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慈濟心燈 證嚴法師著

慈濟心燈 證嚴法師著

夏之卷

[日期:2010-08-01]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證嚴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夏之卷
  
  還俗的比丘
  
  出家容易,修行難;剃頭容易,剃心難。
  
  佛住世時,有一個大生意家,善於經營生意,既得名又得利。但是好景不常,他的家庭突遭變故,因而變得很消極。
  
  有一天,他跑到佛陀的面前說:「佛陀啊!我看破了,請度我出家吧!」
  
  佛陀就圓了他的願,讓他修行。
  
  經過一段時間之後,他開始覺得出家修行者的生活千篇一律,只是聽經、托缽、思考而已。日子一久,他便認為索然無味!有一天,他忍不住對佛陀說:「佛陀,我想還俗。」
  
  佛陀問:「你為何要還俗?」
  
  他答:「我看透了,所以想還俗。」
  
  佛陀也就隨其心、順其意,讓他還俗。
  
  又經過了一段漫長的時間,他的體力一天天地消退,年齡一天天地增長,事業又處處不如意;他回想起以前在佛陀的座下時,每天都過著無憂無慮的僧團生活,是那麼安定自在、無煩惱。
  
  他後悔自己總是願心不定、隨波逐流,以致命運坎坷。從此,他真正領悟了:命,要自己用堅定的願心和恆心去轉化,否則,連佛也不能轉變任何人的命。
  
  不知足的土財主
  
  貪人多積集,得不生厭足,無明心顛倒,常念侵損他;
  
  現在怨憎多,捨身墮惡道。
  
  在西藏附近有個小國家,住了一位土財主。雖然他擁有一望無際的田園,卻仍不知足,心裡總認為自己再怎麼富有也比不上國王。後來,竟然為此而生病。
  
  土財主的妻子看丈夫病得這麼嚴重,日不能食、夜不能眠,心中非常著急!她找遍全國的名醫,仍無法治好丈夫的病。
  
  有一天,來了一位心理醫生,表示能治好他的病,但他卻說:「沒用的,你治不好我的!」
  
  醫生滿懷自信地說:「我一定可以治好你的病。你是不是有很多心事呢?你把內心的話全都告訴我吧!只要你想要的,我一定能夠讓你得到。」
  
  土財主一聽,半信半疑地問:「你真能讓我如願?我希望能夠再得到更多的土地,能比國王富有。」
  
  醫生說:「那還不簡單!西藏地廣人稀,有位喇嘛慈悲地宣告,只要有人願意到西藏,想要多少土地就可得到多少,一毛錢也不必花。」
  
  土財主聽到這個消息,馬上從床上跳起來,病也好了。他隨即吩咐妻子準備換洗衣物,動身前往西藏。
  
  他到達西藏,也見到這位喇嘛,並且順利地提出要求。
  
  喇嘛很慈悲地答應他,並問:「你想要多少土地呢?」
  
  他心想:要求多的話,不好意思開口;要求少的話,又枉費跑這麼遠的路,真不知如何開口?喇嘛見他不言不語,已經明白他的心意,就對他說:「明天天一亮,你就開始行走;日落之前,再回到這裡。凡是你走過的土地,我都送給你。」
  
  他聽了很高興,天一破曉,就馬上向東疾走。到了中午,已一口氣越過了一座山頭,他抬頭往前看,看到前面的那座山比這座山更平坦、更美好,連水都來不及喝,又馬上繼續往前跑;等到抵達另一座山頭時,太陽已快偏西了。
  
  他仍然告訴自己,再跑過一座山就好了,不斷鞭策自己往前跑;當他抬頭看天時,太陽就快下山了。他心中非常著急,想到前面還有那麼多美好的土地,可是在日落之前不回去又不行,只好趕緊掉頭,往回急奔。
  
  當他回到喇嘛的面前時,早巳上氣不接下氣,腳一軟就跪了下去。喇嘛問他:「你跑了多少土地呢?」
  
  他說:「還……不多!」
  
  就這麼頭一低,一口氣接不上來,便死掉了。
  
  喇嘛看到這個人如此貪心,臨死還不知足,不禁搖搖頭,對弟子說:「好好把他埋葬吧!任他再富有,一旦死了,也只不過得到黃土一壞罷了!」
  
  高峰頂上
  
  看見別人的成就,應立志學習;
  
  看見別人的苦難,應設法幫助。
  
  過去日本有一位大企業家,在他尚未成功之前,是一個貧窮的學生。他從小學到大學畢業,一直都過著苦學清寒的日子,因此在大學畢業之前,他有一個心願:就是參加畢業旅行。為了這三天的畢業旅行,他辛苦地打工以湊足旅費;而家境較為富裕的同學,都準備了豐富的食物以及充足的旅費。
  
  當時日本的火車車廂分成三種等級,一等車廂有著舒適的座位,而三等車廂則是早到的有座位,晚到的只有站著;這位學生就是坐三等車廂。當他抵達時已經沒有座位,同時車上非常擁擠,連轉身的餘地都沒有。當車子抵達中途站時,有人叫賣便當,他好不容易擠到窗口買了個便當,卻連吃便當的空間也沒有。
  
  火車又繼續向前行駛,到了下一個車站時,火車預備停留五分鐘。由於在車廂內站得好辛苦,他就想利用這個時間下車走走,舒展一下筋骨,順便吃便當。當他循著車廂往前走,到一等車廂前,看到該車廂的乘客非但座位舒適,悠哉悠哉地吃著便當,甚至還喝著啤酒。頓時,他怒火高漲,恨不得將車上的人抓下來,自己坐上一等車廂。
  
  結束了三天的旅程之後,他回到當初買便當的地點。因為他的同學在該地的山上有一座工寮,邀請他一起去休息。他們到了山頂上的工寮後,便坐下來休息、喝茶。由山上往下望,視野十分遼闊。當他看到火車路過該地時,剎那間發覺:原來這一列火車竟然如此渺小,而自己也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小分子而已。
  
  他心想「三天前,我因為內心極不平衡,在該地還差點打人;現在從這裡往下看,對三天前的我真是感到可憐、可憫啊!不僅憐憫自己,就連坐在一等車廂的人都值得憐憫。人生只不過是宇宙間非常渺小的微粒,實在微不足道,凡事何必太計較呢?」
  
  於是他發願:只要有成功的一天,他一定要拿出憐憫心,照顧所有的員工,並用愛的教育來輔導最低階層的員工。因為他感受到愈是低階層的員工,心裡愈是不平衡。因此在成功之後,他經常鼓勵高階層的幹部要拿出憐憫心來對待低階層的員工,教育他們能提起自我的信心來尊崇上面的人,而達到上愛下敬;能夠這樣,人生就能拉成一條水平線。
  
  所以他雖然身為社長,仍然常常與員工們相處在一起,以身作則。當他需要員工為他工作時,一定謙和地說聲「請」字;員工們如有不懂之處要請教上司,也一定禮貌地懇請幫忙。「請」、「謝謝」在員工之間便成了感情交流的橋樑,使彼此相處非常和諧。
  
  後來,他也成為一個佛教徒,是佛法中的大護法。每當他現身說法時,就會拿出他過去的故事來說給大家聽。他說,他深深體會到佛陀的境界,就像當初他站在山頂上看下面的眾生一樣。他覺得這個世間沒有什麼好計較的,什麼都看得開、看得透徹,一切形象就是這麼明顯。他將凡夫心,當作是當初他在車站看到一等車廂時的心境,看到別人的成就便無法忍受,這就是凡夫心。
  
  何妨傻一點
  
  「籠雞有食湯鍋近,野鶴無糧天地寬。」計較什麼呢?
  
