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法喜與禪悅

法喜與禪悅

三、認識法喜

[日期:2010-08-14]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法鼓山智慧隨身書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三、認識法喜
  
  所謂佛法,諸位究竟聽到了些什麼?聽了七天的佛法,諸位可能要問:「怎樣才能叫我們高興?那一句話可使我們歡喜?」那是因為你們這七天之中已經聽得太 多,反而弄不明白,什麼叫作佛法。猶如我們天天呼吸空氣,而能意識到是空氣使我們有了生活與生命的切身感者,究竟有多少呢?
  
  諸位在這七天當中,可曾聽到「因果」、「因緣」、「信心」、「懺悔」、「慚愧」?又可曾聽到「供養」、「發願」、「迴向」、「放鬆自己」,及「把心門 打開」呢?「不要把心的大門關起來,堵得緊緊的」、「把心打開以後,讓所有的念頭自由進出,而心裡面對什麼東西都不要有取捨」等等,諸位是聽到了的,這些 算不算佛法呢?
  
  事實上,這些都是佛法的大綱,也可以說是佛法的總持。
  
  信仰三寶,你就不會失去前進的方向。相信「因果」,你就不會怨天尤人或得意忘形。相信「因緣」,你就不會把痛苦的事看成是永遠的,把幸運的事,認為是實在的。懂得用「慚愧心」,你就不會有驕傲心、我慢心,也不會有妒嫉心了。
  
  我們發願要「供養」,供養,就是把我們的身心奉獻給三寶,來修持佛法,接受佛法,並貢獻給眾生。把自己奉獻出去之後,自己的問題,就已經不重要了。因為,眾生比自己更重要;當你能把眾生看得比自己更重要時,你不會再為自己煩惱,當然會歡喜囉!
  
  佛教我們「少欲、知足、知慚愧」--唯有少欲、知足,才能安心於佛法的修學;也唯有少欲、知足,才會真的生起慚愧心。知道慚愧以後,才能夠懺悔往昔的罪過業障。懺悔之後,才能使我們心得安樂。這就是佛法,這就有「法喜」。
  
  如此說來,能夠讓我們感到法喜的項目,實在太多了。經云:「佛法難聞今已聞」,能夠在這七天之中,聽了許多佛法,縱然尚未親證諸法的體性或空性,但能聽到佛陀的正法,應是更加地歡喜才是。
【書籍目錄】
第1頁:一、修行方法 第2頁:二、身心統一
第3頁:三、認識法喜 第4頁:四、體會禪悅
第5頁:五、懂得放鬆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