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求醫不如求己3:養生寶典 作者:中里巴人

求醫不如求己3:養生寶典 作者:中里巴人

第一章:趨吉避凶的大法—對自己的七情六慾既要管理,又要順從

[日期:2016-05-21] 來源:  作者:中里巴人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疾病並不可怕。它的到來,不過是提醒您,有些情志過度了,如果您能重新平衡一下,症狀也就消除了。可通常大家把身體對我們善意的提醒當成了敵人,不去首先消除病因,卻忙於破壞預警系統。就像醉漢打孩子,不找自己的原因,卻看著孩子彆扭。
  
  疾病原來也只不過是一個假想敵,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右手打著自己的左臉。疾病不是勇氣可以戰勝的,不是剛強可以抵擋的。它是繩扣,只能解開;它是堅冰,只能融化。
  
   很多網友通過博客給我留言,說自己渾身是病,讓我幫忙找找病因。古有懸絲診脈,尚可臨帳聽音,今朝網絡斷疾,全然隔山買牛。其實,自己的病本來自己最清 楚,只是要多幾分自信,加上知曉一些簡單的祛病養生知識,就可以輕裝上陣了。當然,複雜的病因,還是要去醫院找有經驗的醫生來幫忙,才是明智之舉。
  
  《靈樞經》說:「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於燥濕、寒暑、風雨、陰陽、喜怒、飲食、居處,氣合而有形,得髒而有名。」「氣合而有形」是指正氣和邪氣相會合後發生鬥爭,便會出現各種症狀,也就是中醫所講的「百病從氣生」。
  
  「百病從氣生」的「氣」分為外氣和內氣。外氣指「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內氣指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同時,人的先天稟賦也是至關重要的。《靈樞經?五變》中說:「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節、皮膚、腠理之不堅固者,邪之所捨也,故常為病。」
  
   知道了病因,我們就有了應對疾病的辦法。對於內氣,也就是情志,我們要保持協調,不令偏激,該喜悅時喜悅,該憤怒時憤怒,該思慮時思慮,該恐懼時恐懼, 該悲傷時悲傷,但是要有一個限度,不可過度而無節制,這樣我們就不會被內氣所傷。《黃帝內經》中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能擁有 如此心境當然最好,但這是古代聖人的準則,對於世俗之人,恐怕難以在短時間內修成正果,我們還是隨常人之情,不要過於刻意就是。
  
   有朋友可能會說:「您之前剛說過『人最大的疾病就是恐懼』,現在怎麼又說『該恐懼時恐懼』呢,豈不是出爾反爾?」您問得好,恐懼本來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本 能,是保護我們不受外界傷害的護身符。試想,如果我們碰到毒蛇卻不知恐懼,而是毫不躲避地從它的頭上踩過去;如果我們面臨沼澤,卻仍然大踏步前進而不知繞 行,那後果會怎樣呢?
  
  本能的恐懼會令我們警醒,會賜給我們應急的力量,會讓我們遠離危險。但是如果面對的是一條假蛇,我們仍然大驚失色,明明是子虛烏有,卻依然杞人憂天,那就是無謂的恐懼了。
  
   憂慮和悲傷一樣,都是人類美好的感情。如果我們看《紅樓夢》時,沒有這兩種情懷,那麼這本書怎麼會成為不朽的名著呢?有許多經典的電影,會讓人痛哭流 涕,傷心不已,但大家仍然樂此不疲,百看不厭,百哭不倦。沒有憂慮,就沒有解脫;沒有悲傷,就沒有喜悅。禪經說得好:「煩惱即菩提。」
  
   中醫講「怒傷肝,喜傷心,憂悲傷肺,思傷脾,驚恐傷腎」,是說人的七情超過了限度就會傷及五臟。但如果七情自然而發,不但不傷,反而會增進臟腑的功能。 比如,怒傷肝,但對於那些沒有火氣或抑鬱太久的人,怒則可激發他的陽剛之氣,宣散他的鬱結之火;憂悲傷肺,但對於長期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人,誘導其憂 悲,可以一哭解千愁;恐傷腎,但當遇到危險時,您的腎上腺激素會迅速分泌,給您以平日數倍的能量。所以,沒有絕對的傷與不傷,明白了這一點,便可知道所謂 的疾病並不可怕。它的到來,不過是提醒您,有些情志過度了,如果能重新平衡一下,症狀也就消除了。可通常大家把身體對我們善意的提醒當成了敵人,不去首先 消除病因,卻忙於破壞預警系統。就像醉漢打孩子,不找自己的原因,卻看著孩子彆扭。
  
