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How To Live Without Fear And Worry) 達摩難陀法師著

如何無憂無懼過生活(How To Live Without Fear And Worry) 達摩難陀法師著

第二章 我們的困擾

[日期:2010-08-16]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達摩難陀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第二章 我們的困擾

遇到困難有兩種處理方法:去改變它,否則便去面對它。倘若可以盡人力去挽回,何必憂傷呢?——去改變它呀!假如已經回天乏術,也毋須沮喪,憤怒和憂心都不會使事情回轉的。 

——聖提蒂瓦—— 

生活是一連串不如意的旅程,只要活在世上,困擾和煩惱就會一直成為生活的一部份。生命中充滿著利益、名聲、讚美與歡樂,然而我們也有面對不利環境的時刻,例如失敗、譭謗、責備與痛苦。生活如同鐘擺,搖動不定,目前搖盪到令人欣然接受的情境,或許下一瞬間又擺到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狀況了。

人通常有誇大問題的傾向,而不去瞭解事情的真正原因。這與「小題大作」類似。當失去所愛的人、事、物時,總覺得自己再也不會有任何歡樂可言了。如果遇到一些人無法瞭解他們的需要,卻又不斷困擾他們時,便會感到從未受過如此不堪的待遇,而將傷害埋在心裏,帶著沒必要的痛苦,繼續接受這些想法的折磨。讓我們摒棄這些想法,瞭解到萬事都有終極,所受的困苦總有消弭的一天,不是更好嗎?

我們應該瞭解,生命中所遭受的一切終有解決之道,沒有永遠受詛咒的災難,除非自己願意讓事情如此發展。去瞭解所有制約的現象(包括災難及各種問題)所引起的原因是很重要的,而且每件事的發生一定有其前因後果。藉由找尋問題的根源,便可以解決各種形式的災難。

面對問題 

遇到問題不可氣餒,相反地,要明智地去克服它。沒有一個世俗的人可以從困擾中解脫,因此,不是問題本身來區分何者是智者,何者不是,重點在我們面對問題的態度。

蘇格拉底的太太是以火爆脾氣聞名的,常常挑先生的毛病,幾乎每天喋喋不休地責罵他。有一天,在太太罵完了之後,蘇格拉底卻讚揚她的措詞及演講技巧都比上一次進步了不少。

這顯示一個聰明人如何面對問題,並以幽默方式消遣之。

尼赫魯曾說過:「我們應面對問題並想辦法解決。我們要用心靈去面對,而不是拿怪力亂神為名義當擋箭牌躲開。」

依拉‧威克斯在笑談人的困擾上提出她的觀點:

當生命就像一首歌時, 

快樂是很容易的; 

但人活得有價值—— 

在於他懂得笑, 

尤其在事情錯得離譜時。

心靈的困擾是一種考驗,

且常是經年累月的,

令世人讚賞的微笑,

是閃爍在淚水中的笑容。

瑞賓‧泰戈爾博士是一個著名的印度詩人,他在祈禱文裏表達面對問題的態度,而不必藏匿自己的恐懼及憂慮。

不要讓我汲汲尋求避免危險的保護,

而是無懼地去面對。

不要讓我祈求消弭痛楚,而是有顆征服的心。

不要使我懇求消除憂慮的恐懼,

而是希望有贏回自由的耐性。

不如意的事情發生,譬如當我們喜愛的事物遺失或損毀了,有兩種方法來處理:可以責怪自己或他人,因而籠罩在低潮情緒中;或者拋開煩惱,說:「事情已經過了,丟掉東西已經夠悲慘的了,為何還讓自己因而不快樂呢?」追溯原因,日後不要再犯錯才是真正的解決之道。我們也該想想因應措施,或是可能引發的問題。假如損失沒有影響到他人,或許就應該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情上,因為問題的原因可能十分複雜,不是輕易能夠找到解答。如果不幸的事超出我們的控制之外時,我們應該依仗對生命的瞭解,鼓起勇氣去面對它。

換句話說,以積極肯定的態度去面對問題,而非駝鳥式的躲藏。假如因負面的想法導致不愉快,那真是自作自受。

根據釋尊的說法:「心靈是先驅,是首領;萬法唯心造。」他認為悲傷是由自身行為及無知引起的,並指點眾生必須自己去找尋快樂,擺脫悲傷。

培養勇氣及理解力

藉著正確的靜坐方法及釋尊的教誨,可以根絕所有負面思想,因為一顆未經修行的心正是所有問題的根源。釋尊說:「心靈是很難理解的,它十分敏銳且遊移於意志間。智者會守護它,因為小心維護心靈常會導向幸福。」

人往往易於將自己的憂慮歸罪於他人,尤其是找不到解決方法時更甚。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找來代罪羔羊——可以受責備、發洩苦情的人。例如小孩受傷而哭時,為了讓他不再哭,媽媽假裝打其他小孩,顯示已經有人受罰,小孩子報了仇,因而得到滿足,便展開笑顏。這明顯的表示對人採取報復手段會滿足一個世俗者的心。