  台東有一位會員來看我,述說她的病苦,蛭矣胨蓯歟災浪裁炊唷?br>我就告訴她:「你要把眼睛看低一點;與人比較要往下比,不要往上比。凡事看開一點、裝傻一點,就沒事了。」
  
  她說:「我就是看不開啊!但是我已經夠傻了。」
  
  我說:「你就是還知道你傻,所以才會痛苦;如果傻到不知道自己傻,就不會有痛苦了。人生無常,何苦去計較它呢?放寬心胸吧!」
  
  公媽打官司
  
  信仰要有智慧,不要迷亂了心志。
  
  迷信就會憂慮恐懼;瞭解真理則無掛礙。
  
  有一位慈濟委員未接觸慈濟之前,信奉某宗教。她剛加入慈濟會員時,每次來看我總是哭哭啼啼的。
  
  有一次,我問她哭什麼?
  
  她說:「師父,我很害怕、很惶恐。」
  
  我問她怕什麼?
  
  她說:「我信奉的宗教,有一位真人告訴我,我家的公媽在相告(訴訟)。不知哪邊輸,哪邊贏?到時會抓誰去呢?」
  
  我問她:「妳疼兒子嗎?」
  
  她說:「當然疼啊!」
  
  「兒子的生意如果做得很順利,高不高興?」
  
  「當然高興。」
  
  「如果他生意有了意外,妳擔不擔心?」
  
  「當然擔心啊!」
  
  我問她疼不疼孫子?她說那還用說。
  
  我說:「這就對了。妳是阿媽(祖母)、妳先生是阿公(祖父),你們就是公媽,你們一定都很關心兒子和孫子。子孫有了錯誤,你們也一定原諒他們,絕對不會說生氣起來就擾亂他們。夫妻再怎麼吵架、相告,也不會對子孫不利吧?」
  
  她說:「是啊!我怎麼沒想到這一點呢?」
  
  我再告訴她:在佛教中,「死」是「往生」、「捨此投彼」;生是「來生」。我在甲地脫離軀殼往生乙地,乙地就是來生。所以一個人死後,意識會很快地投生到別處,不可能常常住在原地的。
  
  成長的靈藥
  
  只有腳踏實地、循序漸進的努力,才能有收穫;
  
  絕不能妄想一步登天。
  
  有一位國王,一心想要公主快快長大,就對御醫說:「你可有靈藥,可以讓公主立刻長大成人?」
  
  醫生說:「有!」
  
  國王就吩咐醫生立刻拿藥來。
  
  醫生說:「這種藥草非常稀有,沒有人知道它生長的地方,我必須四處去尋找。只要找到它,給公主服用,保證公主會搖身一變,長成亭亭玉立的美女。」
  
  國王一聽,很高興地說:「那你就趕緊去找吧!」
  
  「但是這種藥有一種禁忌:在我還沒有找到它之前,大王必須與公主隔離,絕對不能見到公主;否則,靈藥就會失效。」醫生說。
  
  十二年後,醫生回到國王面前,對國王說:「我已經找到靈藥了。我現在先拿去讓公主服下,再帶她來見大王。」
  
  醫生把公主請出來,國王一看,果然女兒已經長得亭亭玉立了。國王非常高興,就向醫生說:「真是神奇啊!這種靈藥叫什麼名字?」
  
  醫生回道:「大王!靈藥的名字叫『時間』。公主是用十二年的時間漸漸成長,而不是一夕長成的啊!」
  
  在家與出家
  
  如果身出家而心不出家,不如心出家而身不出家。
  
  有人曾向我說:「師父,我若早幾年看到師父該有多好!」
  
  我問她:「有什麼好呢?」
  
  她說:「如果我尚未結婚,我就可以不必背負家業。」
  
  我告訴她:「妳背負的家業,只有妳的先生、孩子與公婆。這幾個人,有多重呢?我們出家人要背負的是普天之下的眾生、如來的家業呀!別以為修行是在了生脫死,就要趕緊找一個很靜的地方認真念佛,找出自己生死的道路。其實,菩薩與佛陀永遠都不停歇:眾生可以在樹下休息,佛陀與菩薩卻永遠走在沙漠上。這條修行的菩薩道是無止境的,責任是艱巨的。所以,一定要有駱駝般的耐力去承擔一切,永不休止地走下去。」
  
  拋開輪椅站起來
  
  一直喊苦、叫苦,是捨不得苦。
  
  苦苦叫喊,招來苦苦相逼。
  
  有一位會員患了子宮癌,開刀之後,傷及坐骨神經,兩腳癱瘓,住院很長一段日子,出院之後,行動都要仰賴輪椅,因此每天都覺得好苦。
  
  有一天我們的委員去看她,用慈濟精神鼓勵她,她聽了之後非常感動,當即發願:盡此形壽,能做什麼就做什麼。從此,她發願看見人就開始介紹慈濟。
  
  她住在市場旁邊,逢人就介紹慈濟,也逐漸能扶著牆慢慢走出去。從此,她更積極地介紹慈濟,目前已能自由自在地到處勸募了。
  
  她說坐輪椅那段時間,因為一直認為世間唯她最苦,所以每天坐在那裡叫苦;直到有一天,她認為這一股良能應該發揮出來、充分利用,才開始將愛心擴大到外面。從此忘了自己,也忘了病痛。
  
  都是面子惹的禍
  
  培養好自己的氣質,不要爭面子;
  
  爭來的是假的,養來的才是真的。
  
  花蓮有一位很優秀的校長,曾經得過很多獎章,令人稱羨。就在他一帆風順時,他有位弟媳婦很熱心地為他介紹慈濟,勸他信佛。
  
  但是,他不肯相信也不參與。
  
  他的太大在一家銀行當襄理,相當能幹,來找她幫忙的人很多。為了面子,她總是有求必應;不論是貸款或為人做保、蓋章,她都來者不拒。四、五年下來,被倒的帳需要賠償,利息需要負擔,在利滾利的情況下,背負了四、五千萬元的債務。
  
  後來他的太大被判刑,連帶的這位校長也被判刑,罪名是「詐欺」。因為他為了面子,不願意房子被查封,便將房子賣給他的侄女,法院說他這是「脫產」的行為;本來無罪,後來也被判了刑。
  
  過去他認為只要問心無愧,既不必靠神,也不必信佛,現在才發覺原來人生真的有一股暗流存在,稍一不慎,就會被捲入暗流,真是痛苦啊!他一直想不開、吃不下而想尋短。
  
  有一天晚上,他的弟媳便帶他來找我。
  
  他哭著說:「師父,您一定要救我!」
  
  我和他談了很多,他一直認為「面子」不知要往哪裡擺?
  
