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

四十集

[日期:2016-05-28] 來源:  作者:南懷瑾先生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我們現在《楞嚴經》卷五,現在是第五位菩薩出來報告。「跋陀婆羅」。這位菩薩名號 的意義賢護,這是其它的經典都有的,大乘經典有時候稱賢護菩薩,有時候叫賢守菩薩,保守保護同樣的意義。每一個佛菩薩的名號都有他個人歷史的意義,所謂稱 為賢護菩薩,他是一位很久遠的菩薩,《法華經》提到有一位菩薩,叫做常不輕菩薩。常不輕菩薩是賢護菩薩的同參道友,我們現在普通講師兄弟,所謂常不輕菩 薩,這是佛經的名稱,他對任何一個眾生都很尊敬人家,不輕視任何一個人,不但不輕視任何一個人,不輕視任何一個眾生,那麼這個就是敬。我們中國文化的尊敬 的敬,敬人,尊重別人,重視,尊重一切眾生,看人家都如父母、如師長、如長輩、如善知識。那麼跋陀婆羅菩薩呢剛好相反,非常我慢,並沒有尊重。所以他最討 厭常不輕菩薩,覺得這樣好像很沒有出息,老是尊重人家自己好像沒有,所以他很輕視人,尤其是輕視常不輕菩薩等等,這種行為,這是我慢。態度上當然也表示看 不起,內心更是看不起,不尊重人不尊重法,因此他受一個果報墮落,幾百劫在地獄中,這個要注意啊,佛經所說的故事。

所以我們人與人之間,佛 與眾生之間互相尊重,尊重不是光是表面的禮貌,內心上的一種尊重。不是光是表面那一套功夫,不行的。所以他因為有我慢又驕,慢是慢、驕是驕,慢是在內心 上,外表看不出,很堅固的外表不大看出來。驕是在外形都驕了,人都有我慢,就是我是了不起,怎麼想都覺得我了不起,即使自己犯了錯誤,臉也紅了,過不了三 秒鐘一想還是我對,臉就發白了,你錯了,錯的都是人家,這是人天生有我慢。真達到無我慢那已經到無我境界了,成道了。當然我們做不到,但是這個道理要懂, 隨時要去掉我慢心,尊重人家。

可是這位菩薩當年不是這樣,即驕更慢,我慢就是人家的意見、人家的好處,好像道理蠻對,打不進來。自己有自己 的主見,當然我慢與我見都聯在一起,自己的主見很重要,所謂堅持自己的主觀成見等等都聯在一起,因此遭受這個果報,幾百劫來墮到地獄受種種的苦。但是他有 一個最大的長處,道心不退,就是在地獄中啊,自己想求道修道,趨向菩提想求道大徹大悟,這個觀念這個習氣養成了,善良的習氣,道業不喪失,即使受這個果報 在地獄中,可是隨時也以道業為主,因此他在成道的時候的法號就是跋陀婆羅,就是賢護,善於保護這個善業,善於保護這個道業。這個道理呢?也就是憶念不忘, 譬如我們講念佛念佛,是心念在念,心念裡頭唸唸有佛。在什麼環境,得意的、失意的、在富貴功名、在清淨、在痛苦、在天上人間地獄此念不忘,就是憶念不失, 所以念佛要念到這個樣子,他能夠守護這個善業。所以再出來,當然自己受了那麼大的痛苦,痛苦就是很好的教育,所謂刺激人家曉得反省,順利的環境人不會反 省,所以在富貴中發心在優越的環境中發心是很難的,所以佛說要以苦為師。人遭遇一點挫折,身體也多病一點他道心反是堅固,身體健康一切順利,你叫他追求真 理學佛修道,那不幹,沒有時間,那個有什麼意思啊,你說學佛身體好,我不要學身體就很好了,我慢就很高了。所以以苦為師以病為藥,有一點痛苦有一點身體不 舒服啊,反是對治這個心地最好的藥物,太順利了除非是大丈夫。因此他受了這樣大的苦,所以發心再來,才覺得常不輕菩薩這個行願是對的。菩薩的行願就要常不 輕,不輕視任何人,不要看不起別人,都是尊重人。因此這一生證道登菩薩之位。

並其同伴。十六開士」。 這個數字注意,那麼他這一生在菩薩道中有最好的道友同參道友。基督教叫教友,一貫道叫什麼?道親,取個名字吧,各有名的名字,那麼佛家叢林下叫師兄弟,各 有各的名稱,其實都是一樣,各人畫一個花樣我和你倆個不同,這個就是我慢,這是我慢,因為我表示跟你倆不同,真的呀,要這樣修行,反省這個道理,才懂得什 麼叫我慢,很難瞭解自己的我慢。所以他與他的同伴同參道友十六位,「開士」我們已經講過的,再講一道,中國的翻譯大士開士就是菩薩。菩薩兩個字是菩提薩 多,翻成中文的意義就是大士就是開士。那麼這十六位,二八十六,半斤八兩剛剛相等,十六開士,十六是滿數。同他的同伴們十六個大菩薩起來報告,當然這個報 告發言人只有一位,就是賢護菩薩代表十六位菩薩同樣修一個法門而成道的,所以他起來報告。

即從座起」。自然輪到他了。

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起來先向佛行禮,然後報告。

我等先於威音王佛。聞法出家」。 他說我們最先最初從什麼時候呢?從威音王佛,威音王佛這位佛就是這個世界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這個劫數里頭第一位佛,威音王以前沒有佛,為什麼?一切眾生都是 佛。威音王以後才有第一佛,佛是怎麼來的?眾生來的,沒有眾生也沒有佛。換句話,善人怎麼來的?沒有惡人就顯不出善人了,沒有壞顯不出好人,所以最好社會 上也沒有好人也沒有壞人,那就是佛境界。威音王佛是第一佛,所以禪宗經常用你要成佛要悟到什麼?威音王的那畔,就是威音王的那一邊,你看看是什麼?無佛無 眾生,自性本自清淨,不生不滅,那是威音王那一邊的事。拿我們現在新的時代哲學的觀念,就是形而上道的最初最初,最初的那個前面是什麼?最初就沒有前面, 最初就是前面,最初的前面就是空,自性清淨。所以他的學佛修道歷史悠久,他說我們十六個人,最初的時候在威音王那個時代,已經聞法,知道了佛法學佛法,因 此出家了。這個出家呢?

