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 七葉佛教中心  支持書舍的建設: 請點這裡  書本報錯: 留言板
你好,各位佛友 登錄 註冊 搜索
背景:
閱讀書籍 - 生活禪(1994) -- 星雲日記29 星雲法師著

生活禪(1994) -- 星雲日記29 星雲法師著

布施如播種 1994/6/1~1994/6/15

[日期:2011-02-15] 來源:網友上傳  作者:星雲法師著 如佛友覺得此書不錯,請按

■六月 一日 星期三

為了將高雄市建設成更進步的大都會,一群政經、企業、學術等各界人士,將在本月十九日發起成立「高雄都會發展基金會」,隨後該會將於二十六日舉辦一場「我 愛大高雄––六合希望之鴿」活動。這項活動除以發展高雄市為訴求目標外,同時將爭取二○○二年亞運在高雄市舉辦。

身為發起人之一的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所長汪明生教授,今天冒著滂沱大雨,專程來訪,希望我對大高雄的發展提供一些意見。

高雄市是臺灣第二大都市,總面積約一百五十四平方公里,人口一百四十多萬,是一個集農、漁、工、商、港灣於一體,極具發展潛能的大都會,早在一九七九年就已升格為院轄市,與臺北市並列為臺灣省兩大直轄市。

然而長久以來,由於臺北市行政地位特殊,在國際間享有高知名度,因此大家一直視臺北市為臺灣的中心。以新聞報導來說,凡是發生在臺北的消息是全國版,一到 高雄就成了地方版,因此予人有「重北輕南」之感﹗高雄地方人士有心積極建設高雄市,期與臺北市並駕齊驅,此乃地方之福、國家之福,因此我也很樂意提供我的 看法。

首先,我覺得要發展高雄市,應該多舉辦國際性的活動,藉此打開知名度,同時建立市民的信心。此外,一個都市的發展,最怕濫建、亂建、違建等情形,這些都是都市發展之瘤,因此應有防患因應之道,最好能早作規畫。

再者,所有的發展計畫要有前瞻性、未來性,因為過去政府的部分建設,乃至政令的實施,總予人有「慢半拍」、「走在民間之後」的感覺,甚至要等到發生問題, 才來研究對策,不但不能帶動社會發展,反而有被時代拖著走的無力感,因此為人所詬病。我建議基金會這次可以結合政府與民間企業的力量,先作好全面性的規 畫,再來逐一實行,如此才能把高雄市建設成為繁榮進步的現代大都會。

我的一番淺見,汪所長深表同意,因此邀請我擔任該會的顧問,我欣然同意,並且允諾以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名義參與協辦這次活動。

送走汪所長,隨後大陸學者湯一介教授與陳來教授聯袂來訪。湯教授是佛學泰斗湯用彤的公子,現任北京大學中國哲學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及中國文化書院院長,這次與陳來教授應邀來臺參加學術會議,今天撥空來山,特別帶來湯用彤教授的著作稿本,準備由佛光出版社出書。

湯用彤教授是學術界研究中國佛教史學的權威,曾留學美國哈佛大學,歷任東南、南開、西南聯大等大學教授,及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中央研究院院士等職。精通 梵文、巴利文、英文、日文,熟諳東西哲學與文學,曾在南京支那內學院親近唯識學大師歐陽漸,佛學造詣深湛,義理、史學也都很通達。他的著作《漢魏兩晉南北 朝佛教史》在一九三八年出版後,榮獲教育部學術研究一等獎,此書將收錄在佛光出版社準備出版的《湯用彤全集》中,全集共分八卷,分別是––

第一卷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
第二卷 隋唐佛教史
第三卷 理學、佛學、印度學
第四卷 印度哲學史略
第五卷 校點《高僧傳》
第六卷 魏晉玄學
第七卷 餖飣札記
第八卷 論西方哲學

這一套書出版後,相信學界對湯用彤教授一生的研究成果更能有一全面性的了解。

最近不斷從電視上聽到一句廣告辭––七俠五義在華視。記得去年華視才剛播過「包青天」,據說在將近一年的演出中,廣告天天滿檔,收視率高居第一,無人能 比。何以「包青天」有這麼大的魅力?我想這跟社會需要公理、正義,不無關係﹗包青天不畏權勢,除暴安良,所伸張的正是公理與正義。

其實,娑婆世界更需要有人救苦救難、拯貧濟危,所以今天能代替包青天的,我認為唯有觀音與濟公。

最近也有徒眾說︰佛光山的包青天在法堂﹗我說︰不只包青天,還有觀音與濟公。


■六月 二日 星期四

昨晚趁著湯一介教授來山,特別請他跟佛學院同學講話,讓同學見識當代名家學者的風範。今天湯教授行將北上,一早就和陳教授來辭行。湯教授提到北京大學即將 設立宗教學系,我說宗教未來必然成為人類的一部分,所以不管哪個種族、地域、國度,都不能拒絕宗教,希望未來有更多的大學跟進。

湯教授接著談到兩岸的文化學術交流。我說,早在十幾年前我就主張開放大陸學者來臺參觀,我甚至希望開放高階層人士互相訪問。記得一九八九年我率團到大陸弘 法探親,當時曾面邀李先念先生來臺訪問,他說︰「我等不及了﹗」我想,唯有雙方多溝通、了解,兩岸才能和平統一。

臨行前,湯教授說,希望有機會能到佛光山來打禪七﹗他說︰置身在這樣的環境中,自然會想要修行﹗原來湯教授昨天到佛光山禪淨法堂參觀,適逢二百多名佛光山的僧眾正在禪修,湯教授深受感動。

佛光山禪淨法堂自去年底啟用,已有不少社會人士及機關團體報名參加,反應很好。這次專為佛光山僧眾舉辦的禪七,邀請陳履安院長與孫春華老師兩位禪者指導。 今天正好是禪七圓滿日,中午請陳院長和孫老師到法堂用餐。乍見他們二人,感覺他們臉上的氣色都不一樣了,全身充滿了道氣。孫老師說︰「太殊勝了﹗這是全世 界最好的禪堂。」陳院長說︰「從開始到結束,一切都是最好的,這是我參加十幾次禪七以來,最殊勝、圓滿的一次﹗」陳院長這次並帶了他的朋友劉振瑋律師,及 侍從陳金源、林國泰、郭建智等人一起參加。感謝陳院長在百忙中抽空指導,以及孫老師的慈悲跟大家結緣。

平時我們雖然說,「吃飯睡覺都是修行,行住坐臥即是參禪」,但這是功行很深,修行有了很高境界的人才懂得的修行。一般初參別說在境界中不會修行,即使進了 禪堂,要與禪真正相應,也還不容易,因此有人進了禪堂還用錄音機錄音,還忙著作筆記,卻不知道參禪完全是一種心地法門,是要在心地上下功夫的;雖然有所謂 的參話頭,主要也是要讓我們認識自己。所以在禪堂中要如何認識自己呢?所謂從禪定裡去找乾坤,去體會法界一如,從禪心中才能找到自己。

經過這一期禪七下來,我不知道大家的心得如何,不過我想,禪堂總有禪堂的境界,所謂「飽餐法味」,希望經過了這次的體驗以後,將來大家在待人處事上都能有禪者的修養。

晚上與從各別分院回山的實習生座談。實習就是職前訓練,一方面也是把自己過去在佛學院所學,實際應用在弘法度眾上,所以是考驗自己、驗收成果的時候。

當初同學之所以到佛學院就讀,我想每個人都是為了理想、抱負才走入佛門的,因此每個人都負有匡正社會、安撫人心的職責,照理說,大家也都應該有自我健全的 能力才對。但實際上,同學初出學院,馬上面臨新的環境,有的與主管之間不能作良好的溝通,因此表現優異者,主管未必能夠提拔;有的有所欠缺,主管也未必懂 得指導,於是在自我摸索中,慢慢的就產生煩惱、失去信心、喪失意志,甚至走偏了路,所以在學習過程中,懂得與人溝通是很重要的。

尤其要能「知己知彼」,知己就是了解自己的學問、能力、處境、發展、未來、潛能;知彼就是認識佛教、常住、大眾。一個人不能知己知彼很麻煩,所謂「知已知彼,才能百戰百勝」,所以這次召集實習生回山講習,就是希望幫助大家「知己知彼」。

今天與同學談到的問題有––

1.如何與主管相處?
2.如何應對是非閒話?
3.如何申訴不平與委屈?
4.如何認識常住?
5.如何自課修行?
6.如何弘法度眾?

