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5)

[日期:2016-06-11] 來源:  作者:余浩 鄭黎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葛根湯組方:葛根、麻黃、桂枝、芍葯、甘草、生薑、大棗。

  寒邪為陰邪,人體足太陽膀胱為寒水之髒,同氣相感,寒邪則自太陽膀胱經而入。

  膀胱經者,其循背夾脊過項。寒性收引,自然會項背僵痛!

  我們再看《傷寒論》條文:

  太陽之為病,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

  太陽病,項背強幾幾、無汗、惡風者,葛根湯主之。

  葛根湯其實就是桂枝湯加麻黃、葛根。

  結合指南針,很容易就明白,借用葛根來發汗解肌,借用麻黃來宣肺發汗解表,借用桂枝湯來調和營衛。這樣寒邪隨汗而解,營衛得到調和,其病自愈。

  人體五臟各有特點:

  心主火。如果心火旺盛,寒邪傳至心,則被心火溫化,就不會再繼續傳變下去。

  同理,腎陽充足,寒邪傳至少陰,也會被腎陽溫化,也不會繼續下傳。

  肺主氣,主表。風邪進入人體,如果肺的宣發功能正常,風邪就會被肺宣散,不會繼續傳變下去。

  脾喜燥,濕邪進入人體,傳至脾臟,如果脾臟功能正常,濕邪會被脾臟運化,也就不會再繼續傳變。

  胃喜濕,燥邪進入人體,傳至胃腑,如果胃中的陰分充足,燥邪就會被胃潤化,也就不會再繼續傳變。

  從上面這幾段話可以看出,外邪進入人體之後,無論何邪,只要臟腑功能健全,在傳變過程中邪氣都能被相應的臟腑給消滅。這就是為什麼同樣是受寒,有些人得病,有些人不發病;同樣是受風受濕,有些人患了痺症,而有的人卻正常。

  中醫有句話叫:「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其實這裡的正氣,並非單單指護表的衛氣,它指的是臟腑健全的功能;邪不可幹,不僅僅是說邪不能深入人體,亦指邪氣深入人體後,會被相應的臟腑給消滅;「不可干」指的是「不發病」!

  旅行提示:上面幾節,討論了《傷寒論》的幾個經典方,要深入瞭解,你可以邊看《傷寒論》,邊思考,看看寒邪進入人體之後,應該如何傳變?針對寒邪的入侵,人體有哪些防禦體系,他們又是如何發揮作用的。

  第二十一個組方:桔梗枳殼湯

  組方:桔梗、枳殼。

  功能主治:宣肺行氣,主治傷寒痞氣,胸滿欲絕。

  桔梗歸肺、脾經,性升;枳殼歸胃經,性降。兩者一升一降,胸中鬱塞之氣得順,胸滿自愈。

  再看看指南針,升者肺氣得宣,右輪運行有力;降者胃氣得降,濁氣下行,左輪運行有力,兩輪運行通暢,氣滯得運,胸滿得消。此方看似簡單,但升降相隨,組方精妙。

  如果我們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指南針,其實指南針可以理解為如右兩輪。

  這就好比大自然看到的漩渦一樣,它也是太極圖的一種演化形式。外邊大輪子的運行,能夠推動裡面小輪的運行,同樣,裡邊小輪的運轉通暢,也會帶動外邊大輪的運行。桔梗枳殼湯就是升脾降胃,斗轉中焦,從而拉動一身氣血的運行。

  旅行提示:看完此節中的演化圖形,你再想想大自然河流中的漩渦,再想想龍捲風,想想銀河系星雲的排列。你就會明白,太極無所不在,人體內的氣血運行就是如此!天人相應,誠不我欺。

  第二十二個組方:枳術湯

  組方:枳實、白朮。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水飲所作,枳術湯主之。

  結合指南針看看這個配方,你會發現也很奇妙。

  白朮歸脾經,助脾升清,運化水氣。

  枳實歸胃經,降胃氣,行胃之氣滯。

  一升一降,則中焦水氣停留所致「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立即可散。

  我們再看看上面的圖形,就會非常清楚枳術湯的作用原理。

  「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這種病人有沒有?

  臨床上比較常見,脾腎陽虛之人,如果貪涼飲冷,再加上思慮過度,脾氣鬱結,則水飲與氣結停滯中焦,形成中焦痞 滿,大如旋盤,飽脹無飢餓感,體重增加,贅肉橫生……運用枳術湯,升降相扶,推動中焦,行氣運濕,兩輪運行條暢,水氣鬱結消散,旋盤何復存在?此方對於腹 型肥胖者效果亦佳!

  在經方中有沒有這種升降相隨的用藥思路呢?答案是肯定的,比如:枳殼配桔梗在很多古方中都可以看到,因為這是一 種技巧,四兩撥千斤的技巧。不信你可以看看血府逐瘀湯,組方為:當歸、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柴胡、甘草、桔梗、川芎、牛膝。為什麼在一大堆活血 化瘀藥中加上枳殼和桔梗,因為這兩味一升一降,斗旋中焦,這樣會帶動一身氣血,氣行則血行,瘀血自然得以消散。

  借用指南針,我們講了這麼多組方的辨析,到底是不是這麼回事?臨床上可以操作嗎?我舉個案例:

  華某,女,65歲。

  胸骨後針刺樣疼痛3年。

  患者3年來胸骨後針刺樣疼痛,稍稍活動病情立即加重,曾在多家醫院就診,均懷疑冠心病,但針對心臟的各種檢查均 正常,醫院也只能按照冠心病治療,服藥期間,時好時壞,三年來病情逐漸加重,就診時患者步行50米即感到刺痛難忍,伴口乾,口中黏痰較多。舌苔正常,切脈 時右寸、關郁滑,左關鬱塞如豆,心脈正常。

  切完脈,我告訴患者,你心臟沒問題,是痰氣鬱阻在前胸,吃吃順氣化痰的藥就好了。隨後開了一個處方,自擬為雙升雙降開郁化痰湯。

  枳實20g 白朮20g 桔梗15g 枳殼15g 萊菔子30g 郁金20g 歸尾15g 鱉甲30g 甘草10g

  患者服用3劑,步行幾站路也無任何不適,對療效大感驚奇,隨後續用6劑,鞏固療效。

  分析一下這個處方,枳實、枳殼降胃氣,桔梗、白朮升脾氣,兩升兩降,濁降清升,鬱塞在胸骨後的氣自然就順暢了,配上萊菔子化痰,效果就更加明顯。左關鬱塞為肝氣鬱結所致,當歸歸肝經,配上郁金解郁,重用鱉甲,化痰散結,肝氣自然順暢。

  通方升清降濁,條暢氣機,配伍解郁化痰之品,有何痰氣鬱結不能開,故而起效迅捷……

  旅行提示:學習中醫第二站已經結束,通過這一章的學習,你是否對遣方用藥的規律有了一些感受,是否意識到藥物升降沉浮之性的重要性,因此學習中藥一定要記住藥性、歸經,開處方時,一定要思考處方中藥物的走勢!只有這樣才能以簡馭繁。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走向中醫 第4頁:走向中醫(1)
第5頁:走向中醫(2) 第6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
第7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1) 第8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
第9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1) 第10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2)
第11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 第12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1)
第13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2) 第1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
第15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 第16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2)
第17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3) 第18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4)
第19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5) 第20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6)
第21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7) 第22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8)
第23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9) 第2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0)
第25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第26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1)
第27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2) 第28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3)
第29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4) 第30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