於浴僧時」。叢林下出家人洗澡,在我們此地洗澡沒有關係啊,水多,海島邊上, 科學發達了,自來水場方便,一天洗一百次也沒有關係。到了有些地方,像大陸有些沙漠地帶,你洗澡?這麼一杯水價值一千塊還不止啊,兩千塊錢買一杯水,這一 杯水你喝一口我喝一口,滴出來一點還要拿舌頭舔,那痛苦得很,沒有水的地方非常痛苦。所以古代叢林下有些制度沒有水的地方有規定,因為僧眾出家人就是僧 伽,僧團,團體的生活沒有辦法像個人那麼自由,洗澡啊、起居飲食洗澡做飯都有規定的時間。所以規定「浴僧時」那一天,大家洗澡的時候。

隨例入室」。注意這個隨例,跟著大家照規矩來,一個一個輪流進到洗澡間。

忽悟水因。既不洗塵。亦不洗體。中間安然。得無所有。宿習無忘。乃至今時。從佛出家。令得無學。彼佛名我。跋陀婆羅。妙觸宣明。成佛子住」。 他說我們進去洗澡的時候,有個修行的法門叫做修水觀,修水觀的一種。修水觀有好多種法門,修行的方法很多,修水觀。那麼先我們看這位賢護菩薩自己的報告, 他說大家洗澡的時候把水弄到身上去,洗的時候悟到了「水因」,這個水本身的原因同自己洗澡的關係。「即不洗塵」,我們覺得身上很髒啊,拿水來把它洗下去, 究竟有沒有洗下去我們想想看。假使說我們真把身體乾淨了,怎麼又髒起來呢?不洗的時候又怎麼又髒呢?這是第一個道理。

第二個道理,這個水, 洗身上髒的地方,把髒的都洗到水裡去了,你說這個水會不會變成髒水啊?不會,髒水是攪動的,靜態的時候你最髒的東西下水啊,水不容納這個髒的東西,它不給 你浮起來就給你沉下去了,它本身永遠是清淨的,水是這樣。我們看到的濁水啊,是受某一種攪亂,某一種力量把水的清淨之性遮住了,水性的本身它永遠是清淨 的。所以他悟到這個水因既不洗塵,洗了什麼?它沒有洗啊,洗了等於不洗。你說他不洗啊?它的確把你洗乾淨了。

「亦不洗體」,我們這個身體說洗了很乾淨,剛剛洗了乾淨,動一下出汗又髒了,它並沒有洗了乾淨,你的髒的也沒有洗跑,反正髒人永遠是髒人,乾淨的東西水性永遠是清淨。

「中間安然」不垢不淨,水性,你說水性它有髒嗎?洗下來變髒了?水性本身是清淨的。你說是清淨嗎?它洗髒的東西真洗下來統統是黑的,是它在過一陣寧靜下來一澄清啊,那個黑的又下去了,又澄清下去了,它永遠還是清淨的,所以它中間安然。

「得 無所有」,自己一邊洗澡,所謂參究,修道做功夫怎麼叫做參悟正思維?一天到晚做人做事說話言語行動任何隨時隨地都在觀察自己,觀察物理,物的道理東西的道 理,觀察自己的心裡,觀察人事一切的道理。所謂正觀察,做正觀,由觀也可以得止,那個得的止得定就是大定,所以修行人是隨時反省自己觀察自己。不像我們這 樣上殿了,或者到廟子上去修行了,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大叫幾陣,回來出了廟門啊,先打一架再說,或者先吵架先罵人再講,這一點影子都沒有,修行人隨時在觀 察,所以他在洗澡之間也在參悟這個道理,因此悟到了、得到了這個道理。得到什麼?自性清淨本來空,得無所有,所謂道---自心,身心內外一樣,本來清淨 的,一切的動相也就是第二卷裡頭驕陳如報告的一切的現象,一切乾淨的、髒的都是客塵煩惱,不是修的。自己心性的道體啊是寂然不動的,本來就清淨,所以因此 悟道了,得到一個境界無所有,本來空的,你有個境界有個清淨已經不對了,已經被清淨染污了,清淨也空,髒的固然空,清淨也空。

因此啊,那麼 這樣悟道了很好啊,哎習氣難除啊,我慢之心還是很大。所以中間有墮落啊有許多原因。但是因這個水性的悟道得無所有啊,道業的堅固,這個所悟道的境界「宿 習」多生累世在輪迴的這個生命,受地獄受種種痛苦的報應,可是這一念的心念的習氣,宿生的過去生所帶來的這個修道的習氣始終沒有掉過、沒有忘記。所以有些 多人生來從嬰兒乃至到孩子就有向上修道啊,追求這個道心的念頭這個宿習難忘啊,這個宿習難忘,這個就是定力,這就是定力的一種。不要認為打起坐來什麼不知 道那個叫定,那錯了,這就是定力,宿習難忘,所以有些人記憶力強,什麼東西特別好,也就是他的宿習難忘。所以這個「宿習無忘」,他永遠沒有忘記自性本來清 淨這個境界。

那麼你說得到這樣就成功了,還沒有,還要進修的,雖然認識了本來清淨,還在進修,悟後起修。他報告自己的心得當時是這樣來的, 所以這一生再出來,多生累世經過種種的痛苦啊,他的宿習沒有忘記,所以這一生跟佛再出家了,成為出家菩薩。「令得無學」,「令得「這兩個字就是靠釋迦牟尼 佛種種的教導,佛你使我達到無學位。威音佛當時給他起的本名,「彼佛名我。跋陀婆羅」,等於一個父母、先輩給人起一個名字,瞭解他的個性,尤其佛給人家起 的名字,將來的果報將來的修持境界,預先都知道了,所以給他起的賢護,善於保護自己,這一個道業。下面就是八個重要的字,實際上只有一句話。