最近有徒眾抱怨說︰「我給師父寫信,一封不回、二封不回、三四五封師父還是不回﹗」我說,你們真是太冤枉我了﹗我平時跟大家講話,不就是給你們回信嗎?你 們所有的問題,我哪一點不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為你們解答?是大家不能會意、不懂得接受,而不是我沒有回信。甚至你們還沒有給我寫信,我就已經給你們回信了 ﹗算算我一年當中給大家的言教,除了面對面的,還有書本上的、電視上的,集合起來少說也有幾十萬字﹗而大家出家以來,又交給我多少文章呢?就算是寫信,有 三、五千字,一萬字嗎?你們寫幾個字給我,就斤斤計較,我苦口婆心天天跟大家講話,你們卻一點一滴輕易的一筆勾銷,這太不公平了吧﹗

所以,我說︰希望佛光山的弟子、學生,要會算帳,不要只算我給人家的,也要算一算人家給我的。尤其要懂得會意、接受,要覺得每一句話都是對我講的,如果你 覺得那是對別人講的,那麼永遠也沒有人對你講,永遠也沒有接受,永遠也沒有財富,永遠也沒有法寶,你又怎麼會富有呢?所以希望大家要能接受,接受才能受用 ﹗


■六月 三日 星期五

最近偶發有感,覺得人的適應能力很強,不管環境怎麼改變、怎麼惡劣,到時候自然都能適應,自然都會過去。記得以前我的眼睛很好,再怎麼遠的地方我都能看得 很清楚,那個時候看到一些人戴眼鏡,心裡就想,如果有一天我也需要戴眼鏡,不曉得會是什麼怪模樣?結果現在我也戴起了眼鏡,覺得也沒有什麼不一樣。所以人 對於適應環境真的有很高的本領,但是也要有力量才能適應。

甚至於講到人的生死,年輕的時候也曾想過,假如有一天我老了、死了,那個時候不知道會怎樣?其實不必害怕,到了那個時候自然會老會死,一點都不必緊張、罣礙。所以一個人如果連生死都能適應,那麼世上還有什麼不能適應的呢?問題是︰你願意去適應嗎?

今天繼續與實習生座談,談到的問題有︰工作的態度、工作的意義、工作的要領、如何自己用功、如何學習說法等等。

此外,還談到不能作住持和領導人的原因,結果我一口氣就舉出幾十條,譬如︰不吃早餐、不做早課、不懂法務、不負責任、不會說法、不肯發心、沒有立場、沒有 忠誠、沒有人和、沒有能力、私心太重、俗情太濃、情緒太壞、脾氣太大、習氣太多、頻於購買、喜養寵物、愛好玩偶、沒有恆心、不能忍耐、不辨是非、不懂善 惡、不明因果、沒有表情、不肯微笑、沒有正見……等。其實作住持就是作人,不會作住持就代表不會做人,所以或許有人會說︰反正我又不作住持;但是你卻不能 說︰我又不作人﹗

根據前日報紙所載︰一位黃姓病人住進臺大醫院,經醫師診療一段時日後,指稱將成半植物人,並且一再強迫出院,豈料病人在轉院治療後,已經會說話了。為此病患家屬十分不滿,決定出面指控臺大醫生收取紅包沒有醫德。

此事引起社會輿論的齊聲韃伐,這兩天報紙繼續大篇幅深入報導,並有民眾投書,陳述自己被迫送紅包的經驗。從這個事件中,更加令人感覺到︰一個優良的醫生除了要有精湛的醫術外,醫德更重要﹗

平時我常告訴徒眾,待人要慈悲、親切,一個人如果不能慈悲待人,不能尊重別人、維護別人的尊嚴,同樣的,他也不能受到別人的歡迎與尊重。

說起看病,我想每個人都有看病的經驗。我自己在近幾年因腿傷、眼疾、糖尿病而經常進出醫院,感謝所有幫我看病的醫生都對我很好。不過坦白說二十多年前,我 很害怕看病,我自忖是個很有自尊心的人,我不想看醫生的臉色﹗譬如當你向醫生詢問病情,話還沒問完,他就阻止你不要講了;或者你問他話,一副愛理不理的樣 子,縱使說了,也顯得不耐煩,甚至前半句講完,後半句還沒聽清楚,他已經走了﹗我覺得身為一個醫生,病人把生死都交付給你,想想這是何等莊嚴、尊重的事啊 ﹗如果沒有悲心、愛心、耐心,實在沒有資格當醫生。

昨天的報紙讚歎臺大醫院已故院長高天成教授有「視病猶親」的襟懷;在佛教則講︰「八福田中,看病第一福田」,因此過去的叢林均設有如意寮、養老院等安老養 病之所,這些都是慈悲的大德才懂得設立,後世的佛弟子不懂,因此常說人生無常、不要把生死看得太嚴重等高調的話,其實生命是莊嚴神聖的,每一個人都有生存 的權利,每一個生命都應該受到尊重,因此我覺得醫生收取紅包的弊病應該要改,因為醫生的責任和宗教師一樣,應該是不計代價的﹗

這次的事件對臺大而言,是危機也是轉機,如果能因此事件而革除積弊,則何嘗不是臺大之幸,更是病人之福﹗

佛教的僧侶也如醫生,為眾生醫治心病。佛陀說︰「視眾生為己」,我們僧侶能做到嗎?甚至「紅包」,也以少收為妙。


■六月 四日  星期六

在西來寺負責英文佛學班的滿學,昨晚帶了十位佛學班的美籍同學回山,今天一早到法堂來銷假。滿學去年年底經就讀的加州大學選派,到大陸遊學一個月,回西來 寺後,有一次在英文佛學班上課時,談起了他在大陸的所見所聞,不意竟引起同學的好奇與嚮往,央請他帶隊,於五月二十三日出發,以十二天的時間,走過成都、 西藏、上海等地方,而於昨日六月四日前夕離境。由於這些同學都是第一次來山,中午特別請他們在法堂享用一頓素食的中國菜,同時囑咐滿學,在停留期間應好好 安排他們到各地參觀。

下午在檀信樓主持一場皈依三寶典禮,共有八百多人參加。我發現最近每次皈依,都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參加,乃至小孩子,甚至襁褓中的嬰兒都有。皈依三寶的功 德利益,無量無邊,可以說將人的一生中所得的利益總合起來,都不及皈依三寶所得利益的千百萬分之一。經典中在在處處指陳皈依三寶的利益,如︰

「夫三寶者,千生難遇,萬劫難逢。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譬如靈丹之妙藥,療百病而蠲除。冥冥黑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燄燄火宅中,三寶為雨澤。」

「皈依三寶能永遠解脫一切苦難……」

「若人受三自皈,所得果報不可窮盡,如四大寶藏,全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皈依三寶者,其福過彼,不可勝計。」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畜生;皈依僧,不墮餓鬼。」

皈依三寶以後,不但可以從惡道除名,人天有分,而且終有一天,必定得度。由於皈依三寶的功德利益,殊勝無比,因此每次看到那麼多人皈依,心裡真是為他們高興與祝福。

傍晚,彭伯平先生陪同海軍第一軍區司令高法鵬少將夫婦來訪。高司令是為了軍區用水問題,特地上山請我幫忙。

據高司令說︰四十多年來,左營海軍軍區每個月三萬噸的用水,均賴大樹鄉的十一口水井供應。最近大樹鄉長黃登勇先生向海軍提出每年付給一千萬元的「水權回饋 金」之要求,並且限期在三月二十日前解決,否則即予斷水。由於事關國防編列預算的問題,需要時間呈報,因此高司令希望我能協助斡旋,延長限期,留給他們一 點緩衝時間。

