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 大願法師講述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 大願法師講述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二

[日期:2010-08-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大願法師講述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二 

各位諸山長老、各位護法居士、大家吉祥如意!

財損八因

我們前集說到「濫用經費而損失經濟」的六種原因,是要提醒大家不可失足踏入災禍中,因為我們本身不知道時間和經濟浪費掉的原因,假使你已落入前集所說的六種主因,你就無法保住你的財產和讓你的家庭和樂。你的經濟和你的家庭和樂,有相當密切的關係,世間人說過一句俗話:愛情麵包哪個重要?就是說感情和經濟不能缺少,二項都要具足,這個家庭才容易和樂。除此之外,在雜阿含經也有例舉消失財物之因緣,共有八種,第一、王家之難:怎樣王家之難呢?政府下個命令或一個政策,就能將你所有財產沒收,也就是遇到政策改變,致使你現有的一切房屋、田舍等,化為烏有,或國家滅亡改朝換代,換了國家統治當然會換條例,現有的法律全都被否認了。像我們世界,現在到處都有聽說紛爭的地方,紛爭產生,這一國去侵犯那一國,到頭來,被侵占的那一國人,就無法擁有他們本來的法律,不被所侵占者的法律承認,所以叫做王家之難。第二盜賊:就是遭賊偷走財物。像我們一樣,不管什麼時候都能聽到遭小偷或強盜搶財物。第三水災:水災叫做天災地變。除非是大水災,我們無法抗拒,如果是小水災就是我們的水溝沒有通,所以才淹沒我們所有的財產。第四、火災:現在火災很多。縱火的人很多,他們縱火是為什麼?你知道嗎?因為他的心態不平衡,他在社會上自己站不住腳,站不住腳的原因,若不是自己不積極,就是投機事業失敗,導致站不住腳無法立足,就消極想到要報復,就有瞋恨報復的心。第五、自然消耗。第六、放利不還:就是錢借人生利息,結果借錢的人不還你。第七、怨家破壞:遭人破壞、仇人來破壞、現在怨家破壞,像戰爭就是屬於怨家破壞,戰爭一來我們的財產就沒有了,不管你有多少財產,多少土地,都沒用了,都破壞了。第八、不肖子弟:生個浪子,父親留下很多財產,到他手中都浪費掉了。

浪子不回頭 血本無歸

我曾聽到一個個案:某某人,生個兒子很不孝,原本家境貧窮,經由他辛辛苦苦努力經營,終於積蓄一筆錢買了一些財產,這些財產慢慢因為政府政策影響帶動,一下子變得很值錢,因為他只有一個兒子而已,從小時候就寵慣了,兒子開始染上喝酒、賭博等等的壞習慣,他心想父親剩很多財產,不用去賺,一輩子都吃不完。兒子的媽不久前死了,她勞碌一生,死了之後,他的小舅子邀請我去跟他開示,他的小舅子就在說啦!某某人實在太沒有福報啦!在世的時候,只顧打拼事業賺錢,也不會修行啦!現在一命嗚呼哀哉了,還生一個兒子一天到晚放蕩、浪費,雖然留這麼多財產,不到三年就被這不孝子花完了。舅舅在說話沒注意到他外甥昨天晚上回來,在床上睡覺,被他聽到了,外甥就走出來說:「舅舅,我哪有那麼差勁,我不用三年,我二年花完給你看啦!」後來聽說他父親死了之後,經過二年財產真的都花完了。不但如此,花光財產之後還去跟他舅舅說,「啊!舅舅,不用三年,我父親遺留下的財產,我二年就花完讓你看了!」