「妙 觸宣明,成佛子住」。觸是十住裡頭算是菩薩,不是大菩薩那個位置。什麼叫妙觸呢?就是感受,比較這種感受了,我們洗了澡覺得舒服,色聲香別味觸,觸就是互 相接觸。觸就是在感受中間可以悟道,那麼利用感受悟道啊很多的方法,那太多了,不過賢護菩薩提出來的洗澡的時候的感受,其實穿衣服也有感受。假使我們爬到 那個屋頂上、高山上,風大大的吹來,好舒服啊,啊這個風好涼快,也是觸這也是感觸。觸的作用很大,譬如我們手摸到自己手或者摸到人家身體發燙冷,也是觸。 他用這個妙觸法門,以水觀洗澡的時候而悟道的。所以因此啊,大家多去洗洗澡,回去就洗,洗了以後算不定變成賢護菩薩的第十七位菩薩,還有十六位。他說因為 他的悟道,換句話是從體能,身體的感受上而悟進去。「妙觸宣明」這是妙觸是從享受的方面,洗澡很享受啊很好。不過也有人怕洗澡,覺得洗澡是很痛苦的,也有 的,個人業報不同。因此由這個感受上而悟道,所以成為佛子住。佛的弟子,得法的弟子,菩薩境界。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觸因為上」。 現在要我們報告修行的經驗,以我們這一組十六個菩薩這個小組的經驗,勸大家修行,從身觸,身體的感觸方面去修很容易悟道。感觸方面很多了,譬如我們這個 手,假使走路或者事情很忙一下給一個東西刮破了,自己要注意前面的事很忙,不曉得痛呀,絕不曉得喲,等到自己一看到,喲,流血了,就痛了。這是觸受的問 題,這個觸陰自性本空,所以你的感受,假使真把自己的觸陰拿掉,感受拿掉就可以忘身了,這個身體的感受會忘了,忘了身了可以修道了,這個觸同受啊是我們最 痛苦的,大家之所以打坐修行不能成道就是受與觸。受:感受,有幾種呢,苦受、樂受、捨受,捨就是不苦不樂,前三種偏重於生理方面,憂受、喜受偏重於心理方 面。實際上是五受。如果觸與受兩個配起來呀,有三受的重要,痛苦、快樂快感與痛苦的感受。

像我們衣服穿得剛好,坐在第二排中間的人,冷氣也 蠻涼快,因為後邊有人擋住了,冷氣給他受了,你受得很舒服,坐在中間啊,中間人是捨受,邊上人吹到冷氣難過是苦受,坐在差不多中間的人啊,左右還有人圍 著,暖和呢,蠻舒服就是樂受。這個受中間如果把受陰能夠空得掉,那麼硬是空它空不掉,注意喲,要正思維,參,觀。受陰能夠空掉,你腿坐在那裡也不麻了,身 上什麼氣脈動啊,這裡跑啊,那裡脹啊都沒有了。你覺得氣在裡頭這裡動啊那裡脹啊,我這個時候很舒服,妙啊,妙啊,佛法果然不可思議,妙不可思議,妙呀,你 通通在那裡打妄想,跟著受陰在走,感覺跟著受陰在跑,那麼你心意識呢,都在假想、妄念中,你才知道了,有這一知就是妄念來。所以這幾位賢護菩薩他們報告的 由感受方面悟道為上,最好的辦法。

這個法門最難修的,觸陰的法門,以觸法來修,用生理的感觸修。譬如大家修道的家修密宗的講氣脈這個完全是 觸受的法門,你沒有觸受怎麼知道氣脈呢?既然知道我氣怎麼樣脈動怎麼樣,這完全在觸受的境界。所以我常常問有些修道的人,任督二脈通了,河車在轉啊,後面 轉到前面。我說你們轉到幾時為止呢?那個衛星在太空還轉轉轉到一定時間還要掉下來呢,你們準備轉到什麼時間為止?以為轉動就是道啊,那不是啊。那是最初步 啊,怎麼樣才不應該轉了,而且轉到什麼程度為止,轉太多了轉暈了怎麼辦?轉昏了怎麼辦?所以氣脈不是上道,但是那個基礎的,不是最高無上的,這屬於觸陰, 這是第一道理。

第二他這裡重點不講水啊,他的重點是報告觸陰啊,上一次我們講的藥師佛的法門嘗百草,那是味因啊,並不是說靠草來修道啊,靠 藥來修道啊,那是另外一件事啊。現在這位菩薩賢護菩薩報告的是用觸,我們看啊,色聲香味觸,第五位,是講生理感受,不過呢?他提到他在感受上悟道啊,因為 洗澡而悟道,重點不在講洗澡上,你不洗澡不行啊?也許有人打你一耳光悟了的也很多啊,那也是觸陰啊。

譬如我們都曉得俱胝一指禪,這也是觸陰 啊,這個觸陰很大了。禪宗的祖師,俱胝和尚,俱胝是個廟的名字,這位大禪師悟道了就住在俱胝這個廟上,人家來問他什麼是佛?要傳佛法,他說是這個,手一 指,別人就悟道了。當然不是個個悟了,有些不悟也假裝悟了,噢,師父我也悟了,磕個頭就走了。一指禪,所以俱胝一指禪人家問他什麼是佛什麼是道?他手一 指,這個,指頭一拿,他就懂了。他那個小徒弟有個小和尚跟他很多年了,看到師父啊,這個悟了那個悟了,那麼容易,這個這個,他看得太慣了。有一天師父不 在,有個人問道,說師父不在。糟糕,我路很遠趕來呀,就是求道。他說那我也會呀。那位說小師父那會更好,怎麼樣是道?這個。那個人還真悟了。所以他師父回 來這個小和尚很高興就告訴師父,師父我也會呀。你也會什麼?今天有人來問道,我說這個,他悟了。師父不說話進去了,進到房間出來兩個手放在後面,你剛才說 什麼?他說你沒有聽見啊,剛才有個人來問道,我說我也會啊。他說你怎麼樣答覆人家,他就把指頭學師父那個樣子,這個,這樣一拿。師父在後面一把快刀抽出 來,他指頭一拿起咚就把它斬斷了,斬斷了那個血冒出來多痛啊,他說哎喲,悟道了。那當然很痛啊,那是觸陰啊。那個手法是武林高手的手法,那個刀快刀,那是 最高的快刀,他指頭說這個,咚指頭就把它切斷了,那當然裡頭噴出來就是血啊,那痛極了,拚命叫一聲哎呀,這一下悟道了,這就是「觸因」為上,練不得的,練 了要去一個指頭,這也是觸因為上。

所以水觀的修法呢,那就很多了。水觀的修法,我一生強調出家同學修白骨觀,白骨觀修到某一步修四大轉變的 時候,修火大觀,水大觀,水大觀硬把一身就化成是水。那麼最好水觀的修法,告訴諸位的經驗,古人悟道的人禪師們找個廟子茅蓬啊,有山有水的地方,所以水邊 林下,最好修道的地方。要修觀音法門啊,找到松林中一住,晚上那個松風颯颯,那個聲音更清雅。松樹啊,竹林裡頭啊,那個聲音是很清雅的,尤其是松樹那個風 來,松針發的聲音特別不同,大家大概沒有這個經驗,很少到山林裡享受過,那個松風是清雅。所以水邊林下是最好修道的地方,一方面環境影響你心清淨,二方面 在水邊做水觀那就是在水邊打坐了,就是眼睛半開半閉。坐在海邊就不同了,那個修法也不同,也是水啊,那是浪潮,那最好修觀音法門。