雖然我是一個出家人,但有機會替社會排紛解難,我就不能放棄對社會的責任,因此當即允諾幫忙。事後打電話給高雄縣前任縣長余陳月瑛,余陳縣長聞言,極表關心,答應幫忙,並約好明日上山。

今天高司令送我一幅由東沙島的海沙製成的沙畫,以及大理石所刻我的法像。無獨有偶,彩浮寶石畫有限公司的陳聰智父子,今天也專程上山,送來我的一幀照片, 只不過這是經過瑪瑙鑲製而成,整件作品從背景的藍天白雲,到身上所穿的海青袈裟之紋路、色彩,甚至連皮膚的顏色都那麼自然,看上去就如同照片一般,製作手 工之精巧,令人歎為觀止。這種寶石畫的特色就在於它的色澤歷久不褪,所以我建議陳先生,不妨多以佛菩薩聖像,或以經文為製作題材,相信會受到佛教徒的喜 愛。


■六月 五日  星期日

素有「媽祖婆」之稱的高雄縣老縣長余陳月瑛是一位難得的女性,她曾擔任省議員十八年、縣長八年之久。期間,她對人民的服務不遺餘力,尤其是她那頭戴斗笠, 腳踏布鞋的親切形象,更是深入民心,成為高雄縣民景仰的父母官。今晨九時,與余陳前縣長一番談話後,我邀請她分別於陳誠副總統夫人五周年冥誕紀念會上致 辭,並出席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南區新分會聯合成立大會。

成立大會除了余陳月瑛女士蒞臨,還有臺南佳里鎮長黃仙井、西螺鎮民意代表廖國民、中華總會常務理事陳順章、理事林宗賢、陳潮派、南區各分會督導、會長有潮 州林怡和、陳溢惠、麻豆施江美珠、駱和子、中鋼黃坤玉、鼓山林昭忠、阿蓮陳進成、新埤鍾菊蓮、苓雅柯珠美、仁武江安樂、旗山黃松木、善化龍連心、右昌涂瑞 蘭、陳文騰、南州謝仁興、東港陳順幼、新市雷瑞朗、路竹李素綿、大樹李玉河、旗山柯玉瑕、萬丹楊基富、左營林天生、鳥松柯瑞婉、陳修源、連慶銘、新市陳義 雄、臺南南區楊鐵田、教師陳天枝、三民第一分會胡瑞霖、第二分會莊陳扇治及佛光會員千餘人,均到檀信樓大禮堂致賀觀禮。

會中,分別為以下十二個分會授證

分會名稱   會 長    副會長           祕 書
高雄教師   郭祥麟    葉培湍           葉信誠
大千     李堂安    郭紹齊           王烈鈞
高雄青年   余淑棻    梁錫銘、白玉蘭       方寶華       
中船     陳豐霖    韓聲瑞、蘇義雄、賴信編   梁健雄
大社     江珠敏    曾永昌、林進良、童俐齡   許錦章
田寮     鄭進發    林秋益、陳英美       蔡美年
枋寮     楊淑霞    陳玉鏜、謝淑惠、周文教   林榮囍
小琉球    許春發    蔡泰發、陳吉雄、林武男   李榮華
佳里     林春梅    張美慧、蔡仙福、曾進展   林美英
土庫     曾勝忠    李黃至霞、吳天來      林瑞滿
西螺     廖黃夏    盧虹珠、廖翎均、蕭照英   林啟謙
美濃     鍾紹恢    馮金松、鍾紹和、朱邦雄   邱國源

成立大會圓滿後,接著又再為信眾主持了一場皈依三寶典禮,約一千餘人皈依。

典禮結束後,飯也顧不得吃,包了便當立即搭車北上。今天是星期日,路上的交通不太順暢,車子也開不快,看看手錶,看看窗外,如果能有對翅膀展翅高飛該多好﹗

下午四時,終於準時趕至桃園講堂,為中華總會常務監事兼桃園分會督導黃益三的公子黃國瑞先生和嚴開瑩小姐主持佛化婚禮。今天真可謂賓客盈門,喜氣洋溢,桃 園市長李信宏、經濟部水資會主任委員吳建民、內政部長吳伯雄夫人戴美玉、國大代表徐振英、桃園市調解委員會楊定城、桃園農田水利會會長李總集、前任會長徐 振通、名醫徐振性都來為這一對璧人恭喜道賀。難得的是新郎九十二歲高齡的奶奶也精神奕奕地向大家揮手致意,並一直含笑地看著心愛的孫兒,在三寶的福證下完 成終身大事。

晚上七時半,柏楊夫人張香華女士和楊航博士來到道場,與我談及「國際特赦組織」的內容,包括︰特赦政治犯、異議人士、全力救助良心犯、公平審判政治犯以及廢除死刑。

對於廢除死刑這點,我稍有異議。我認為特赦不一定要反對死刑,因為佛教重視因果,殺人不處罰是違背因果原則的做法。佛教首重戒殺,但其中亦有多種層次,小 乘的羅漢以慈悲寬恕敵人,也有的因自衛而殺死對方;大乘的菩薩卻以殺少救多,殺壞救好擔當起殺人的責任,這也要視其內心起念的不同去衡量。像安樂死的問 題,我又覺得至親至愛的人才能對是否採取安樂死作決定。在「非、理、法、權、天」五項之中,法律並不究竟,像心中的罪惡,法律無法制裁;內心的牢獄,法律 也不能將之去除。唯有在因果的理則之下,才有公平可言。

晚八時,《聯合報》記者林秀芳、陳碧華小姐來臺北道場,請我為現代人應有的布施觀念作一說明。

布施,表面上看似給人,實際上獲益的卻是自己。布施如播種,不在田裡撒下種子,怎麼會有收穫?正確的布施應以智慧去判斷其有無價值、是否需要,而不是一味沽名釣譽,期求回報。有計較、有所求的布施福德有限;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無相布施功德才是無量無邊。

布施的方式不只是金錢物質一途,出力做義工、說好話、講佛法、心香一瓣、隨喜讚歎皆不失為布施的好方法。佛教十分講究供養,對於佛陀的供養,我們有香、 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等十供;僧伽方面,也有飲食、衣服、臥具、醫藥等四事供養。以上這些是屬於敬田,另外還有悲田,悲田的施捨是解決人們 生活上的苦難,在衣食住行方面給予他們幫助與方便。

物質的布施有金錢、房屋、土地、衣物、飲食乃至器官的移植等等。目前的社會除了窮苦的救濟之外,急難的扶助和殘障的照顧,也是我們應該參與和關心的事情。 當初佛教設立磨坊、當鋪、油廠以及各處的施茶、施燈、修橋、鋪路等,都是為了給予眾生方便。近年來,佛教徒支持各地道場、辦理養老院、孤兒院、功德會、施 診所等,這不但是最標準的財物布施,也是最好最現實的功德。

假如說我們自己本身的金錢、衣物都不足,又如何布施做功德呢?我們可以做小小的布施,例如一錢、兩錢同樣也是功德一樁。就像貧女一燈、因一錢布施而成為皇 后;或者我們可以作服務義工來奉獻,所謂出力,發心服務,在道場裡作清潔、打掃、種花、澆水、建寺、開山等勞力的布施。

在眾多布施之中,以語言的讚美最為重要。四攝法裡的「愛語利行」、十大願中的「稱讚如來」,佛弟子面對三寶的時候更以梵唄唱誦來加以讚歎,甚至每部經典的 最後,都記載著弟子們在聽聞佛法後「歡喜讚歎,信受奉行,作禮而去」的殊勝情景,由此可見,讚歎是多麼的重要啊﹗

釋迦牟尼佛當初在因地與彌勒菩薩同時修行,只因佛陀多修了一項讚歎法門,而較彌勒菩薩提早三十劫成佛。當今的社會國家需要讚美,家庭個人也需要說好話,平 常只要我們對花草讚美,花草會長得很茂盛;對小動物讚美,小動物也會變得更活潑健康,何況對人,我們更應多多讚歎。中國古人將隱惡揚善視為美德,佛教則以 隨口功德作為修行。像讚美這種不花任何金錢、任何力氣,只將我們本具的功能發揮而做的布施功德,是多麼的經濟實惠。