教育可防不孝子

現在生了不孝子,就是很可憐的。不孝子什麼原理呢?並不是生出就是不孝子,佛教是說多因多果的,也就是我們將他生出,生、養和教育很重要,不是生下來把他養育成人而已,最重要的是教育他。那麼教育好壞跟父母親有直接的關係,千萬不要誤解我這個兒子生出來就是仇人啦!這是欠他的,不能有這種說法,佛教是說多因多果,佛教說緣,是適當的因緣,你有把這小孩適當的教育,適當的對他指導,他絕對會惜緣、惜福、感恩,但是你沒有適當指導他,那麼小孩子會產生問題。像現在社會有個問題,就是我們從以前農業社會慢慢轉變成工業社會,大家都太過追求物質的享受,但心靈欠缺。為了物質的需要,父母親都必須去工作賺錢,留下的小孩讓別人替我們教育。自己的小孩讓別人教育。這是個相當大的問題,當然父子母子間的感情慢慢會疏遠,變成一生出來,有錢請別人幫我們撫養,問題於是產生了,子女跟父母親的距離會越離越遠。過去我們家庭溫暖,社會和諧,像我小時候,白天父母去做工,我們去學校讀書,放學回來,到了晚上,功課寫完了,就在我們家附近的樹下。聽人彈琴、說故事、唱歌,所講的故事都是勸我們做到忠孝節義,都不離開勸善,都是些對實際生活上有幫助的道德及因果事跡,大家在耳濡目染之下,和隔壁鄰居的感情,和父母的感情,和兄弟姊妹的感情,都相當的融洽。現在時代不一樣了,住的地方越來越窄,不是關在一個像鳥籠的小房間,要不然開口就是說一些社會是非,不應該的事,沒有幫助人,也沒有幫助社會,東家長,西家短的說一大堆,演變社會越來越不平穩,社會越來越緊張。這個原理也出自家長教育子女的良莠關係,家長與子女間缺乏建立溝通橋梁,有一條橋梁,有事情他會溝通,如果沒有橋梁就斷了。另一方面小孩子受傳播媒體影響,叛逆性越來越重,青少年的問題很多,包括吸毒的問題更恐怖,他不知道吸毒像判死刑。乍聽之下,很好奇呀!一吸毒,掉進去就一失足成千古恨,所以子女的教育實在太重要了。子女的教育若是不好,不論你有多少財產都將化為烏有。就像我以上所說的故事一樣。所以對子女的教育要用心下一點功夫,除了義務的九年國民教育之外,父母對子女的教育也是相當重要的。千萬不要以為早上我送小孩去上學直到小孩下課我去接他回來就沒事啦!反正學校就幫我們教得好好的,這是不夠的。環境很重要,有的人想要培養他的小孩把書讀好,得到好成績,但是父母親卻在那裏看電視,那麼小孩沒有那個環境也無法讀書。最好培養我們家中的人下班回來,吃飽後,充分利用時間大家都在那裏寫字,父母也在那裏寫字讀書,培養我們的小孩讓我們小孩有讀書的風氣,這樣我們的小孩素質就會變。素質要變,環境很重要,沒有一個好環境要說他會自愛而自動讀書的畢竟是少數。年紀輕輕大多不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闊,這時期最需要教育和輔導,否則生一個壞小孩,枉費你拼了一輩子,三代的累積,一代就把它花完了。

穩定經濟沒有過患

佛陀開示,財產對我們並非可依賴之物,一方面又教在家弟子必須注意我們的經濟,經濟若沒有安排好,說要修行打坐,肚子卻餓得咕嚕咕嚕叫;或一邊念經,一邊煩惱月底的會錢或小孩子上學的註冊費,這樣怎麼有辦法修行呢?所以在家居士在經濟方面一定要相當注意。實際上一個家庭經濟若沒有圓滿,那麼連帶整個家庭也就不會和樂。像現在社會的亂像是有原因的:過去經濟景氣,大家要賺錢都很容易,一下子經濟景氣差了,心就亂起來了,心一亂,就會影響到整個社會結構,好多人失業。平時工作好好的,一旦失了業,你說會造成多嚴重的後果出來呢?這是一個過程,我希望這個過程馬上就過去了。所以佛陀對在家居士的經濟,一直的叮嚀,一定要把它做好,不穩定經濟我們就無法修行。出家修行的人不一樣,他沒有經濟上的後顧之憂,因為有信眾布施,讓他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可以專心修行。在家與出家的經濟來源,差別在這裏。佛陀說為了經濟我們應當學習正當的職業,我們要用正當的職業來取得經濟,不要用不正當的職業取得經濟。以正當的職業所得到的財物,供給家庭生活費用,若有剩餘,我們必須把它儲蓄起來,並不是賺多少,花剩就統統花光它。佛陀沒有這樣說法,他叫我們要儲蓄起來。儲蓄起來做什麼呢?以備日後有需要時就能用到。不能說都沒有儲蓄,一旦要用時,才來煩惱,才來追錢。佛陀開示的用意主要就是為了健全家庭生活的基礎,若經濟好,家庭生活的基礎就穩定,這樣我們才沒有生活的顧慮。佛陀他雖然鼓勵我們儲蓄,但若是有意的過於節儉,就是說省錢不要省得太過份了,譬如隨便吃啦!卻變成身體搞壞了;或應該花的你不去花,佛陀也反對這樣,反對我們的生活太過於刻薄,過份節約變成了刻薄,佛陀叫別人不可以這樣。