所謂水邊 林下修水觀都是平靜的水面。譬如杭州的西湖啊,江蘇的太湖啊,太湖三萬六千頃,月在波心向誰說。那個境界,晚上那麼大的湖,一望無際的,湖裡頭又有小島, 那個月亮出來,那個湖水是銀光灑灑那個樣子,這一定一坐下去,半開半閉,這個身體立刻忘掉了。不曉得我是水水是我?豈止水天一色,水我一如,水跟我一樣, 水就是我我就是水,所以水觀修成了的人,得了這個定,當然我不行啊,你把我丟在水裡我就淹死了。水觀修成了的人,入水就不入,那可以在海底走,就走過去, 因為水跟我水我就一如了。

也有人做水觀,大海上自己做水觀,本身就化成水。這個故事像我們在《神尼傳》裡頭可以找到。《神尼傳》就是南北朝 時候我們有一位比丘尼祖師,就是尼姑祖師了,她是修水觀的。修成了,關到禪房在打坐啊,徒弟來叫她吃飯,入定了,一看沒有師父了,只看到房間一堂清水。徒 弟說師父到哪裡去了?這個房間怎麼都是水?小孩子越看越奇怪,這個小尼姑就撿一塊小石頭丟進去,咚,這個水還咚有聲音的,是水嘛,真的是水。師父出定了, 心口痛,奇怪,出定以後心口就痛了。所謂出定就不做水觀了,回轉來了,心口痛自己找不出原因,這就是所謂禪病,總有個原因,身體上痛苦快樂發生總有個原 因,她就找,找不出來。後來叫這個徒弟,她說剛才我在房間打坐你們誰進來,大家有什麼事?這個徒弟說師父我來找你吃飯,沒有看到你。她說那你看到什麼?我 看到都是水啊。那你做什麼?她說我丟一塊小石子進去玩玩。他說這樣,她說好了,她說我馬上再去入定,就告訴了這個徒弟,等到你看到沒有我都是水的時候,你 趕快把這個石頭拿掉,把石頭拿了就不痛。那麼這樣的在我們中國的祖師修行的傳記裡有這些事情,《神尼傳》裡頭也有,那麼這一種修水觀到家沒有?沒有,剛剛 開步,修成了水觀,還沒有到家,沒有修到水性空,這要修到水性空那才行,那麼一步一步。

所以修水觀的修法有各種各樣,海邊的修法,乃至說譬 如我們修密宗的,經常要供水,供一杯淨水。大家都曉得修密法老實講只曉得供,這是供養佛的,這是給佛洗臉的,這是給佛喝的,這是給佛洗腳的,有時候供一千 杯水啊,其實是個水觀的修法,這個中間密宗之密,大家不知道了,只曉得供水啊,供燈,那是修水觀的方法之一種。以講修行的方法八萬四千,太多了太多了。

因 此我們學佛的人說天天念「無量法門誓願學」,無量啊,多得不曉得多少法門。結果自己什麼都不懂,然後就學佛啊,抓到一個東西一個法門啊,然後我的對其他的 都是外道,就變成常輕輕菩薩,不是常不輕,就是我慢,輕視其他,那就遭了,那會墮落的。那麼這一個,我們現在報告了這位菩薩。

這位菩薩是迦葉尊者來了,迦葉尊者。佛的弟子所謂迦葉好幾位,有三迦葉,大概提到摩訶迦葉那就不同了,就是大迦葉,就是後來所謂禪宗的初祖。除了佛以外,拈花微笑,就是他,他這一笑笑遭了,是禪宗的初祖。

摩訶迦葉。及紫金光比丘尼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這是個前言序文,摩訶迦葉就是大迦葉,迦葉尊者。其實迦葉尊者跟佛出家也是最早,歷史最悠久,他最後得法也是很早。拈花微笑,傳禪宗的心法,在佛的晚年。 這位尊者到現在還沒有涅磐,佛吩咐四個大弟子,留形住世,不死,留這個肉體形體住在這個世界上,一個是佛的兒子羅候羅佛的公子,一個是君荼缽歎,一個是迦 葉尊者,一個是賓頭盧(常常受供,應供)。這四位佛的弟子們,佛命令他們不准涅磐,不準死,留形住世的,除非等到這個劫數完了。迦葉尊者幾時涅磐,現在拿 著佛的袈裟、吃飯的碗衣缽在雲南的雞足山入定,等彌勒菩薩下生,把釋迦牟尼佛的衣缽交給他,然後自己再涅磐。所以迦葉尊者在佛教弟子裡頭他的地位之重要, 任務之大,因為他跟佛出家也是最早。依記載,可以說佛剛剛出家的時候,他奉命派出來在旁邊跟著的,他也算另外一位,是那麼早的一位。那麼這個中間呢,在我 們佛經上佛學的記載有出入,不過他最早。

他有一個名稱呢,就是叫做金色頭陀。他的夫人他的太太也出家了,就是這裡所講紫金光金色比丘尼。那 麼他們兩位怎麼叫金色呢?因為他們倆位都是印度人,大概棕色人種,黃色帶一點黑。所以修成功了,這個人面孔身體皮膚都發亮,所以稱紫金光色。假使我們黃種 人啊,臉上又黑,黑得又發亮,一看這個人有問題,不曉得肝病啊, 黃膽病。粽色人種呢,那紫金光色就很漂亮,非常漂亮,就是黑裡頭透亮。那麼他們伉儷兩位他們夫妻兩個人多生累世這個因緣,是打銀的,所以呀有一個佛涅磐的 時候,他供養了銀子金子造這個塔,藏佛的舍利,不是釋迦牟尼佛,因此兩個人所得的果報生生世世紫金光色。紫金光色漂亮的身體,很美,並不是很醜。不是我們 廟子裡塑的迦葉尊者是個老和尚,額頭還爬上三條火車道,好像很老了,塑成這樣。