諸供養中,法供養第一。諸布施行願中,心意的祝福布施最為第一。因為其他的布施都是有形、有相、有為的功德,而心意的祝福卻是無形、無相、無為,功德也是 無量無邊。又如別人做功德行布施,我心中歡喜讚歎,和對方也有同等的功德。在這個世界,人與人之間要互相祝福,夫妻之間要每天讚美,子女對長輩要誠意恭 敬,同事之間也要常常互助,一切有情眾生都應以心意來相互祝福,這樣,人間淨土的理想才會早日實現。


■六月 六日  星期一

臺中東海道場滿舟傳真來說,繼上月臺中佛光緣書畫義賣的高潮之後,信眾個個希望我能夠寫字給他們,為了隨順大家的要求,利用清晨閱報的時間,寫了數十張毛筆字滿足眾願。

天下文化符芝瑛小姐負責撰寫我的傳記已進入最後階段,為了彌補其他單元資料的不足,今天符小姐又來臺北道場與我詳談。

首先,她問我人間佛教的思想理念是如何形成的?我告訴她,在我的性格觀念裡,我總是希望別人好,希望大眾好,希望佛教的發展能夠蓬勃興隆,盡自己的力量給 人利益,希望在眾緣所成之下,實現人間淨土的理想。我曾與太虛大師有過接觸,而我少年時代的理想亦與太虛大師的思想不謀而合,如今發覺所有的辦法皆可行。 對於自己的出家,我覺得這是一份與生俱來的殊勝因緣,從小我就欽佩北京大學的蔡元培、嚮往西裝革履的胡適之、仰慕長袍馬褂的梁啟超、黃花崗革命犧牲的林覺 民,凡是別人好的一點一滴,我都將之納入我的腦海之中,成為我平常學習和規範的對象。幼年我深受篤實厚道的父親所影響,而仗義直言的母親在我做人處事方面 也給了我極大的啟示,因此,正義、公理、誠懇、認真成為我做人處世的首要條件。

我修學的成長過程中,曾到各學校、監獄積極講演,對往來客人親切接待,遇到挫折時也默默承受,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更為時代的大環境不斷地修正自己,經過一段長時期的磨練,漸漸地通達了各種人情世故。

一九五四年,我率先發起倡印精裝本的佛書,我提倡街頭佈教,慢慢地我又將之發展為監獄學校的弘法以及電臺電視的講演,我組織了全臺灣第一個佛教的歌詠隊, 從事環島宣揚佛法的教義。四十年來,我努力地將寺廟演進為講堂,將課誦本演變成佛教的讀物,將個人的修行擴展至集體的共修。最後,我更將念經轉化成講經, 讓人間佛教的藍圖逐步在佛光普照的理念下一一實現。

下午一時三十分,到省立基隆女子中學主持一場佛學講座。校長王麗君是一位熱心的佛教徒,她除了護持道場之外,還積極地參與佛光會的各種活動,每逢佛學會 考,她總是歡歡喜喜地提供場地,推動基隆學佛讀經的良好風氣。過去的基隆被大家視為文化沙漠,但如今已完全改變,學佛的風氣深入社會各階層。像今天蒞臨聽 講的貴賓就有臺灣省議員劉文雄、國大代表楊思勤、基隆女子高中校長王麗君、聖心高中校長施宜材、成功國中校長王仁君、百福國中校長鄭阿雄、基隆市政府主任 祕書邱雲儀、中央社工會副主任黃澤青、基隆市社會局長鄭炳煥、基隆市警察局長陳秉三、《中國時報》特派員翟大龍、一信文教基金會顧問黃文榮、基隆女中家長 會長雷天旺以及書畫家吳朝鴻。在講演的兩個小時中,全場兩千多名學生沒有一個人講話,也沒有一個人走動,更沒有一個人打瞌睡,呈現在我眼前的都是一雙雙專 注的眼神和一張張安靜的臉孔,我提起了全副精神,用心地將佛法注入每一個人的心田。

演講完畢,驅車回山,路經三義途中,順道至小故宮森磊觀拜訪陳學明居士,在陳學明夫婦盛情挽留下,享受了一頓美味可口的豐富晚餐。

晚十時,抵達佛光山。


■六月 七日  星期二

處理完辦公桌上堆積的各類卷宗,看見旁邊放著一本《中外民間智慧故事》,隨手一翻,發現一則有趣的故事,講給法堂的徒眾聽––

話說有一天,紀曉嵐陪伴乾隆參訪大佛寺。

來到天王殿,乾隆看見殿中的大肚彌勒佛,袒胸露腹,對著他們憨笑,很是有趣。因而他靈機一動,想為難一下紀曉嵐。於是,他指著彌勒佛問紀曉嵐道︰

「紀學士,彌勒佛見了寡人,為什麼笑呢?」

「這是佛見笑佛呀﹗」紀曉嵐不慌不忙地答道。

「這話如何說起?」乾隆又問。

此時,紀曉嵐一本正經地說︰「皇上乃文殊菩薩轉世,是當今活佛。活佛來到佛殿禮拜,彌勒佛見了,怎能不笑呢?」

乾隆聽了雖然很高興,但由於沒有難倒紀曉嵐,心裡有點不快,他故意走了幾步,突然回過頭來問紀曉嵐道︰

「我看見彌勒佛也在對你笑,這又是怎麼回事?」

話問得實在厲害,紀曉嵐不禁一怔。乾隆見了,暗中偷笑,誰知紀曉嵐竟一口回答︰

「陛下,彌勒對微臣笑,是笑微臣不能成佛啊﹗」

這時,乾隆終於佩服紀曉嵐的急智,樂得哈哈大笑。

在東禪樓召開的住持主管講習會中,首先,我以四點告訴大家––

1.自我要求  2.如何處眾
3.調職觀念  4.規畫前途

接著,我又以戒律、信仰、社會等多方面的問題與大家討論。例如︰出家人可否參加選舉?可否積聚金錢?應具備什麼資生條件?……我大致認為,身為一個出家人 應以弘法利生為主要目標,對於政治抱持的態度是問政不干治,政府的職務可以不做,但是關懷政治、社會的熱心卻不可以沒有。出家人應積聚的是道行資糧,而不 是金錢,因為太多的金錢會埋沒一個人,豐厚的供養也會毀壞一個人。總而言之,我們在佛教裡要求法,對社會要護法,對眾生要弘法。

如何做一個主管?我提出了「十要」與「十不要」––

做為一個主管的「十要」︰

1.要守時守分  2.要慈悲親切
3.要多賞少罰  4.要決斷負責
5.要預思計畫  6.要和眾商議
7.要簡明扼要  8.要多種特長
9.要公正公平  10要同甘共苦

做為一個主管的「十不要」︰

1.不要公私不分  2.不要輕心慢心
3.不要推諉護短  4.不要感情用事
5.不要強分是非  6.不要私交信徒
7.不要重利輕義  8.不要結黨分派
9.不要剛愎自用  10.不要忘記本山


■六月 八日  星期三

早上,慈容、慈嘉、心定、依嚴來法堂找我,隨後慈莊也到了。和這些跟隨我三、四十年的弟子在一起,望著他們不同的神情,也讓我想起他們不一樣的性格。

我覺得心定很好請託,任何人請他講演,他從不推辭,我笑他可以從十八層地獄升到三十三天去了。說到慈嘉,他特別留意別人上下班的時間,反而對於工作的內容 卻不怎麼計較。慈莊無論什麼時候總要遲到幾分鐘,我算一算一生中等慈莊大概等了幾千分鐘以上。依嚴是一個耿直剛烈的人,他的言語措辭常常讓人不容易接受, 但我看依嚴是位充滿慈悲心的人。這個世界上,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因此我也從不要求一個人要能「十全」,我倒認為「殘缺」更能體會娑婆世界的真味﹗