  我告訴他,談什麼面子呢?只要問心無愧、將心放開,留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只要有好的身體,就不怕沒有東山再起的機會。
  
  一錠金元寶
  
  能否幫助人,不是看他有沒有能力,而是看他有沒有心。
  
  有位女士,在我們的一位委員家中負責打掃的工作。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裡,聽到委員提起貧戶的辛酸困苦,她一面工作,一面聽,心中逐漸瞭解到自己並沒有別人可憐,心想:我還有健康的身體,可以工作,女兒也長大有了歸宿。比起別人,自己真是輕鬆多了,應該要開始佈施。過去她一直埋怨自己是最苦、最可憐的人,現在發覺自己並不可憐。
  
  因此,有一天她就向我們的委員說:「太大,我可以加入慈濟嗎?」
  
  委員說:「原本我就很希望妳參加。師父說過,福田要大家一起來種。我們這輩子來到人間,只要有這一分心,就能做這一分工作;尤其是盡心盡力肯發心的人,更應該要給他機會。」
  
  她說:「我今天好歡喜!我終於也能救濟別人。」
  
  那時她感動得哭了,並說每個月要捐出六百元。
  
  委員告訴她:「妳不要捐這麼多,妳賺的可是血汗錢!六百元太多了,二百元就好了。」
  
  她說:「不行!我一定得捐六百元,自己二百、女兒二百、女婿二百。我過去一生中一定沒有做好事,這輩子來人間才會這麼苦。今天能擁有健康的兩隻手,站得直的身軀,有工作可以做,就可以幫助別人。」
  
  從此,她每個月捐六百元。
  
  在慈濟第一次義賣會當天,她問委員:「聽說師父舉辦義賣,我能不能參加呢?」
  
  委員說:「當然可以呀!妳有什麼東西要參加義賣?」
  
  她便拿出一錠金元寶,並向委員說明,這塊金元寶是她將女兒及外孫彌月的帽花、戒指累積下來的。她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累積了這一兩黃金。為了怕太零碎、我們不好處理,她就拿到銀樓請師傅將它鎔成一錠金元寶,重量不足一兩的部分她再添足。這一錠金元寶可以說是她全部的財產,但是她卻毫不吝惜地捐出來。
  
  戲言之害
  
  要端端正正,不要嘻嘻哈哈;
  
  要謹謹慎慎,不要唏哩嘩啦。
  
  有一群修水行的婆羅門教徒,在溪邊的樹林中,看到一群獮猴在戲水、在林中跳躍,心想:「牠們究竟造了什麼業,而生為畜牲?」
  
  這時候,佛陀恰巧沿著山路走來。
  
  大家就指著獮猴群問佛陀:「這些獮猴因造何業而來?」
  
  佛陀回答:
  
  「過去無量劫以前,有一位得到無漏智慧與神通的修行者,他在山中一處溪邊修行,行動非常輕盈,無比威儀、無比自在。」
  
  「那時有數百位外道者看到這位修行人時,不但不讚歎他的成就,還取笑他輕盈敏捷的行動,好像獮猴爬樹一樣。結果,那些外道者由於這句戲言,五百世墮入獮猴身!」
  
  佛陀為這群婆羅門教徒說這段小故事時,那群獮猴本來在樹上跳躍不止,聽了佛陀的說法後便停下來,而且邊聽邊流淚。
  
  宇宙處處是詩篇
  
  佛已說之法如爪上塵,未說之法如大地土;
  
  智慧要從生活、人事的磨練中而得。
  
  阿難尊者常跟隨在佛陀的身邊,佛陀所說的法他都聽聞了,佛陀所接見的人他都見了,所以阿難可以說是多聞第一。
  
  有一天,阿難和師兄弟閒聊時,言談之中露出「我什麼都懂」的得意神色。佛陀正好從他身旁走過,馬上糾正他:「阿難!你又知道多少呢?你太虛驕了。佛法有如大地,你所知道的佛法,只不過像指甲縫中的沙土而已。」
  
  我常說:大地宇宙,就像是我的人生大學。每天都是我生命中的一張白紙,每一個人、每一件事都是一篇篇生動的文章。所以,凡事都要用心去體會。快樂也好、悲哀也罷,無不是如來說法相;如果我們把它忽略掉,真是枉費來人生的大學走一遭。
  
  爸爸不死
  
  愛他,就讓他的精神永遠存在,遺愛人間。
  
  有一位十一歲的孩子以他父親的名義,捐款六萬多元作為建院基金。
  
  委員告訴我:這個孩子十一個月大時,父母就離婚了。但是,他的母親卻以愛的教育來灌輸孩子。在孩子的心目中,他的父親是偉大、美好的,因此他非常崇拜父親。他的父親往生時,這孩子很傷心!他曾聽人說,應該幫亡者遺愛人間、為亡者做最好的功德,因此他捐了這筆錢。
  
  隔天,媽媽帶他來聽經。
  
  我問他:「為何要用爸爸的名義捐款呢?」
  
  他說:「因為我愛爸爸。」
  
  我又問他:「你怎麼把全部的錢都捐出來,自己不留一點呢?」
  
  他說:「媽媽已經給我很多了,我要什麼就有什麼;而建院的機會卻不多,因此我想利用這個建院的機會,以爸爸的名義捐錢,讓爸爸的精神永遠與醫院在一起發揮救人的功能;醫院的存在,就像我爸爸永遠存在一樣。」
  
  錢財的奴役
  
  節儉固然是美德,但是過儉則成為守財奴,
  
  雖積集資財,卻不能受用。
  
  在花蓮的郊區,有一位孤苦無依、患有疾病的拾荒老人,他總是身穿一件破舊的衣衫,看起來既憔悴又可憐。
  
  我們的委員經過追蹤,準備去救濟他;到他家一看,一間低矮的房子,牆壁也破了,門也掉了,從此就開始幫助他。
  
  得知他患有肝病,便將他送到醫院就診。醫生表示他的疾病具有傳染性,必須住隔離病房。當時花蓮的隔離病房既骯髒又乏人照顧,我便吩咐慈濟委員要經常去看他。
  
  有一天他血流滿地,委員們也不怕髒地照顧他、為他打掃環境,並送飯給他吃。當他看到飯菜時,問委員:「伙食是不是由你們付錢?」
  
  委員告訴他:「是的,你放心地吃吧!」
  
  我們還為他付醫藥費,並持續前去照顧他。幾個月之後,他往生了。
  
  他往生時,護士們都不敢進入病房,便通知委員:「你們的老伯伯已經往生了。裡面有一些破爛的東西,請你們來為他整理一下。」
  
  委員在為他整理遺物時,發現有一包用破衣服、破褲子包裹著的東西。委員將它一層層地打開後,裡面有一本存折,還有現金及黃金;存簿的金額,在當時相當大,委員就馬上到銀行查詢。
  
