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醫間道:十站旅行帶你進入中醫殿堂  作者:余浩 鄭黎

走向中醫

[日期:2016-06-11] 來源:  作者:余浩 鄭黎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走向中醫

  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中醫,感受中醫。因為學習中醫就是感受我們身邊的世界,學習中醫就是內視我們自身的身體。

  一、什麼人適合學中醫

  不少人抱怨,學習中醫太難了,很想學,但不知如何下手,感覺要學的東西太多,而中醫方面的書籍浩如煙海,在這麼多書籍中如何找到進入中醫寶庫的大門,好像真的很難,其實這既是中醫的魅力,也是中醫的短處。

  古代的中醫大多是讀書出身的文人,正所謂不為良相,即為良醫,成為良相或良醫,是文人的追求。文人多愛賣弄文字,本身很簡單的問題,在文人筆下就寫得玄而又玄,好像不玄就不能證明自己有水平,就好像現代的有些詩,讀出來只是一種感覺,卻很難理解是什麼意思。

  其實中醫來自於民間的醫療實踐,在文人的總結和提升下,轉變成中醫理論,然後再指導臨床。一個來自於民間的、樸素的、簡單的東西,由我們祖輩反覆總結出來的東西,我們為什麼害怕學習,不敢學習呢?為什麼要排斥它呢?學習中醫其實也很簡單。

  每個人對學習中醫的理解各不相同,就好像練習武功,有的只是為了強身健體;有的卻是為了光宗耀祖;有的想成為一代宗師……

  思想不同,出發點也不一樣,學習中醫也是如此!

  有些小孩子的母親,想學習中醫,只是為了讓小孩更加健康,不再受疾病的困擾。

  有些長期被疾病因擾的病人,學習中醫,只是想讓自己健康起來,能夠健康地生活。

  有些從事臨床的中醫工作者,學習中醫、研究中醫,目的是讓自己能更好地為病人服務,提高自己的臨床水平。

  從事科研的人員,學習中醫,是為了在疑難疾病的攻克上找到新的方法。

  也有的人學習中醫是為了學得一技之長,能夠混口飯吃,能夠養家餬口……

  學習中醫並非都要求有悟性,對普通人而言,中醫教給人們養生的方法,教給人們預防和治療疾病的方法,有興趣就可 以學習。但如果以中醫作為職業,那要求就會高一些,懂得的就應該更多一些,這也是無可厚非的,因為人命關天,病人將生命相托,如果不提高自己的水平,則不 是救人,而是殺生。

  在遠古的洪荒年代,人類沒有衣服,沒有穩定的食物,為了生存,必須要適應大自然,在大自然的變化中尋找生存的方 法,還談不上健康長壽,只是為了生存,思想單純,沒有追逐名利,只是考慮怎麼適寒溫,怎麼避風雨,每個人都是養生家,不然就沒法生存。隨著人類社會的進 步,人類有太多的辦法適應自然界的變化,但也正因為如此,反而忽略了自然界的變化,人類自身適應自然界的能力在不斷下降,自然界稍有變化就會導致許多人生 病。學習中醫,就是讓我們認識我們的大自然,認識我們自己的身體,從而讓我們融入大自然,尋求健康生存的養生之道,尋求疾病的治療之道。

  每個人都可以學習中醫,感受中醫。因為學習中醫就是感受我們身邊的世界,學習中醫就是內視我們自己的身體。從原始、從本質中感受世界,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東西!所以,什麼人適合學習中醫呢?不是哪一類人,而是整個人類!

  旅行提示:學習中醫是一個長期而持久的過程,如果沒有目的,只是盲目跟風,或者只是因為要上大學,而無可奈何的選擇,學習是沒有動力的!你學中醫的目的是什麼呢?

  二、從生活中感受中醫

  中醫是不是玄學?

  中醫有沒有療效?

  中醫該不該弘揚?

  這些問題只有我們自身實踐了,才能有深刻的體會,才知道該如何對待中醫,建立學習中醫的信心。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如果天氣變冷,我們都知道加衣服,這是一種本能反應,這也是養生中的最基本的理念,也是最本質、最樸素的理念,玄不玄呢?一點也不玄!

  但如果深入去想,我們可以給自己身體加衣服避賊風,那服用扶正的藥物不就是給我們的五臟加衣服避賊風嗎?我們通 過加衣服來避賊風!我們遠離寒涼食品,不就是讓我們五臟來避寒邪嗎?這都是很普通的道理,源於生活最簡單、最本質、最樸素的東西。但就是這些道理的運用, 能讓我們的身體得到保護,能讓我們健康生活,這就是中醫,就是醫道。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曰樸。」

  如此簡單的養生之道,我們現代人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如果我們讓浮躁的心靜下來,將事物看淡了,物質層次的追求減少了,名利也看得不重,自然能夠樂其俗,誰還在乎吃「鮑魚」還是吃「排骨」,還在乎穿「貂皮」還是「棉衣」,因為只要能保暖,就能起到避賊風的作用,心境達到了一定高度,人就能達到天人合一,就能健康長壽。

  這些《內經》中的原話,非常質樸,就好像一位年過七旬的老人,在向我們講述過來人的經歷,我們虛心聽取的時候, 會感到自己平時對生命的認識是多麼膚淺,心態是多麼浮躁,會發現我們經常捨本逐末,當疾病來臨、生命終結之時,又希望能夠一下子除掉疾患,立時起死回生! 我們為什麼不早點學習中醫裡面的養生之道,讓我們自己的心能夠安寧,讓自己的身體能夠健康,對待我們周圍的環境不要那麼極端!

  「嗜欲不能勞其目,邪淫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這就是養生之道,這就是醫道!

  中醫有沒有療效?

  首先我想問一下,對中醫療效有疑問的人試過沒有?有沒有採取中醫的思維?有沒有辨證運用中醫的治療手段?

  舉個例子,前年的夏天,一個患者到我這裡來,要求打吊瓶,我問為什麼。患者說重感冒了,打吊瓶好得快!我說:「你認為幾天好才算快?」

【書籍目錄】
第1頁:內容簡介 第2頁:作者簡介
第3頁:走向中醫 第4頁:走向中醫(1)
第5頁:走向中醫(2) 第6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
第7頁:第一部分 第一章 從陰陽角度來認識中醫(1) 第8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
第9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1) 第10頁:第一部分 第二章 從五行談中醫框架(2)
第11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 第12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1)
第13頁:第一部分 第三章 學習中醫的指南針(2) 第1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
第15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 第16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2)
第17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3) 第18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4)
第19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5) 第20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6)
第21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7) 第22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8)
第23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9) 第24頁:第二部分 第四章 學習之旅第一站:中藥(10)
第25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 第26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1)
第27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2) 第28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3)
第29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4) 第30頁:第二部分 第五章 學習之旅第二站:藥方(5)
推薦 打印 | 錄入:admi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