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不生病的智慧系列:從裡到外說健康 作者:王禮鳳

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2)

[日期:2016-05-29] 來源:  作者:王禮鳳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疾病也希望能得到人的尊重。如果得不到“尊重”,它就會發怒,寧可鬧個魚死網破,也不會忍氣吞聲。疾病自打潛入人體, 就已經偷偷地掌握了關鍵部門,對人體構成很大的威脅。我們一定要明白疾病的秉性,因勢利導,給它出路,不要去激怒它,增加對人體的危害,這樣我們才不會被 疾病折騰得雞犬不寧。
  
  治療疾病還得講究分寸,不能一味對疾病“追殺”而不顧身體的承受能力,俗話說“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在“追殺疾病”的同時也會傷害人體,就像癌症病人的化療一樣,腫瘤也許會得到暫時控制,可是人的免疫系統卻被徹底破壞了。
  
  5.疾病有來路,一定有歸途
  
  疾病從何而來,難道不是人的欲望不可控制的結果嗎?縱欲過度,熬夜,大量吸煙,酗酒,嗜食肥甘厚膩之味……這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幾只小老鼠因貪吃糧囤邊上的米粒,被混雜在米粒裡的老鼠藥毒死了。禍不單行,那只因喪子痛苦萬分的母老鼠一不留神,又掉進了一個半滿的米缸裡了。它多了 個心眼,先用舌頭輕輕舔了舔表層的米粒,靜靜地等著。過了一段時間,母老鼠發現自己口不干舌不燥頭不痛,於是便放心大膽地吃了一頓,然後躺在米缸裡美美地 睡了一覺。接下來便是吃了睡,睡了吃。有時它也想:吃飽了,跳出去算了。但它一看這麼好的大米,再到哪兒去找呢。於是又想:再吃一天,明天就出去。母老鼠 就這樣一天天地寬慰著自己。直到有一天,米吃光了,缸見了底,它才發現無論如何是跳不出去了——此時它大腹便便,沒有了彈跳能力。最後,母老鼠被活活困死 在缸裡了。
  
  對老鼠來講,這大半缸米是極具誘惑力的。它掉進缸裡,本可以跳出來,保住性命;但是貪婪讓它忽略了隱藏的危險。待在裡 面,多吃一口,就離缸沿越遠,離死亡越近。其實也不能完全怪母鼠不長心眼,只能說這誘惑太大。如果米裡真的放了老鼠藥,母鼠舔後發覺,也會立即從缸裡跳出 的;但在巨大的誘惑面前,它終沒能逃出,丟了性命。
  
  疾病從何而來,難道不是人的欲望不可控制的結果嗎?縱欲過度,熬夜,大量吸煙,酗酒,嗜食肥甘厚膩之味……這是一切疾病的根源。
  
  就拿高血壓來說吧,血壓升高與情志刺激、進食肥甘、不愛運動、吸煙喝酒等有關。患者只需通過改變自己的性情、飲食、生活習慣,就可以將元凶送走,起到防治高血壓的作用,而不需要醫生的任何幫助。
  
  既然我們已經知道疾病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那麼我們是否能夠適當地控制欲望,合乎自然地生活呢?如果我們能夠抵擋住外界的誘惑,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該節欲的時候節欲,該限酒的時候限酒……疾病還會找上門來嗎?
  
  6.求醫還是求己
  
  一旦有病,我們都想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最先進的技術,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病治好。殊不知,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
  
  一日,某人去廟中求佛賜福,發現一位跟佛一模一樣的人也在求佛,便問他:“你怎麼長得跟佛一個模樣?”那人道:“我就是佛。”“你就是佛,那你為什麼還要求你自己呢?”“求人不如求己。”佛答道。
  
  世人遇事總希望能得到別人的幫助,卻恰恰忘了自己,久而久之便形成依賴,甚至成了他人的負擔。而反過來,一求己,自己就成了佛。生病也一樣,一旦有病,我們都想找最好的醫生,用最好的藥、最先進的技術,在最短的時間內把病治好。殊不知,最好的醫生就是我們自己。
  
  我經常對糖尿病患者朋友說:“你就是自己的醫生。”因為糖尿病的治療最終在於患者對飲食的控制,對運動量的把握。藥物所能起的作用,既不持久,也不徹底。
  
  我也經常告訴其他患者“你就是自己的醫生”,因為沒有哪個醫生能夠比病人自己能更早地發現病情;而且在治療過程中,治療方案是否得以順利進行,是否需要修改、優化,也完全掌握在病人手中。
  
   有一個病人,患了化膿性扁桃體炎,醫生開了“安西林”給他吃,並再三叮囑,如果在服藥期間出現任何不適,都要及時復診。患者吃了藥,喉嚨很快就不痛了。 可是第三天,掌心有點癢,他並沒有在意,繼續吃藥。又過了三天,全身開始劇烈瘙癢,出現了很多紅色丘疹,並且感覺有點心慌時,他這才想起了醫生的囑咐,於 是立即到醫院復診。幸虧還不是太晚,花了很多錢,總算挽回了一條命。如果他能夠在手掌發癢時就去醫院,也不會有那麼嚴重的後果。
  
  不管是發現疾病,還是何時就醫、選擇何種治療方法,決定權都在患者自己手中。古人早就意識到了這點:“天下之病,誤於醫家者故多,誤於病家者尤多。醫家而誤,易良醫可也。病家而誤,其弊不可勝窮。”其中的道理,真值得仔細玩味。
  