據說這裡頭有個笑話,你看《西遊記》啊,就把它變成笑話,迦 葉尊者是老和尚,額頭啊,還三條紋路,很老,站在那裡,這個樣子。阿難尊者(佛的前面兩位大弟子)非常漂亮,又年輕又漂亮,這兩個對照,一個是老和尚。本 來迦葉尊者也很漂亮,就是孫悟空跟師父到西天取經的時候,釋迦牟尼佛告訴孫悟空說好了,他們修行圓滿了,你帶他們到書庫裡去拿經吧。那麼迦葉尊者說:世 尊,佛啊,哪一種經?最好的經給他了,佛就隨便講了一句最好的經給他。所以迦葉尊者到了那裡,到了書庫門口,迦葉尊者說拿來,要孫悟空師父他們拿來。孫悟 空說拿什麼來?紅包啊,開門要紅包啊。孫悟空氣得,呵,世界上到處要錢,西方你這個地方佛國還是要錢,拿金箍棒把他打出去,這個師父唐僧說不可以亂來,他 說我們沒有錢啊,一路過來什麼都光了,妖魔鬼怪。那不行,你還有衣服,去當去。所以迦葉尊者把最後一件袈裟叫猴子去拿去當典裡當了,當了一點錢送了紅包, 才給他開門。這個故事《西遊記》上說有道理的,所以要打開修道之門,要有護法之財呀。你吃飯要修道也要錢啊,你沒有飯吃你怎麼進得去啊?飯都沒有吃嘛,所 以這個法才侶地都很重要。可是這一進去了以後啊,書庫打開啊,迦葉尊者。這是《西遊記》,我們現在講小說啊,不是講《楞嚴經》啊。迦葉尊者就把最好的經典 交給他了,可是孫悟空啊一肚子氣。經典捆好到了山門外,孫悟空總在嘀咕,他說師父啊,我看這個老和尚靠不住啊,這個地方都還要錢,很怪喲,不相信,把書打 開看看。這個師父唐僧總是好人啊,哎呀,猴子啊你就是猴子,到這裡已經成了佛,還是猴子,懷疑人家幹什麼?佛國的地方哪裡有壞人呢?猴子說他剛才還要紅包 啊,我不大相信。那個師父強不過徒弟,好吧好吧,你打開看。一打開呀,猴子說說你不聽我的吧,果然是壞人,這個經典上都是白紙,一個字都沒有。孫悟空就大 吵大鬧,要找迦葉尊者老和尚來打架。這一鬧啊,佛在裡頭聽到了,把它叫去了,什麼事啊?他說告狀了,你這位老師兄帶我們進去,又要紅包又要什麼,結果拿給 我們的經典還是假的。佛說怎麼是假的呢?你看嘛,他拿的經典一個字都沒有,印刷廠都是白紙裝釘,假鈔票一樣的,這個怎麼行呢?佛就笑了把迦葉尊者叫來。叫 來呀,猴子在佛前面不好發脾氣,就對著他羞羞羞,這一羞是不是迦葉尊者給他羞的呀,就是額頭羞出紋路來了。那麼羞了以後,佛說我叫你好好招呼他。他說你老 人家叫我把最好的經拿給他。佛說錯了,上品經啊,東土的人智慧不夠,一字都沒有的經看不懂啊,你還是拿差一點的有字的經給他吧。所以真正的佛經一個字都沒 有,我們講話都多餘的,道,本來大家都在道中,無字的。這是把這個小說故事插進來,說明迦葉尊者,講一個笑話開開心的啊。

這是《西遊記》亂 寫,把他寫成這樣,也很有意思。《西遊記》並不是輕視迦葉尊者,也不是污辱,它代表了一個最高深的意義,就是法才之難。修法得了方法,修道一個方法求到 了,你適合哪一種方法,得了一個準確的修法就是法才,學法之才,一是發財那個財。法才之難,並不是說真的要紅包,入門要法才,那麼修道所以要法才侶地,好 的同參道友,好的善知識照應,好的環境才能成就,就是這個道理。

此外我們根據佛經,迦葉尊者同他夫人出家,他們結了婚的,倆個人都童真入道 啊。沒有夫妻的關係,他們結婚以後,兩個人都是首富,印度的首富,最有錢。釋迦牟尼佛唯一穿的現在要傳下來給彌勒佛那一件袈裟----金縷衣,那一件金縷 的袈裟。我們這個是棉紗尼龍做的,它每一條線是黃金金絲構成的一件袈裟---金縷衣。所以是迦葉尊者自己家裡傳家之寶,他家裡財富是很大,這一件衣服,他 財富佈施完了,印度的首富。他的夫人金色比丘尼家裡也是首富。所以佛穿這一件袈裟,是迦葉尊者供養的,佛最重視就是這一件袈裟 ,現在叫迦葉尊者保護這件衣服給彌勒佛的也是這件袈裟。

那麼他們倆位呢,都年輕發心修道,奉兩家父母之命結婚---不得已。結婚以後進了洞 房,兩夫妻約好,中間有個圓柱隔著的,他在這邊睡,她在這邊睡,十二年夫妻手都沒有碰過。所以經典上講有一天夜裡太太睡在床上,睡相不大好,手都掛著垂下 來了。所以玉皇大帝測驗了一下他們倆個人道心堅固不堅固,太太手掛下來,玉皇大帝拿指頭一劃搖身一變就成一條毒蛇來咬他太太的手。迦葉尊者在那裡打坐,一 打坐看到毒蛇怎麼跑到房間咬太太的手,趕緊過去把毒蛇打跑啊,把太太的手啊拿到床上去放好,這一拿太太醒了,說你怎麼碰了我的手?犯戒。那麼迦葉尊者說對 不起,我絕沒有犯戒,他說剛才啊因為有一條毒蛇來咬你啊,所以我把你手放回去。那麼就所謂玉皇大帝帝釋天子,印度稱為帝釋天,我們中國人叫玉皇大帝化身這 個毒蛇來測驗他。所以他們夫婦兩位都是從佛出家的,他的果報他的道心有那麼高。

所以佛到涅磐的時候,最後所有弟子到了,他在山裡頭閉關打 坐,最後遲到,趕不上了。佛涅磐以後肉體進入了銅棺了,迦葉尊者最後趕到,沒有看到佛的涅磐,很難過,跪下來在哭啊,佛特別把這個腳從銅棺材裡頭伸出來給 他看一看。我們現在罵人棺材裡伸手死要錢,佛不是啊,棺材裡伸腳,還是銅棺材,這個福德圓滿。暫時,當然佛在棺材裡把這個腳銅棺伸出來又縮回去了,棺材還 是棺材,腳還是沒有。這些我們瞭解它這個故事說迦葉尊者在佛教在佛法裡頭地位之高,對於佛法的心印,正統的佛法傳授之高,那是很嚴重的。