  這時大家才知道:這位拾荒老人曾經是新城國中的校長,有一個兒子在國外讀書。他每年都會匯錢給兒子,自己則一省再省;捨不得吃、捨不得穿,為錢財做了一輩子的奴役。最後,他還是走了,兩手空空地走了;世間一切有形的物質,他一樣都沒帶走。
  
  醫生之死
  
  善用生命的人,即使死了,也是死的「活人」;
  
  若不善用生命,即使活著,也是活的「死人」。
  
  有一位醫生太大,因為先生五十多歲就往生了,她一直難以接受這個事實。
  
  她說:「師父!我先生是一位以病人為重的好醫生,除了睡覺之外,他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服務病人;有時患者半夜來敲門,他也毫不考慮地立刻起來服務病人。這樣的人,竟然五十多歲就走了。
  
  我真不甘心啊!」
  
  我問她:「如果照妳這麼說,妳先生每天都要工作十幾個小時囉?」
  
  她回答:「是啊!他沒有其它的休閒娛樂,每天除了睡幾個小時,其它時間幾乎都在服務病人。」
  
  我說:「那妳應該要高興妳先生比一般人多一倍的壽命才對啊!」
  
  她問我:「師父,這話怎麼說呢?」
  
  我告訴她:「妳先生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而一般人一天的工作時間,可能不到八個小時。一個人的身體只有在發揮功能、利益人群的時候,才算是有生命,否則即使活著,也只能說是個『活死人』。所以說,妳先生的壽命比別人長啊!」
  
  她說:「那我可以當我先生是在八十多歲才往生的。師父!謝謝您解開我的心結,讓我瞭解生命的真諦。」
  
  誰贏了
  
  佛心看人,人人是佛;鬼心看人,人人是鬼。
  
  有一天,蘇東坡與佛印禪師席地而坐,談論著佛法。閒聊之間,蘇東坡突然問佛印禪師:「禪師,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像不像是一尊佛?」
  
  禪師回道:「嗯!你很像佛。」
  
  蘇東坡聽了非常高興。
  
  佛印禪師反問他:「大居士,那你看我坐在這裡像什麼?」蘇東坡回道:「嗯!看來看去,我看你像一堆牛糞。」
  
  禪師也很愉快地點點頭。
  
  蘇東坡回家後,很高興地向他妹妹說:「今天我贏了。」
  
  蘇小妹就問他贏了什麼?他便把與禪師的對答告訴小妹。
  
  沒想到蘇小妹聽完說:「哥哥,你輸了,而且輸得很慘哦!」
  
  蘇東坡問她為什麼?
  
  蘇小妹答說:「因為禪師的心是佛,所以看你是佛;而你的心是牛糞,所以你才把他看成牛糞。」
  
  有時候,我們也會像蘇東坡一樣「自讚毀他」;其實,這正好凸顯自己不如人。所以,我們要時時抱著尊重他人的心讚歎別人。
  
  失去雙手的人
  
  有信心、毅力與勇氣的人,才是健全的人。
  
  有一個失去雙手的人,他在脖子上掛了一小日用品,像是指甲刀、剪刀、耳垢杓等東西,肩膀上則背著一個小背袋;要買東西的人,自己拿東西、自己找錢。他將賣得的錢都拿來救濟別人,每年捐款的數目總有數萬元之多。
  
  有人問他:「你自己都住在救濟院裡、需要別人的幫助,為什麼還去幫助別人呢?」
  
  他說:「因為我在社會上得到很多,因此我要回饋社會,幫助社會上別人看不見、卻需要同情的人。」
  
  多給一分
  
  受人點滴之恩,應知湧泉以報;
  
  予人多分之施,莫惜少分以全。
  
  多年前,有兩位會員一同來看我。其中一位,他的房地產多得必須借朋友的名義去登記。由於當時的土地價格正飛漲,他想與建商合建房子,但是必須經過朋友蓋章、同意;沒想到朋友卻獅子大開口,令他很生氣。別人對他說:「你何必這麼傻呢?把他告到法院不就行了嗎?」
  
  就這樣,他終於打起官司來了。
  
  他一見到我就說:「師父,現在我一星期要跑三趟法院,好痛苦啊!」
  
  我問他說:「他究竟向你要多少錢呢?」
  
  他說:「四百五十萬元。」
  
  我說:「假如你如數給他,那你還能拿回多少錢呢?」
  
  他回答:「當然不只這些數目,而是以億計算的。」
  
  我聽了之後,告訴他:「那就給他吧!你若給他四百五十萬元,不但可以保持朋友的感情,而且也不必三天兩頭地跑法院。你把去法院的時間、精力用於事業,賺的錢還比給他的多。」
  
  他聽了之後,恍然大悟地說:「師父,謝謝您!如果早有人這樣告訴我,我就不會去打官司了。」
  
  另外一位也接著說:「我的情況和他一樣。不過,我是把土地登記在親弟弟的名下。這個弟弟是我把他養大的,住的房子也是我買給他的;沒想到他竟有恩不報,還對我說他的圖章豈能白蓋?」
  
  我對他說:「既然是自己的弟弟,你就給他吧!歡歡喜喜地給他,他會感激你!過去你既然已給他九十九分的愛,又何必為了一分和他計較呢?」
  
  他說:「師父,我竟然忘了我已給他九十九分。是啊!我何必再和他計較這一分呢?」
  
  就這樣,他們心中的一股怨氣全都打消了。彼此皆大歡喜,這難道不是一個清淨歡喜的淨土嗎?
  
  交出經濟大權
  
  轉一個角度來看世界,世界無限寬大;
  
  換一種立場來待人事,人事無不輕安。
  
  一位委員向我訴苦,說:「師父!我不把經濟交給媳婦管理,她好怨我。但是,我是為他們著想啊!」
  
  我告訴她:「既然為他們好,為什麼不做好人呢?趁現在妳的身體還很健康,把權交給媳婦,讓她自由發揮;這樣,妳不但可以減輕責任,她也會感激妳!現在妳守著這些錢使她怨妳,將來有一天妳若是病了或一口氣接不上來時,錢不會為你請醫生;倒不如現在歡歡喜喜地將權送給媳婦,她在感激之餘,自然會聽妳的話。」
  
  第二天,她真的這麼做了。媳婦就問她為什麼改變主意了?
  