  左手中醫,右手西醫,為我們的生命買下雙重保險
  
  中醫、西醫孰優孰劣的問題,已經爭論了幾百年。近些年來,又有人舊話重提,甚至有一些重量級人物站出來說要取締中醫,造成軒然大波。於是,有人擔心,中醫真的不行嗎?中醫真的要完了嗎?對此我一點都不擔心,中醫既然已經存在了幾千年,自然有它的道理。
  
   中醫和西醫本來就沒有誰好誰壞之分,只是標准不同而已。就像數學和藝術,你用什麼標准來比較它們誰好誰壞呢?中醫、西醫相互配合,取長補短,為病人減輕 痛苦,才是它們的職責所在。舉個例子來說吧,支氣管炎,西醫主張消炎止咳,中醫倡導宣肺化痰。如果我們先讓西醫治,症狀很快消除,但不能去根;請中醫來 調,體質確有增強,但是症狀消失較慢。若中醫、西醫協同作戰,標、本兼治,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同學的孩子感冒發燒,抗菌消 炎治療兩周,體溫很快降了下來,可是咳嗽總是不好,醫生說抗生素已經不能再用,只好回家調養。小孩每天咳嗽,影響睡眠,吃飯也不如以前,做父母的看著心 痛,於是找到我想用中藥治療。問清了病狀(咳嗽,痰少色白,泡沫樣)後,我開出了潤肺化痰止咳的方子,三劑。一周後,同學打來電話報喜,孩子的咳嗽好了, 而且她還如法炮制,治好了鄰家孩子。
  
  這就像貓和狗共同捉耗子一樣,貓捉耗子,人們都認為天經地義,狗拿耗子就成了多管閒事。其實 不管是誰捉,怎麼捉,只要把老鼠消滅干淨,保證糧食和家具不被破壞,就是一件好事,管它是貓還是狗呢?中醫和西醫也一樣,不管是誰來治病,只要能減輕患者 痛苦,促使疾病盡快痊愈,保證人們身體的健康,就是好事,這才是醫學的最終目標。
  
  貓和狗在保護主人家安全方面各有擅長。中醫、西 醫也一樣,為病人解除痛苦時也各有所長。西醫對急性病,動手術,相對有優勢,但對於慢性病,效果就不是很好了。中醫對慢性病的治療效果就好得多,甚至有些 病,西醫束手無策,中醫卻大有用武之地,如亞健康、神經衰弱等。二者要是協同作戰,各用所長,就會為我們的生命買下雙重保險。
  
  其實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只要有療效便是好的醫學,沒有什麼好壞、高下之分,就算有,也只是人們在主觀上厚此薄彼,激化了二者之間的矛盾。
  
  治病的兩大原則:早發現,早治療
  
   有一個病人,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說話聲音不如以前那麼清亮了。又過了一段時間,聲音開始變得沙啞,朋友們都勸他去醫院看看,可他堅持認為是咽炎,仍 然不予理會。等到有一天,他感覺到嗓子很疼,於是到醫院檢查,結果是喉癌。醫生的話很令人心痛、惋惜——“如果早發現,早手術,根治的幾率是很高的,可是 現在已經錯過了根治的時機了。”
  
  很多疾病,只要采取預防措施,起碼能減少一半的死亡。可是我們經常在病入膏肓之後,才知道“早發 現,早治療”的重要性。一個同學的死,給我了很深的教訓。大學畢業的第二年暑假,有個同學說自己胃不舒服,不想吃飯,告病在家。我們都去看他,勸他去醫院 檢查。就做些什麼檢查的問題,大家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因為都是醫生嘛。當時我的建議被大家一致駁回,並被認為是大驚小怪,因為我堅持要做“病理學檢查” ——這一般是用於懷疑有胃黏膜癌變時才進行的檢查項目。之後他當然沒有聽取我的建議,只進行了胃鏡檢查。結果治療半年後,病情每況愈下,再次檢查,竟是胃 癌晚期。
  
  健康就像空氣、陽光和水,平時你感覺不到它的重要,可一旦離你而去,你才會扼腕痛悔不已,可是已經晚了。平時我們要多關 心一下身體。身體是自己的,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孩子有病,當父母的當然能感覺得到。當我們發現身體有些不適時,不能馬虎大意,即使是一些細微的變化,也 有可能潛藏著很大的危險。如當出現上腹部不適、隱痛或者悶脹感時,很多人都不會很重視,以為是吃的食物不太合胃口,或者自己心情不好所致,吃點止痛藥就完 事。豈不知,胃癌早期也可能會有同樣的症狀。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1) 第2頁:第一部份:序:每個人都是自己的救命觀音(2)
第3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1) 第4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2)
第5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3) 第6頁:第一部份:疾病是老天派來提高我們體質的調皮鬼(4)
第7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1) 第8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2)
第9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3) 第10頁:第一部份:從根子上找到生病的原因(4)
第11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1) 第12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2)
第13頁:第二部份:對待身體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3) 第14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1)
第15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2) 第16頁:第二部份:不生病的智慧和真諦(3)
第17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1) 第18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2)
第19頁:第二部份:人體自有大藥(3) 第2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
第21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2) 第22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3)
第23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4) 第24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5)
第25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6) 第26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7)
第27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8) 第28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9)
第29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0) 第30頁:第三部份:常見病不求人(11)
第31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1) 第32頁:第三部份:偶爾生病更長壽(2)
第33頁:第三部份:後記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