在我一生,我覺得自己有幾個缺點︰第一,我沒有音樂的天分,可以說是個五音不全的人,像出家人最基本的梵唄唱誦我都無法應用,於是我將興趣轉至文字方面, 想不到著作立書竟然讓我獲得不少的稿費。前陣子便將三百萬元稿費捐助給六個社會弱勢團體,幫助他們,讓他們發揮更大的功能。

世間上的父母通常依靠兒女來奉養,我雖然孑然一身,卻自覺很有辦法。我不喜歡唱歌,但我一直在推動佛教的音樂,我還作了多首佛教歌詞,甚至分別在臺北臺南舉辦了多場老歌義唱晚會。

我不諳外文,過去雖然學過四次日文、兩次英文,也許是因為我是江蘇人的關係,講話只有三個音,英文怎麼也學不起來。縱然如此,我仍然堅持開辦英文佛學班和 日文班,大力鼓勵有興趣的有志青年入學就讀,因為我深知佛法是應眾生所需,所以我絕不會因為自己的不懂而阻止別人對語文的學習。

我不會寫字,也沒有練過字,只是從一九五三年開始,連續在宜蘭雷音寺寫了三十年的佛七標語,承蒙信徒對我的厚愛,像最近在高雄舉辦的港都之愛義賣籌款會中,我寫的一幅書法「妙吉祥」竟然得款七十萬元。只要社會大眾能夠獲益,我願以寫字來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仔細想一想,我一生最大的缺點就是容易原諒別人,凡事總是往好處去想,因此有人問我看人準不準,我自認不準,但是我也從不後悔,因為我寧可將壞人看成好人,也不願將好人視為壞人﹗

我有不念舊惡的個性,常常有很多罪大惡極的人欺負我、傷害我,甚至千方百計地打擊我,但是只要他對別人好一點,對我存有一分好意,哪怕他對我說一句好話,我也寧可上當,不能錯過他改惡向善的機會。

我不喜歡牆倒眾人推,對人落井下石,徒眾也常問我︰「師父,那個人這麼壞,您為什麼還要原諒他?」我覺得他已經無路可走,就不要再怪他、逼他,六祖惠能大師對獵人逮捕的兔子都能網開一面,難道我們就不能給人一條生路,網開一面嗎?

向來,我秉持著佛陀的精神,對於有病的眾生總是給予多一些照顧和關懷,我不會因為他們的好與不好而在對待方面有所差別,反而我認為處人要處難處之人,做事要做難做之事。像彌勒菩薩寬廣瀟灑的胸襟,凡事忍辱、禮讓,以慈悲柔和的心去對待每一個人。

我沒有報復的性格,也不喜歡侵犯他人,我覺得事情做錯可以重來,東西打壞可以再買,但是傷害了人情卻不能回復,因此,我以給人歡喜來作為佛光人的工作信條。


■六月 九日  星期四

前兩天在本山召開徒眾的住持主管會議,這次不少海外別分院的住持主管都回來參加。今天上午特別邀請大家來法堂相聚談話,計有︰美國聖地牙哥的依日、澳洲布 里斯本的依來、澳洲雪梨的永東、滿可、菲律賓馬尼拉的永光、永昭、夏威夷的滿諭、紐約的覺麟、馬來西亞吉隆坡的慧海,以及這次會議的召集人––海外都監院 長慈莊等十餘人。

從大家的表情來看,每一個人對我所講的話都非常專注留神,大概平常很少見面,覺得比較寶貴。我有時候也會感覺有的徒眾與我接觸太過頻繁,不但不覺得我的建 議寶貴,甚至還會嫌我找麻煩,對於這些不懂得珍惜的弟子,我也只好興嘆奈何。會中,徒眾發表的問題大部分圍繞著幾個重點––

1.海外別分院急需英文佛學的人才,希望本山能夠加強英文人才的培育與訓練。
2.海外別分院的寺院行政及法務不比國內的道場簡單,因為大多數海外的華人均以佛教為生活的主要指南針,像誦經、念佛、禮懺,方法和模式都與國內一樣。接 著,又談到越棉寮人士對佛教的信仰有勝於臺灣的趨勢。在海外僑界,可以不會當地的語言,卻不能不會廣東話,本山若要將佛法國際化,廣東話是弘法佈教的必備 條件。
3.在別分院服務的出家弟子,光懂得法務行政已經不夠,因為信徒大都喜歡聆聽佛法。又如過去《彌陀經》、《普門品》等強調信仰義理的經書也已不能滿足大家的需求,現在海外華人渴望接觸的是有關談玄說妙、論空說有的佛教義理。
4.海外英語系人士和漢語系信徒同樣喜歡活動,他們對佛光會所推展的各種活動,如家庭普照、佛學座談會、梵唄音樂會、交響樂團、佛學文藝寫作訓練,乃至各 種技藝訓練班,像插花、繪畫、舞蹈、唱歌、書法、烹飪都非常熱衷,因此也希望佛學院的課程中,能夠兼顧弘法技藝方面的訓練。
5.在各別分院弘法傳教的同時,英語系的外籍人士亦受佛法的薰習,希望也能出家學佛。但考慮到英語系人士都有吉普賽個性,較缺乏恆心,又想到現在有些人出家後又還俗,帶給常住諸多困擾,因此,各別分院都不敢為其介紹,深恐回山出家後得到反效果。
6.海外信徒自學佛萌發信心以來,別分院的發展與財務方面也稍有基礎,因為信徒們有的捨家為寺,有的將房子擴建為道場,只可惜本山人力不足,無法派人前往接受管理。

由於大家正談得興高采烈,雖然聽聞午飯板聲,但我臨時決定眾人不用去齋堂過堂,改在法堂與我一起用餐。大家縱有師徒的輩分,在飯桌上還是可以增進彼此了解。

海外回來的職事離去之後,彭伯平與永全一起來找我商談新竹法寶寺的建築問題。有的徒眾雖然在名義上向我請示,內心卻早有主張,對於我提出的建議已不易採 納,我對於他們既胸有成竹又要來請教的作法,頗不以為然。記得在年輕的時候,我就常常警告自己︰將來老了不要執著於自己的觀點,因為執著己見只會引起彼此 的不悅與代溝,所以後來,我對「新人類」徒眾的看法,大都「OK」通過,避免不必要的爭議。

晚上七時,召集於殿堂服務的職事五十六人在開山寮閒話家常。在殿堂擔任知客,不僅是本山對外的先鋒,也是常住文教事業的幕後功臣,因此,我對每一位於殿堂 發心的弟子都很重視。在殿堂服務,大致雖能做到熟能生巧、應付自如的程度,事實上,總也有許多地方不能盡如人意。不過,我仍然告訴大家不能就此灰心,更應 秉持一股歡喜的熱忱,為來山的信眾提供最完善的服務。


■六月 十日  星期五

天下文化交代符芝瑛小姐為我撰寫一部傳記,上個月符小姐至洛杉磯訪問許家屯先生,請他談談對我的看法,許先生欣然應允,並表示要以文字來表達與我結識的因緣和感受。今天,許先生如期寄來文稿一篇,記錄如下––

「我與星雲大師『有緣』相識,具有很奇特的色彩。

一九八九年大師率領龐大的『弘法探親團』從洛杉磯西來寺出發,訪問大陸,所到之處,都受到數十萬善男信女和地方當局的朝拜、歡迎,還得到國家主席楊尚昆、政協主席李先念的接待。

我當時在香港新華分社工作,視大師為一位佛教高僧、一位臺灣的宗教領袖、一位國民黨的中央評議會委員,以及在臺灣的中國國民黨和政府中頗具影響力的『統 戰』對象。因此,在大師訪問大陸途經香港回洛杉磯時,我親自過問,隆重安排大師的接待。我們單獨見了面––大師造訪了香港新華分社,我們還邀請香港有關高 層人士,盛宴款待大師。

當我們以帶有故鄉的口音交談後,一見如故。我幼年有三、四年是在大師故鄉揚州度過的,我們先結了『鄉』緣。

當時大師對我介紹了他隨行的弟子比丘、比丘尼。他們年輕,多具高學歷,碩士、博士學位。席間,並高頌佛歌,與大師談話一樣,將佛理深入淺出,化為歌詞。給 我極為新鮮而深刻的印象是,大師以什麼樣的法力吸引這樣高知識層的青年信仰佛教?出家人誦經念佛,居然採用俗家歌詠曲調,宣揚佛理?我初步意識到,大師可 能是一位佛教革新者。