要承認自己的缺點總是很難,而責怪別人就顯得容易得多。事實上,雖然這種態度是錯誤的,卻有不少人引以為樂。所以當遇到相同的情形,我們不應該對人心懷恨意,而應該竭力承受痛苦並冷靜地解決問題。要記得當他人製造麻煩令人憂心時,假如我們知道如何保護心靈,便無人可以真正侵犯自己。

在《法句經》中,釋尊說:「即使是最壞的敵人,也不能像自己毫無防禦的內心般傷害自己,然而一旦心靈被操縱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親人也不能幫你。」

以下是一位有名的詩人所寫的一首詩,能夠幫助我們坦蕩蕩的以勇氣來面對麻煩。

心懷自信

在他人失態而責怪于你時,依然昂首闊步;

在遭他人懷疑時,依然相信自己並寬容他人。

 

遭受他人欺騙,而不落入圈套,

或遭人怨恨而不回報,

而自己相貌平平,說話也不機智;

依然等待 耐心地等待。

 

假如擁有夢想,應該心懷世界,

假如擁有思想,而不圖利自己;

那麼榮耀與災難便無軒輊。

 

當贏來的錢財,

孤注一擲於骰子遊戲的風險中,

輸盡又重新開始,

依然不對損失置啄一言。

當自己口中說出來的真理,

遭流氓扭曲、愚人誣陷,依然可以忍受,

或眼看自己一生的心血遭受破壞,

有勇氣以破損的工具重建;

 

當精疲力盡後,依然可以強迫心智繼續運作,

當體力耗盡,

只剩意志說:「撐下去!」

 

當與眾人接觸,依然保持美德,

或與國王並肩而行,依然保持謙卑,

當敵人或摯愛的人皆不能傷害你,

當所有的人把你當成其中一員,但卻不過火;

 

當你原諒不可原諒之事,

世界便屬於你,

更世俗的一切事物均包容在其中,

此外,

你將成為頂天立地的人,孩子!

在面臨恐懼時,要有相當的勇氣去瞭解事情真相,並有更大的毅力去接受經歷過的真理。恐懼是自己造成的,但若能坦然面對,則恐懼就無所遁形。坦白面對恐懼是很重要的,假如我們可以客觀地追溯恐懼的來源,這場克服恐懼之戰已經拔得頭籌了。

憂慮時,不要擺張鬱鬱寡歡的臉展現給世界看,每個人的問題已多如牛毛了,根本無暇顧及他人的問題。如果我們願意,我們可以把問題交給值得信賴的人,或說給能對我們伸出援手的人聽,千萬不要再添增哀愁給那些自顧不暇、愛莫能助的人。

當遇到困難時,您是否有勇氣保持微笑呢?如果能減少自我為中心的心態,以為只有自己才需要安慰,那就不難了。而且應該惜福,而不怨天尤人。記得一句話:「我總在抱怨自己沒鞋子穿,直到有天我遇到了一個沒有腳的人。」思及此,便可以瞭解還有太多比我們更悲慘的人,自身的問題也就顯得不是那麼重要了。

想想別人,而不籠罩在自己的困境中也是一種快樂的方法。忙於為他人帶來快樂的人,根本沒有多餘的時間想到自己的私利。

有個學生問一位著名的英國解剖學家一個問題:「治療恐懼最好的方法是什麼?」他回答:「試試為他人做點事!」這學生感到很驚訝並要求進一步的說明,老師說:「心中不能同時有兩種互相對立的想法,否則必會產生互相排擠的現象。舉例來說,假設心靈完全被摒除自私、樂於助人的意念占滿了,就不會有剩餘的空間容納恐懼。」這觀點說明健康的思想與不健康的思想是不會同時出現的,與佛家所言相同。建立起一顆光明的心,困惑恐懼將不會在心中紮根,並且,還要保持一顆溫暖的心,幫助他人。

磨練心智的另一個重要步驟是鍛煉體魄及言行。五官包括眼、耳、鼻、舌及身體,提供眾生對於環境感覺的訊息。眼睛看到物體而創造思想,正如耳朵是聽覺系統,鼻子是嗅覺系統般,藉由感官中的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及觸覺,心靈可以分辨哪些刺激是令人雀躍的、厭惡的、或是中立的,而且,還偵察出身體對這些訊息的反應。大部份的人對物體的反應是自發性的,親近悅人的物體,避開令人憎惡的東西,極少人能擺脫這些制約反應的控制。

一個人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思想,才能掌握好自己的身體言行。思想可分為健康的與不健康的,健康的思想能夠發展出正直的人格,合適的態度和正當的行為。這種思想有助於人類的福祉。相反的,阻礙積極的人格發展,以及對人類有害的便是不健康的思想。

人要學習認識思想的本質,因為思想瞬息萬變。人一旦發展出觀照思想的技巧,那麼他在培養正確思想上已邁出一大步。如果思想不純正,他應該竭力摒棄這些不正的思慮;如果思想純正,那麼他應該盡力去培養發展它。換句話說,透過對思想瞭解的修養,人可以駕馭自己的心靈,而不被感官玩弄於股掌之間。