具足四法得安樂

佛陀時代有一名婆羅門教的青年叫做跋迦,這婆羅門教的青年有一天問佛陀說:「佛陀呀!如何而得現法安樂呢?」佛陀就跟他開示說:「要得到現法安樂,必須要具足四項方法,第一、方便具足。第二、守護具足。第三、善知識具足。第四、正命具足。」佛陀所說的第一、「方便具足」,意思就是學習職業,學習功夫,學習職業修養完備,也就是說我們學習一個職業,有一個功夫,這功夫學會了。第二、就是「守護具足」,意思就是說財產的保存,因為你有功夫,你有辦法在社會上賺錢,賺了錢你要懂得如何保存財物,不要剛賺來馬上就花完了,或賺五塊錢花十塊錢,他叫你會賺,但是要會理財,懂得經濟支出計劃,懂得保存。第三、「善知識具足」,善知識就是說結交一些好朋友。好朋友不會拉你去吃安非他命,不會拉你去賭博、遊玩、浪費、做壞事等等,所以你要結交一些善友,來增長道德的修養。我們道德修養越好,福報就越好,道德修養越差,福報就越差。那麼我們福報從哪里來呢?和道德修養有相當大的關係。第四、「正命具足」,是說不浪費,不濫用財物,同時亦不可過於節省吝嗇。要知道正命具足是避免濫用、浪費或吝嗇(就是說過於節儉)。佛陀的家庭生活教法是提倡中道的生活,是叫你過中道生活,不是濫用、浪費,也不可乙太過於節省自薄,太過於節省自薄,也是不可以的。

家庭生活規劃面面俱到

佛陀對於家庭是注重經濟計劃的,如佛所說,此等的家庭經濟計劃,絕非只有圖利安養自己及妻兒而已。也就是佛陀鼓勵在家居士,對於家庭經濟計劃目標,不是只圖利自己的妻兒而已,只因鞏固家庭為最大的目標,畢竟是在家庭經濟充足中,方能做到自利及利他的一切善行。我們的經濟來源穩定之後,生活就沒有顧慮之憂,除了自己的生活沒有顧慮之憂之外,還要做利益別人的一些善事,就是說除了用自己的經濟養護自己的妻兒之外,還必須要供養我們的父母,扶助親戚。我們自己的經濟充裕,而親戚有困難,我們必須要幫忙親戚。現在這種風氣比較少,在我們小時候感覺這種風氣很盛,假使我們要去親戚朋友家,覺得他家比較窮,我們會順便帶一些米啦,或是帶一些菜,帶一些能生活的東西去,過去都是這樣。或是自己生產什麼東西,就帶什麼東西去。過去親戚之間的感情很好,現在即使是住在隔壁的鄰居也都互不過問,我不知道你,你不知道我。現有的人感情距離越來越遠,雖然土地越來越窄,人越住越密,但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距離卻越來越遠,過去土地廣闊,人口少,所以房子大,人住的空間大,但是人與人之間,像隔壁鄰居親戚朋友等,雖然空間寬廣,但是他們的感情卻是很親近,時代變得不一樣了。人與人是營建共同的生活,而不是獨居生活,在共同生活當中,各人崗位的事,各人做好,各人的責任各人承擔起來,叫做共同的生活,共同生活才能帶來社會和樂、世界和平。