那 麼前幾十年我們有一本書,好像中國有翻譯,不過我認為還是待考。迦葉尊者在雞足山閉關,很多人到雲南雞足山都想見到迦葉尊者。雲南雞足山迦葉尊者閉關的那 個巖,也是碧綠萬境,幾十丈高,仰頭看就是一塊岩石,什麼都沒有。不過山上有海,叫洱海,有湖,那不個叫湖,叫海,山上有海叫洱海。敲木魚打引馨,我們虛 雲老和尚為了要見迦葉尊者,在這個巖下面住房茅蓬三年,據老和尚說常常聽到晚上夜裡半夜,巖裡頭的木魚引馨的聲音。

那麼有一本書,現在不曉 得還有沒有印,一位英國人到雲南找迦葉證實,那大概特別有緣,就看到一個老人家,突然看到這個岩石,打開了他說這裡有門嘛,就進去了。進去,一個老人家年 紀很大,跟他談,大概都會講英文了,那麼談了以後啊,講了很多。然後這個英國人要告辭了,就問他,他說老先生你叫什麼名字啊?他說你不要問,你到緬甸就知 道了。這個英國人心裡要到緬甸去,他沒有講啊。可是這位老先生就講你到緬甸去就知道。後來這位英國人到了緬甸忽然要出家了,一出家了,拜大經壇的時候想起 來了,噢,這就是迦葉尊者。據說如此,事出有因,查無實據,那麼待考,可是已經有一部書出來的,迦葉尊者的故事很多。

當然你說這些留形住世 的佛的大弟子們,這四位都是出家的大菩薩。尤其是賓頭盧尊者,所以在大陸上在浙江寧波,定海,普陀山哪,經常打千僧齋的時候,常常發現會來的喲,做千僧齋 的時候。過去有千僧齋,請一千個和尚吃飯,那一來了以後你不曉得哪個是啊,他算不定來了色相很莊嚴一個和尚,算不定是個叫花子,算不定來個和尚又生瘡又生 膿,香港腳啊、瘌痢頭又臭又髒,等他走後你曉得這是他的化身,是他變化,不是化身,不是另外的身體就是他本人,他來的時候就是不給你知道,除非非常有緣。 同樣的,迦葉尊者也經常遊行人間,所以你們諸位好好的恭敬出家法師們,不曉得他們哪一位是化身的,我也不知道,你們諸位也不知道,所以要常不輕菩薩就對 了。

那麼現在我們把這位菩薩尊者的這些歷史故事大概報告一點,而且最重要知道他是禪宗「釋迦拈花,迦葉微笑」就是他,禪宗的初祖。那麼他的 修行啊,可以夫婦雙修,但是他們沒有夫婦關係,有夫婦之名無夫婦之實,同參道友。在我們中國歷史上叫做「劉范合計,管放雙修」{聽錄註:諧音,沒查到典 故。}就是這個道理,就是夫婦出家的。他們夫婦屬於一組,所以迦葉尊者同紫金色比丘尼起來報告。

我於往劫。於此界中」。 先報告這個歷史經過,重點在這裡。迦葉尊者報告,他說我在過去劫數里,哪一劫?沒有明確的數字了,這個劫數的時間太悠久太遠。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我們這一 次啊,我們這一次的大劫叫賢聖劫,賢聖劫有千佛出世,釋迦牟尼佛還是第四位,後面還多呢,所以諸位不要忙,慢慢等著,後面還有九幾百多個佛,賢聖就是聖賢 之劫有千佛出世。迦葉尊者報告的不是賢聖劫,往劫裡頭,過去劫在這個世界上有一個佛出世的,這個佛名叫做日月燈佛,代表光明。所以迦葉尊者,注意喲,剛才 忘記了報告,這是秘密,這是真的密宗,他夫婦兩人生生世世一身所得的果報,都有光明,身體是發亮的,因此迦葉尊者也叫飲光尊者,這個都是修持法門的最高的 秘密道理在內,也叫飲光尊者。所以他碰到佛同光明絕對的關係,同智慧光明,同光明的關係。

有佛出世。名日月燈。我得親近」。他說那個佛出世,佛的名號叫日月燈。日月燈光明,我們親近這個佛,開始發心。

聞法修學」。聽了佛法照著修,他修的法門,什麼法門在這裡沒有講。當時他跟日月燈佛聞法修學,究竟什麼法門,他不會只修一個的,每位尊者每位菩薩都不是一個法門,現在他所報告的代表一個主要法門報告。

佛滅度後」。等到日月份燈佛涅磐以後呢,

供養舍利」。他們大家弟子們供養佛的舍利,修舍利塔,那麼他就發心修這個舍利,用黃金。

燃燈續明」。不但修了佛塔,永遠是燃燈供佛,燃燈是代表心燈不絕,我們這個心燈不絕,光光相續,永垂千古,是這個道理。所以佛前面燃這個琉璃燈,「燃燈續明」就是承前啟後,使這個佛教的文化智慧的光明,永遠是承先啟後,續明連續不斷的。那麼他們夫婦啊,

以紫光金」,以紫金光就是上等的黃金,就是赤金,我們銀店銀樓叫赤金。

塗佛形像」。就塑這個佛像,我們現在全世界的習慣佛像外面都塗金、擦金粉,就是這個道理。

自爾已來」。因為這個功德的關係。

世世生生」。世世生生他是全身自然,這就是報得,果報得來的,功德果報,這叫報得,不是修得。生生世世報應有這個好的果報。

身 常圓滿。紫金光聚」。所以我們假使生來一生身體不健康,或者身體有缺陷,也是報得,前生做了壞事的這一生的果報,就是這樣。一切,我們這個身體啊就是業報 之身,業報之身。所以他說迦葉尊者這個身體啊,因為這功德生生世世都是金色紫金光身,那麼他當時給佛報告的時候,同時我們看到這個文字就瞭解,手一指:

此紫金光比丘尼者」。這一位出家的尼姑就是他的夫人,就是他的太太,那等於師兄弟了,沒有夫婦關係。他說這一位紫金光的比丘尼,這位尼姑法師「即我眷屬」。在往劫裡頭就是我的眷屬,就是我的太太,相關的人。