  她說:「我想通了。現在是妳先生賺錢,由妳來持家是最適當的;妳只要給我一項自由:當我需要錢時,妳能給我就好了。」
  
  媳婦說:「媽媽不必您伸手,我每個月固定給您兩萬元。」
  
  第二個月見面時,這位委員說:「多謝師父!我現在才是真正的快樂人生,一來我不必擔負責任,二來媳婦每個月都會給我兩萬元,要做事也夠了。以前我連兩萬元都沒有,因為我不敢超出預算啊!」
  
  國王的智慧
  
  天災起於人禍。眾善聚集,自能破除災難。
  
  有一位仁民愛物的國王,有一年,他所統治的國家忽然乾旱不雨。不僅地上的草木都已枯萎,連井水也都乾涸了。
  
  國王便召集大臣一同商討對策,他說:「究竟是我做錯了事?還是人民觸怒天神?」
  
  大臣們說:「國王統理國家幾十年來,一直愛民及物,從不以牲靈祭天,可能因此觸怒了天神。所以,我們必須做一次牲靈大祭典。」
  
  國王認為人乃是萬物之靈,應有愛護萬物之心,如果為了求己活命,而殺害牲靈來取悅天神,這豈是天道之理?但是大臣們認為除了大祭典之外,天是不會降雨的。
  
  國王無可奈何地說:「好吧!為了祈求天降甘霖,我只好做一次大犧牲。既然為了求得人的平安,也唯有用人來做犧牲品,而不該用無辜的畜生來犧牲。但是我不忍以善良的人民作祭品,你們去集合全國的罪犯來作祭品吧!」
  
  大臣說:「大王啊!用人來祭祀,不但天不高興,反而會引起人民的惶恐。」
  
  國王說:「你們依我的意思去做。」
  
  不久,國王就向全國人民宣佈:「天不降雨,可能是我國的民心善念不足、違了天理,故天時不順,風雨不調。由於大臣們認為需要祭天求雨,所以我決定以犯五戒、沒有愛心的人來當祭天的犧牲品。因此從今天起,全國的臣民都要好好守規戒、互愛互助;如有違犯者,將做為祭天的犧牲品。」
  
  從此,全國人民都十分謹言慎行、不敢違法犯紀,因此全國一片祥和。
  
  有一天,天空祥雲密佈,國王就向大臣們說:「你們看吧!天上、人間到處一片祥和。你們的愛心,就像法雨一樣滋潤地上的生物,一定可以感動上天降雨的。」
  
  當時國王就把皇冠、龍袍脫下,跪在祭壇前說:「天神啊!您看我國的人民如此善良,如果一定要殺生才降雨的話,那就犧牲我吧!一切的罪業由我來承擔。從今天開始,我身不著龍袍、頭不戴皇冠——與人民同等,苦人民之先,樂人民之後。願天為我作證,降一場甘霖吧!」
  
  國王祈禱後,果然甘霖普降,人民無不歡欣鼓舞。
  
  國王就趁機對人民說:「因為你們的愛心與善的表現,才破除了這場大災難;假如當初我們以殺生來求雨,不但得不到雨,反而會造下更大的罪業。」
  
  一笑解千債
  
  微笑是一種面相,皺眉也是一種面相;
  
  微笑能解決問題,皺眉卻緊鎖問題。
  
  有一對年輕夫婦,因為替人作保而被連累。由於對象是他們的長輩,使他們有口難言,又要面對債主天天上門逼債。他們才剛要起步,什麼都沒有,太太又懷孕了,面臨這種困境,夫妻倆本來想走絕路。
  
  我告訴他們:「我們要時常為自己祝福,世間沒有解決不了的事。人與人之間都是有感情的,感情也是需要藉由形態表現。大家都知道你們是被長輩拖累,絕不是有心要拖欠,沒有理由讓你們三條人命走上絕路。」
  
  這位妻子說:「債主一上門就是生氣地逼債,而我們只有哭泣的分。」
  
  我告訴他們:「當他們上門時,你們要內心平和地念觀世音菩薩,同時要面帶微笑;以佛菩薩的精神力量來加持你們,讓你們的心有著堅定的人生意志。你們若整天皺著眉頭,心情老是處於煩惱的狀態,一聽到有人來,就面帶苦相開始憂愁。這一苦,就會失去冷靜與理智而無法解決問題,動不動就要以死要挾,別人怎麼能夠接受呢?」
  
  他們說:「今晚又會有債主上門。」
  
  我回答:「有人上門,你們更應該回去等,不可以逃避。債主一再找不到,就會以為你們是在逃避,當然會生氣。」
  
  在回家的路上,太大就告訴先生:「從今天開始,我們要打消死的念頭。師父教我們要以笑來迎接幸福,以笑容來與人說話。」
  
  回到家,債主果真上門來。他們就以樂觀、微笑的面容來迎接債主,雙方好好地談了一晚。當天晚上,債主答應他們:「你們好好去奮鬥!還款期限可以延後,能還多少算多少,不必勉強。」
  
  第二天他們告訴委員:「感謝師父救了我們一家三口的命。我們非但打消死的念頭,還要用愛心實施胎教,希望腹中的胎兒將來在人間能富有愛心,去做利人的事業。」
  
  微笑,是人類共通的語言,放諸四海皆備。
  
  重拾歡樂的癌症患者
  
  忍受身病,可以消業:放任心病,卻會造業。
  
  有位患者,十年前就患了鼻咽癌,目前癌細胞已蔓延至肺、肝、腹腔。原本她已毫無求生的慾望,躺在床上不吃不喝、見了人就哭。
  
  有一次我去看她時,她說:「師父,我想要學您。」
  
  我說:「妳一定能和我一樣。不過,首要條件就是要勇敢,不要認為自己正在生病。」
  
  我問:「妳知道我的身體狀況嗎?」
  
  她說:「我知道。我看過師父的書,又聽人家說您很瘦、經常生病。」
  
  我說:「對呀!我是個經常生病的人,還可以來看妳;妳若要學我,一定要學習這種勇氣,不要承認自己有病。」
  
  她說:「師父,我一定學您。」
  
  她馬上坐起身來。
  
  有一天她向醫師請假,到精舍來看我。
  
  她問:「師父,我勇敢嗎?」
  
  我說:「是的。妳一個帶病之身,從醫院到這裡來看我這個健康的人,妳很勇敢。」
  
  她歡喜地告訴我:「師父,自從您去看過我之後,我每天都起來走動。」
  
  雖然不能全愈,但是果活得快樂!她做到了。
  
  普陀山的修行者
  
  別人對不起我們,便懷恨在心,就是愚癡;
  
