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清涼小品 張有恆教授著

三、老師的志願

[日期:2011-01-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張有恆教授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老師的志願

韓愈在師說一文中提到:「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又說:「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以世出世間法來說,一個人想要有所成就,必有三緣:第一、好的老師,第二、好的同參道友,第三、好的經書。其中,以好的老師最為重要,如師說所言,老師可以他的經驗教導我們,解開我們心中的疑惑,並且傳授我們專業知識,以及待人、處事、接物的道理。

以佛教來說,所謂「佛教」就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所謂「九法界」的範圍,包括六道,天、人、阿修羅(三善道)及地獄、惡鬼、畜生(三惡道)的眾生,以及三聖(聲聞、緣覺、菩薩)等,都是佛陀所要「教育」的對象;此外,佛亦發願生生世世要教化我們,使我們能夠轉凡成聖,化惡成善,所謂「佛氏門中,不捨一人」。由此可知,佛教的教育,乃是超越空間與時間的,不侷限於地球,亦不僅限於一世。

很多人把佛教當作「宗教」,把佛菩薩當「神明」來膜拜,甚至「神佛」不分、或認為「佛教」是迷信、消極、逃避現實,這都是錯解了如來真實義。蓋佛教所追求的最高目標是「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翻為華語就是:「無上正等正覺」,以現代的話來說,就是「究竟圓滿的智慧」。因此,釋迦牟尼四十九年講經說法,他的志願就是要我們瞭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幫助我們去除妄想、執著、分別,使我們的煩惱減少,並且活得自在、幸福、美滿,進一步恢復自己本具的智慧、神通、德能與才藝,如此而已,並無任何迷信的色彩。所以佛陀與我們是「師生」關係,而非其他宗教的「父子」關係;「菩薩」則是我們的學長,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總之,佛陀是我們的老師,我們應當效法老師的大弘誓願,依教奉行,荷擔弘法利生的工作,使眾生究竟離苦得樂,以報答師恩於萬一。

【書籍目錄】
第1頁: 第2頁:一、千禧萬福
第3頁:二、爸爸的志願 第4頁:三、老師的志願
第5頁:四、「一切法由心想生」 第6頁:五、「簡單就是妙法」
第7頁:六、禪與生活 第8頁:七、不要生氣
第9頁:八、活在當下 第10頁:九、學做菩薩
第11頁:十、善用其心 第12頁:十一、佛與牛糞
第13頁:十二、把別人當成另一個自己 第14頁:十三、佛與農夫
第15頁:十四、談「謙虛」 第16頁:十五、「了凡四訓」簡介
第17頁:十六、「遇灶神記」 第18頁:十七、改過之法
第19頁:十八、談佛教教育 第20頁:十九、四大天王
第21頁:二十、五大菩薩 第22頁:二十一、因+緣=果
第23頁:二十二、體、相、用的意義 第24頁:二十三、念佛消災免難論
第25頁:二十四、談「天」說「地」 第26頁:二十五、一門深入
第27頁:二十六、「一」字匾 第28頁:二十七、「爾來了」
第29頁:二十八、談「孝道」 第30頁:二十九、佛教之「孝經」
第31頁:三十、生死輪迴 第32頁:三十一、生死之由來
第33頁:三十二、解脫生死之法 第34頁:三十三、談「迴向」
第35頁:三十四、談「覺」與「迷」 第36頁:三十五、談「六信」(一)
第37頁:三十六、談「六信」(二) 第38頁:三十七、談「發願」
第39頁:三十八、談「行」 第40頁:三十九、皈依「三寶」
第41頁:四十、逆流而上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1)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
第 1 楼
匿名 发表于 2015-4-28 15:05:29
讚 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