加以修改。

3、證文︰檢核所翻譯的文字,對照原文是否有錯誤,或者有不妥當的地方。

4、書字︰由一個人誦念梵文經本,用中文把梵音記錄下來。

5、筆受︰把梵本經典的意思用中文記錄下來。(書字與筆受不一樣,好像契經的梵音叫修多羅,把它寫下來是書字的工作,筆受時,就把修多羅寫成中國的意思「經」字。)

6、作文︰外國文的文法結構和中文不同,往往是顛倒的,這時候,必須根據中文文法,把佛經文句重新加以組織,成為中文句法。

7、參譯︰參照式的翻譯,就是梵文和中文對照,讓兩種文字的意思完全符合。

8、勘定︰有的地方,文句翻得太嚕囌,或者重覆了,就把它加以刪除,力求簡潔。

9、潤文︰佛經譯完了,在遣辭用句方面加以潤飾,使文句通暢、優美。

10、梵唄︰把譯成的經典,一遍遍加以朗誦,看看念的時候是不是順口,聽起來是不是順耳。

因此,譯,雖然只是一個字,但古代翻譯佛經,實際的情形並不簡單,這是一件非常偉大的工作。

【書籍目錄】
第1頁:幻生法師序 第2頁:自序
第3頁:甲、緒說 第4頁:乙、解釋經題
第5頁:丙、介紹譯者 第6頁:丁、解釋經文—序分
第7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無常無我覺 第8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常修少欲覺
第9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知足守道覺 第10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常行精進覺
第11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多聞智慧覺 第12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布施平等覺
第13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出家梵行覺 第14頁:丁、解釋經文—正宗分—大心普濟覺
第15頁:丁、解釋經文—流通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