  生活申能時刻觀察因緣,便能破除愚癡。
  
  古時,在中國的普陀山某一寺院,有一位老修行者。他本是個獨生子,父親開了一家鐵工廠,並把全部的技藝傳授給他。
  
  父親過世後,他便獨立門戶、成家立業。後來,他覺得鐵工廠打制刀鎗等武器會殺傷人命,與他的理想不合,於是就放棄工廠而從事農業。他每天拿著鋤頭到田里認真地工作,過著安逸的田園生活。
  
  但是他的妻子卻不安於本分,覺得這種克勤克儉的生活非常苦,而與人私通。他知道妻子的行為卻也不生氣,反而更認真從事農作、努力賺錢,並且利用時間親近佛法。
  
  有一天,他就對妻子說:「我可能要離家十幾天,請妳好好照顧家裡。」
  
  他離家這幾天,一直住在附近一家寺院等候時機。他的妻子以為他真的會離開一段時間,就約了姘夫來家裡住。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了,就到市場買一些酒萊,高高興興地回家去。
  
  妻子一聽到他回來,趕緊將姘夫藏到房間的床下。他故意不進房裡,只高興地對妻子說:「我在外面賺了不少錢,我們夫婦倆好好來慶祝一番。」
  
  說完,他就把所有的菜帶進廚房,親自下廚作菜。
  
  當他把酒菜端到餐桌上時,妻子擺了兩副碗筷,他看了就說:「妳應該擺三副碗筷才對。」
  
  妻子問:「只有我們兩個人,為何要多一副碗筷呢?」
  
  他說:「我們有客人啊!而且是個貴賓,也是我的恩人,所以妳應該準備三副碗筷。」
  
  妻子覺得非常疑惑,就問他:「你的客人呢?」
  
  他說:「在房裡啊!」
  
  妻子答:「房裡怎麼有人呢?」
  
  他就對妻子說:「妳放心去把貴賓請出來吧!」
  
  妻子說:「你是不是精神不太好?」
  
  他答:「我沒有精神不好。今天是個良辰吉日,妳不必害怕,趕快去請他出來。」
  
  夫妻倆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最後,他生氣地說:「如果妳再不請他出來,敬酒不吃,就吃我一刀。」
  
  妻子嚇壞了,躲在床下的人更是害怕,就趕緊爬出來。
  
  他把妻子的姘夫當成貴賓,非常有禮貌地請他上座,向他磕頭跪拜,並感激地說:「你是我的大恩人,我要感謝你。今天是你們的良辰吉日,從今天起,我要把我的妻子和所有的財產都送給你,請你接受我所縛的『業』。」
  
  他就抱著歡喜輕鬆、萬業放下的心情離開了家,跑到普陀山修行。
  
  這對姘夫姘婦成為正式的夫妻後,這位後任丈夫不務正業,一天到晚在外吃喝嫖賭,回到家裡便打妻子。鄰居都說她遭到報應,使她投訴無門!這時她想起前夫的好,便跑到普陀山,想求前夫原諒,和她回家重修舊好。
  
  已經出家修行的人,怎麼可能接受她的要求呢?前夫苦口婆心地勸她回家好好與丈夫和睦相處。
  
  但是後夫變本加厲,把田地、房屋都賣掉了。她只好去當乞丐,到處乞討。
  
  不久,她又到普陀山再次要求前夫回家;但是前夫依然心如止水,一點都不起波瀾,她只好又失望地回家。回到家後,她仍不死心,想盡辦法要博取前夫的歡心。她想起前夫昔日在家時,最喜歡吃鯉魚。於是買了一條黑鯉魚,用心烹煮成前夫最愛吃的口味,然後將魚送到寺院去。
  
  前夫看她送這條鯉魚來,高興地接受下來,並對她說:「妳既然記得我當初的喜愛,並且佈施給我,我就接受這條魚,將牠放生。」
  
  她問:「已經煮熟的魚,怎麼可能放生呢?」他就回答:「既然死去的魚已經不能復生,那麼已逝的感情又怎能復活呢?」
  
  殘缺中的完美
  
  能互補所需則少匱乏,心眼明亮則身心輕安。
  
  有一次我到屏東,適逢發放日,正好看看當地的發放情形。
  
  當天,有一部改裝的三輪板車,緩緩地由遠而近駛向分會。我仔細看清楚,車上一位眼盲的老先生,手握方向把手,他身旁坐著一位老婆婆。那位老婆婆的手腳畸型,只有眼睛正常,她就指揮著眼盲的老先生行進的方向;而且,後座上還載著另一位既盲又聾的老先生。
  
  當他們抵達分會的門口時,車子就停了下來。坐在後座的老先生問:「怎麼停下來了呢?」別人大聲地告訴他:「因為分會已經到了。」想不到兩個殘障的老人,不但能夠合而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同時還可以載運另一位殘障的老人。
  
  我問他們:「你們為什麼還要搭載另一個人呢?」
  
  他們回答:「他又盲又聾,如果不載他、讓他自己走,萬一出了車禍怎麼辦?」
  
  他們三人把原本殘缺的圖片,拼成一幅完美的圖畫;把身體的功能發揮得淋漓盡致,非但四肢健全,同時心眼明亮。
  
  這種殘缺中的完美,更令人感動。
  
  要記住妳的願
  
  不被病所苦的人,就沒有病苦。
  
  勇於承擔,才會「痛快」!
  
  十幾年前,台中有一位委員的女兒患了噴射性癌症——全身的癌細胞一直擴散,無法開刀。她在一次打佛七時,發願再給她兩年的時間深入佛法。
  
  她告訴我:「師公!我認識佛法太晚了。我想跟隨您,不知是否跟得上?」
  
  我說:「妳若能多瞭解佛法的精神,體會慈濟的宗旨,一定跟得上我。」
  
  她說:「我要用兩年的時間來瞭解佛法,體會慈濟的宗旨。師公,我有辦法再活雨年嗎?」
  
  我說:「只要妳有信心、忍得住病痛!妳過去生中有這麼多業,只要痛一陣就消一分業;就像妳身上紮了刺一樣,每拔去一根就痛一次。每次一痛,妳就起歡喜心——『痛快!痛快』,它便會痛快地過去。」
  
  她說:「痛即是苦,要怎麼快呢?」
  
  我說:「有時候我的心絞痛發作,別人是用呻吟的方式,我則是用說話的方式。因為既然有力氣呻吟,為何沒有力氣說話呢?你若大聲地說出來,就會忘記痛感在哪裡。所以,若能抱著將痛當做快樂、當做享受,它就會很快過去了。」
  