當時,大師邀我在方便時,可訪問西來寺(我已經知道西來寺是佛教在西方的第一大寺),我欣然接受。

大師在從大陸返回洛杉磯之後,又來函對我在港的接待表示謝意,並重致邀請說︰此邀請不受時間所限,任何時間都有效。時值六四事件之前,我還在新華社內辦公 會上傳觀了此信。豈知第二年(一九九○)真的應驗了大師這一邀請,一九九○年五月,我竟去國『旅遊休息』,成了大師的客人,結了『客』緣。

我在美『息影』期間,大師始終尊重我的意志,不加干涉。在我日常生活、身體等方面卻關懷備至。確如大師常說的一樣︰『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菩薩心腸,使我們之間又增加了一份『佛』緣。

這幾年,我讀了不少星雲大師的著作及有關書籍,從實地觀察了大師的言行,我進一步認識到星雲大師是一位當代傑出的宗教領袖、是一位當代佛教的改革大師。他 把出家出世的消極理念,演化為出家入世的積極精神,弘揚面對社會,面對人生,弘揚『大自由、大平等、大開放』的『眾生平等』教義,弘揚捨已為人、救世救人 的大乘菩薩行願。他深入淺出,將精深的禪理,化作婦孺易懂的日常生活佛理,並採用各方人士喜聞樂見的形式宣揚佛法,令大眾廣泛接受。真是︰星雲大師說法, 豈止『頑石點頭』﹗

星雲大師把宗教演化為人生信仰,讓其和迷信、靈異有所區別,給人以人生希望,教人為社會奉獻;予人明白宗教不是鴉片,它對個人、對社會都能成為一種積極、 向善的精神,形成一股對社會穩定、建設的力量。我終於體悟到大師在訪問大陸時,對楊尚昆、李先念所說︰『你們共產黨人不相信宗教沒有關係,但一定要懂得宗 教。』這句話的道理,因它對大陸為政者,確有作為座右銘的必要。

當前世紀,各種信仰、主義面臨危機,一種新的教派、新的道德力量的興起,是時代需要,絕非偶然。星雲大師創始的『佛光宗』,能從『東土』乘著現代的航空器 『西來』,以積極的入世態度,普渡天下有情,弘法的腳步更遍及世界各洲,真是前途無量。因此,我常以這樣一位中華佛教改革大師朋友為傲,亦以這樣一位將佛 教現代化、國際化的佛教大師朋友為榮﹗」

這是許先生的書面意見,一位共產黨高幹對我的看法,語多讚美,愧不敢當,先記錄於此,作為紀念,原稿寄去給天下文化符芝瑛小姐。


■六月 十一日 星期六

上午七時,從佛光山開車北上。

車子在繞過彰化狹窄的街道時,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別看彰化市容參差不齊,這裡可是一個人才備出的好地方,像前副總統謝東閔、考試院院長邱創煥等皆出身於彰化。

十時,內政部警政署保安警察第四總隊副隊長陳雲英、主任祕書崔桂清、組長黃國珍等人將我迎進警署大禮堂,為七百位精神抖擻的警員演講「如何樹立工作者的形象」––

幼時,我心中默默地許下了兩個志願︰第一當和尚,第二就是做一個見義勇為,除暴安良的警察。因此,每逢遇見警察,就像看見知己,同時也有一股親切的感受。 警察能夠防止罪惡,而佛法則可彌補法律之偏,兩者如能相輔相成,定能將一切亂象防患於未然。如何樹立工作者的形象,我有四點意見––

一、要有因果道德的觀念︰人人心中有因果道德的觀念,就不會輕易犯錯。因果是我們處世的準則,因果是我們生存的龜鑑,人也許可以逃脫國家的法網,卻永遠無 法避免因果的制裁。在這世間,每一件事情都有它的因與果,像勤勞地經營事業,生意自然興隆;刻苦讀書,知識自然增長。此外,快有快的因果,慢亦有慢的因 果,只要我們明白因果,遵從道德,受持五戒,自然就能樹立起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二、要有忍耐刻苦的精神︰忍耐是世界上最大的力量,刻苦是事業成功的必要條件。佛陀之所以能夠得成正道,是因為他難忍能忍,難行能行,也因為佛陀的忍辱, 修得了莊嚴圓滿的容貌。忍,不是懦弱的表示,忍是勇者的象徵。一個人只要能夠忍耐,再困苦的事也能堅持下去,因此,我們要以忍為力,平常訓練自己忍苦、忍 難、忍饑、忍餓,最要緊的忍一口氣,凡事忍耐,委屈求全。

三、要有敬業合群的習慣︰一個人的工作光靠自己的努力是不夠的,必須要仰賴大家共同去完成。所謂眾緣和合,工作中我們要培養合群的風範,與人友善相處,如 果要獲得大眾的認同接受,就要懂得廣結善緣,給人方便。其次,在工作方面要常懷著一種兢兢業業的恆心,以積極敬業的精神去克服困難,創造佳績。

四、要有恭敬感恩的美德︰佛法在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就有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就有十分利益。《法華經》中對一切眾生常抱恭敬之心的常不輕菩薩,就是我們應當 學習的榜樣。什麼人最富有?心存感恩、懂得惜福的人,就是最富有的人。所以,我們要感謝國家給我蔭護,感謝社會大眾給我服務,感謝同事給我幫助,因為有了 感恩的心,無論工作多忙、多累,也會歡歡喜喜地去做。

下午二時,於國光國小禮堂主持中華總會中區九個新分會聯合成立大會,非常感謝國光國小校長楊昭提供寬廣的場地,讓成立大會得以順利進行。此外,對於百忙中 撥冗前來觀禮的臺中市長林柏榕、立法委員沈智慧、臺中市議員林張久美及沙鹿鎮長陳孟森等人,我亦深表致意。近來,我分別於高雄、三重、臺北等地多次參與佛 光會多個分會的成立大會,望著臺下一片身著黃色佛光會背心的幹部會員們,心中甚為感動。三年來,隨著會務的推動以及會員的增加,國際佛光會已成為目前貢獻 最多、發展最迅速的宗教團體,每一位會員對佛光會的感情真可以說是捨身捨命也在所不惜。家裡的事不重要,佛光會的事很重要,自己不重要,佛光會最重要,即 使自己再忙,只要聽說佛光會有需要,汗也顧不得擦就跑來幫忙,這股血濃於水的濃厚情分叫我如何不為之動容呢?

在數十位各分會督導、會長以及二千名會員的衷心祝福中,我為下列九個分會授證––

分會名稱   會 長    副 會 長          祕 書
福 平    江陳月娥   吳隆興、張嘉芸、陳碧月    江義隆
南 屯    黃漢洲    陳阿純、曾純純        陳秀珍
沙 鹿    余麗花    林阿梅、陳淑滿、柯品     廖豐一
福 山    沈素貞    鄭明生、廖鳳玲、陳瓊玲    鍾韋秀麗
秀 水    鄭啟賢    張炎輝、張雲玉、顏庭育    張柏南
溪 湖    劉添發    林富基、楊東茂、楊明賢    陳建州
花 壇    賴崑林    林玉完            謝秀丹
伸 港    黃琦洲    姚美園、吳淑卿        張錦銹
埔 里    林昭明    謝宗輝、張伯忍、張鴻儒    林茂雄

在頭份禪淨中心匆匆用過晚餐,又應竹南歐金水夫婦之邀,趕至竹南佈教所灑淨普照。佈教所雖小,但充滿了熱情,尤其是歐太太忙前忙後地招呼信徒,其真誠與熱忱豈是一位知客所能相比?