從哪里跌倒從哪里爬起來

現代人住的距離越來越近,感情距離卻越來越遠了。想想過去的生活,比較有人情味,我曾經體會過,它有它特殊不同的地方,過去的生活和現在差很多,有時回想起來,感覺過去的農業社會反而比較好,怎樣比較好呢?農業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當中,每個人心是充足的,是平和的。現在不一樣!雖然物質很豐富,可是內心充滿空虛、緊張、嫉妒、煩惱、壓力等等,人人心中不安。因為就是有這種事情發生,所以有的人才想藉由這些事發生之後,徹底檢討,找出原因,對症下藥,但他不瞭解我們從哪里跌倒,就要從哪里爬起來。假使我們的經濟失敗,我們應該瞭解我們的經濟為何失敗?是不是我們的經營不對,或是已被時代淘汰,或是我們的努力不夠,若是計劃不好或品質不好,就要從這方面加強。經濟跌倒,我們找經濟專家來輔導我們,教導我們如何將經濟振興起來,再把它復蘇起來,這樣才對。現在不是,有人在經濟跌倒之後,變得不如實,希望去求人啦!去拜拜啦!或是拿錢布施給別人,期待經濟就會好起來。像這樣的做法是不切實際的,所期待的也只是天方夜譚而已,不能實現的。記得你從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千萬不要從經濟跌倒,卻一天到晚念經、拜佛,一天到晚借錢布施,這樣的做法哪能讓你的經濟好起來呢?最後你會後悔的,非但你的經濟不能好轉,又加上欠人家一屁股債呢!所以經濟要從經濟下手。若夫妻感情失敗,不和樂,你不要一天到晚吃飽了去拜拜、求神求佛的呀!祈求什麼人加持賜給你,讓你們夫妻感情和好,這種是不圓滿的事。夫妻感情不好,你要檢討,為什麼夫妻溝通不好?理念為什麼不一樣?為什麼產生夫妻吵架?是不是自己的修養不夠?還是溝通角度不對?從這地方去下功夫,若自己找不出理路,我們要去找專家,他能教你輔導你,你回來按照教你的方法去力行,夫妻之間的感情就會好起來,不要夫妻感情不好,卻一直向外追求,認為念經夫妻感情就會好;認為我來拜佛,夫妻之間感情就會好,不是這樣子的。你要念經讓夫妻感情好,在念經時要知道經的意義,經典告訴你要修養自己,包括能慈、悲、喜、捨、包容等,等修養到家了,這樣夫妻之間的感情才會好起來,你若空念經,不知道經義,希望用念經的力量回向先生或太太對我好,這一種有一天你會感到失望的,失望之餘還抱怨佛祖,抱怨別人騙你,教你只是能教你方法而已,所以若是夫妻感情不好,你也可以從研究佛理這地方下手,夫妻感情會好的,重點就在一定要知道佛教的教義,它教你慈悲喜捨,包容忍辱。你能慈悲喜捨,包容忍辱,家庭當然和樂。另外,還有一種方法也可以用,運用先瞭解對方的個性,對方的需要,用在中道,恰到好處,那麼家庭夫妻才能和樂。小孩子不會讀書,不善教導子女,爸爸媽媽迷信,一天到晚吃飽向外祈求,向外拜,借錢來布施,貸款來布施,希望這布施有福報,希望你的小孩馬上由醜小鴉變成天鵝,立刻變聰明,變得很會讀書,我說:「你的小孩,保證越考越壞。」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做法本末倒置了。你應該抽出時間來教導小孩,抽出時間來跟小孩輔導才對。

「自然苦」誰也躲不掉

佛教說人在世間有苦,苦分自然苦及緣起苦。自然苦是捏會痛,因為有精神和物質自然會痛苦,這是實際的,任何人都逃不掉的,你再怎麼修也是有這種自然苦。佛陀他修到成佛了,他自己也有酸痛症。在阿含經有說個個案,有一天佛陀在向人開示,開示到一半,「唉呀!我現在腰很酸,酸痛的受不了,讓我休息一下,叫阿難代替我說。」你想想看,佛陀他已經是個覺者了,但他照常還有自然苦,照常有自然病苦。這自然病苦是人人具足,不論你修得比較好,還是修得比較差,統統都有的。但是差別就是說,修得比較好的人,只有身體精神物質自然苦,不會引至心苦來,也就是你精神物質苦,不會影響你內心的痛苦。也就是修行境界越高,他的痛苦就越少,差別就是在這裏。那麼我們修學的目標,就是要對治緣起苦,緣起苦就是說在我們自己本身感召外面的因緣,像意見不合,別人說的話,你聽不入耳,你聽了不喜歡,那麼你會難過,譭謗你,你也會難過,罵你,你聽到也難過。像這種,我們要修行,讓這種緣起苦不要生起來。比如說:一個人對你譭謗,我們還沒有修學之前動不動就心浮氣躁,想要報復都有哦!希望讓他得到不好的報應,沒有開始修行之前大多會這麼想的。開始修行時,當感覺有別人譭謗之後,你會檢討自己,有錯,立刻改善;若沒有錯,當作耳邊風過去,我們的心,苦的機會就會越來越短。其實身體苦,不算什麼苦,緣起苦(內心的苦)才是最痛苦的。想必很多人都嘗試過了,像夫妻感情的苦啦!心苦的苦是真的很苦,經濟跌落的苦啦!我們求不得苦啦!時常跟仇人在一起的這種苦啦,等等的苦,這種心的苦比身體的苦還痛苦,有時候遭遇到睡不著,吃不下,這我都有經驗過。睡不著,吃不下,精神每一天都不穩定,頭腦鈍鈍,容易發脾氣,你想看看,是不是非常恐怖?學佛就是要改善這一項,調適這一項,讓我們的心時常都在平和當中,時常都在清淨的生活當中,讓你的精神集中,我們才能活在明白、清淨當下的生活當中。所以千萬不要誤解,我們遇到什麼事情之後,不如實面對,不當下用實際方法,卻向外去求,想不勞而獲。這樣非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容易產生副作用,所以這種是非常嚴重的。