鍛煉身體以淨化心靈與言行可以帶來歡愉。每個人都想活得快樂些,而快樂本就是每個人的天賦人權,想獲得與生俱來的快樂,應力行佛家所訓誡的淨化自己過程:

一、拋棄所有醜惡的念頭。(已生惡令永斷)

二、摒棄有害的思想。(未生惡令不生)

三、培養健全的信念,並每日身體力行。(已生善令增長)

四、孕育尚未萌芽的健全思想。(未生善令得生)

這四個原則(四正勤)可在日常生活中輕易地實踐,此乃保存一顆清澈明朗之心的方法之一,人人均可做到。雖然如此,仍然有許多人無視於自己的渴望、欲求及嫌惡的情緒,其實,假如真心想擁有快樂,實在不該如此。我們應該立即自我覺醒,培養積極健全與啟發性的觀念,而現在正是開始著手的最好時機。

以正確的觀點思考問題

面臨棘手問題時,總覺得沮喪,看起來似乎很嚴重。這時,可以在夜晚時分出外散步,抬頭凝視夜空,見到滿天星光點點、燦爛奪目。從外太空看來,太陽在整個銀河系中也只不過是眾多星星的其中之一。假如太陽突然從外太空消逝,就整個宇宙而言,恐怕是渾然不覺的。

我們的世界在宇宙中只是滄海一粟,假如我們都消失了,又有何宇宙性的象徵意義呢?當然所愛的人、朋友會想念我們一陣子,但除了他們,也許再也沒有人會了。與自己相比,我們的困擾又是多麼渺小。思及宇宙的浩瀚,太陽相較之下就顯得微小,更遑論我們所處的世界了,相形之下,困擾是多麼微不足道。

假使從這個觀點來看,便可瞭解八正道中第一道的「正見」的含意,它是正確的價值觀,就是要我們不要以自我為中心,視自己的重要性甚於一切,進而瞭解生命中的事物哪些重要,哪些則否,以及體會困擾對我們的微不足道。想一下回教徒珍貴的諺語:

信仰是力量的來源,

悲傷是我的朋友,

知識是我的武器,

耐性是我的裝束及美德。

——先知穆罕默德 

麻煩很快就會遠離,今日使您悲傷的明日將被遺忘。也許您記得哭過,但是記不得哭泣的原因。在生命的旅途中,有多少晚上睜著眼睛躺在床上,虛擲心神及勞力,回想著白天所發生的困擾。我們會一再反覆地回想對他人的恨意,但在另一件更令人氣憤的事發生時,又讓我們回顧究竟一開始是在氣什麼?想想過去的怨恨,我們會很驚訝地發現,是自己刻意使自己不愉快,事實上,只要使思慮移轉,便可終止這一切的不快。

不管困難有多大,痛苦有多深,時間會治療一切。但在依賴時間之前,為了不讓自己受到傷害,有些事是可以做的。我們須常保心中平靜,不讓煩惱虛耗我們的精力,畢竟快樂要自己創造。

我們無須親身經歷,就可得到知識。以知識作為憑藉,很多年輕人以為可以克服世上所有的問題。然而科學解決得了物質的麻煩,卻解決不了精神的困擾。沒有人能取代經驗萬物的智者,想想這句話:「十八歲時,我自忖父親愚不可及;現在我二十八歲了,我非常驚訝地發現他在十年間學到這麼多東西!」這不是父親的成長,而是您學會以成熟的眼光看待事情。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為何憂傷
第3頁:第一章 恐懼與憂慮 第4頁:第二章 我們的困擾
第5頁:第三章 我們為何受苦 第6頁:第四章 精神虐待及健康的心靈
第7頁:第五章 抑制怒氣 第8頁:第六章 自私的隱憂
第9頁:第七章 克服嫉妒及私心 第10頁:第八章 應付敵手及批評
第11頁:第九章 控制不穩定的情緒 第12頁:第十章 養兒育女的重擔及喜悅
第13頁:第十一章 對死亡的恐懼 第14頁:第十二章 何必為未來憂心
第15頁:第十三章 如何找到真正的快樂 第16頁:第十四章 在鬥爭和衝突間找尋平和
第17頁:第十五章 道德:生命中的神聖和尊嚴 第18頁:第十六章 你創造了自身的運氣和命運
第19頁:第十七章 為他人的福祉犧牲自我 第20頁:第十八章 有禮貌的言談
第21頁:第十九章 慈愛的價值 第22頁:第二十章 容忍、耐心和滿足
第23頁:第廿一章 為愛所挫 第24頁:第廿二章 愉快的婚姻生活
第25頁:第廿三章 你的美貌 第26頁:第廿四章 累積自身的福祉
第27頁:第廿五章 與他人和諧相處 第28頁:第廿六章 人們可以改善周遭環境
第29頁:第廿七章 人性的尊嚴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