  兩年來,她每次痛起來就打電話給我:「師公!我又痛了。」
  
  我告訴她:「痛就是快過去的時候,妳要勇敢。」
  
  她臨終時,剛好台中有事,我就順道去看她。
  
  我一到那裡,看到她的嘴巴、舌頭都腫脹了起來,真是可憐。她一看到我,由於無法說話,便拉著我的手放在她的胸前,用手比畫出她的心和我的心,密切的合在一起,我告訴她:「我瞭解,我知道妳的心和我的心已經貼在一起。」
  
  她從床頭取出一包東西交到我手裡;這包東西是她所有的積蓄,有黃金及一張支票。她用手比畫著,表示要完成我建院的願。
  
  她先生在一旁告訴我:「她這分堅強,是師公所賜與的。每次看到她爬樓梯時,我就知道她又痛了。我總是叫她省點體力,她就會說:『痛快!痛快!讓我出一點力,用爬樓梯來分散那痛的感覺。』」當時我告訴她:「妳過去生的業,是如此的重:若此生消了業,來生要跟隨我就容易了。」
  
  在我看過她之後第二天,她就往生了。
  
  委員們為她念佛時,我也為她念了幾句,對她說:「惠貞!要記住妳的願!」
  
  有福的老太太
  
  該做的事,常常視而不見、聽而不聞,無異耳聾目瞶。
  
  有一位老太太,她的媳婦是我們的委員。不久前,她在媳婦與女兒的陪伴下,到花蓮本會。她在感動之餘,發心幫我建院,在媳婦與女兒的鼓勵下,拿了十萬元來給我。
  
  她的耳朵重聽,媳婦告訴她:「媽媽,您拿十萬元去可以接受師父的祝福。」
  
  她說:「我已經很有福了,就是因為有福,才能見到師父,能見到師父,才有機會做好這件事。」
  
  臨走前,她再一次告訴我:「師父,我非常感激您,我真有福氣,能見到您,同時做好這件事。」
  
  恩愛生悲惱
  
  諸苦所因,貪慾為本;若滅貪慾,無所依止。《法華經》
  
  佛陀常說:「愛慾是煩惱的根源。」
  
  波斯匿王一直無法體會其中的道理。
  
  王后末利夫人智慧深厚,她看到國王無法醒悟,就利用機會向國王說:「王與某國交好,如果該國慘遭滅亡,大王你作何感想?」
  
  王說:「我會為之憂惱。」
  
  夫人又說:「你最愛的人是琉璃太子與金剛公主二人,假若他們之中有一人忽然死亡,大王又會怎樣呢?」
  
  王說:「我會痛不欲生。」
  
  末利夫人又說:「我有幸當王后,承王愛護,假如有一天我生病將死,大王又有怎樣的感覺呢?」
  
  王說:「我會悲痛欲絕。」
  
  夫人說:「那就對了,這就是佛陀所說的『恩愛生悲惱』啊!」
  
  病床上的兄弟
  
  每天能從床上甦醒過來、下床活動,就值得感激;
  
  多一分感恩,少一分抱怨。
  
  在宜蘭有一對五十幾歲的兄弟,大哥在九歲那年,身體開始產生異樣,兩隻腳長滿了斑點。父親曾帶他到皮膚科診治,一直未見好轉。後來還變賣田產為他治病,卻未能挽回他的健康,終究還是變成小兒麻痺。
  
  做父母的,轉而將所有的希望寄托在次子的身上。沒想到次子到了九歲那年,還是發生和哥哥同樣的情形,雖盡力延醫診治,終究無法挽回健康。
  
  兩兄弟終日躺在床上,手腳僵硬不能動彈。
  
  我問他們:「你們躺在這裡多久了?」
  
  他們說:「四十年了。」
  
  「可曾出去過?」
  
  「陽光是什麼樣子,我們已經沒有記憶;月亮是什麼模樣,我們也不知道。」
  
  他們的精神很好,卻不曾看見外面的世界。從九歲到現在,兩兄弟躺了四十年的青春年華。他們是無奈的!他們無時無刻不想掙脫那張床,立足大地。還好他們有位叔公,為他們處理大小便,他們的叔公已經將近八十歲了。
  
  「自己下床走路」原是多麼簡單的動作啊!但是他們卻渴望了四十年而不可得。
  
  冬陽
  
  人間的苦難是一面鏡子,安讓我們看到世間的苦狀,
  
  而起警惕心、感恩心和精進心。
  
  有一個曾因車禍傷及腦部的人,他有兩個孩子,一男一女,都患了進行性麻痺症,我們鼓勵他將孩子送醫治療。他把孩子送到長庚醫院,交給我們照顧後,竟然沒有錢可以搭車回家。第二次送孩子去住院檢查時,我們的委員去看他,問他吃過飯沒有?他說,吃過了。
  
  後來隔壁床位的人才說:「真是可憐,他只喝水而已,並沒有吃飯。」
  
  他在回家途中,不慎從樓梯上摔下來,腦部再次震盪,由於家裡還有個體弱多病的妻子,他必須趕回家去,便硬撐著爬起來,回到家就昏迷不醒了。家人打電話給台中委員,委員立即將他送到榮總台中分院,醫生為他緊急開刀。
  
  我到台中去看他的時候,他說:「這一切都是功德會救我的,否則我早已不在這人世。」
  
  我安慰他說:「不用太為兩個孩子煩心。」
  
  他說:「怎麼不煩呢?幸好社會上有這麼多愛心人士的幫忙,使我感到十分安慰。」
  
  樂生菩薩
  
  不要把陰影覆蓋在心裡,要散發光和熱,生命才有意義。
  
  台北「樂生療養院」的院友知道我要建醫院時,即要求慈濟停止資助他們的生活。而且,他們每個月還捐出六、七千元,後來更增至兩萬多元。他們甚至發起「一人一萬」的募款活動,幫我建院。
  
  當中有一位重殘的老太太,八十多歲了,她耳朵重聽、兩個眼珠都沒有了,鼻子也塌了、手掌也沒了、手臂被開水燙傷,因為已經喪失痛覺,所以傷口潰爛了也沒有知覺;兩隻腳有一隻膝蓋以下完全脫落,另一隻則缺了腳趾頭。
  
  她捐出了六萬元。
  
  事後我問她:「老菩薩,您捐那麼多錢,您存了多久呢?」
  
  她回答:「三、四十年。」
  
  她從民國四十二年住進樂生療養院後,就把每天六角半的菜金存起來。她原是準備作為身後要用的錢,現在為了慈濟要建院,只留下四萬元,其餘的全部捐給慈濟。
  
  我接過這錢,感覺它好重、好重!心裡真是既感恩又感動!
  