救急甚於救貧

假使我們經濟好,能幫忙親戚就儘量幫,若自己的經濟能力差,做不到勉強幫忙,會讓我們起煩惱的就不可勉強。比如有個朋友要向你借錢,在答應之前,你要考慮清楚,縱使朋友不還你錢也沒有關係,也不會影響你的經濟,影響你的生活,你就答應借他,否則就不能勉強,這樣才對,這種才是真正在幫忙別人。包括扶助親戚之外,我們還要做賑災、濟助貧困,像社會引起天災地變,需要救濟,或是說一個人他有臨時的急難需要救濟,我們做得到,都要幫忙他,讓他生活能安住,雖然我們不能救他窮,至少我們能救他急。有錢沒錢,各人的看法不一樣,有的人剩了好幾億元還說很貧窮,有的人有得吃他就覺得很有錢了,甚至還布施給沙門,行種種的善業呢!(沙門就是出家人,修行者),當時佛陀是這樣跟我們開示的,他說:「布施一定要有布施的節量。」佛陀用的是四分法。布施包括回饋社會,利益社會等等。布施也不一定要用金錢,用你的嘴巴也能布施,還有你的行為也能做為布施。

人要活在正業和正命

佛陀說經濟充足,不是只求自己的享樂。佛陀開示在家弟子經濟取得的方向主要就是要走正當的正業行為,不要為了取得經濟而用不正業的行為。佛陀就是說人要活在正命。用正業的行為活在正命。什麼叫做正業呢?像受雇或受聘做一份工作,拿別人的錢,拿得很心安,沒有違背自己的道德良心,也不為了我們取得經濟而害到別人。如果所擔當的職務貽害到別人,那麼這種職業就是非正業了。所以你用正業賺來的錢活命,叫做活在正業和正命。對家庭經濟要盡責。包括對父母的孝養,對妻兒,甚至對自己的親戚妥善照顧外,還要布施

出家修行者,以及賑災救急等等……份內應做的善事,這種善業使我們的財物能運用於合理方面,在相當合理之下是以正義為中心,以免得到財物之後,產生多行惡事,因為錢能幫忙人也能害人,有人認為錢能使鬼推磨,在得到很多錢之後,去做一些不應該做的勾當,像嫖啊!賭啊!當黑社會老大啊!這就是做惡呀!這是佛陀教化在家弟子處事的道理,他對在家弟子強調,要以經濟及道德做為家庭和樂的基礎。佛陀成佛之後,並沒有放棄這個社會,他說任何人都和社會息息相關,人與社會的因緣從在家開始說到出家,他都有相當明細的剖析。可是現在的人,都好高騖遠希望求一些比較玄、比較妙而又高深莫測的道理。但是不管你有多大的理想,到頭來一定要回歸自然,從腳踏實地做起,若沒有的話,都是空口說白話,也只是口頭禪而已,對我們實際生活沒有幫助。所以佛陀才對在家居士的經濟問題等等如實地說得那麼清楚,希望各位在家居士能夠做為參考。佛陀又說生財之道與用財之法,都得建立在道德之上,不論你賺錢、花錢都要合乎道德標準,就是只能利益人不能損害人。我們能按照佛陀開示的,我們的經濟要穩定就不難了。經濟上了軌道,我們還要做修行的事。做利益社會,回報社會的事,比較不難。雖然你有心要來幫忙社會,回饋社會,可是你沒有經濟能力,想要出力,卻為了要賺錢養妻兒,養家庭。你的時間會抽不出來,是不是這樣?所以我們一定要將經濟做好,一個在家弟子的經濟一定要做好,千萬不要把經濟疏忽掉了,經濟疏忽掉我們就很難修行了。這是佛陀一直對我們的叮嚀,我們怎能忘記呢?