同時發心」。 我們夫婦當時同時發心供養佛,同時發心給佛修這個舍利塔,同時發心燃燈供養,注意喲修舍利塔,以金色最名貴的最寶貴的金來塗佛像,供養舍利。好幾種啊,修 舍利塔,供養舍利,燃燈續明,所以迦葉尊者的修行的功德之大,所以這一生有這樣大的成就啊。小乘聲聞眾,是大阿羅漢的領袖,修頭陀行,佛的弟子裡頭修頭陀 行是第一。所謂十二頭陀行,十二種出家的修行的生活的方式,都是一般人所做不到的。譬如日中一食,每天中午只吃一餐;不住廟子;頭陀不住安逸的地方;晝夜 都是長坐不臥,都在打坐;穿糞掃衣,什麼叫糞掃衣?垃圾堆裡收走的破衣服,乃至女性啊男性啊,那些最髒的布,撿出來破布洗了一塊一塊兜攏來縫起來叫百納 衣,叫糞掃衣,廁所裡垃圾堆裡那些破布撿出來的。你看有一個道理啊,他是最有錢的人家,生生世世,首富人家,財富不曉得多大,富可敵國。而出家以後走的路 子,修的是最苦的生活,才能成道。他修頭陀行是第一的,這一點要特別注意他,他絕不走享受的路子。那麼這個他報告了,這一點我們報告他的歷史經過特別注意 他,修種種功德,難行苦行他都做到,所以他能成為禪宗第一位的祖師,那麼在佛弟子裡聲聞眾頭陀行第一位。所以中國禪宗的禪師啊,都是修頭陀行,傳統是這樣 來的,所以到元朝以後規定啊,禪師是穿灰色的衣服,講經法師們才穿紅色黃色的衣服,不同。給人家送死人啊,唸唸經啊,那個法師穿月白色的衣服,元朝和明朝 都有規定的,有五色的衣服,有這個道理。那麼現在他報告修法了。

我觀世間」。注意了,他現在的報告, 我觀察,就是正思維啊,沒有一個法門修行不是正思維啊,不用智慧頭腦去正思維它,光是南無南無在那裡傻傻的,那是修傻瓜不是修佛法,佛法是智慧之學,千萬 要注意,不要搞錯了。即使你學會一個咒子,學會一個觀想,你觀想得起來嗎?現在叫大家觀想一下看?你觀想白衣觀世音就站在我的頭頂上,行不行?你怎麼行? 你想死也想不起來,除非想得頭痛神經了,怎麼觀想得起來!你要念佛,我就觀想阿彌陀佛就在我的前面,這樣做不到,做不到不叫做念佛,念中就無佛。所以十六 觀中,念佛就是心中就有佛有這個佛像,佛像是影子啊,假的,畫的,塑的,你想出來能夠停留住差不多了,所以念佛法門差不多了。不是那個干叫喚阿彌陀佛,阿 彌陀佛,到了上氧氣的時候阿不出來了,下面彌陀也沒有了。如果你念修成功了,上氧氣沒有關係啊,命終之時更清淨,那也用不著上氧氣走路啊,安然而去,那必 定往生。所以呀,這個話說回來,重要的觀行,觀:正思維,正思維觀行。密宗的觀想呢?也要正思維,想像力高還要正思維,這就是觀想。

他說我觀察世間「六塵變壞」。 六塵:色物理世界,聲、香、味、觸、法,法就是意識的思想,沒有一個是永恆存在的,隨時變去了,隨時都毀滅了。所謂世間上沒有一件事,沒有一個人沒有一樣 東西是永遠不變的,不可能的,隨時在變去,每一秒都變,變呢,變了就沒有了,沒有中間變出有來,有的世界又變到沒有,又回到沒有。這個六塵都在變化,都在 毀壞,一切靠不住,空的。一生下來那麼年輕,慢慢老去了,什麼都沒有,牙齒掉了,什麼都不屬於我的,這個空向人間走一遭啊,空手而來空手而去,就是那麼變 壞的。那麼世間一切變壞本來空嘛,何必修一個空呢。

惟以空寂」。他說我知道一切皆空,就是空的。你們 大概也看過《濟公傳》,那個是小說不是真的,《濟公傳》那個小說裡寫的,天也空地也空,你也空我也空,最後什麼?生生死死在夢中。小的時候我背得來,現在 背不來了,看小說的時候背得來,就是空。他是修空法,這是觀心啊,觀自己心心唸唸,唸唸皆空,外境也空,內在思想也空。譬如我講話講過了這一句話就沒有 了,變壞了,空。諸位的聽話,聽到了知道了沒有了,馬上過去,空。所以觀這個空,自性本來空,「寂」自性本來是寂滅清淨的。他說我唯一法門就是用空法來, 空寂的法門。

修於滅盡」。以空寂觀空,所以密宗有個法門,很多法門,叫觀空。還有一個咒語叫觀空咒, 那個咒語翻出來就不想念了,就是一切皆空,本來自性是空,因為不給你翻出來,不告訴你意義,咒語就是禪宗參話頭的無義語,不告訴你道理,你就有效,翻譯過 來了叫變成有義語,你就無效了。你說那小說上《濟公傳》你去唸唸看,那個你覺得無效了,其實好好念,那是咒語。天也空,地也空,什麼生生死死在夢中,那很 有道理啊,你不要看它是小說啊。所以他唯以空寂,以此來修觀心,慢慢觀。「修此滅盡」,什麼是滅盡呢?見思惑,貪嗔癡慢疑三界的思惑;身見邊見,邪見,見 取見,戒禁取見,這是見惑,觀念思想上的錯誤、迷戀不能悟道的。貪嗔癡慢疑,人身心的秉性、業力的習氣、個性、身心心理的錯誤、情緒的錯誤,這十個,五個 見惑,五個思惑,三界加起來你們看三界天人表就知道了,所以叫做九十八個結使,不得解脫。解脫完了貪嗔癡慢疑等等,見思惑都清淨了,滅盡一切貪嗔癡慢疑的 思想煩惱妄想的根根清淨了,也空了,那個叫做得滅盡定了,注意喲下面一句話注意呀,我們大家修道啊,學各種法門都想長生不死啊。

迦葉尊者告訴我們的經驗,要想「身心乃能度百千劫」。 你真修到了空這個法門,這個身體可以留著,這個肉體留形住世。你注意啊,這個不是我說的啊,我不過照字來講的。身和心就是這個肉體可以度百千劫,經過百千 劫不壞,所以金剛不壞之身。在迦葉尊者告訴我們這個秘密道理都在內,如何修到長生不老,你說我做氣功,我練丹,我學什麼密法,都很冤枉,真證到了空,禪宗 就是走這個路線,但是禪宗幾個人做到了?過來祖師做到了也不多啊,真做到了空法裡頭身心可以度百千劫,真做到了空法裡頭也沒有生老病死,也可以返老還童, 無所謂童不童,無所謂老不老,一切皆空,注意這個重點哪。他說我以空寂,修於滅盡,身心乃能夠度百千劫,與天地同休日月同壽可以做到,道家所標榜的於天地 同休,與天地同一個壽命;與日月同壽,那還不算什麼,可以度百千劫,這個很偉大!注意,很偉小不偉大。