  再說說外氣。風、寒、暑、濕、燥、火,本來是 宇宙空間的自然產物,但如果與我們的身體「不投脾氣」,就會成為我們的致病因素。舉個簡單的例子,虛寒體質的人怕冷,那麼風寒就會成為他的致病因素,而暑 熱卻不會傷害他,有許多人盛夏還要蓋著被子睡覺呢!而陽氣旺盛的人喜歡寒涼的環境,冰天雪地裡才覺得神清氣爽。所以,對於外氣我們要「避之有時」,冬天御 寒保暖,夏天避暑降溫,秋天滋陰潤燥,春天宣熱防風。
  
  看來,無論是內氣還是外氣,都不是我們的敵人,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消滅它、壓制它,只要做到趨利避害、同氣相求就好。就像您周圍的人,有投緣的,也有犯相的,那就找您喜歡的在一起。
  
  疾病原來也只不過是一個假想敵,我們一直在用自己的右手打著自己的左臉。疾病不是勇氣可以戰勝的,不是剛強可以抵擋的。它是繩扣,只能解開;它是堅冰,只能融化。
  
   當然,疾病當中還有高溫灼傷、刀槍創傷、跌撞磕碰、寄生蟲、傳染病等與情志和氣候無關的外部傷害,尤其是傳染病。《黃帝內經?刺法論》中告訴了我們許多 預防之法。這些疾病雖然不是這裡要討論的,但同樣的道理,只要您知道趨吉避凶之法,而不是拿著鋼刀去尋找野獸作戰,那您就不會被野獸咬傷了。
【書籍目錄】
第1頁:第一章:精彩書摘 第2頁:第一章:網友評論
第3頁:第一章:序言 讓身體的本能帶給我們健康和好運 第4頁:第一章:趨吉避凶的大法—對自己的七情六慾既要管理,又要順從
第5頁:第一章:好身體不僅是憑意志鍛煉出來的,它更善借自然之力 第6頁:第一章:用您的新鮮血液殺死病魔
第7頁:第一章:您的自愈潛能才是根本大藥 第8頁:第一章:察言觀色,洞悉身體的天象
第9頁:第一章:寧可改變人生觀念,不給細菌可乘之機 第10頁:第一章:別擔心疾病在好轉時出現的「壞現象」
第11頁:第一章:回春之術:「嗅玫瑰」「抓蝴蝶」「擦玻璃」 第12頁:第一章:每天健康一點點,日久方成金剛體
第13頁:第一章:魚生來就會游泳,養生也要這樣簡單 第14頁:第二章:可惜,我們都沒有用夠自己的先天之本
第15頁:第二章:治身是表,調心是本,經絡可以身心同治 第16頁:第二章:要學會把身體裡多餘的火氣變成保護神
第17頁:第二章:身體哪裡虛,氣血引過去 第18頁:第二章:強大氣血的捷徑——打通胃經
第19頁:第二章:捍衛命門,堅守丹田,讓身體總有使不完的勁 第20頁:第二章:別把身體的本能當作疾病來對待
第21頁:第二章:如何才能返老還童 第22頁:第二章:病從寒中來,根從濕中祛
第23頁:第二章:用力不如用意,用意才能強體 第24頁:第三章:很多時候,一句好話比什麼藥都靈
第25頁:第三章:只要是讓身體舒服的音樂,就別管它是來自於貝多芬還是周傑倫 第26頁:第三章:不生病的智慧之一——少做勉為其難的事
第27頁:第三章:長壽是為了享受更多快樂的時光 第28頁:第三章:想美麗,練叩首法就行
第29頁:第三章:梳頭有大學問 第30頁:第三章:用頭練書法,精氣神都壯
第31頁:第三章:喝水要根據體質度身而行 第32頁:第三章:大道至簡,跪膝有方
第33頁:第四章:學醫不明經絡,開口動手便錯 第34頁:第四章:治病不先解開心結,沒效
第35頁:第四章:一個穴位就可以孝敬父母 第36頁:第四章:常懷感恩心,這是通往健康的捷徑
第37頁:第四章:用經絡祛病是一件快樂而有成就感的工作 第38頁:第四章:做父母的家庭醫生
第39頁:第四章:通竅不可強求,別處自有洞天 第40頁:第四章:防衰老的五大法:做眼保健操、撞揉鼻骨、叩齒、掌根揉耳
第41頁:第四章:為什麼說「痰蒙心竅」?化痰為何如此重要 第42頁:第四章:刮痧一定要順著經絡的走向刮才有效
第43頁:第四章:內火和外寒,肥胖兩大因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