家庭經濟人人有責道德人人有分

現在我們來說,家庭中個人之義務:佛陀說每個人都要建立經濟穩定的觀念,這是每個人的義務。佛陀也很重視家庭道德,家庭道德要建立在家庭中的每個人身上,換句話說,在家庭中,這個道德一定要建立,家庭中每一份子都得互相理解,夫妻、子女、父子,都是一樣,都要互相理解,甚至社會、隔壁鄰居等等都要相互理解,互相關愛、互相照顧,從家庭中和樂至善,漸漸進入信仰,從信仰中培養宗教的情操,培養宗教情操建立社會道德觀念。佛陀說對家庭的首要義務,就是經濟健全,除了經濟之外,不管如何你一定要孝養父母,意思說你把家庭經濟做好,一定要孝養父母。若是這樣說,家庭經濟不好,父母也要孝養呀!不能說經濟好才孝養父母,不是這樣,佛陀說我們一定要孝養父母。百善以孝養父母為首。過去說「孝順」,為何現在講「孝養呢」?孝順兩字就是說,不但要孝,也要順他的意思。現在的社會,道德和過去不一樣了,我曾經聽過別人這樣說:「父母做壞,下令他的小孩去做壞,那麼他的小孩不和他去做壞就是不順。」其實這樣變成違背道德了,佛陀所說的孝養裏就包含道德在內。就是說父親叫我去賣安非他命,我絕對不可以唯命是從,因為這種不可順他,這種違背道德的事做不得的,所以叫做孝養父母。也就是為人子女對父母的養育要有感恩之念,要有實踐孝養的義務。我們想想看,雖然我是男眾沒有生過小孩,那麼你看到一個女眾要生小孩,肚子先要懷胎十個月,你看這種壓力,和種種的不自由,然後還拼老命才生下小孩。生出之後不是就算了,為了小孩子,世俗人所說的抓屎抓尿,甚至上刀山,下油鍋,父母都肯做,任何苦都肯受,好不容易才把孩子養育成人。哇!說實在的,若不會孝養父母的人,他如何能修行拜佛呢?自己家中有一對現成的活佛,他都不會去力行供養他。所以孝養父母一定要如實做到,不能馬虎。

出家不是離家出走

有的人會誤解出家人和父母斷絕關係,這種誤解我必須來更正一下:我出了家,就是離了家了,斷了親戚,斷了父子母子的感情,這是誤解了。佛陀所說的斷,是叫你斷掉「沾粘」,不是叫你斷掉一切,斷一切就是斷滅法了,還修這個做什麼?修這個是無情,修這個就像枯木,修這個做什麼呢?佛陀叫你要有智慧,對父母的感恩不能忘記。佛陀他成佛之後,他又回去孝養他的父親,孝養他的姨母,他父王生病了,又對他開示佛法,他父王死去後又親身去為他扶棺。你看看佛陀這種做法,你能說不孝嗎?只有不懂佛法的人,才會誤解佛教不重視孝道。其實佛教最重視孝道了,怎麼重視孝道呢?假使不孝父母的人,人道都做不好了,怎能修天道?怎能修佛道呢?所以別人說出家,離了家,是離了煩惱的家,離了貪瞋癡的家,並不是你出家之後,就不照顧父母了。父母養你養這麼大,還送你出家,結果你卻連一點感情都沒有,這是不對的!你照常要盡心照顧父母,孝養父母,怎樣照顧?就是用佛法來照顧,所以佛教要出家及受戒時,戒師會問你,父母有沒有人照顧?假使只有你一個兒子而已,父母沒有人照顧,你不能去出家,父母沒有人照顧怎麼辦呢?就是說父母有人照顧,家庭又沒有負債,這樣你才合乎出家的條件,才准許出家。這在出家戒律裏都有很清楚的記載。

為父母說法是大孝

有的人不瞭解,以為出家之後就不管父母了。事實上,出家之後還是照常要孝順父母的。但在生活起居上已無法照顧到父母了,那麼要怎樣孝順他們呢?父母的生活既然不用我們負責,我們一定用我們所研究的佛法,讓父母心裏沒有顧慮之憂。以我的分析,分成二種,一種讓父母有得吃,有得穿,有得住,養他這身命使得沒有顧慮之憂,那麼這種叫做世間普通的孝;真正的大孝,一定要用佛陀的真理,來教導父母,讓父母瞭解真理,心會安,心沒有煩惱,心每天都過得很輕安自在,那才是真正身體有得吃、穿、住,而心也沒有煩惱,心健康,身也健康,這樣才是孝順。我們出家之後的人,或是修行佛學的人,是要來輔導自己父母心的健康,世間的物質,就是讓他身體健康用的,真理是讓他心健康用的,二項都健康,這樣才是真正的孝順。所以真真正正要孝順父母,包括在家、出家,任何人都要孝養父母,你若沒有孝養父母,這樣你就無法走在中道,也是不懂佛法的人,不要說我學佛之後,父子、母子這都是無情的,這都是無常,要離得開,這都不對,你修不對了。