晚九時,再回到頭份禪淨中心為念佛共修會的信眾開示持誦《阿彌陀經》的意義。

又再坐車趕路。抵達東海道場已經晚上十一時了。看看手錶,我的一天又在與時間賽跑中過去了﹗


■六月 十二日  星期日

昨天趕到臺中來,是為了主持臺中市長林柏榕先生的公子林孟鏗和賴倩如小姐的結婚典禮。

今早起床,第一件事情︰請人準備筆墨,一償四十份的字緣。

中午十一時,準時來到十四樓佛殿,為兩位新人主持佛化婚禮。新郎林孟鏗,美國加州諾斯雷濟大學畢業,新娘賴倩如,國立藝專音樂科畢業,我為兩人證婚,主要 是來自於與林柏榕市長的甚深因緣。過去二十年來,我每至臺中弘法,林市長幾乎沒有不到,去年世佛會於臺中舉行早餐會,林市長更以漂亮流利的英文致辭,讓各 國代表驚歎中華民國縣市長的英文水準。印象中的林市長,總是予人一股怡然自得的樣子,但是今天的典禮可不一樣,林市長一會兒找住持依空詢問程序的內容,一 會兒又告訴義工站立的位置,不久又看見他叮嚀司儀措辭的運用……,一直忙進忙出,忙得不亦樂乎。今天蒞臨的貴賓不少,有立法委員沈智慧、省議員賴誠吉、臺 北市議員張廖貴尊、臺中市黨部主委李耀群、臺中市警察局局長孟宜蓀、省府委員林仁德、省府主任祕書林豐正、臺中市府主任祕書蔡政忠、臺中市議員江宗杜、立 人高級中學校長何清松等。

典禮中,前來觀禮的數百名賓客還是喜歡聽聞佛法,大家對於我所講的怎樣做個好丈夫、如何為人妻子以及夫妻相處之道均屏息凝聽,事後也有不少人讚美佛化婚禮 的莊嚴與隆重,並建議林市長和我應推動佛化婚禮,如此有益於社會風氣的改進。立委沈智慧目前還是獨身,她說我講的話可作為一個和睦家庭的準則,在座的客人 則慫恿她快點結婚,讓我再來東海道場當她的證婚人。

說到佛化婚禮,是應時代的趨勢、大眾的所需,才慢慢地普及至社會各階層。自古以來,人們總在喪葬的時候才想到要採用佛教的儀禮,反而生養婚慶卻極少以佛教 的儀式進行,因此,我感覺佛教之所以無法在中國生根,就是因為佛教只顧及人生後面的一半,對於另外前面的一半並未表示特別關心。

在西方社會,上至國王登基加冕,下至百姓從生到死,都舉行宗教的儀禮,像殺雞宰羊也都經過誦經作法,可見日常生活的種種都離不開宗教。佛教不重視人間生 活,才導致慢慢地淪落,不為大家所推崇。記得過去,只有太虛大師在上海佛教青年會提倡過佛化婚禮,在臺灣早期三、四十年前,縱有人舉行佛化婚禮,由於佛教 界長老的落伍思想,並未得到他們的認同。如今,臺中市長林柏榕為了推動佛教,特地請我為其獨生子的佛化婚禮主持證婚,甚至當場有一位女青年也要求父母,她 將來的婚禮要依佛教的儀式進行。在竹南佈教所演講時,也有人問我如何才能說服父母採用佛化婚禮,可見並不是佛教在提倡佛化婚禮,而是民間信徒對佛化婚禮的 渴切需求。

婚禮後,我以飛車的速度前往臺北道場,由於時間的關係,約了有關人員於十一樓等我。我一到,陳學明、陳合正、江曲將森磊觀佛教藝術展覽又為我作了一些詳細 的說明,然後又帶領我參觀了剛剛運來的藝術品。接著,我又到佛光會辦公室巡視了一下,發現裡面空無一人,後來竟然有人跟我說今天是星期天,佛光會休假。我 聽了,心中很不以為然,我雖身為國際佛光會總會會長,但是從來沒有禮拜天,一生也未曾休過假,因為我始終認為忙是精進、忙是法喜、忙是修行,而閒卻是懶 惰、罪惡。

我經過佛光大學辦公室,最後來到了宗務堂,與永芸、依門、覺範、戴月靜談話。下午五時,驅車至桃園講堂看王昌碩寫的書法,字寫得很好,只是木刻的力道不 夠。後來又與督導黃益三、護法金剛王啟禎、楊重雄、楊朝榮、簡文傑、邱乾崑、陳賜福、義工陳麗真、張秋玉、徐千惠、黃美華、林牡丹、羅秀蘭、黃寶蓮、郭玉 如、張吳春花等人座談,看看時間差不多才直奔機場,搭乘華航六○八的班機飛往香港。

晚上十時二十分,由劉黃小蘋、林耀明、林張麗瓊、翁裕雄等人接機,送我回佛香精舍安單。


■六月 十三日  星期一

今天上午起,在佛香講堂為香港佛光協會的幹部授課。首先我為佛光會員們講說理念的問題,對於「國際佛光會會歌」的意義,我亦為大家作了一些詳細的解釋。

一、我們的宗旨,從事弘法利生︰說明了我們佛光會不是一般的社會團體,也不是單純的慈善機構,甚至與民間的獅子會、扶輪社亦有所不同,我們是一個弘法利生的宗教組織。今天的社會,雖然有知識的傳承,技術的相授,但是缺少了佛法,仍然不能安撫人心。

二、我們的信念,辨別是非邪正︰告訴我們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首先大家要具有八正道的正見,常常去親近明師大德,多參與佛法研討來提升我們信仰的深度。如此,就不會讓富有神祕色彩的迷信和邪信來控制支配我們。

三、我們的精神,效法四大菩薩;我們的希望,建設佛光淨土︰也就是說每一位佛光會員應以象徵悲、智、願、行的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做為我們的楷 模,以自利利他、犧牲奉獻的精神來創造充滿希望的佛光淨土。在佛光會,我們福利社會,放眼全球;人與人之間,我們同體共生,胸懷法界。因為大家共同的心願 是要將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下課時,東普陀寺了知法師因林耀明督導不允許他加入會員一事來找我申訴,我一聽很是訝異,立刻找來佛光會督導林耀明、理事翁裕雄醫師、何顯貴律師一起談 話,跟大家說明佛光會的會員包括正信的僧俗二眾,而了知法師是香港的大德,他的參加真是歡迎之至,林督導聞後,隨即拿來報名表請他填寫入會。

在走廊上,看到從加拿大來港的鄭羽書,據說她是要來幫忙依門選畫義賣的。之後,又遇見郭翠葉,郭師姊是基隆極樂寺修慧老法師的家人,護持佛法,十分熱心。 不久,吃飯板聲響起,只見一群為數約三十人的青年於齋堂門口列隊歡迎,進去才知道我被講堂的法師分隔開了。我立即指出︰吃飯並不是什麼公宴,而是會員大眾 的聚會,在這時候,正是會員們互相聯誼交談的大好機會,不應為我另設餐食,建議佛香講堂下次能夠改進。

這回來港,我很想安排一點時間與老朋友見見面,敘敘舊,特別請副會長林張麗瓊為我邀約,訂定了以下的行程––

◎六月十五日

上午十一時~下午一時︰與企業家素齋談禪。
下午一時半~二時半︰泰山功德會陳英傑訪問。
下午五時半~六時半︰與新聞界朋友聚餐。
晚上七時半~九時半︰為信徒會員開示。

◎六月十六日

上午十一時~下午一時︰與范子安、千家駒、潘宗光、劉千石、張文達、柳和清等人會面。
晚上六時~八時︰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人生講座。

◎六月十七日

上午九時~十時︰為何、許府佛化婚禮證婚。
上午十一時~下午一時半︰功德主會。
下午五時半~六時︰電視專訪。
晚上六時~八時︰光華新聞文化中心「佛學講座」。
晚上八時半~十時︰演藝界人士餐會。

◎六月十八日

下午三時~五時︰臺灣旅港人士座談會。
下午五時~七時︰會晤港府知名人士。


■六月 十四日  星期二

上午,於佛香講堂為佛光會的幹部授課,我以當今社會的問題作為教材,與大家共同做了一些探討––

◎佛教徒可以說謊嗎?