下面四個字:「猶如彈指」。 這個時間無所謂長短,在定中的人,在空定中,縱使經過百千萬億年,一下出定了,已經世界地球毀了又成立,成了又毀了,經過不曉得多少度啊,自己出定的時候 啊,不過覺得休息了一下下而已。在自性定中,空寂大定中,沒有時間觀念也沒有空間觀念。佛在《楞嚴經》上三卷講得很清楚,第三卷裡,沒有時空的觀念才能入 定,你有時空的觀念還說能夠空得掉?還有方位觀念,打坐起來還要選一個風水呢,東方生氣方,西方不好啊北方不利啊,哪有這回事啊?所以空能破一切法,空也 能生一切法。所以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

我以空法。成阿羅漢」。所以迦葉尊者報告,我以空法, 成阿羅漢,我就是修空,空法是什麼呢?你說我要空,你怎麼空?空要觀心,怎麼觀心呢?心心唸唸前念已空,後念也空,後念沒有來當然空,中間講過的,一邊講 一邊就是空,因為空才能講才能聽,你心裡如果想事不空啊就聽不見了。我如果想事,注意力用到別的地方,這個話就講不出來,所謂我們中文叫做空靈,越空越 靈,越靈越空,是真的喲。所以你腦子不靈光,就是你腦子裡頭一塌糊塗,裝了一腦子的青菜蘿蔔啊,牛肉啊,豆腐乾啊,所以呀糊里糊塗,你真空靈了,一切智慧 就開發了,是真的喲,不是假的。佛說的,不是我說,我沒有經驗,只告訴大家如此。

所以空法,所以《大般若經》發展這個空法,把空法法門發揚 光大,就變成龍樹菩薩的般若性宗的學問,性宗一切談空。相宗一切說有,這個不同性質。所以般若有十八空。我們普通中國佛學,講大乘佛學,《金剛經》、《心 經》這些都是大乘般若經典,就是空法。《心經》念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空法。所以禪宗祖師迦葉尊者以空法而成就,也再三弘揚空 法。因此我們禪宗在世界的佛學上有人也叫做般若宗,般若宗也是空宗,也是性宗,這個法門是觀心來的。空法,並不是觀一個空的境界,注意,我們假使觀想一個 空的境界,放下入定,啊,我的空,我現在很空好空啊,空,那你就是在觀相,著相觀空,那叫做觀空不是空觀。這兩個字顛倒差別很大,文字的邏輯,空觀就是觀 心,唸唸不停留,就是迦葉尊者這一句話注意,「我觀世間。六塵變壞」,不可留,無可留處。「惟以空寂,修於滅盡」,說煩惱,煩惱本空,有什麼叫煩惱?因此 啊,因為得到空法的,戒律才能精嚴,才能修頭陀行。正式出家的,出家比丘唯一的榜樣就是頭陀行,比丘戒等等比丘尼戒就是頭陀行十二頭陀行的發揮,那還是細 行。真的基本原則在於頭陀行,希望講戒律的人,把這個觀念查查清楚,大藏經在律宗部分好好研究。

世尊說我。頭陀為最」。世尊說我頭陀行第一。那麼下面重要,所以空法是什麼,是意觀心,心怎麼去觀呢?就是第六意識意觀,意的相對就是法。

所以他說「妙法開明。銷滅諸漏」。 心脈自然解開了,不能夠清淨下來,就是你第六意識妄想堅固,不能夠解脫,假使意解了以後,就明心見性了,所以意解心開,密宗叫脈解心開。意解心開了氣脈心 脈自然解開了,那是當然的,重點不在於脈在意。所以「妙法開明」,這個法就是意所生法,什麼是法?正思維觀察,不是不用心。空不是不用心。你說我什麼都不 用心放下,什麼不想叫做空,那叫做大糊塗,那叫大糊塗昏沉,最高最高充其量叫做無想,無想是個外道定啊,況且你還做不到無想。因此真想求空,智慧觀察,因 此《心經》告訴你,觀自在菩薩。《金剛經》講空,最後還是告訴你觀,一切有為法,應作如是觀,這是觀法。「妙法圓明。銷滅諸漏」,正思維觀性空,自性本 空,本來解脫,那麼一切六根漏盡就可以得漏盡通。一切無漏,空有什麼漏啊?你說空還漏不漏啊?漏到哪裡去呀?不空才有漏呢,有個有、有個眼就有漏,空還漏 到哪裡去?空漏啊,漏到空裡頭,所以無漏,得無漏果。

佛問圓通」。佛今天問到修法,從哪一個法門進去圓滿通達一切法。「如我所證。法因為上」。正思維,修正觀,觀一切心法,這個是最上成就。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集 第2頁:第二集
第3頁:第三集 第4頁:第四集
第5頁:第五集 第6頁:第六集
第7頁:第七集 第8頁:第八集
第9頁:第九集 第10頁:第十集
第11頁:十一集 第12頁:十二集
第13頁:十三集 第14頁:十四集
第15頁:十五集 第16頁:十六集
第17頁:十七集 第18頁:十八集
第19頁:十九集 第20頁:二十集
第21頁:二十一集 第22頁:二十二集
第23頁:二十三集 第24頁:二十四集
第25頁:二十五集 第26頁:二十六集
第27頁:二十七集 第28頁:二十八集
第29頁:二十九集 第30頁:三十集
第31頁:三十一集 第32頁:三十二集
第33頁:三十三集 第34頁:三十四集
第35頁:三十五集 第36頁:三十六集
第37頁:三十七集 第38頁:三十八集
第39頁:三十九集 第40頁:四十集
第41頁:四十一集 第42頁:四十二集
第43頁:四十三集 第44頁:四十四集
第45頁:四十五集 第46頁:四十六集
第47頁:四十七集 第48頁:四十八集
第49頁:四十九集 第50頁:五十集
第51頁:五十一集 第52頁:五十二集
第53頁:五十三集 第54頁:五十四集
第55頁:五十五集 第56頁:五十六集
第57頁:五十七集 第58頁:五十八集
第59頁:五十九集 第60頁:六十集
第61頁:六十一集 第62頁:六十二集
第63頁:六十三集 第64頁:六十四集
第65頁:六十五集 第66頁:六十六集
第67頁:六十七集 第68頁:六十八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2)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2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6-12-23 13:37:34
請問哪裡可以請購:楞嚴經講座 南懷瑾先生講述,書本裝訂版本的?
第 1 楼
小吉 发表于 2016-11-1 23:15:47
不可多得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