修行兼顧家庭力行中道義

我們身為一個在家居士,修行之後對父母妻兒的關愛,應該比未修行之前更加強,更加深。唯一有所差別的就是說你已經覺悟父子、母子感情再好,夫妻感情再好都是應該的,但是總有一天會離開的,等到離開之後,你的心沒有顧慮之憂,這樣就是你已經開悟了。並不是修行之後放棄了父母,放棄了妻兒,放棄了一切社會,這樣你修行要做什麼呢?所以在家居士修行,一定要兼顧家庭,包括對父母的孝順,包括對子女的教育,這都一定要親身做到,尤其孝順父母是絕對的義務。除了孝順父母之外,必須能使夫妻關係合和,佛陀對夫妻之關係,特別鼓勵當太太的婦女,必須持守貞節,及相夫教子(幫助丈夫,教育孩子)。這是家庭和平的基礎,做太太的若無法相夫教子,那麼這個家庭就無法和樂圓融。凡是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要適當應用現有的身份、地位,做自己該做的事情,盡自己該盡的職務,我是家庭主婦,我就應該盡家庭主婦之義務;我做人家的先生,我賺錢盡義務;小孩也要讀書盡義務;我做工人;我工作要盡義務……,所以家庭中的每一份子,都必須儘量做到個人義務,那麼這個家庭就井然有序,和樂無涯。

善生禮六方

在善生經中,有一段佛陀開示婆羅門之尸迦羅越的說法。這尸迦羅越是梵語,譯為漢語叫做善生,這善生是婆羅門的小孩,他父親聽說是一個酋長。在死之前囑付過他,在他死後每天都要禮六方,所以他盲從祖先遺留下來的習慣,每天早晚必須禮拜天地,拜上、拜下,及東、南、西、北,一共六方,所以叫做善生禮六方經,裏面有寫拜六方。有一天佛陀從那裏經過,看到善生非常虔誠在那裏拜東、南、西、北、上、下。(跟現在的人很虔誠在拜,但不知道在拜什麼意思一樣。)佛陀就問他,為何你要禮拜天、地、東、南、西、北呢?這位善生就回答說:「這是我們代代祖先留下來的禮拜六方之法,傳到我父親,我父親臨死之前,也交代我每一天早晚都要禮拜六方,不禮六方是不可以的。」「我父親只這樣教導我而已,而我父親,祖先也是這樣教他而已。其實我也不知道到底禮拜六方,是拜什麼意思?真的我自己都不知道拜什麼?」佛陀聽了之後,就藉這個因緣開示婆羅門之子善生說(以下是部分經文的意思。詳細見一三五中阿含大品善生經。):「居士子呀!(居士子是說在家修行的兒子。)如何為聖弟子者當禮拜六方師呢?」「六方師,居士之子不可不知: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妻子為西方,奴婢、工人為北方,親友為下方,梵志沙門為上方,他們對我有恩,故因禮拜此六方師。」他這樣說禮拜六方師,意思是說,你只會禮拜六方而已,不知道拜什麼意思?真正有智慧的人,要拜六方一定要知道拜「六師」,六方師居士之子不可不知,就是說不可不知此六方,不可不知道拜六方的意思是什麼?佛陀說:我告訴你,六方即是父母為東方,師長為南方,太太為西方,工農、奴婢等為北方,親友為下方。沙門梵志為上方。佛陀這樣告訴他。你拜這六方一定要拜可以,但是要拜之時,你要知道拜東方就是要做什麼的,你知道嗎?就是要以五事奉敬供養父母,父母則以五事善念其子,為人子女應感恩父母生我們,養育我們,教育我們。我們拜西方時就是感恩太太,夫要以五事愛敬供給太太,妻則以十三事善敬順夫,為人夫者,須知有太太,家中才能調理得很好,她能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專心賺錢。南方是拜我們師長,弟子要以五事恭敬供養師長,師長則以五事善念弟子。若是拜北方方法是:大家以五事憫念奴婢,奴婢以九事奉大家。印度當時有蓄養長工、奴婢,如果沒有他們這些工人的幫忙,我們也無法成就,所以當老闆的一定要以五事照顧他們。禮拜下方就是說,親友之間要以五事愛敬供給親友們。拜上方又是拜什麼?你知道嗎?就是拜修行人,拜沙門、梵志。印度修行人叫做梵志。施主要以五事尊敬供養沙門梵志,沙門梵志則以五事善念施主。佛陀用如實的做法跟他開示,這善生聽了佛陀的開示之後,才瞭解禮拜六方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那麼這意思是佛陀看他盲目的拜,不知道拜什麼。所以藉機會引導這個很虔誠的年輕人能轉念,這是方便接引,方便的開示,讓他知道自己在拜什麼,不應該是盲目的。

 