在佛教裡,殺、盜、淫、妄、酒是根本大戒。根本戒的妄語是指︰「未得謂得」、「未證謂證」,也就是說,沒有得到神通,卻說得到了神通,沒有證果,卻說已得正果,這種說辭構成了妄語罪。像古今附佛外道的人,自稱活佛,還有自謂無上師的人,所說的皆為妄語。

很多江湖人物,也常用如此欺騙的詐術贏得別人的信仰、恭敬,這也是妄語。至於我們常講的︰「大家吃過飯了嗎?」明明沒有,但為了怕別人麻煩,於是會說︰ 「我吃飽了。」這類的話並不嚴重,因為話中含有善意,叫作方便妄語。經云︰修道之人,真語者、實語者、不妄語者、不綺語者,這點很重要。

◎對煙酒的看法︰

佛教的戒律,有戒酒,卻沒有戒煙,因此現在很多佛教徒有抽煙的習慣。在南傳佛教的國家裡,有的比丘會公然地在街上抽煙,對於這種舉止,我們看了會不習慣。 抽煙的比丘會反駁說,戒律裡並無規定不可抽煙。至於佛陀所制的戒律,我們不可更改,但也不能增加。不過,凡是擾亂人類神經的物品,如「速死坑」(速賜 康)、安非他命、鴉片、白粉等刺激性的東西,皆屬於酒。佛經裡說︰酒是作一切惡的因緣。自古以來,多少帝王因酒而亡國,多少英雄因酒而遭殃,許許多多的車 禍更是因喝酒駕駛而引起,所以,我們不能輕視喝酒。

◎佛教徒可以燒金銀紙嗎?

可以,但不可過分。外國人以獻花來表示對亡者慎終追遠的誠意,但是他們獻花時只拿一束花,並沒有拿一擔花。現在中國人不僅燒金銀紙,還燒紙房子,我覺得如 果沒有在陰間買土地,豈不是變成了違章建築?除了燒房子,甚至還燒摩托車、汽車、電視機……,本來亡者是因車禍而死,若要再燒車子給他,難道希望他在陰間 再出一次車禍嗎?車禍之後,又要到哪裡去呢?其實,表示孝意不一定要燒金銀紙,印經、造佛像、鋪路等善事的功德均可回向給亡者。

◎佛教徒可以看風水、地理嗎?

我認為不必要。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人理,物有物理,情有情理,心有心理,世間上任何一件事都有它的理。當然,地有地理,地理風水有其道理。譬如︰將 窗戶打開,就有風和陽光進來,這也合乎風水,並非只有方向、位置才叫風水。又如︰同一條路,同一個方向的房子,有人賺錢,也有人虧本,是因為方向的關係 嗎?不是。是因為經營的不同,所以,不能盲目地相信風水。

◎如何處理家庭暴力?

父母打小孩,丈夫打妻子,尤其是虐待兒童,為現代社會所不容,我覺得丈夫打妻子的行為不文明,很可恥。要知道家庭是我們人生的根本,是我們的避風港,是我 們最安全、最美好的地方,因此,無論是先生或太太都必須冷靜理智地來共同維護家庭的和諧與美好。我認為男女婚姻,每一個人心目中的愛情,要能謹慎、不改 變,要能永恆、升華、寬容和體諒,大男人主義絕對不可有,要互相尊重與包容。

◎佛教贊成離婚嗎?

有人說,但願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屬,不可以離婚。佛教也是贊成正常的夫妻生活與家庭倫理。不過,到了夫妻水火不容的時候,我想可以佛教的緣起緣滅作為參考。 世間上的一切並非一成不變,任何事物都是變化無常的。重要的是如何在變化的世間、變化的人生、變化的感情中持有一顆永恆不變的真心。


■六月 十五日  星期三

中午,邀約了海外集團主席陳達、江雅琦伉儷、董事長丘東、碩新工程設備總經理吳慎之及暢潤貨倉總經理周權等人,於精舍共用午餐。

席間,丘董事長告訴我,他剛才讀了一卷《金剛經》,竟然對佛法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我得悉其發心學佛非常歡喜,即以一套《星雲禪話》相贈,並鼓勵他撰寫閱讀 心得。陳達先生是一位總經理,平常不看佛書,也從未與佛教接觸,但是對我的《心甘情願》一書居然仔細研讀了整整十遍,為了嘉其所志,再送他一套《星雲說 偈》,並勉其好好用功,看來,香港青年才俊的可度性甚高。

丘董事長臨行時,希望我寫一幅毛筆字送他,我馬上捲袖揮毫,滿其所願,我也一一題字贈予其他的來賓,廣結善緣。

送走他們之後,我在十樓精舍接待了泰山功德會陳英傑、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劉宗石、港九電影戲劇事業自由總會祕書周定亮、華影製作顧問沈金城。陳英傑說他最近 成立了一個「滅癌獻愛心」委員會,希望藉宗教力量,來幫助癌症病患去除心理障礙,重新振作起來,展現生命的光輝。對於陳英傑的作法,我表示贊同。

會談結束,接到溫哥華趙翠慧的來電,說加拿大的籃球隊七月將來臺角逐瓊斯杯籃球錦標賽,又向我介紹該隊是由大學明星聯隊組成,隊中有五人去年獲得世界大學 運動會銀牌,實力最被看好。曾經天主教有一歸主隊征戰天下,因此我也一直渴望佛教能有個歸佛隊將佛法帶至世界,但是,要成立歸佛隊談何容易?不過,今天傳 來喜訊,說加拿大籃球隊將代表國際佛光會出征籃球比賽,屆時將以海外的佛光照耀全球。

傍晚時分,鄭羽書代約了《香港聯合報》社長胡立臺、總編輯薛興國、《星島日報》編輯主任何景齡、《明報》社長夫人董梁康藍、香港影劇作家鄺小燕、英國保險 公司經理楊繼聖等人與我會面,並表示有心贊助今年十二月將於紅磡體育館舉辦的佛學講座,並幫忙為佛光大學籌款的書畫義賣,我除了向其道謝之外,亦以自助餐 與大家結緣。

用畢晚餐,來到佛殿為五百名信眾開示佛法,香港人尤為熱情,在我演講過後,每個人都爭先恐後地送我紅包,讓我不勝感動。

聞說影星曾志偉要來找我,一直到九時五十分他才到達,他熱衷於香港佛學院的興辦,也提出一些詳盡的構想和計畫與我商談,真是一位有心人。

原本來回精舍都由劉黃小蘋的司機負責接送,今天為時太晚,只好勞駕劉太太親自開車,一路上深感過意不去,誰知劉太太說她這麼做完全是心甘情願的。曾志偉一 心為佛學院奔波呼籲,他也覺得非常心甘情願。講堂服務的師姊一直為來寺信徒斟茶遞水,一趟一趟與大眾結緣,她們認為心甘情願。在廚房發心的香積菩薩,他們 心中只想著以酥酡妙味供養大眾,縱使被悶在高溫油煙的廚房,他們也心甘情願。每次步入講堂,青年會的義工總是對我笑臉相迎,親切合掌,臨行時,又對我高歌 一曲「佛光照耀著您」,從他們愉悅的神情中,知道他們是心甘情願的。看來,「心甘情願」已成為香港人對佛法虔誠的另一種象徵了。

【書籍目錄】
第1頁:添油香 1994/5/1~1994/5/15 第2頁:婚姻之道 1994/5/16~1994/5/31
第3頁:布施如播種 1994/6/1~1994/6/15 第4頁:生活禪 1994/6/16~1994/6/30
第5頁:菁華語錄
推薦 打印 | 錄入:jason | 閱讀:
相關書籍      
本書評論   查看全部評論 (0)
表情: 表情 姓名: 字數
點評:
       
評論聲明
  • 評論要尊重該書籍的作者
  • 請遵守佛陀的教誨 - 五戒十善,不要謾罵
  • 本站管理人員有權保留或刪除其管轄留言中的任意內容
  • 本站有權在網站內轉載或引用您的評論
  • 參與本評論即表明您已經閱讀並接受上述條款