  袁盎斬晁錯
  
  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
  
  果報還自受。」淨心才能無業,無業才能自在。
  
  古時候,有一位悟達國師,很受當時皇帝的敬重。
  
  每次悟達國師講經時,皇帝一定會親自列席聽法。為了表示對國師的恭敬,皇帝還特地造了一張檀香座椅送給他。此時儘管悟達國師的修持很好,也難免生起一股歡喜與驕傲的心。
  
  國師心想:「國王如此看重我,我真了不起呀!」
  
  他正歡喜地準備上座時,一不留神,膝蓋被椅子撞了一下;沒想到膝蓋從此瘀血,不久竟化膿潰爛。
  
  由於他是國師,皇帝特下詔書,將天下的名醫全召來為他醫治,但是沒有人能治好他的膿瘡。
  
  這是個「人面瘡」,潰爛得很像人的面孔,有眼睛、鼻子、嘴巴,令悟達國師苦不堪言。
  
  就在這個時候,他想到初修行時,有一回出去參訪,到一座寺院掛單。
  
  他的隔壁房,正好住著一位生了重病的客僧。這位客僧全身又髒又乏人照顧,悟達國師看了生起憐憫之心,便前去為他洗澡、餵食湯藥,直到他完全康復。
  
  臨別時,客僧告訴悟達國師說:「謝謝你的照顧!將來你有困難時可以來找我,我就住在九隴山兩棵樹之間。」
  
  於是,他千里迢迢趕到九隴山去。到了那裡,真的在兩棵松樹間發現有一座很大、很堂皇的寺院。當他抵達時,這位幾年前曾經相處過的老出家人,已經出來迎接悟達國師,並將他攙扶到裡面,告訴他:「你不必擔心!現在天色已晚,明天我叫小沙彌帶你去洗一洗就沒事了。」
  
  第二天天未亮,就有一位小沙彌引導悟達國師到山崖下,有一股清澈的溪水流下來,這位小沙彌告訴他:「你只要將水拿來洗膿瘡就會好了。」
  
  當他歡喜地舀起水準備洗腳時,突然間好像聽到有人在叫:「且慢洗,且慢洗。」
  
  他愣住了!
  
  接著又有聲音傳來:「不知道國師是否聽過袁盎斬晁錯的故事?過去你就是袁盎、我就是晁錯。十世的冤業,我一直跟隨你;因為你的修行高深,所以我不得其門而入,無法報仇。今天你受皇帝寵愛,『我慢心』一生,我才能夠乘隙而入報復你。現在迦諾迦尊者用三味水洗冤業,從今天開始,我的冤業也解了。」
  
  他聽了之後,如大夢初醒,全身冒冷汗,趕緊將清涼的水拿來洗腳。
  
  一陣痛徹心肺的感覺,使他昏了過去,醒來之後,瘡也已經好了。
  
  當時,他才深深感受到業力的可怕。因為十世的修行,竟然無法逃不定過往昔所造下的業啊!
  
  清淨莊嚴的清潔工
  
  凡夫只看到別人外在的污點,卻看不到自己內心的垃圾。
  
  有一天,佛陀出去托缽時,看到一位貧婦,她是清掃街道的工人,身上很髒,穿的衣服又破爛。當她看到佛陀走過來,立即自慚形穢地躲到一處角落。
  
  佛陀便走到角落把她找出來,慈悲地問她:「妳為何要逃避我呢?有很多人一看到我,或聽到我的名字就很歡喜,急於想親近我。為何妳看到我,卻跑得遠遠的呢?」
  
  貧婦回道:「佛陀,我敬仰您!但我是一個低賤的人,身上又這麼髒,怕污穢了您的清淨,所以才不敢接近您。」
  
  佛陀說:「在我的心目中,沒有髒的人,也沒有卑賤的人。妳回去沐浴更衣,再來聽我說法吧!」
  
  貧婦非常高興地跪下,向佛陀磕頭說:「佛陀啊!我真的可以跟其它人一樣去聽您講經嗎?」
  
  佛陀說:「蠢動含靈,沒有所謂的高下分別,妳儘管來吧!」
  
  在一旁的人,看到佛陀接近一個穿著襤褸的貧婦,很不以為然;覺得佛陀這麼做,有辱身份。
  
  佛陀就說:「我說的清淨並不是指形態,而是指心的清淨。今天街道上能這麼乾淨,是從何而來的呢?是因為有這些清掃工人啊!她的身上雖髒,但是她的心比你們清淨。第一,她沒有驕慢;其次,她無所求又有一分謙虛的心。」
  
  佛陀接著又說:「你們自以為是社會上有地位的長者,所以驕慢自負,對人起分別心。因此,你們的心地一點也不清淨。」
  
  佛陀剛說完,對面走來一位容光煥發、穿著端莊的莊嚴婦人。佛陀問大家:「你們看看她是誰?」
  
  眾人一看,原來她就是那位清掃街道的貧婦。佛陀因此說:「現在她與你們又有什麼差別呢?」
  
  以三輪車為家的老太太
  
  父母是兒女的根,根露則枝寒。
  
  有幾位委員告訴我,有一天晚上在回家途中,天正下著濛濛細雨,一位老太太蹲在一輛破舊的三輪車上,車子旁邊用三夾板隨便釘著,上面蓋著塑料布。委員問老太太家住哪裡?她說她沒有家;問她是否有兒女?能否打電話聯絡他們?她說不要告訴她的兒女,否則會挨兒女的罵。
  
  雨不停地下著,委員們要她暫時到走廊下避雨,她說怕被人驅趕。這輛三輪車平時是用來撿破爛的,無法躺下休息;她只能蜷縮於角落,等待天明再繼續撿破爛。
  
  委員問:「老太太,我們能幫助妳嗎?」
  
  她說:「不必了,只要幫我找間讓我租的房子就可以了。」她的兒女難道不知道在這個世間,還有一個流落街頭、靠撿破爛維生的母規嗎?
  
  杯子的水滿了
  
  為人要謙虛禮讓、尊重別人,才能有所成就。
  
  日本有一位祖師,名為南隱,這位大禪師是一個老實修行的人,全心研究禪理。
  
  當時有一位在日本學術界非常著名的學者,他除了社會、文學等學識豐富外,也研究禪學。
  
  他認為自己的學問已經很高了。但是天外有天,當他聽到有人誇讚南隱禪師時,心裡很不舒服,就想與南隱禪師比個高下。
  
  有一天他美其名說要參學,其實是滿心驕傲、千里迢迢地來到南隱禪師的禪堂,向禪師說:「我是來參學的。」
  
  南隱禪師非常客氣、謙虛地請他入禪房,並親自為他倒茶。這位學者坐在禪師的對面,眼睜睜地看著茶水從杯裡滿溢出來,而禪師仍不停地倒著。
  
  最後,他忍不住叫道:「好啦!好啦!水滿了,裝不下了!」
  
  禪師就說:「對呀!杯子的水滿了,就裝不下了;你來參學,心裡卻像這只杯子一樣,滿是驕傲、我慢,又怎能聽得進去呢?」
【書籍目錄】
第1頁:緣起 第2頁:春之卷
第3頁:夏之卷 第4頁:秋之卷
第5頁:冬之卷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