親子之間五事供養

佛陀對親子之情的關係開示,說做人兒子的,我們需要以五事來對待自己的父母,佛陀就藉這個機會開示,開示我們做兒子的,要怎樣拜東方呢?東方要拜父母要具足什麼條件呢?第一、必須維持父母的財產,父母親遺留下來的財產,我們要維護好,不要家產遺留到我們手中時,就把它浪費掉,父母親把財產留給我們,累積三代,但是一代就把它花完了,哇!這是不行的。佛陀又說,第二、供奉使他沒有缺乏,供奉父母使父母沒有缺乏,什麼叫做沒有缺乏呢?就是說,身體的吃、穿、住都不成問題,這是身的健康,內心的健康就是要讓他們瞭解人要如何能使自己的心平靜,瞭解佛陀所說的一些教義——苦、空、無常,無我的真理,讓父母對世間一切能慢慢瞭解看清楚,他就不會煩惱和執著,這是心的健康。第三、凡有所為,先白父母。做什麼事情先跟父母說一下,不能不告訴父母,讓父母起煩惱,第四、父母所為,恭順不逆。就是說父母所做的事,我們要恭順,不可忤逆,除非父母所做的事不對,有違背道德,若是這樣我們當兒子的要勇於建言,對他婉言相勸,千萬不要忤逆父母。第五、父母正命不敢違背,父母親教我們的事,若不違背道德範圍,我們要去奉行,我們要去聽,我們要去做,不要違背父母,讓父母煩惱,除了子女應該履行以上所說的行五事之外,父母也必須以五事來慈愛子女。就是說兒女用五事來對待父母,我再重覆一遍:第一、必須把父母親遺留下的財產維持下來。第二、供奉父母,使他們沒有身心的煩惱和顧慮之憂。第三、有所為,必須跟父母報備。第四、父母所為,恭順不逆。第五、父母正命不敢違背。子女對父母行這五事。但是父母也要慈愛子女,佛陀開示,父母親慈愛子女必須要具足五項:第一、禁止子女惡行為,做父母親的一定要來輔導、教化子女,讓子女沒有惡的行為,不要讓子女走到惡行為去。其實在我本人的看法,我們自己的小孩會不會讀書並不是最要緊的,只要我們為人父母的儘量去做,盡到責任就好了,最要緊的是不要讓他走上邪道最重要,假使小孩走到邪路,那讀再多書也沒有用。所以我們一定要知道,要把子女教育好,我們盡力教育,子女儘量去讀,讀多少算多少,但是要灌輸他有道德,灌輸他有慈愛觀念,灌輸他不做壞事,子女若走到邪路,我們就是再富有也都枉然了。第二、輸入於善,不只斷惡而已,包括他一定要去行善,對善事情,對幫忙利益別人的事,很樂意去做,保持一種慈愛的心。第三、使他修學業,幫忙他修學業。為人父母親一定讓子女修學業,教育子女學業進步,讓子女有進修學業的機會,他要讀多高,我們做父母的儘量讓他讀,現在的社會,大多數的父母都做得到。過去在農業社會裏,家家戶戶,子女都生太多,生八個、十個比比皆是,要每個人都栽培讀書,是不大可能的。書讀不起,哥哥、姊姊都得背弟弟妹妹,放學回來還要煮飯,怎麼還有時間去讀書?現在小孩生得比較少,要讀書,父母希望子女都能讀上去,這一項現在比較容易做到,小孩子很會讀書,父母親不讓他讀的比較少,若真有困難,我們慈蓮功德會也有獎學金,若有這個問題,小孩子很會讀書,但是沒有錢讀,可以來申請,可以來申請獎學金,沒有關係。第四、娶美婦,做父母親責任上要代替兒子選個比較美的媳婦,美是身心都漂亮,不要外面美,內心都不美,幫他娶個太太,以後能理這個家庭。第五、適時能讓兒子主管家務等事,訓練兒子有家庭觀念,有責任,父母親慢慢教他要有責任,教他之外還要引導他實際持理家庭,以後才能建立一個家庭,先讓他有個家庭觀念。佛陀也開示我們要如何尊重老人。佛陀教我們,經濟一定要建立好,兒子對父母孝順,父母親對子女慈愛,又繼續說如何尊重老人。希望各位繼續聽下去,瞭解佛陀對我們在家居士修行的次第。在律的方面,說得很清楚,我們已有一條清楚的門路可走,對我們修行也比較方便。時間到了,我們下集再來說佛陀他開示如何尊重老人?感恩,祝福各位身心安樂。再見!

大願語錄:

若不知苦的根源,將永遠當苦的奴隸!苦的解脫——不沾粘愛與不愛

【書籍目錄】
第1頁:自序 第2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一
第3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二 第4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三
第5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四 第6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五
第7頁: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六 第8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七
第9頁:在家居士如何修行(律篇):之八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